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长沙道林寺—长沙—湖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9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长沙道林寺

  道林寺位于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始建于两晋或南朝,旧时与麓山寺齐名。明正德四年(1509)前后,寺为守道吴世忠所毁,吴以其木石修岳麓书院。清顺治十五年(1658)僧人果如重建,民初尚存,后因年久失修而倒塌。

  道林寺遗址所在地旧有二说。一说在岳麓书院左侧,见于清康熙《岳麓志》:“道林寺在书院山左。隋唐时为律院……五代马殷建四绝堂于其地……久废。今果如禅德于顺治戊戌(1658)重开,渐次兴建成钜观。”一说在岳麓山下空旷之地,即今屈子祠旧址一带。清光绪《广湖南考古略》说:“今岳麓屈子祠为道林遗址,而憩春园北有道林小巷。”屈子祠旧址在今湖南大学知新村,今已改建成教职工宿舍。

  道林寺为律宗寺院,具体建寺时期无考。律宗法师志道,曾随王奂同游道林寺。该寺建于岳麓山下,到唐时已成为士子习业所在。大约在唐肃宗(756一760)时唐将马燧在此造藏修精舍,取名“道林精舍”,当时就有“道林三百众”之说。大历三年(768),杜甫流寓长沙时,曾游该寺,作有《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留下“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之名句。道林寺藏经书十分丰富,但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的毁佛事件中被毁。经书虽毁,但佛事未泯,仍吸引不少名士前往参拜。唐宣宗大中元年(847),沙门禅师疏言获准往太原求取佛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宙慷慨施之,共得佛经5048卷,于次年运回潭州(今长沙),道林寺再度成为讲经重地。唐僖宗乾符(874—879)年间,袁浩建四绝堂于寺中,后经五代马殷重建,借以保存沈传师、裴休、宋之问、杜甫4人为该寺留下的笔札和诗篇。除上述4人外,骆宾王、韩愈、刘长卿、杜萄鹤、裴说、李建勋、齐己等唐五代诗人都曾流连道林,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唐代长沙籍大书法家欧阳询还题写了“道林之寺”之匾。唐末五代初,长沙诗僧齐已曾住寺中,他读了宋之问和杜甫的诗后,拍案叫绝,即兴题写《四绝亭观宋杜诗版》五律一首:

  宋杜题诗在,风骚到此真。独来终日看,一为拂秋尘。

  古石先寒泐,青松脱老鳞。高僧眼根净,应见客吟频。

  宋治平四年(1067),文学家、枢密院事蒋之奇尝游四绝堂,作记曰:“沈、杜固无闲言,裴本学欧阳询书,寺幸有询四大字,当为一绝。又不应近舍韩愈。”“不应近舍韩愈”指的是“道林之绝”中不要舍弃韩愈的《陪杜侍御游岳麓道林两寺》诗。诗中云:

  长沙千里平,胜地犹在险。况当江阔处,斗起势匪渐。

  深林高玲珑,青山上琬琰。路穷台殿僻,佛事焕且俨。

  于是,到绍兴二十三年(1153),潭州知州周必大终将“四绝”又加上欧阳询书和韩愈诗,衍为“六绝”。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任荆湖南路提刑使驻潭州时作有《道林寺衍六堂记》,记曰:

  余步行长沙,道湘西,登道林寺。旧有四绝堂,指沈传师、裴休笔札,宋之问、杜甫篇章也。堂之颜,吾乡益国周公书之。至是百二十年,公又有记,述蒋之奇语。之奇取欧阳询书、韩愈诗,而黜裴、宋。公独合古今畀同,有衍四为六之说。人之意度,相远如此。僧志茂以屋压字漫,寿公字于石,取公之意,易名衍六,将揭于新堂。予嘉其有二善焉:补唐贤故事,宝乾淳遗墨,非俗衲所为。为之嘉叹而记其后。

 


 

