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洞口县普照寺—邵阳—湖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照寺,亦名远照寺,普昭寺,位于高登山极顶。
  青康熙中期,绥宁青坡里佛教徒黄皈依师“披荆斩棘,募化殿宇钢瓦,昼夜往来,有虎为伴,至康熙庚辰(1700)工竣。”嘉庆22年(1817),绥宁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有志坚创此庵,尤恨力不能胜”,约请绥宁、武冈的杨通义、石安鼎等九人,“总理其事,并议同心捐化,由是聚腋成裘”,共募银3000余两,开始大规模改建,第六年工竣”。从此,以其全石结构、规模恢弘而驰名。普照寺奉白马神,祈雨极为灵验。有僧常住,香火旺盛。解放后,僧徒下山回家定居,佛事活动停止。80年代后期,始有人出家住持,不久圆寂。之后,每逢礼佛之日,大批佛徒前往寺内朝香。
  黄皈依师,清代绥宁青坡里(今析为河口、麻塘、联民、枫木团四乡)人,年方20,即弃家修行于宅后钵盂山,自结茅庐,虔奉香纸数年。见钱纸灰飞集祖师殿(在今联民刘家村老牛场),以为佛祖导引,遂积极募捐,在此创建殿宇,雕塑神像。数年后,见钱纸灰飞集高登山顶,以为佛祖再次导引,遂披荆斩棘,凿平高登山顶,并于绥宁、武冈、黔阳、会同各县募化,创建了普照寺。据传寿逾88岁,功德圆满,坐化以终。普照寺经后人多次扩建和改建,至20世纪30年代,发展成为全石结构、规模恢弘、远近闻名的佛教场所。
  全寺由前至后分别为山门、灶王殿、关圣殿、正殿、南岳殿(后殿),左右原有配殿,今已无存。寺总面积300平方米。正殿门首置石匾,竖排“普照寺”字。阴刻,如今已不见。
  附一:碑刻:
  碑刻一:恶登禅院胆心寒,善入山门神气爽。
  碑刻二:高恩齐北阙。
  碑刻三:帝恩普应。
  碑刻四:扶助纲常亘万年,权衡人物昭千古。
  碑刻五:灵应。
  碑刻六:光绪二年“诚应是求”。
  碑刻七:高建祗园宽眼界,登斯胜地谅心惊。
  碑刻八:普照绥阳常赐福,照临会武永蒙休。
  碑刻九:民国癸未年“功回造化”。
  附二:陶永灿游记《佛光普照高登山》
  重阳刚过,天气晴好。某日,我与少林、先忠、永喜诸君结伴登临了高登山。
  秋日登高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西汉《长安志》说,长安近郊有一高台,每年重九游人登而观景,故曰“登高”。至三国、晋代,登高已发展为登山,时间也不限于九日重阳这一天了。登高也好,登山也罢,高登山是兼而有之的。然而我们去登山,不是为了秋游赏景,而是去看一处年久失修的古建筑——普照寺。
  高登山位于绥宁联民乡境,山脚分别为大王、刘家、联民、田螺旋及洞口堆上等村。此山属雪峰山之一峰,远远望去,山势雄伟,崖壁陡立,其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车到小王,我们开始步行。破碎不整的青石板路,蛇一样在山里蜿蜒,把我们一步步领向那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佛门圣地。山上景观如同一年的四季,也在一层层变化着:竹林、树山、灌木林、草山……待我们爬过山风肆掠的黄草坡,一座青黑建筑便横卧山顶,那就是声名远播的普照寺了。
  普照寺又名高登庵、远照寺。修于1867年的同治版《绥宁县志》载:该寺由佛教徒黄皈依师“披荆斩棘,募化殿宇钢瓦”,于清康熙三十九(1700)年修筑而成。《绥宁县志·古迹》篇说,高登山,在青坡里,其山高插云端,上建庵宇,叫高登庵。“高插云端”是不是高登山名的由来?待考。青坡里系古地名,其域包括今天的联民、枫木团、麻塘等,却是无疑的。“黄皈依师,系青坡里人……父老传其寿愈八十八岁坐化以终。”细究起来,那个富有开拓精神的黄皈依师,当属今天联民人士。当地人说,黄皈依师共募得铜钱三王桶(一种大木桶)后,普照寺才敢动工,可见其耗资之巨。
