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章丘龙泉寺—济南—山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章丘龙泉寺
  解读龙泉寺 
  修复后的龙泉寺,自去年初冬,就以其传统的风貌,更新的格局,精神抖擞地展现在游人面前。这是我市对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又一巨大成果。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龙泉寺曾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它遭受过战争的炮火、匪寇的洗劫。它被当过明水区公所,做过中学校舍、县委公署,驻扎过军队。尤其在“文革”中,造反派曾在这里制造过一次“赤臂”事件……风来雨去,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剥蚀殆尽,记载说明龙泉寺历史面目的碑碣横遭粉碎。龙泉寺成了一本文字严重残缺的书,成了一个很难猜透的谜。作为龙泉寺修复的员笔者有幸参加了考证方面的全过程,接触了一些资料,访问了数位乡老。但总感支离破碎,想“解读龙泉寺”谈何容易!为了对历史负责,为了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现不揣简陋,将研究的初步所得,展示给文史方家和广大读者,以期获抛砖引玉效果。 
  龙泉寺的始建与重修 
  不言而喻,龙泉寺是缘百脉泉而建,百脉泉也因龙泉寺而更著名。也就是说,没有百脉泉,便没有龙泉寺,有了龙泉寺才有百脉泉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要想了解百脉泉的历史。关于百脉泉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诸于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而后,唐宪宗时编著的《齐乘》中记述更详,评价最高。只是这些史书中一直没有关于泉边建筑的记载。对于寺和梵王宫描述的大量出现,开始于明代成代以后的诗文中,这可以历代《章丘县志》和《绣水诗抄》为证。但一直没有查到始建龙泉寺的记载。据常理估计,早在郦道元写《水经注》时,泉边就应该有寺庙建筑了,情无文证资料。龙泉寺到底始建于何年?我们展开了广泛的调查,但一无进展。正在万般无奈之时,百脉泉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朱广伟同志告诉说,在清理梵王宫大殿地面时,挖出了几尊石佛残像,佛像底座上似有文字。前往勘查,一组文字像一道亮丽的风景闪耀在眼前,简直是字字珠玑。其形制如下: 
  济南府章丘县明秀乡明水镇秀江隆泉寺 
  信士孝徒 
  圆智古贤 
  比丘尼 
  景泰元年岁次庚午年上旬丁丑吉日建立 
  信士缘主 李福通 妻善信 
  石匠刁福禄同心承造 
  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的年号,景泰元年是公元1450年。至此我们才认知了该寺的具体始建时间是这一年的农历仲秋。并由此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龙泉寺曾叫做隆泉寺;二是寺的第一位住持是一位比丘尼——尼姑,法名园智;三是捐款建寺的信士缘主叫李福通,其妻法名善信;四是组织施工的石匠工头叫刁福禄。 
  我们还在另一尊石佛像座上,发现了另一组文字,形制如下: 
  法 孙 
  洪 
  省 净 清 全 原 秀 证 林 从 真 安 
  法 重 孙 
  广 玉 广 缘 
  天顺五年岁次辛巳四月癸巳上旬吉日立 
  这说明到公元1461年曾第一次进行重修扩建。 
  据道光《章丘县志·金石志余》关于雪蓑为龙泉寺所书匾额和楹联的记载。我们推知明嘉靖(1522—1566)年间又有一次重修。 
  据社会调查,从乡老口中得知,明万历(1537—1620)年间也重修过一次,捐资者为乡水村巨富韩少湖,因无文字记载,只好暂时存疑。 
  从明水《康氏家乘》康氏第十六世康清冕小传中,得知清代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整修。为保证工程质量,特聘居于胡山之巅,俗呼为清廉道士,自号人名叫毕太和的人督修。康清冕为扩大佛寺规模,还捐地四亩加筑梵台。落成之日,还延请乡水举人韩尚夏为梵王宫大殿重撰楹联。 
  至民国乙亥(1935)年,在县长冯云和的带领下,发动全县士绅,又进行了一次重修,这次重修的重点是为百脉泉砌固栏杆和加镌诗画石刻。 
