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洛阳齐云塔院—洛阳—河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7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河南洛阳齐云塔院(尼众)  
  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齐云塔下有一座1990年才开放的尼众道场,这就是人称中州第一比丘尼道场的齐云塔院。  
  齐云塔又称释迦舍利塔,相传建于公元69年,即白马寺建寺的第二年,至今有1900余年历史。据传说,初建时塔九层,高五百余尺,为木塔。“珠宫幽邃,遥瞻丈六之光;窣堵凌云,依稀尺五之上。”发岩丘峙,号曰齐云。”寺成之后,多有毁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木塔再遭劫火,寺与浮图俱废,唯留遗址。1175年,彦公大士重建砖塔十三层,高一百六十余尺。今之齐云塔,即为此次所修。塔为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身上下十三层,通高53米,塔内中空,有踏窝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层向南有门,俗称“南天门”。出南天门,由塔外再向上三层,可直达塔顶。  
  1990年,在白马寺方丈海法法师的努力下,经洛阳市宗教局、市佛协同意,将齐云塔院作为河南第一所尼众道场修复开放。  
  齐云塔院坐北向南,占地十五亩。进入山门,左右两边为大型佛教碑廊。左边为禅宗三十三祖画像及传法偈,右边为“释迎牟尼应化事迹”及高僧大德墨宝。其中一幅乃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于1992年到此参拜释迦舍利塔时所作的一首诗:“净扫舍利塔,顶礼比丘尼;护持千万劫,心与白云齐。”在塔的正前方,距山门数米远,有一大型放生池,占地二亩多,碧水盈盈,清澈见底。内有金黄色、米色、红色等各种各样的金鱼及其它鱼类数千条,自由自在地游动。一座小巧玲或的石拱桥横跨池上。  
  沿桥往前走,在寺院的中轴线上,有一占地二亩多的塔台,台上皆是青石铺砌。在塔的周围有由五十三块青石雕刻的莲花,排列一周,代表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故每天都有人在这五十三块莲石上拜塔礼佛。塔前有一静心亭,亭上悬有一口大钟,钟声悠扬,声传数十里。在塔的周围有三条水泥路,代表释迦世尊的“三转四话法幢”。在塔的左边修有三间念佛堂、三间斋堂;右边有三间客堂及三间培训班教室;另修有十八间禅房。在塔的四周载有数百棵雪松及柏树。环境清净幽雅,给人一种怡然自乐的超脱感,堪称古都洛邑城外的一片净土。  
  现在的齐云塔院,共住有三十余位尼僧,齐云塔院的尼师,除四位老人外,皆是三十五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年青女众。她们信仰坚定,心发纯正,皆能自觉遵守佛门清规,念经拜佛,持斋过堂,静坐禅修,半月诵戒,结夏安居,一一如法如律。在此修学的尼众,凡受过具足戒的,均要求通背《四分律比丘尼戒本》,半月诵戒时,轮流诵戒;不但要求背戒本,还要求懂得每条戒的制戒因缘及其开、遮、持、犯。在每年的结夏安居期间,除早晚功课外,上午诵经,下午修定,晚上拜忏,还要绕塔礼拜念佛。  
  齐云塔院的执事同白马寺一样,每年正月十五请职,合格者可连选连任,否则可随时撤换。在收徒方面,亦十分严格,要三级证明,父母同意,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未婚女青年,信仰虔诚,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接受寺院半年以上考察,合格者给予剃度,剃发后即受沙弥尼戒及正学女戒,二年以后方许受具足戒。  
  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的大事。塔院办起了“尼众培训班”,对该院尼众进行培训。培训班共有二十余位学僧,她们一天除了上四节课外,其余时间还要参加寺院的寺务活动,达到了学僧生活丛林化的要求。   
  从西关乘56路公交车终点下车就到   
  详细地址: 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东 联系电话: 0379-6378905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河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