  名寺道林古,空山秋草荒。
  唐碑无劫版,梵宇自颓墙。
  禅破僧余衲,经残佛满堂。
  千秋金壁地,陈迹使人伤。
  诗歌作者吴敏树(1805~1873),岳阳人,曾任浏阳训导,擅长诗文。
  道林寺,始建于六朝,隋唐时为佛教律宗寺院,宋代改为禅宗。明正德四年(1509)被毁。道林寺遗址在今岳麓书院以东,屈子祠一带。清代山长罗典在一片水田中兴建屈子祠堂,在基址出土了道林寺的古砖及相关的建筑遗址。但这样介绍,可能读者仍不清楚道林寺的具体位置,因为屈子祠也已早毁。用现存建筑作参照,那块地面即今湖南大学九舍、五舍所在的地面。九舍为著名建筑学家柳世英的作品,是湖大民国建筑群中的经典,两层砖木结构,朴素简古。我刚进湖大读书的时候,住在那里,常在梦中与僧人同榻而眠,同室的学友也有做过这种梦的。九舍的前面是五舍,专住女生。我由是怀疑那些年轻貌美、血气方刚的小姐与我异床同梦。一年的雪天,两栋宿舍间的梅花盛开,大风在素素的花朵上空吹箫,我趴在窗前看一群女生在花树下照相,想象中的寺庙如同雪中蜃楼,唐宋明清的不同场景好像全印在一块画布上,那真是一种令人痴迷的风景,有一种亲近神灵的快乐。
  道林寺的感召力来源于它不朽的历史。初唐书法家欧阳询(557~641)曾书“道林之寺”四字为额,谓道林“为道之林也”。初唐至中唐,道林寺像一副立体主义作品,耸立在宗教的天国,以晶莹透澈的形象吸引臣民,文人墨客不远万里跪伏在它身边。连韩愈这样的人都曾来此,与神灵共宿。由于来者日多,接待渐成问题。到德宗年间,名将马燧(726~795)不得不在寺旁另建道林精舍。又在舍内建一厅堂,名四绝堂。“四绝”,是指沈传师、裴休的笔札,宋之问、杜甫的诗章。都是曾游览过道林寺的大文豪的作品。四绝堂后于宋治平四年(1067)重修,蒋之奇作记。记中对前人所定“四绝”提出异议,认为裴休不如欧阳询,宋之问不如韩愈,乃重定“四绝”为:“沈书一,询书二,杜诗三,韩诗四。”宋以后,道林精舍渐渐归并寺僧管理,这给寺庙的毁灭埋下了隐忧。精舍建后不久,恰逢唐武宗毁佛,寺与精舍诸毁。至唐末五代,马殷重建,才有“结构崇隆,廊院云连,僧众至三百余”的盛况,而且“历宋更盛。”而岳麓山的儒教至宋也达到了鼎盛,生徒众多。山民便把“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作歌谣唱。唐宋时代,道林寺先后出过一批高僧,如广慧宝琳禅师,苏州人,唐代广德年间(763~764)出家,后移教岳麓道林寺,法德甚高,“上堂云收岳回,日出扶桑,飒飒寒风,纷纷败叶,潇潇湘江内白浪滔天,广慧门庭地平如……所至谘请如云,居道林声闻益盛,而师益韬抑,起人皈崇。”又如圆悟克勤禅师,“开法之盛,莫如往道林,有廓清光复之功。”还有雪严祖钦禅师等,也曾著功道林寺。明代初期,道林寺仍有较大的发展,寺宇继续扩大。与此相反,由于战争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儒教衰落。 “其址与食田,皆为僧卒势家所据。”至明代中叶,书院才复兴。正德四年(1509),文人出身的长沙守道吴世忠,为报僧人侵占基址之仇,将道林寺列为“淫祠”拆毁。毁后的砖材用于重建岳麓书院,奠定了今天岳麓书院的格局。而在精神的河流里流淌千年的佛寺,从此一蹶不振。清顺治十五年(1658),僧果如到岳麓峰之北寻得一块地面重建,乾隆十五年(1750)寺院主持福梁重修,香火寂寥,以至后来不知何故,毁于民国。
  岳麓山在历史上曾是佛教三大胜地之一。佛事兴隆,寺庙接踵。至今有名可考仍有南台寺、西林寺、景德寺、真身禅寺、兴化寺、龙安寺、大安寺、明白庵、香雨庵、半云庵等十余处。这些寺庙大多建于唐代,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物质,如同船舰上的桅樯,有一种不动声色的想象力,并给予了那个时代无与伦比的关怀。
  岳麓山儒教的出现与僧人的文化关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初期的岳麓书院是僧人用来安顿文人的别院,由寺僧掌管。渐成气候之后,文人联合官府把管理权弄到了手。历史上,许多僧人都智性宽怀,不计得失,反而是文化人心怀介蒂,想方设法将僧人创始之功抹掉。真用得上文人无行一语。回过头来审视历史,把道林寺的消失全部归罪于士人,也欠公道,应该说是种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建筑的存在,取决于社会欣赏习惯和一时一地的文化法则,交锋的方式是在建筑之外进行的。
  任何建筑从它建成的那一天起,就选择了一条通往凋圮的道路,结局总是寂凉而困惑,就如诗中所呈现的那种伤感。明清以前的建筑存者渐少,且将越来越少。这种趋势,将人性引入伟大而永恒的残缺。而这种残缺也许只有完美的佛,才能够安详地阅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湖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