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汕头霞美庵—汕头—广东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汕头市(原达濠区)青蓝盐场下尾的霞美庵,濒临大海,创自明朝,已由住持释宗香(1922-2001.12.9)修建一新,与相邻的天公庙、妈庙诸文物古迹吸引来客。 
  庵所处地理位置,是在明初所设下尾寨,故俗称“下尾庵”,谐音写成“霞美庵”。清初这里是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达濠人邱辉屯兵处之一。 
  古庵年代久远,民众流传“未有青云岩,先有下尾庵”之谚。青云岩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可见古庵已超400多年历史了。庵后僧墓记有明泰昌(1620)、崇祯(1628-1644)等年号,在1959年公社化时因建化工厂需要而被迁往青蓝大园埔。天启元年(1621),青蓝河沟池巷下佛堂常受祝融之灾,乡人复建乏力,故将香火请往霞美庵合并,并修葺之,请僧常住,古庵复原。历史走至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古庵也劫运难逃,佛像被毁,僧人受逐,庵墙倒塌,一片怆然。1981年,曾来拜佛的汕头市区福安街七旬老居士郑枝香(原籍揭阳市人),应兴隆伯、詹自贤、庄赞坤等乡老之邀来帮助修庵。重建了客堂(1981年)、修建了大殿(1983年)、前厅(1986年丙寅),于1997年9月1日获区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今总建筑面积约1千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庵大门前建一拜亭,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加两厢。离海仅约二百米。对面隔江(实是海)相望,偏右侧是凤岗山村、马滘村,山前浅海牡丹石,左侧是龟山、与似蛇绵延的南山,故有“龙蛇把海口”之说。庵门前左邻是妈庙(兼祀龙王爷),已于丁丑年(1997)桂月重建一新,面积约300平方米。庵门两面内墙,各嵌了幅彩瓷山水国画,两面外墙各嵌“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大幅彩瓷国画。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木雕像,各高米余。两侧陈列十八罗汉木雕像。挂有4对木刻联。 
  该庵还资助保护文物。1997年夏,由各善信乐捐共近万元,于庵西北约百米处,发掘出一对清代石马。它是当地名士周厚洲翰林的守墓品,造于乾隆十八年(1735),由名匠花了近一年雕刻而成,1957年被土掩藏。这次文物重现,为研究古代石雕工艺、民俗文化提供依据。

 


 

  汕头市达濠区青蓝盐场下尾的霞美庵,濒临大海,创自明朝,已由住持释宗香(1922-2001.12.9)修建一新,与相邻的天公庙、妈庙诸文物古迹吸引来客。 庵所处地理位置,是在明初所设下尾寨,故俗称“下尾庵”,谐音写成“霞美庵”。清初这里是台湾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达濠人邱辉屯兵处之一。 古庵年代久远,民众流传“未有青云岩,先有下尾庵”之谚。青云岩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五月,可见古庵已超400多年历史了。庵后僧墓记有明泰昌(1620)、崇祯(1628-1644)等年号,在1959年公社化时因建化工厂需要而被迁往青蓝大园埔。天启元年(1621),青蓝河沟池巷下佛堂常受祝融之灾,乡人复建乏力,故将香火请往霞美庵合并,并修葺之,请僧常住,古庵复原。历史走至1966年至1976年“文革”时,古庵也劫运难逃,佛像被毁,僧人受逐,庵墙倒塌,一片怆然。1981年,曾来拜佛的汕头市区福安街七旬老居士郑枝香(原籍揭阳市人),应兴隆伯、詹自贤、庄赞坤等乡老之邀来帮助修庵。重建了客堂(1981年)、修建了大殿(1983年)、前厅(1986年丙寅),于1997年9月1日获区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 今总建筑面积约1千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庵大门前建一拜亭,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加两厢。离海仅约二百米。