  粗略统计,我们这次重修,当为龙泉寺中史上的第六次,其宗旨是从公益性出发,保护古建筑,使其延年益寿。 
  龙泉寺还是隆泉寺 
  到过修复后的龙泉寺游览的人都会发现,寺门匾额上是雪蓑体“龙泉古刹”四字,而梵王宫佛像前的铁香炉和宫外水榭下的石香炉上却赫然刻铸的是“隆泉寺”。里外矛盾,令游客愕然,不禁发出了到底是龙泉寺还是隆泉寺的疑问。这是应该向游人交待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出现“龙”、“隆”之重,缘于上文中所叙述的出土的石佛底座上的文字记载,该寺历史上确曾叫过“隆泉寺”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修复旧称隆泉寺,有的同志则力主仍称龙泉寺,理由是由隆泉寺易名龙泉寺必有原因,从易名后能沿用至今未再复原说明有生命力,已成为社会共识,不要草率更改,以防贻笑大方,我同意第二种主张。主张归主张,你要道出个所以然来,这就要来点文化,最起码要动点文字学、训诂学知识。“隆”者,释为高起之状,引申为盛大貌和深厚意。结合“泉”字解释,便是百脉泉水盛大浩渺,泉源深厚之意。加之从地势看,百脉泉水面高起于东麻湾的水面,乃隆起于地面之泉,故为隆泉。此其一因。二因是自古明水人,为官经商者多,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知道以龙名泉的地方很多,关外有龙泉府,江西省有龙泉县,至于龙泉寺在全国不知有多少,北京就有个龙泉寺。怕随俗,怕重名故将百脉泉边之寺,定名为隆泉寺。 
  那么隆泉寺为何又易名为龙泉寺的呢?道理很简单,读来念去观形,听音,思义,隆泉不如龙泉寺响亮灵动,龙泉通俗易懂老少均能接受,龙泉较隆泉脍炙人口,“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明水地区民间早有传说,百脉泉源通达东海。称龙泉最贴切,因此,用龙泉名寺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明水望族康姓之人,历代善堪舆之术,自古视胡山至明水之势不龙势,称其南到北起伏绵亘的脉络为龙脉,龙脉至百脉泉结为龙穴,龙穴之泉,不正是龙泉吗?因此,寺名龙泉,当之无愧。 
  另有一说,属于荒诞,姑妄言之。民间传说,嘉靖中重修泉寺,李开先与其亲家康迪吉请雪蓑题写寺匾、楹联雪蓑是个“酒鬼”,醉意朦胧中,提笔就写,不意将开首第一字“隆”错写成“龙”。并无改写之意,从此便将错就错,隆泉寺变成了龙泉寺。有人则说,雪蓑早就认为隆字不妥故装醉而书,倒也符合雪蓑性格。总之,从此隆泉寺更名龙泉寺了,一直沿用至今。 
  修复前龙泉寺残存楹联、碑刻诠释 
  整修梵王宫大殿地面时,挖掘出的明代景泰元年(1450)初建寺时的石佛底座文字,在前文中已作说明。嘉靖年间重修时,雪蓑题写的寺门匾额“龙泉古刹”和楹联“台榭屯阴翡翠半涵率殿,池涛漾玉水云深锁梵王宫”早已无存。现悬挂于新建龙泉寺门上的匾额和楹联是从道光《章丘县志·金石志余》中查实后,请章丘市博物馆长、龙泉寺修复小组成员宁荫棠先生根据馆藏雪蓑书法手迹加工修复的。其意境是,龙泉寺内亭台阁榭,古木参天,绿荫蔽日遮地,佛殿半似翡翠;百脉泉池,涌涛漾玉,水气云雾蒸腾,梵宫如藏仙境。 
  由于人为的破坏,又经历史的风剥雨蚀,龙泉寺的碑刻文字资料几乎荡然无存。仍留于老人们记忆中,竖立于梵王宫右侧高出于殿檐的巨碣大碑、历代重修碑记、过往名人题刻均已不见踪影。残存者计有—— 
  嵌于大殿东外壁的石刻:明代弘治年间山东提学使沈钟的《游明水寺》诗;同游者山东臬司副使赵鹤□的《暂憩明水寺观泉》诗;陪游的时任章丘知县高远的《题明水寺诗》。 
  嵌于大殿西外壁的石刻:明代成化至嘉靖年间章丘名流洪汉的《题明水寺》诗;乔岱的《游百脉泉》诗;李开先的《游百脉泉一韵五首》诗;还有当时著名诗人、钧州张鲲之处,仔细顺读,仍能辨认。无论从诗歌创作角度看,还是从书法艺术方面讲,都显得弥足珍贵。这在章丘全市也称得上稀有的金石文物了。 
  残留在大殿抱柱上的石刻楹联是秀水村清代康熙举人,曾官河南汝州同知,曾任乾隆《章丘县志》主笔的著名学者、书法家韩尚夏所撰写,文字已亏缺,上联曰:“□□活水泼泼为珠玑流为泡影”,下联曰:“溪□绿竹青青是龟相□我如来。”既写泉,又写佛,禅味甚浓。 
  原泉南重修大悲阁碑,只见几块残片,殊堪痛心。令人欣慰的是清同治末年由时任知县、直隶涿州人全士奇所刻制的为保明水泉水风脉的告示碑幸存了下来。 
  本文要重点解读、诠释的是本次重修中,重新装饰镌刻的民国乙亥年(1935)重修百脉搏泉时嵌于泉池北岸壁上的石刻和浮雕—— 