  1867年同治版《绥宁县志·寺观》又载:黄皈依师建好普照寺后,因山高风大,古寺“常被烈风所塌,嘉庆年重修,枋柱皆以石工竣。”重修者谁?据县志记载,系青坡里劝首杨通鉴、李元芳约请兰绍裘、葵中立等,共化得银钱三千两,六年苦修而成。“枋柱皆以石工竣”,就是从柱到墙、到枋、到瓦都由石块建造而成,全寺前后五进,面积达数百平方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截木材,没有一颗钉子。那么多榫榫卯卯,那么多孔孔眼眼,一个个是那么方正,那么精确!据说,这种全石结构的寺庵,全世界也不过三座!凡到过普照寺的人,无不惊叹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那些工匠到底是什么人?那么多石块又从何而来?大的石块有数吨之重,又是如何搬上1581米高的山顶的?至今却无从知晓。
  登上山顶,果然山风凛冽,寒气袭人。我们身上很快起了鸡皮疙瘩,只好把爬山时脱下的衣服重又穿上。令人遗憾的是,普照寺已经非常破败了,墙、柱、枋、瓦横七竖八倒满一地,断的断,裂的裂,像一个被人遗弃的垂暮老人,黄昏的日子过得十分颓丧而无望。
  普照寺的五进前低后高,前窄后宽。第一进为山门,左右立满捐赀碑,其中一块系清道光三年所立,上刻360位慷慨解囊者,均为绥宁人士。第二进为灶王殿,里面住着助国明王,专事保乡保土。第三进是关圣殿,职责是保家卫国。第四进才是正殿,乃出家人修炼之所,过去那些身着佛袍的出家人,一天到晚便在这里哼哼唧唧、敲敲打打,可现在,这里已是寂静无声,只有中门上方书着“普照寺”的巨石匾额,方能让人感到佛门的庄严与神秘。第五进为后殿,左右两边的配殿,却早已了无踪影。
  从后殿出来,正是秋阳当空,万里无云,脚下的山峦田畴尽收眼底。我忽然想起李白的诗:“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太白写的,不正是眼前的景致么?然而当我再次回望身后的建筑时,心里不禁生出一种沧桑感,一种沉重感。我一方面惊叹佛心的虔诚,匠技的高超,一方面又慨叹岁月的无情,人世的冷暖。残垣断壁、墙倾柱摧,裂缝处处、砾石遍地,不用几年,普照寺怕就要沦为一堆碎石了。那声声木鱼、袅袅钟声哪里去了?那缕缕香火、股股青烟哪里去了?那些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那些被山风翻动过无数次的浩瀚经书又到哪里去了?想起这些曾经的热闹,看着眼前满目的萧条,我胀然若失。
  天色向晚,我们准备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爬高登山,上去下来都很难,因为它太高、太陡了。我们下来时,脚尖尖都顶痛了,后悔没穿一双谢公屐来。回到小王,当地老百姓告诉我们,他们准备修一条公路上去,把普照寺重新整修起来。好啊!果真那样,我们还要谢公屐干嘛?再望高登山,此时的普照寺已沐浴在一片辉煌的晚霞之中,好似万道佛光普天而来。我不觉在心里吟道:
  普照寺佛光普照
  高登山慧心高登
  冬去春来,日月更替,那些倒塌的墙垣,是否已由千佛之手将它们扶起?那些熄灭的香火,是否也像城里寺庙一样得到点燃,并且旺盛?

绥宁县联民功放瑶族乡高顶山普照寺
联系人:兰序芬
电话:0739-7692686
地址: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联民苗族瑶族乡田螺旋
邮编:42261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湖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