对面隔江(实是海)相望,偏右侧是凤岗山村、马滘村,山前浅海牡丹石,左侧是龟山、与似蛇绵延的南山,故有“龙蛇把海口”之说。庵门前左邻是妈庙(兼祀龙王爷),已于丁丑年(1997)桂月重建一新,面积约300平方米。庵门两面内墙,各嵌了幅彩瓷山水国画,两面外墙各嵌“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大幅彩瓷国画。大雄宝殿内,奉敬三如来佛木雕像,各高米余。两侧陈列十八罗汉木雕像。挂有4对木刻联。 该庵还资助保护文物。1997年夏,由各善信乐捐共近万元,于庵西北约百米处,发掘出一对清代石马。它是当地名士周厚洲翰林的守墓品,造于乾隆十八年(1735),由名匠花了近一年雕刻而成,1957年被土掩藏。这次文物重现,为研究古代石雕工艺、民俗文化提供依据。妙法寺汕头市达濠区广澳乡的妙法寺,原称“观音古庙”,创于清朝,1987年起重建并易今名,1996年被批准开放,并聘市佛协会长释定根为住持,逐步扩建,2002年3月31日(农历二月十八日)举行大雄宝殿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庆典,为附近汕头保税区与深水港增一礼佛、旅游好去处。 古时这里有块“仙脚”石(已毁),故地名称“仙石”。清光绪年间(1875—1908),李银女居士梦见志公禅师(是南北朝在位18年即502至519年、帝号纪年“天监”梁武帝萧衍之国师)所托,便在此建观音古庙,“文革”动乱中遭毁。1982年,李银女居士等,在该址建一屋。1987年,邑人朱立英及其胞妹朱明英女居士,为弘扬佛法,发愿倡议重建并易名妙法寺。两姐妹家族无私弘法之举,感动众信,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乡民纷纷参加义务劳动,挖掘地基,平地填坑,同年七月二十五日动工,年底初步先建成法堂。后建讲经堂等。2000年,鉴于寺周围民居新楼渐多,环境较为噪杂,故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另择离此西北300多米远的笔架山虎仔山,重建寺院。原法堂、讲经堂等作居士活动点。 今已竣工的建筑面积超1500平方米,总投资已逾300万元。其中重建的大雄宝殿及其两侧二层长方形楼宇,共约800平方米,投资逾200万元。 大雄宝殿。总占地10亩,建筑面积395平方米,坐北向南,高达13米,石木结构,地面铺上西施红石板,全座典雅堂皇。主龛供奉三如来,含莲座各高2米多。东龛奉普贤菩萨骑蓝色麒麟,西龛奉文殊菩萨骑白象。十八罗汉列两旁,含座各高1.5米,栩栩如生。上述皆由玻璃钢所塑,系福建省泉州工艺师所制艺术出众。 法堂。原称大雄宝殿,1988年农历十月至越载农历三月建成,面积400平方米,前一阔埕,坐北朝南。 讲经堂楼。1996年至越岁所建,1998年叠楼(作为僧舍),共200平方米。在其前另建宿舍楼(楼下会客厅),建筑面积共150平方米。光明寺汕头市达濠区澳头村东南方的光明寺,紧靠深汕高速公路,创自清代,1991年起大扩建,清幽庄严,古朴典雅。天王殿内有广东名书法家商承祚所书“皆大欢喜”匾额高悬,让人一进寺就有法喜的感觉。 据方志记载,该村元代时已有马、史、郑,后又有高、许、吴、朱等姓氏村民,在此聚居垦殖。因地处沿海,村民多数从事近海捕捞、远洋航海,劳作艰辛,为保平安,村民们自然要在此聚集念佛消灾祈福,但清代寺庙简陋,直到解放前,这里仅有小庙一座。1992年大为扩建,1996年4月30日被区宗教局批准开放。大雄宝殿前两旁有吴声俊书撰的冠首联,清秀悦目。 寺坐东向西,建筑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分天王殿、大雄宝殿、厢房,还筑有100多平方米的放生池。处于村郊,绿树婆娑,磬声悦耳。紫峰岩汕头市濠江区石红旗管理区蜈田岭顶紫峰岩,创建于1984年,1995年至2002年由住持释达善筹资扩建。1996年获区宗教局批准登记开放。它背靠金鸡山,后连香炉山,面临三江(韩江、练江、榕江),山木成荫,风景秀丽。 1984年,由蜈田岭周边乡村、汕头老市区善信捐款而初建。1995年,经市、区宗教管理部门、佛协聘请,汕头市区达光精舍住持释达善来岩当住持,负责管理、扩建。“文革”中1967年,被“红卫兵”赶返俗乡。1980年到潮州开元寺任知客,1986年任潮安县甘露寺住持,1987年起住汕头市升平区达光精舍。受聘到紫峰岩后,苦心筹划,深得香港、汕头、潮阳、揭阳、澄海等地善信支持,总共捐款300多万元,岩已初步扩建一新。 岩坐东向西,总建筑面积今逾600平方米,至2000年已建成大雄宝殿、观音阁、地藏阁、伯公庙、九天玄女庙(内有伽蓝殿)、斋堂、消灾堂、僧房楼等,并拓通寺与大道相通之公路,汽车可驶到寺前。