  中间的“百脉泉”三个大字,是清末民初与华世奎齐名的大书法家北平(今北京)迟海鸣所题。两边的对联“空明通地脉,活泼见天机”由当时的章丘县长冯云和所题。冯云和,河北三河县人,是民国年间历任章丘县长中名声较好,较有政绩的一位,特别是在保护文物,传承文化方面小有建树。除整修泉寺外,他组织人编写县志,草拟初定,后因战乱,志稿流失,未能出版,令人抱憾。“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一联,取自韩尚夏《珠泉》诗;“绿筠雨过色偏好,黄稻风来香细生”一联,取自清雍正年间章丘诗人焦诜曾的《百脉泉》诗。这两副对联的题写者是当时章丘著名书法家王绍绂。边上一联“名泉经年觱沸,宝刹此日庄严“撰联与题写者均为王瀚。王瀚,埠村人,清末举人,做过旧军孟家家庭塾师,参加过当时的县志编写,颇受冯云和器重。东边的一首诗:“百脉名泉一鉴开,禅关掩映起楼台。何当风雨潇湘竹,卷入涛声匝地来。”西边的一首诗:“谁开鸿蒙万窍通,泉源涌出梵王宫。眼前无限生生意,只在空明佛照中。”诗文和题写都是王海封。王海封,彩石(时属章丘,现任历城)人,清末举人,有文才,曾为当时编修县志之主笔。是为冯云和的写作班头。但见所有题款均署乙亥仲秋或乙亥秋八月。另有大小六块浅浮雕石刻:“泉”字两边两块小的,东为菊花,西为兰草;四块大的从东往西,依次为:“杨柳黄雀”、“荷花鹭鸶”、“仙鹤牡丹”、“松柏翠鸟”。顶端和两边的石雕则象征着万业龙腾调清新自然,气派庄严肃穆,足可谓集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章丘人的聪明智慧。 
  修复后龙泉寺的深刻文化内涵 
  经市委、市府决定1999年6月开始修复龙泉寺,由建委牵头成立修复龙泉寺小组,建委主任王超同志任组长。工作伊始,王超同志便为修复工作定下了这样一个基调:“……为弘扬民族文化,我们要尊重历史,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本着发展的眼光,进一步修复完善。我们虽不能让龙泉寺返老还童,但能让其延年益寿。要注意文化二字,要恢复百脉泉‘品’字形格局。要突出龙泉寺是泉水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更加具有文化的传承性……”并责成笔者先选编新增碑刻所用资料,翻阅大量文献,从四十多人的近百篇与龙泉寺有关的诗文中选出了具有典型意义,更有代表性的十五人的二十四篇佳作,交由小组研讨,后将意见汇总成文,交王超同志审定。经向有关专家咨询,最后精选出文三段、诗十三篇镌刻上墙。这里面既有外地作家的杰作,又有本地学者的佳构;作者中既有国家级的大文豪,也有地方上的风流才子。我们以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关于百脉泉的记载为发端,体现百脉泉的悠久历史;辅之以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述加以说明;然后用元代于钦的历史名著《齐乘》中关于对百脉泉的高度评价,体现泉寺建设的历史价值。 
  对泉寺均有生动描绘的诗歌的选取,我们更注意了典型性。首选大文豪蒲松龄的名作《和张邑侯过明水七律八首》中的两首,作为外地作家歌咏泉寺的代表;又选当地文人中最有权威的李开先的《游百脉泉一韵五首》中三首代表当地作者吟诵泉寺的范例。而后以历史为序选取了金末大文学家元好问的《绣江》一诗;明代大诗人王世贞《珍珠泉宴赏》;清代当地有名的学者李慎修的《珠泉》;还选取了当时在章丘名不见经传,但诗却写得极好的秀才焦诜曾的《百脉泉》诗;还有前面已论及的韩尚夏的《珠泉诗》;及明水本村人乾隆举人康腾蛟的别出心裁的《土鼓城怀古》诗;最后是嘉庆进士、著名学者、回村人马汝舟的《游明水即事》诗。这是所选诗歌中唯一的一首在雨中游寺赏景的诗,大意是在水气蒸腾中寻觅,到达百脉泉源,确实是别有洞天,但见梵王宫大殿深锁在云烟中,泉中珠玑万颗,天上细雨霏霏,眼前是一片空明,如幻如化,美妙绝伦。 
  为了给龙泉寺打上新时代的印记,泉城著名文史专家、济南教育学院教授徐北文先生撰写了《龙泉赋》:“人钟秀则才,地蕴泉乃雅。东来紫气……西接龙山……。百脉泉者,地不爱宝,明珠万斛纷涌灵沼;……龙泉寺者,宝殿重修,存遗制则美伦美奂……”徐公乃齐鲁名家,当今硕儒,才高学博,文采风流。以其生花之妙笔,论古博物,极尽铺陈,《赋》不足千字,却将章丘地位,百脉历史,古诗沿革,人文风情,囊括无余。读来韵味列穷,为专亏为一代名人,一曲美文。加之朱学达先生功底深厚的书法艺术,珠联璧合,堪称龙泉寺内又一件艺术珍品。这次修复,建起了山门,筑起了院墙,丰富了碑刻,开辟了绿地,栽培了名木,泉和寺都焕然一新,重现了昔日风采,令人感佩不已。 
  细心思忖一下,龙泉寺虽经整整50年的沧桑巨变,创伤苦痛,至今却能巍然耸立在百脉泉畔,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标签:山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