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平阴县宝峰寺—济南—山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宝丰寺
  平阴翠屏山顶的“宝峰寺”建于北魏,院内的多佛塔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明嘉靖年重修。多佛塔雄伟壮观,青石筑成,十三层八棱状,高19.7米,现有88蹲立雕佛石镶嵌在四周的佛龛内;冠刹高1.9米,内分三级,宝瓶外文字清晰可辨,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上有奇石怪树,迂回曲折的山间台阶,“水山叠翠”、“二郎劈石”等名胜山石,点缀着山峦。存有南北朝石刻、庙宇的遗址、道庵、摩崖造像(唐代)、碑刻多处,风格独特。玫瑰翠屏山风景区闻名中外,1985年济南市将翠屏山列入了市八大旅游区之一。

-------------------

  宝峰寺与翠屏山僧 
  印慈法师主法盂兰盆会
  “中国玫瑰之乡”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因其境内遍植玫瑰,花香、色艳、含油量高而久负盛名,享誉中外。在这鲜花遍地,花香四溢的胜境之中,有一座由泰山余脉形成的山峰——翠屏山,它东接泰岱,西临黄河,以其山势奇峭巍峨、松柏葱郁繁茂,恰似一道景色奇美的天然屏障而得名。又因山上泉水众多,有“一条岩缝一处泉”之说,故当地俗称水山。
  翠屏山景色壮美,峰峦叠翠,如诗如画。山上名胜古迹荟萃,闻名遐迩,被列为省会济南八大风景旅游区之一。沿翠屏山东南麓盘山而上,万木笏立,奇石峥嵘,幽草如茵,野花沁香。座落在西麓山腰处的宝峰寺更是蔚为壮观,赫然入目。
  宝峰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据史书记载:唐代先师慈净和尚开山创业。初名“宝宁院”。金大定三年重修,敕赐名日“宝峰寺”并一直沿用至今。宝峰寺历经明清几代扩建,规模递增。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等。
  一九九八年,四方信众在当地政府帮助下随缘乐助,广结善缘,在原有基础上对宝峰寺部分殿宇进行修整。修复的殿宇集中在南北六十米、东西三十米山腰处,寺庙座北朝南。最南端为天王殿,飞檐斗拱,十分壮观,由天王殿进入院内,迎面就是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殿为歇山式斗拱建筑,内有明柱支撑,花棂格扇,朱红大门,古雅别致。
  宝峰寺东北侧峭壁之上,有佛像两龛,内雕佛像、菩萨十二尊。据造像记载,一龛为北齐河清2年(563年)敬造;一龛为唐天宝十一年鹿崇贞敬造。沿盘山路再往上走,悬崖高处有两块巨石上下相叠,耸立突兀,侧面刻有“叠翠”二字。该石缝隙中,生有古柏一株,树干拧生,根似鹰爪,叶冠如盖,枝繁叶茂,这自然生成的奇景,谓之“水山叠翠”,为平阴古八景之一。再由此往上攀登,就可直达翠屏山顶的宝峰院多佛塔。
  宝峰院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初名“保宁院”,后金代宗完颜雍敕赐“宝峰院”,院内曾塑十八罗汉、观音阁、文殊、普贤、四大天王等殿阁。院内还建有书房、僚房等。目前的宝峰院属佛道合一的寺院,左为佛道场,右为道家场所,房顶似道士帽。
  多佛塔矗立在翠屏山颠的宝峰院内,历经千年,依然折射着大唐盛世的余晖……此塔建于唐贞观四年,明嘉靖元年重修。全塔共十三层,高19.7米,呈八棱状,用当地青石构筑。塔形雄伟,古朴简洁。每层四周皆辟有佛龛,内嵌石雕佛龛,原有104尊,现存84尊,所有佛像尊尊正襟危坐,外观严谨大方,构造甚为巧妙。多佛塔的重建,历时五年,不但大量沿用了原塔的佛雕,整个造型也都保持了唐代佛塔的造型风格。全国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当时的敕赐住持了慈高僧,前来主持了立塔奠基礼。明代进士、山东按察司副使沈钟明弘治庚戌年冬,游翠屏山时留下诗赞日:“峰尖孤塔势嶙峋,塔嵝纷然莫与邻。十里横陈开野望,一锥直上插苍旻。”该塔一九七七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翠屏山周围还建有玉皇殿、白衣阁、天王阁、碧元君殿、关帝庙、灵管庙、倒影庵、鼓楼等。四方高僧,众多文人墨客、骚人羽士云游来访,比肩接踵。每逢古历三月三日,是翠屏山传统庙会,届时寺中举办法会,寺外武术演戏,各地物质交流来此交易,鼎盛一时。翠屏山历史上佛教建筑众多,都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磨灭殆尽。
  座落在翠屏山上的多佛塔、宝峰寺是对山东佛教圣地的历史记载;浓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兴衰。