1996年六月十九日,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开光典礼。洄观寺汕头市达濠区浔洄乡洄观寺,创自清,1998年重建,越载5月12日开光,苍山作伴,大海为侣,是海隅渔乡难得的朝佛寺宇,现由林玉榕居士负责寺务。 该处浔洄山麓的崎石洞,俗称“窝佛洞”,由巨石相叠而成,洞内约30平方米,林木环绕,清幽寂静,现洞前已建观音阁。相传该洞内,自康熙元年(1662),就供奉观音菩萨。民国初年,比丘尼坡师(俗姓林)于此修持。后于1929年,比丘莲光来石室静修,到1943年圆寂为止。日寇侵潮时,占该洞为驻军据点。1949年前,地下革命者以此洞为联络点,开展游击活动。“文革”结束,极左政策被纠正之后,这里香火重燃。浔洄乡林光榕居士,于1998年倡议在洞附近建寺,遂发动汕头、潮阳等善信,乐捐钱物。潮阳市桑田乡黄暹典、暹鹏等闻讯,大发善心,有力支持。建寺计划,获汕头市、潮阳市宗教局批准。经过1年多苦干,依山构筑,建成门楼、大雄宝殿、卧佛阁(有依石壁所雕刻的3米长卧佛,法相庄严,优美动人)、天古佛阁、观音阁(有新近依石壁雕成高近3米的观音石像)、地藏洞、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基本是钢骨混凝土结构。石洞内佛像、观音像很多,均为善信所送来。一尊原有木雕观音像。洞口现位于观音阁的后墙。 1999年5月12日(农历三月廿七日),举行落成暨诸佛圣像开光典礼龙泉尼姑庵龙泉尼姑庵,位于汕头市石庵柱山(从前一庵倒塌剩一柱故名)半腰,约建于1930年,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据传说,此处在建庵前曾有三位身穿龙袍的神仙常在此看书、游玩,取龙泉水饮用。还有传说以前有人看见龙泉石头上有香烟萦绕,视为香地,才择此地建庵。庵舍建成后,大约有四、五个尼姑在此诵经、种菜、修持。庵舍是贝灰木结构、飞檐、盖瓦顶,属南方庙宇建筑风格,入庙有一天井,井中养有灵龟数十只,庵正中树有1米多高观音菩萨泥像,像前有一大铜香炉。观音像两侧是尼姑们的寝房和缮房。当时这里善男信女云集,庵舍香火不断,每天都能听到尼姑诵经晨钟暮鼓之音。直到日本侵略汕头期间,庵中尼姑不堪忍受日本鬼子侮辱。遂离庵出走,香火逐渐衰落。解放后,该庵舍由当时的石园林管理处(即现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前身单位)接管,并命名为“孤寺鸣钟”景点。1959年改建后称桃苑春。1964年行业归口划入汕头市服务公司。1966年“文革”中因“破四旧”而遭拆除。1976年又划给风景区作为配套服务设施,并改建为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后于1984年改名为龙泉茶室。龙泉禅寺汕头市升平区龙泉岩东侧的龙泉禅寺,是1994年为满足信众于特区内,有一佛教大丛林之愿望,由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开始筹资辟山创建的。目前,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两列僧舍楼等。2002年2月2日,特聘省佛协会长释新成为方丈、副会长释明生为监院,正在加快建设步伐。 禅寺位于桑浦山南麓,占地90亩,左傍青龙山,右依白虎岭,山泉涓涓,灵气凝聚,是龙凤呈祥宝地。由市佛协于1994年发起兴建,得到政府宗教部门支持。 在海内外善信乐捐下,近数年来已办妥征地、赔苗、迁坟、辟路和逐步建筑。先在1999年夏竣工天王殿200平方米,壮观秀丽。内临时恭奉释迦牟尼佛泥塑坐像,高1.7米,恢宏庄严。1999年11月8日上午,隆重举行佛像开光暨大雄宝殿开工典礼。 2002年8月30日,将原来因故停工的大雄宝殿屋顶盖建完工,遂使其主体工程告竣。它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恢伟巨构为粤东之最。 全寺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甚巨,建设任务繁重。在寺筹建委员会努力之下,经广大海内外善信和各界人士共襄盛举,逐步推进,粤东最大的丛林一定会早日出现在汕头经济特区。龙泉古岩(上岩)汕头市升平区鮀江街道桑浦山脉龙泉古岩,俗称“上岩”(因山下南侧数十米远有创自宋末的下岩“龙泉岩”之故),相传创于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之后,1978年至1999年由住持释宏慈重修并扩建,以岩泉奇特、明代尚书翁万达(1498-1552)少年在岩旁天然石室读书而闻名遐迩,1988年被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岩创于宋而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由住持释悟泉大规模修建。