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常春岩-漳州-福建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3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漳州常春岩
  位于东泗乡虎渡村后山上,建于清代。1986年恢复佛事活动。1991年有在家居士3人。

  常春岩佛祖庙: 位于东泗乡虎渡村常春山。始建于明代正德丁卯年(1507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修,2003年修建。座东南向西北,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单进式,大成殿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大成殿前围墙,墙外建有“放生池”。东侧建置佛事厢房五间。

 


 


  常春岩佛祖庙,位于龙海市东泗乡虎渡村常春山,是闻名闽南的百年古刹,也是香火鼎盛的佛教朝拜圣地。常春岩寺庙始建于明代正德丁卯年(公元1597年),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重修,二00三年再次组织修建,其间历尽沧桑。2004年12月,常春岩被龙海市人民政府确认为“龙海市第六批高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存照。
  驱车直达常春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百年古刹。整座寺庙雕梁画栋,琉璃彩瓦,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堂中如来佛像神态安详,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寺庙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古木参天。山后一块“仙人石”,石头上脚印依稀可辨,传说是当年观音菩萨在山上留下的足迹。这里怪石嶙峋,煞是好看。寺庙前,奇花斗艳,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其中一株老茶树尤为引人注目,据说有千年历史。山脚下,是一片翠绿的荔枝海,好一派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常春岩坐东南向西北,人杰地灵,三面环山,树木茂盛,果树成林,环境幽雅,堪称佛门之修行圣地,常春岩开基祖先香花僧人,带着十八般武艺和浑身佛门绝技,其中最突出的独门技艺就是“戏钹”,以及经书和中医学秘方验方来到龙海市东泗乡虎渡村常春岩,授徒传艺。所传的中医学秘方验方就是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香花僧人到常春岩传授三徒,平日除传经诵佛外,亦传授三位徒弟习武事农,个个都是文武兼备,且精通医学,常春岩以武僧的武技(戏钹)武术和行医济世之名,流传闽南和南洋一带,代代相传至今。
  常春岩历代多出高僧,其中以妙通僧人最为著名。传说他武功精湛,练就一身轻功,能脚踩水田间的稻茬过田地,不沾一点泥水;能踩在瓷茶壶上戏钹(单击俗语称“弄镂钹”)。如今常春岩每逢佛祖生日,就有常春岩第二十二代弟子甘亚瑞等四名僧人来此地表演绝活“戏钹”,常常引来无数香客驻足观赏。这“戏钹”可是闽南一带稀有的民间艺术呢!龙海市电视台还专门到常春岩拍摄了“常春岩上戏钹人”的电视台专题片。
  戏钹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既是一种技巧很高的武艺,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是每逢重大节日、传统节日上街献艺,增加节日气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又是适应佛界活动的一种内容,佛祖生日、上元、中元、下元、寺庙庆典、超度亡灵等各种活动均可参与。戏钹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技巧较多,表面看似易懂,实为奥妙,学而艰辛,一整套功夫非三至五载难成,且经济效益甚微,几乎无人问津,正面临绝迹之危。所幸的是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戏钹已被列为“漳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春岩还出了很多名医。常年生活在常春岩的僧人,潜心研修医学。其中妙春和尚最为出名,当地百姓甚至几十公里外的群众,一遇上疑难杂症,都要雇轿夫请他出诊。疗伤用的“常春岩膏药”效果奇好,据说把寸钉钉木板,贴上此膏药,片刻即可把木板中的铁钉拔起,疗效十分神奇。目前流传至今约有“黑膏药”、“壳仔油”、“男女转大丸”等。
  为弘扬民间文化,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即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所有常春岩佛门弟子聚集在一起,有文僧人在佛祖前诵经,武僧人进行戏钹、杂技表演,还有木偶戏,芗剧演出,四方香客云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诵经声、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游客还能在此美美地品尝一番热腾腾的“腊八粥”。
  常春岩管理者们对常春岩现已制定出了未来总体发展规划,将大成殿等建筑列入文物保护范围,并将其作为戏钹的主要活动场所,让戏钹的组织者和操练者可以经常在常春岩进行排练与表演,使“戏钹”这门技艺不致失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常春岩会是一个人们避暑休闲、寻幽访古的好去处,而“戏钹”这门技艺也能继续散发它的艺术魅力。