  自改革开放以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四方信众慷慨乐助,广植福田,2003年在翠屏山东侧山脚下恢复建成一座宝峰观音禅院。原观音院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为四合院结构。重建的观音禅院,在规模上比原来有所扩展。主殿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端庄静美,圣洁典雅,其精巧的法像造型,瑰丽辉煌的气势海内称奇,令人叹为观止。
  宝峰观音禅院千手观音菩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宝峰寺、宝峰院自古以来高僧辈出,山下百姓中广泛流传着“寺小名气大,僧少道行深”的说法。现为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印慈法师,更使民间流传的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
  印慈法师,号翠屏山僧。1962年生于青岛。
  印慈虽为出家人,但对许多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时时用佛学的襟怀,佛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现实问题。他说,佛教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中最慈悲的一种教,佛教从来不逃避现实,从来都主张和平,反对暴力。他要求弟子以出世的态度及超凡脱俗的姿态去做入世的事情。
  印慈天资聪颖,多才多艺,极富音乐天赋。六七岁时就开始接触乐器。他会吹笛子、箫、萨克斯等乐器,能自弹吉它演唱近百首中外歌曲,他的歌声柔美抒情充满磁性,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和摩仿力。歌声、琴声,拉近和大师的距离,仿佛触摸到他那种参透人生、顿悟人生后面对尘事亲近、欢愉、知足的情愫和博大、宽容、慈悲的胸怀。            
  印慈具有较高的书画艺术造谐。看他挥毫泼墨,是一种美的享受。他最喜爱画山水画,绘于折扇上的山水风景画和许多大幅的画作,均被国内外喜爱他字画的友人珍藏并多次在全国各报刊上发表。也许是印慈身在佛门得于禅悟,也许他悟到了“悟”的美妙之处,他的感觉进入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他的作品才有了空灵飘逸的大气,返朴归真的和谐,寄味淡泊的宁和,他的心境才变得如此清澈而透明。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无心求之,尽在天然。艺术贵在天成。                                                          
  印慈的书法也颇具功力,作品清新自然,气韵生动。无论是书写一米见方的榜书还是小楷体,写来笔走龙蛇,腕底生风。他的书法结体严谨又富于变化,线条遒劲婉通,笔势平正流畅,又不乏俏丽洒脱之美……
  青山无尘人自静,入境无语品自高。
  欣赏印慈的书画作品,让人感到笔墨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
  印慈的生活严格遵守原始佛教的戒律,每日四点半起床开始做功课,每日两餐,过午不食。他说,“天下奇观看尽,不如经卷好;世上美味尝遍,无过菜根香”。印慈追求的是精神,只有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感官的享受只能片刻,无法永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印慈有一颗善良慈悲而宽厚的心。他对朋友热情坦诚,从不设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对不相识的人也充满情义。他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却经常慷慨资助村民和失学儿童。他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在印慈身上更多的体悟到佛门弟子“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崇高境界。
  印慈是一位让人敬仰和钦佩的法师,在他温和谦逊的外表下,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一种智者的风范……
  龙听经音滋法雨,山环佛阁蔼慈云。
  今天的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在住持印慈法师的统领下,四面八方信众云集,经声鼓声此起彼伏,香火鼎盛,人心所向,成为传经布法,修慧培善,万众景仰朝拜的佛教圣地。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翠屏山上,熠熠生辉,佛光普照……