明成化壬辰(1645)遗留于天然石洞(即大雄宝殿)前摩崖石刻《龙泉岩记》,曰:“天顺间,有僧悟泉者,谨持衣钵,旨于斯岩居焉。涂慨景象凄凉,乃叩诸闾间,谨得营僐之资,遂敦匠究其倾圮而增以栋宇……”“成化壬辰(1472)春,潮卫指挥使周侯狱暨部属,戴户侯瑾等公,暇来眺于兹,又虑岩地高瞰,门道崎岖,行者病焉。于是,募工修辟,并分俸及资于善门,所施者以偿之,历数阅月,厥功完告,……”。清代有修。 石岩于“文革”遭废。1978年后,众居士协力修整,特别是释宏慈住持辛苦筹资重兴,扩建了僧帽石的主佛堂(60多平方米)、药师阁(180平方米)、观音殿(200平方米)、龙光阁(10多平方米)、慈悲阁,重建了紫来岩。清康熙六十年(1721)重修(存有模糊碑记),1999年元月重建,由黄锦华设计,建筑面积20平方米,投资1万多元。在1978年到1999年不断重修扩建,幸获海内外善信资助。 岩坐北向南,总建筑约600平方米。主体大雄宝殿,是一个约40平方米的天然石洞。它背北向南,宽约5米,深8米余,高2米余,东侧有穴可通向石洞山路。天然石洞前西侧,筑有会客厅兼斋堂,顶有尼舍。 岩处崔嵬山峰,有象龙之峥嵘,旁边甘泉不息,周围层峦叠嶂,石洞重复,卉木芬芳,鸟语声喧,乃名山胜地。除俗称“上岩”龙泉古岩外,还有俗称“下岩”的龙泉岩,又有紫来岩。长庆庵汕头市升平区(今金平区)鮀江街道蓬洲古城内南门城脚,城南路37号的长庆庵,创自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1985年至1992年(八月十八日开光)由住持释弘辉(1924-1999)募资重建。 庵始创者林广纯,属临济正宗。1943年修建,1952年起荒废。1985年佛圣诞日四月初八,大雄宝殿修复。新建观音堂一厅二房,位于大殿后,由汕头市金园区岐山陇头乡陈道仕先生伉俪捐建,1985年四月初八至秋建成。1991年至越秋,再由汕头林增杰居士等30多人及海内外众信喜捐扩建为二厅三房观音阁。壬申(1992)八月十八日重建开光志庆。 庵坐北向南,占地1亩,建筑600多平方米,分为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楼顶尼舍)、地藏殿、念佛堂、祖堂、客堂、斋堂。 清云禅寺汕头市升平区桑浦山龙泉岩后面铸钱洞清云禅寺,清代洞内奉敬菩萨坐像,2001年6月22日举行大雄宝殿佛像开光仪式。 寺位于潮汕名景铸钱洞近前。该洞顶部一巨石,洞口据说可通后山。民间传说,远古时有一善人,不避艰难来此铸造铜钱,然后撒向人间济贫。今该洞石和附近巨石上,布满大小凹形小穴,有的穴边凸出,酷似一个个铜钱,直径大者30厘米,小者数厘米,就是“古时铜钱留下所化成的。”这种布满“铜钱”的石头,在粤东甚为罕见,实在奇妙。铸钱洞内,自古奉敬菩萨坐像。10年前,释祖扬法师来此苦行弘法,感动了善信,逐渐香火变旺,不断有汕头市、潮州等地和港澳台胞、华侨善信捐款,至如今初步建成佛寺,并参加投资开辟通寺羊肠小道为土公路,已使汽车能直达这里,寺前也已铲平为停车场,拟把此处建成旅游点。寺坐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大雄宝展。1999年建成。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左龛奉文殊菩萨,右龛奉普贤菩萨,皆泥塑。左、右墙,跟其它佛寺一样,摆列十八罗汉塑像,但这里却别出心裁,采用浮雕,系福建人艺师所作,皆高为2米余,个体高大,生态各异,形态逼真,色彩艳丽,令人感到新鲜生动。长石古寺汕头市升平区(今金平区)鮀浦街道鮀东居委长石路,汕大东邻的长石古寺,创于南宋,1991年起由陈文英女居士为首主持下,经海内外善信资助,总投资900余万元,重建一新,规模壮观。 寺始建于南宋(1127-1279)。民国三十四年(1945),由旅越赈济团团长郑益国捐资修建。三十八年(1949),再由鮀浦人陈清桂居士重修。1968年“文革”中重遭破坏,变为废墟。1991年起由鮀东乡人陈文英女居士为首,至2003年7月,重建扩大告竣。 寺坐西北向东南,建筑总面积2千多平方米,分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三层)、圆通楼(三层)、廿四堵天楼(二层)、万佛殿、地藏王殿、济公活佛殿、紫碧宫(慈航观音楼,二层)、斋堂、迎客厅等。3尊大型汉白玉三如来佛(每尊重1千多斤)。在万佛殿前,竖两支高各5米多的大石柱“烛”。又筑一放生池,中竖3米高滴水观音立像。寺筑两这,分别称“慈善亭”、“大千世界亭”。寺内有年逾50的三株龙眼树、菩提树、榕树和众多花草,环境清幽。