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昌江县治平寺—海口—海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2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治平寺遗址座落在新城村,治平寺碑目前被村民搬到村口土地庙旁竖立,碑文由昌化知县陶元淳于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9年)重建治平寺所写。具体内容见《昌化县志》(1996年出版的编释点校版)、《昌江县志》(1998年6月新华出版社出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昌江县的“治平寺碑”
  昌江县昌化镇新城村口土地庙旁的“治平寺碑”为康熙三十七年昌化知县陶元淳重建治平寺所写的碑文。治平寺为佛教寺庙。据《昌江县志》记载:佛教于唐朝始传入昌江,“乾封中(667年)置景昌观,而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代的发展,县境内先后建有宁寿寺、治平寺等寺庙。解放前夕仅存治平寺1处,僧尼3人。”

  碑文如下:  
  东坡先生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到治平寺,赋诗二章。以《王梅溪诗注》证之,双溪馆在县治前。考,宋县在今之昌化村。溪水发源五指,经德霞枕水岗而下,至县之东境,分为南北二流,故曰“双溪”。坡公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又在东大约溪水分流之所。其遗址也,今其地皆黄沙白草。询之士人,佥曰“此故良田,明初横惶水患,城邑迁改,无复一亩存,而今赋额未除,县坐此萧条。”吾闻言嗟叹。行求所谓双溪馆治平寺者,了不可得,亦莫有知其名者,盖古迹论废已300年矣。吾将欲复之而未遗也。溪北云谷虚冷,林木深秀,望之若图画。其中隙地一区,泉甘土肥,榛莽既辟,豁然天开,意境迥别,不复知为昌土也。吾以今城址卤,不可居民,建议筑堡在此,为保聚安。集之计,遣人伐材于山,召工于府,一切不费于民,立宙宇五层,为室21间。中一层霞以陶瓦,前后各二层,则竹木茅草“已。功未成而余将去官,惮其志之不遂也。尉来告我曰:而夫节序朝贺,明有敬也。”“今御座虽设,而未有奉安之所,不得为敬。”吏趋而进曰:“州县积贮,备凶荒也。今转输既多,而未有盖藏之利,不可为备。行旅之出于其途者,休车雨中,曰:水潦方降,已病涉也,仕宦之阻于是溪者,徘徊道左,曰:候馆不立,无即次之安也。嗟夫!此皆先生之政载!在月,令掌诸侯人设官以董之,及时以课之者也,而今故若是乎?自置县以来,制度也屡新矣,而鄙塞如故。有其举之而复废之,抑废之而不复举耶?无亦赋额虚悬,百物凋耗,故陵夸衰,废并古迹而俱湮也。今欲复之,又恐重劳吾民,吾奚忍哉!”尉曰:“请改宇为佛寺,而以其中奉安御座,旁为闰名,其余以休行旅,一举而数利附焉。继自今以往,鸠我民而保聚之它,集之,特易易耳。”余曰:“善”楚人陈国龙,素善士,请捐贯财,尽易以瓦,增置屋宇。延僧董其中,县乞寺额。余惟名贤之遗迹不可久湮,向国欲复之而未逮,今因公家之事,以致其怀古之恩,而又利益于地方,则斯寺之额,舍治平无可者,于是伐石立碑,为亡记,以遗之。及余未去鸠工,以溃于成,民虽劳,力可已矣。意更欲复双溪馆,祀坡公于中而力不能逮,则以俟后君子。

标签:海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