  东园戏钹
  戏钹属于一种佛门杂技,存在于民间已是非常罕见,是值得抢救与扶持的项目。常春岩开基者是香花僧的传人,又是漳州五云派之潜云派系。
  佛门杂技戏钹相传是十八罗汉之一的手持铜钹尊者所创,即是香花僧人,在民间辗转流传,由香花僧人在常春岩口传身教流传下来。常春岩始建于宋朝,系宋朝南少林开基漳州即同时开基常春岩。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也就是腊八节),所有常春岩佛门弟子聚集在一起,有文僧人在佛祖面前诵经,武僧人进行戏钹、杂技表演,还有木偶戏、芗剧演出。各方香客、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有诵经声、锣鼓声、喝彩声、鞭炮声,热闹非凡。
  常春岩自始建后,于1958年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所幸常奉岩的戏钹武技和祖传秘方“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验方被廿一世传人甘清泉保护并流传至今。佛门杂技戏钹的传播伴随着中医秘方验方流传,且所传的中医秘方验方却是在民间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这对研究武僧的佛门杂技武艺和行医济世中医秘方验方的关系,是在许多内涵值得研究。
  戏钹的主要价值在于一是这是一种技巧很高的武艺,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二是每逢重大节日、传统节日上街献艺,增加节日气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三是适应佛界活动的一种内容,佛祖生日、上元、中元、下元、寺庙庆典、超度亡灵等各种活动均可参与。
  常春岩戏钹表演分为三组:
  第一组:吐珠、弄花、单週、虎翻墙、单背、双背、单週(可加虎翻墙、採茶、嫦娥照镜)、披翔。
  第二组:赶单竹带钵、单竹过五指山、单竹过五官(也可用双竹过五官,可加摇莲花)、接竹(可加鸡啼谷、目连挑经、喜鹊过枝)、刀枪技(可加碗、盘,或其它杂技)、锣技、软竹。
  第三组:吐珠背(可加单腋背、直铜倒、双腋背、连环钵、虎上叉、顶篮、下地牡丹)、迴输、下地照镜(可加咬钵)、翻转钵、摇珠(可加狮咬球)、叫鸡入袖(收尾)、上大人(脚站在药缺罐上)、抛番薯片、食指击破甘蔗块,收式。
  戏钹艺人目前还掌握着铙钹的多种技巧:弄花、大抽、虎翻墙、单背、双背、披翔、赶竹、过五指山、过五官、双接竹、刀枪、弄锣、咬钹、上大人、软竹等等。
  吹鼓伴奏:解放后失去流传形式,1988年8月重新恢复吹鼓伴奏队。
  佛门杂技之一的戏钹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技巧较多,表面看似易懂,实为奥妙,学而艰辛,一整套功夫非三至五载难成,且经济效益甚微,几乎无人问津,将面临绝迹之危。为拯救中华佛门绝技戏钹之文化遗产,应该加以抢救并扶持之,让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流传于世并发扬光大。
  传承谱系
  常春岩戏钹及杂技香花僧人和吹鼓一整套人如下:
  一世到十八世,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已不可考。
  十九世释妙兴传顺源、释妙通传释清泉;二十世传人释妙兴,戏钹武艺精通,镖和铜钱用手随发出百发百中,可在几十步远入木三分之二,有次出请和泉州同行在海沧为谢宝珍之母做功德,围观观众人山人海,其大轴抛得太高,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拉钹”(戏钹用具)刮飞了,眼看就会落下来砸伤人的,围观的人都惊呆了,他不慌不忙把手里的另一个“拉钹”抛出,击出后两个“拉钹”同时掉落在离围观群众之外,消除了一场危险,围观群众都拍手叫绝,谢先生看了也赞不绝口。演完之后,谢先生就对他说:师父,象你这么好的功夫为何不到南洋去发展,如你要去南洋,只要在厦门有船要去南洋你就说要找我,他们一路会招待你的,且会直接把你带到我那里的。釋妙兴接受谢宝珍的劝说,去了一趟南洋。但他并没有去找谢先生,有一天,谢先生遇见了他,就请释妙兴师父去做客。因谢宝珍亲眼目睹他的功夫,就开始组织南洋的十三坡头的华人跟其习武,以强身健体,并观看他的戏钹表演,常春岩戏钹武艺也在南洋传播。常春岩的秘方“男女发育转大丸”由释妙通监制,出口南洋,供不应求,后因当地战乱,音信全无。
  廿一世甘清泉传甘亚瑞(又名潘承瑞)、袁北仔;廿一世主持释清(1917~1987),七岁时跟释妙通师父上了常春岩当徒弟出家,师父很喜欢他,就让他上常春社私塾学堂,后又送他到南山寺深造(跟后来的南山寺主持“传正”同学),学业完了回常春岩。因为他“聪颖过人”习武诵经,研究医学、天文、地理,在十五岁就可做坡度亡灵等佛事,当上“午夜卷首座”,十六岁开始被出请“戏钹”,十八岁进“骨伤科”均可自行帮人诊治和做佛事的“乙天首座”,廿二岁就可替病人看病,内外科、妇幼科、针炙等行医济世。寺中的秘方“男女发育转大丸”、“千锤膏”及验方治疗效果好,后来就任常春寺主持之职。解放后还俗。甘清泉继续在家行医济世,到1958年前往福建省中医学院进修,经考核后获得中医“医师”职称,分配到榜山卫生院,1960年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时,并成龙海县后,因当时户口由居民迁回老家东园大队,后因户口不让迁出,大队争须医务人员,就这样在东园大队及枋林大队合作医疗站工作,在这段期间在东园公社卫生院培养了一批批赤脚医生,又在建南溪桥、西溪桥、八引、卓岐等处服务民工。直至1979年福建省卫生厅召令,调往龙海县第二医院,恢复国家干部医师资格,1985年9月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年,特授予荣誉证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