山门背面墙嵌《重建长石古寺碑记》、《兴建长石古寺捐资芳名录》碑。寺内还有多块嵌碑,刻着捐款百元以上者芳名。汕头市佛协总道场汕头市佛教协会总道场,在1955年9月2日市佛协成立时,就设于国平路11号(1952年起为市佛教居士林)会址内。1966年起17年中被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连同会址侵占,至1984年1月20日才物归原主。1988年5月23日随同会址大楼重建落成(由定持法师发起,香港释定因法师、李淑群居士等海内外善信捐62万元所建),而设置在最高层第3楼,面积387.45平方米,是老市区最主要佛教活动场所。大殿内附设功德堂,安放灵位牌。1998年12月23日荣获省佛协授予“佛教文明单位”称号,并多次在省佛协介绍经验。 总道场内,安奉着高2米、重800公斤的泰国释迦牟尼佛铜铸坐像。它是1983年5月21日,泰国曼谷僧侣赴华献佛观光团所赠;其两旁,安放着皆高1.65米、重82公斤的泰国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铜铸站像,是1997年1月10日,泰国御封华宗大尊长仁得上师(祖籍揭阳县)莅汕所赠,使总道场显得雄伟庄严。各支大柱上,又挂着赵朴初、释明旸、释茗山大德撰书妙联木刻。证果寺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证果寺,现由赵朴初(1907-2000.5.21)题名,相传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是1994年10月6日被市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刹。区宗教局于1985年5月24日批准其归还僧人管理,1995年春起准其登记开放。自1988年起,由住持、诗僧释圆彻(1929—2004.1.28)不顾艰难筹资约600万元,并策划实施而于2001年11月4日举行重建落成暨诸佛菩萨开光盛典,由省佛协副会长释弘广、心印、弘澈主法,市、区有关领导人,和海内外善信教千人共庆(11月6日香港《商报》登《名刹证果寺重建开光》)。它以独特的山门、无量(梁)殿、九龙壁玉雕、超500年历史菩提树、般若泉、大型泰国佛铜像和缅甸释迦佛玉像,而吸引海内外游客,为经济特区添一礼佛名蓝、旅游胜地。 证果,是成道之意。证果寺,原名崇福庵,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初,时属揭阳县鸥汀寨。 乾隆五十八年(1793)、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原有山门、二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昆卢阁、功德堂、大悲楼、地藏楼、方丈楼、斋堂、香老阁、二严楼、两照轩、客堂、库房、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300多平方米。 在历代天灾人祸中受破坏,几番兴替。至1953年,因极左政策,僧去寺废,被下蓬银行、税务所、蓬鸥中学所暂用,面目全非,仅存门面与破屋而已。1983年四月初八,下蓬镇鸥上乡陈金豪(1923—1990)、官埭头村纪汉臣(1933-健在),到潮州开元寺祝圣,触想应复建证果寺,数天后两人联名上书市宗教局和市佛协,引起了重视。于1990年10月2日(八月十四日)由释定持、释圆彻主法,举行了大雄宝殿奠基典礼(4周年后告竣),正式开始了全面重建历程。近16年重建中,涌现了大批护法居士,海内外捐款者数以千人计。 如今,寺前证果路数百米直通汕漳公路,交通方便。近大路处之中间竖一石刻标志,长方形,高1.7米,宽0.5米,雕龙环绕,正面刻:“佛教圣地。赵朴初”,背刻:“朝山得福,佛历2542年(1998)九月吉立,春明一衲”。全寺规模宏伟,坐西北向东南,呈长方形,总深77.2米,总宽21.7米,总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除山门外,有三进加左厢。三进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楼(分法堂、念佛堂、藏经楼三层)。左厢为长方形三层楼是:伽蓝殿、地藏殿、报恩堂、功德堂、五观堂、客堂、方丈室、圆明楼、众香阁、僧房、库房等。右厢筑一条长达77.2米围墙,与蓬鸥中学为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广东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