-----------------------------


翠屏无尘人自静   宝峰禅修品自高

——记山东省济南市宝峰寺住持释印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释印慈,号翠屏山僧,大学本科学历,俗名孙广茂,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自幼聪颖,喜好艺术,青年时期曾就读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美术专业。1991年,因种种原因而看破红尘在河南出家。1995年,为了精进佛法修为,考入闽南佛学院。毕业之后,曾担任青岛湛山寺副寺,并且到过白山黑水,去过天涯海角,历尽坎坷,道心不退;看遍人情,佛心未泯。现住黄河之畔,玫瑰之乡,翠屏山多佛塔下,任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镇翠屏山西麓的宝峰寺,创建于唐天宝11年(公元752年)。据史书记载,唐代先师慈净和尚开山创业,初名“宝宁院”。金大定3年(公元1163年)重修, 敕赐名为“宝峰寺”,一直延用至今。当时寺院建筑宏伟壮观,四方高僧、文人墨客、骚人羽士云游来此,比肩接踵,鼎盛一时。后宝峰寺历经明清几代扩建,规模逐渐递增。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地藏殿、文殊、普贤、四大天王、观音阁、书房、僚房。寺内还塑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国家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四方信众慷慨乐助、广植福田,于2003年在翠屏东侧山脚下,恢复建成一座宝峰观音禅院。重建的观音禅院,在规模上比原来有所扩展。主殿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端庄静美、圣洁典雅,其精巧的法像造型、瑰丽辉煌的气势,海内称奇、叹为观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翠屏山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自古以来高僧辈出,山下百姓中广泛流传着“寺小名气大,僧少道行深”的说法。2005年印慈法师出任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更使这一说法得到了印证。

  印慈法师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他不但深谙佛法,而且精通音律、善诗书、丹青、悟禅理,为国内众多寺院里不可多得的“画僧”。印慈的画作题材广泛且均有不俗的造诣,他的人物、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但却对大自然情有独钟,更喜爱和擅长作山水画。鉴于佛学的交流,他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游历名山大川,不仅弘扬了佛法,也积累了写生素材,更为今后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山水画作品没有造作之感,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流露和体现。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用笔收放自如,笔墨线条飘逸舒展,构思新颖活泼,情景描写返璞归真,更可看出他那淡泊与宁静的心境。

