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石门岩-漳州-福建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2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南靖县石门岩   位于南靖县船场镇梧宅后山东麓。寺内供奉主神为大众爷,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石门岩历史悠久。据1986年于山间水帘洞出土的石斧等文物鉴定,系新石器时代先民穴居洞遗址。唐高宗年间,陈元光随其父陈政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踞此大小相通的奇险洞穴,率众出没山坳林间,对抗官兵, 至今还有许多故事流传于民间。至唐顺宗贞元年间(805年),法号禅苑的高僧王枚玉自江西涉 水攀山一路化缘至石鹰山上,放目眺望,但见群山连绵,峰峻林茂,石奇岩峭,水秀泉清,胜似神仙境地,便在山下石鹰岩建三间土墙茅盖的草庵(遗址尚存),供奉由他随身带来的如来佛像。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迁居山下的水帘洞,翌年在洞前林间(今洞埔)建第一座寺庙——石门岩寺。寺内仍供奉如来佛像,并于寺门题写一副对联:“石出水落幽明地,门岩山深宝佛藏”。从此,山间便有香烟缭绕不绝。
  时至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高僧王枚玉于奇石遍地,石叠成洞,林茂景幽的石门岩上新建顶岩庙亭,祀奉万善神像,并募资鸠工辟洞修经、凿池栽荷、植梅插竹、建亭筑阁,把庙宇四周理成宜于善男信女舒心游览歇息的风景点。唐宣宗大中六年三月十五日(852年),高僧禅苑圆寂于石门岩寺,享年91岁。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好善乐施,精通医理,广识草药,常为四乡八里的百姓治病,尊称他为“大众爷公”,并雕其偶像祀奉于寺中。几年后,人们将其骨骸收藏于罐中,停放在水帘洞二洞石盘上。随后,人们为怀念他开辟石门岩胜地景点的功德,便在景点“石门”后侧为他建坟墓,并竖上“开山祖师”的石刻墓碑。
  石门岩偏处一隅,旧时交通不便,却也顺世事风云变幻而兴兴衰衰。现存的石门岩寺已历经宋高宗绍兴元年、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由社会名流和当地百姓多次募资维修、重建,并在摩天巨石下,以天然石室修成孔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偶像。据《石门岩志》,宋代理学家朱熹在鹅髻山讲学期间,曾到山中游览,清代大数学家庄亨阳曾在寺后“听泉”边结庐求学,清代学士吴铎也多次到石门岩朝圣、游览,并留下多篇诗赋。

 


 