  印慈法师不但擅长画画,而且书法也颇具功力,其老辣、飘逸的笔法,给人一种苍劲、隽秀之感。无论是六尺的榜书还是蝇头小楷,都可看出他习练“二王”、颜真卿笔法持日旷久,集历代书法大家之长于一身。他的书法结体严谨,线条流畅富有变化,极具洒脱之美。为了治理荒山、美化环境,而在翠屏山崖壁上书写的三米见方的行书“南无阿弥陀佛”似行云流水,颇具羲之风骨;七米之高的隶书“佛”平整美观而苍劲,给游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印慈法师名声,书画造诣远近闻名,应该说他已很富足。然而,金钱对印慈来说仅仅是符号,他既没有个人消费的需求,更没有存钱的嗜好。他自办了金佛缘翠屏山书画院,向社会免费招收学员,要有不少的费用,需寺院自行解决。翠屏山有近70余间庙舍,维护修缮、众多僧人的日常生活开销等等,仅电费一项每月都是个不小的数目,单靠社会捐赠和香火钱远远不够。另外,印慈还是个极具慈心、爱心、责任心、奉献之心的法师,不仅经常资助村民和失学儿童,还特别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每逢节假日或自然灾难等还要解囊相助,他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这些,都要靠印慈的“一支笔”勤奋工作来贴补。2007年5月20日是全国助残日,在印慈法师的带领下该院六位书画家,献出31幅作品捐赠给济南市历下区残联。印慈自己捐赠了一幅《妙香远闻》行书,以勉励残联工作者多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2009年1月19日,以印慈法师为首的山东金佛书画院,又将其精心写就的10幅禅墨新作以及其他居士的多幅作品,分别赠给省残联、省残联福利基金会、市残联的相关工作者,以表示对他们在不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热情服务精神的崇敬之意。2010年4月4日(白衣阁开光庆典仪式的第二天)上午,印慈法师慈悲为怀、情系社会、体恤民生,积极筹措资金6000余元,为当地300位50至80岁老人买了人身意外保险(每人20元),用实际行动为“银龄安康工程”增光添彩,他的这一义举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7年多来,印慈法师与山东金佛缘书画院的书画家们,先后向汶川抗震救灾委员会、中国少儿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山东省残疾人基金会、复转军人、沂蒙山老区村民等单位和个人捐赠字画1000余幅。省内著名书画家庄庆泉、王君先、副院长姜萍、于永青、康斌、朱福森、杨福成等同仁,积极参加组织的爱心捐赠书画、济困捐款“放食”和“大手牵小手——丹青笔会”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与赞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印慈法师十分珍视友谊,对朋友热情坦诚,从不设防,也不计较个人得失。身残志坚的孟晖,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失去左腿右臂,后用八年时间苦练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在1996年的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中,成为世界上单腿独臂骑自行车行程最长的人。他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深深感动了印慈,因书画结缘相识在青岛湛山寺,成就了一段高山流水的佳话。在两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印慈法师每天都为其做饭,照顾他的生活,一起探讨佛学,一起谈论人生,切磋书画创作。直到孟晖离开,印慈法师还发动僧人和居士为他捐钱捐物,支持他单骑去香港。2010年6月25日,本是老友即将重逢的日子,但遗憾的是印慈法师当天要主持法会特安排弟子菩提代劳,不幸的是孟晖刚到车站就病倒了。在治疗期间,法师因法会无暇顾及,于是,委托菩提日夜照顾,每日详细询问孟晖的病情,而且承担了孟晖治疗医药费用后,还给他送去了4000元现金,并鼓励他要继续自强不息,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印慈身在佛门、心系民众,十分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在繁忙的佛事之余,深入调研。他写的“大力建设和发展翠屏山风景区”提案一致通过并获得优秀提案奖,他本人也同时被评为平阴县优秀政协委员。为了积极主动地配合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矢志不移的造福当地百姓,印慈又筹集善款6万元,栽种薄皮核桃80多亩,带动和促进了当地林果业的发展。实践了一个出家人融入现实社会,响应当地政府“治理破损山体,建设美丽翠屏”的号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印慈法师是一个具有现代理念的僧人,他不仅精通琴棋书画,而且对许多社会问题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时时用佛家的襟怀、佛学的思想和眼光去观察去思考现实问题。他说:“佛教从不逃避现实,他是直面人生,融入生活的”。另外,对日常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对待生活他认为要学会放弃。风来疏竹,风去竹不留声;雁经寒潭,雁去潭不留影。放弃一些无聊的争论,放弃一些陈旧的恩怨,甚至放弃一些不相干的朋友,活在当下,简化生活。

  印慈法师的修为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境界,他修的不仅是身,更重要的是思想,很多人认为他的修行过于清苦,他却泰然若之。“天下奇观看尽,不如经卷好;世上美味尝尽,无过菜根香”。印慈追求的是精神,只有精神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而感官的享受只能片刻,无法永恒。“眼前境界转瞬即逝,炎凉看尽无非一时假象,世间诸法缘起性空,玄机参透方显万古真心”。

  如今翠屏山上的多佛塔、宝峰寺历经千年,依然折射着大唐盛世的余晖。浓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兴衰。今天的翠屏山,沐浴着和谐社会的春风,在政府的关怀和住持印慈法师的统领下,四面八方信众云集,晨钟暮鼓、佛号梵音,此起彼伏,香火鼎盛、人心所向,成为传经布法、修慧培善、万众景仰朝拜的佛教圣地。恰似两颗璀璨夺目的丛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玫瑰之乡翠屏山上,与天地共存,为佛日增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印慈法师现任山东省平阴县政协常委、平阴县佛教协会会长、平阴县翠屏山宝峰寺、宝峰观音禅院住持、山东金佛缘书画院院长、国际和文化研究传播学会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