  南靖石门岩
  石门岩位于南靖县船场镇梧宅后山东麓。寺内供奉主神为大众爷,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石门岩历史悠久。据1986年于山间水帘洞出土的石斧等文物鉴定,系新石器时代先民穴居洞遗址。唐高宗年间,陈元光随其父陈政入闽平乱,当地畲民首领柳斜踞此大小相通的奇险洞穴,率众出没山坳林间,对抗官兵, 至今还有许多故事流传于民间。 至唐顺宗贞元年间(公元805年),法号禅苑的高僧王枚玉自江西涉水攀山一路化缘至石鹰山上,放目眺望,但见群山连绵,峰峻林茂,石奇岩峭,水秀泉清,胜似神仙境地,便在山下石鹰岩建三间土墙茅盖的草庵(遗址尚存),供奉由他随身带来的如来佛像。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迁居山下的水帘洞,翌年在洞前林间(今洞埔)建第一座寺庙——石门岩寺。寺内仍供奉如来佛像,并于寺门题写一副对联:“石出水落幽明地,门岩山深宝佛藏”。从此,山间便有香烟缭绕不绝。
  时至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高僧王枚玉于奇石遍地,石叠成洞,林茂景幽的石门岩上新建顶岩庙亭,祀奉万善神像,并募资鸠工辟洞修经、凿池栽荷、植梅插竹、建亭筑阁,把庙宇四周理成宜于善男信女舒心游览歇息的风景点。唐宣宗大中六年三月十五日(公元852年),高僧禅苑圆寂于石门岩寺,享年91岁。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好善乐施,精通医理,广识草药,常为四乡八里的百姓治病,尊称他为“大众爷公”,并雕其偶像祀奉于寺中。几年后,人们将其骨骸收藏于罐中,停放在水帘洞二洞石盘上。随后,人们为怀念他开辟石门岩胜地景点的功德,便在景点“石门”后侧为他建坟墓,并竖上“开山祖师”的石刻墓碑。
  石门岩偏处一隅,旧时交通不便,却也顺世事风云变幻而兴兴衰衰。现存的石门岩寺已历经宋高宗绍兴元年、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由社会名流和当地百姓多次募资维修、重建,并在摩天巨石下,以天然石室修成孔庙,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偶像。据《石门岩志》,宋代理学家朱熹在鹅髻山讲学期间,曾到山中游览,清代大数学家庄亨阳曾在寺后“听泉”边结庐求学,清代学士吴铎也多次到石门岩朝圣、游览,并留下多篇诗赋。
  石门岩位于梧宅尖山,坐西朝东,四季如春,景观独特,自古有山秀林蔚,风清泉甜,石奇洞幽,景美神灵之誉。现已形成了外景四名胜、地下三大洞、景中十八观。
  外景四名胜:
  鹰嘴崖  在石门岩西边的高山上,有一巨石状如雄鹰,石下有个可容数十人的穴洞,称鹰喉洞。石于海拔960米山顶,上有平台三百多平方米,晴朗日登上山顶,放眼远眺,如画的山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水帘洞  古称清水岩洞,主洞由巨石拱成。有泉水流泻于洞门,水珠飞溅,闪光耀眼,有如一道银帘。从主洞入口,洞内高三米余、宽七米多,可容五六十人,内有石床石椅,让人可坐可卧,曾从洞内挖出古代尖石器。进入二洞,洞内有泉水淙淙,停放禅苑骨骸罐的石盘尚在,可惜近代山上林木遭到滥伐,水源已枯,成了无帘空洞。
  八仙山  在石门岩东面,与石鹰山对峙,海拔949米。山上有块近百亩盆地,传说八仙在那里下过棋,又名八仙围棋。 山间有石旗、 石鼓,上刻有“帅”字的石棋子和“天官赐福”四字,石上有仙脚迹,四周有狮头山、虎头山、天台山、纱帽山、凰形山、观音坐莲、金龟背印、银象朝月等仙山八景。曾有古人留诗云:“八仙云游到此间,即兴对弈在高山,仙人不知何处去,留得仙迹在人间”。
  仙人桥  往石门岩途中的白沙坑,自古有名无桥。传说曾有六位仙人路过此地,见溪源流急,阻碍山里人出入,想为百姓造桥。但只造了两个桥墩,便留下仙鼎仙灶仙床仙椅仙脚迹走了。1967年,当地政府才在那里建了一座20米高、40米长的石拱桥,名曰“红卫桥”,但百姓仍称它“仙人桥”。桥下遍布奇石,成为石门岩外一奇妙景观。
  地下三大洞:
  霞烟洞  又名隐身洞,古庙右侧一巨石覆盖而成。上通“寒意”诸洞,或明或暗、断断续续总长四百多米,内有石桌石椅。雨季,山头云雾飘飘,洞中霞烟弥漫。有诗云:“长洞幽深宿雾浓,白云无端把门封。拨雾寻径入洞里,恍若腾云上苍穹”。
  怀荫洞  位于古庙后山,石门左侧,石群叠盖而成,内连五个洞室,最后经“鹿苑朝天阁”而上“听泉”,洞口有古人石刻“怀荫”二字,洞中冬暖夏凉,气息清爽,是游览休憩之佳所。
  螺旋洞  状如田螺旋来转去,断断续续,全长近千米,内有可容数十人的洞室,忽明忽暗,奇妙无穷。传说陈元光进山追杀蚯蚓精, 此洞为蚯蚓精逃时所遗下的, 又名“蚯蚓洞”。
  景中十八观:
  古桥亭  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5年),长15米,高20米,宽4米,以河石干砌一拱而成,桥上建两层楼亭,古色古香,并有许多神奇的传说。“文革”期间被破坏得面目皆非,1983年修葺一新后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吐气  于尖山顶左侧,洞口为碗口大小,洞深莫测,有气浪翻腾不息,将纸张或树叶置于洞口,有时被吸入洞内,有时被吹向空中,为石门岩一处活景奇观。
  十二飞瀑  古桥亭下之水西流,溪中石壁被冲成大小十二级。每逢雨季,溪里涨水,洪流如黄龙腾舞,响声如雷,在溪中掀起十二级飞瀑,煞是壮观。秋冬季节,山泉汇流声细细,十二级飞瀑又成了十二把琵琶,发出悦耳的琴声,悠扬动听,令人留连忘返。
  玉泉  位于古庙右侧,水清且甘甜,可消暑驱邪。自古到今,旱天泉不枯,雨天水不浊,人们称它为“龙泉”、“仙泉”。
  鹿苑朝天阁  于古寺后山,以巨石天然堆就。清,南靖知县孟振玉微服访梧宅时夜游石门岩,发现山鹿群居于此,遂于一巨石上题刻“鹿苑”二字。
  听泉  由“鹿苑”向上走百余步,四周林木葱茏,可听群石覆盖下的坑谷,有如铮鸣琴响的泉声,是静心怡神的好所在。当年庄亨阳、吴铎等文人学士就曾在此静心求学、写诗作赋。
  孔子坐车  上盖一天然大巨石似屋顶,下有两块巨石如车轮,古称“孔子坐车”,后把石室修成天然孔庙,内供奉孔子偶像。
  金鳌望蓝天  形象天然,维妙维肖,传说鳌尾断去一截,是平和县三平寺侍者公挥剑砍去的。
  玉蟾跃天阙  状如蟾蜍,四腿蹲曲,欲跃苍穹,形态毕真,令人浮想。
  双望亭  根据民间传说,白衣仙姑在帮助陈元光追杀蚯蚓精期间生出爱情,但陈元光因追剿柳斜王去了,竟让白衣仙姑等得化为一尊石像。后人为她真情而感动,敬筹资金建了“仙姑亭”和“元光亭”,统称“双望亭”。
  其它八景观是  豹隐石门、白石仙姑、天桥飞渡、双猴望月、绝顶荷叶盘、神州登月、明香园、摩天洞群,各具特色,各有传说。
  石门岩景观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1983年,南靖县人民政府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