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全州湘山寺—桂林—广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湘山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城西一公里的湘山脚下,该寺始建于唐至德元年(756年),初名“净土院”,杭州径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为该寺开山祖师。该寺历唐、宋、明、清、民国,到今已有1250多年,期间虽经多次修葺,但至明清之际渐衰,后屡遭兵燹战祸。尤其是1944年日寇铁蹄入桂,全州沦陷,毁寺残佛,湘山寺遭劫最甚。今仅存依石雕成的鸟兽虫鱼等艺术品,以及高达七层、铜葫芦顶的“妙明塔”。山顶有飞来石,传为自须弥山飞来。东有洗钵岩和转身岩等胜迹。四周峰林蓊郁,岩洞幽深。立于寺前,可一览全州城风光无余。
  湘山寺历史上在湘桂地区影响甚大,历代皇朝王公对该寺院也极为重视,仅宋代就有敕赐文牒五道。宋天子御封全真和尚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全真现世寿160余岁,有异行,屡现阿弥陀佛,传为阿陀佛应化。该寺屡有高僧出世,如临济宗第六代祖师慈明楚元和尚、清代画僧石涛等均出家剃度于此。宋高宗景德年间改“净土院”为“湘山名刹”至今,朝廷敕封其为“楚南第一丛林”。清康熙皇帝有亲笔御书“寿世慈阴”靳刻于寺后石壁。明万历年间改湘山寺所在的清湘县为全州,取全真和尚之“全”冠以州名之首。以出家人之号冠地名在中国地名史宝属罕见,足见全真大师和湘山寺在当时文化地位之高。
  闻名遐迩的妙明塔就在湘山寺脚下,系宋淳祐年间为安葬全真大师肉身所建,其时香火甚旺,北宋徽宗游南岳时前来顶礼膜拜,南宋高宗钦赐名为“妙明塔”,系广西最古之寺塔。
  妙明塔为七级浮图,高26米,底层直径6.8米,结构奇特,巍峨壮观。它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壁道回曲,螺旋而上。内在历代碑刻二十余幅;塔顶呈葫芦状,悬有铜铃数十个;风拂铃响,悦荡虚空;凭栏远眺,清风羽、玉华山、三江水及古城新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哉。
  妙明塔周转秀地堪称“艺术宝库”,设有历代摩崖石刻、诗词、芳蘭石碑等数十块,尤其著名有清代石涛和尚的石刻蘭花,康熙御笔亲题“寿世慈阴”,与当代全州文桥籍人任纯道教授题辞“妙明塔”交相辉映,崖壁生辉,吸引中外香港睹而忘归,叹为观止。妙明塔历经千余载,仍雄立楚南。登塔观光,已为中外游客一大乐事。湘山寺现存佛教文物有各类石刻,观音像、妙明塔等;另外还有著名的自然遗产“洗体岩泉”。
  志载昔日湘山寺占地2平方公里,有过48殿、108房的兴盛场面。经历史演变,特别是1943年日寇轰炸和1944年日军侵占后,仅剩十余间寮房和妙明塔。再经文革浩劫,所余残屋亦荡然无存。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1986年-1988年由政府组织、怀善法师设计施工,重建无量寿佛殿、放生池、圆通殿和三栋寮房,新雕无量寿佛像一尊,观音像三尊,圆通菩萨25尊,文殊,普贤菩萨像各一尊,千年古刹至此焕然一新,法灯续燃。

  本寺庙礼请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佛学院副院长,江西净土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西萍乡宝积寺方丈,扬歧通寺住持,我国于尼泊尔建‘中华寺’之设计者——释怀善(方丈)大法师主持,同时由怀善担任湘山寺住持,由于法师国事繁忙,2007年由弟子释容平法师接任本寺住持。

 


 

  全州湘山寺寺中还有飞来石,洗钵泉、妙明塔、寿佛殿、圆通宝殿、放生池动物石雕群等景观。鼎盛时期寺内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该寺作为广西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膜拜、游览,特别是三大佛教节日、更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初名“净土院”,杭州径山得道高僧全真和尚为该寺开山祖师。该寺历唐、宋、明、清、民国,到今已有1250多年,期间虽经多次修葺,但至明清之际渐衰,后屡遭兵燹战祸。尤其是1944年日寇铁蹄入桂,全州沦陷,毁寺残佛,该寺遭劫最甚。今仅存依石雕成的鸟兽虫鱼等艺术品,以及高达七层、铜葫芦顶的“妙明塔”。山顶有飞来石,传为自须弥山飞来。东有洗钵岩和转身岩等胜迹。四周峰林蓊郁,岩洞幽深。立于寺前,可一览全州城风光无余。
  该寺历史上在湘桂地区影响甚大,历代皇朝王公对该寺院也极为重视,仅宋代就有敕赐文牒五道。宋天子御封全真和尚为“慈佑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全真现世寿160余岁,有异行,屡现阿弥陀佛,传为阿陀佛应化。该寺屡有高僧出世,如临济宗第六代祖师慈明楚元和尚、清代画僧石涛等均出家剃度于此。宋高宗景德年间改“净土院”为“湘山名刹”至今,朝廷敕封其为“楚南第一丛林”。清康熙皇帝有亲笔御书“寿世慈阴”靳刻于寺后石壁。湘山寺素有“楚南第一刹”之美称,现存放生池浮雕,寿佛殿、妙明塔、洪钵岩泉、湘山石刻、圣母堂及墓塔等。均倚山势,坐东向西,占地约1.8万平方米。系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唐代高僧无量寿佛所建,历朝皇帝5次膜拜。寺中有飞来石、清初著名画家石涛的兰花图、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崖刻“寿世慈荫”、寿佛殿、洗钵岩泉等景观。其中,妙明塔结构独特,碑刻处处;放生池动物群雕,在天生石头上雕成栩栩如生的水陆空动物。1995年开始建寺为旅游区。
  景色
  湘山寺,位于全州县城西一公里的湘山脚下,最早建于唐至德元年,也就是公元七五六年,起初是喊做“净土院”,杭州径山高僧全真和尚是这座寺庙的开山祖师。宋高宗景德年间“净土院”改名为“湘山名刹”,到了明万历年间,湘山寺所在的清湘县改名为全州,也就是取全真和尚的“全”字放在州名之首。到如今,湘山寺已经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湘山寺脚下有个妙明塔,当年是为了安葬全真大师建造起来的,那时候香火旺得很。妙明塔塔高五层;宋元佑七年改为七级;宋绍兴五年,宋高宗赵构赐名叫“妙明塔”。妙明塔座北朝南,是广西最古的寺塔之一。全塔下粗上细,塔高七层26米,底层直径6.8米, 外八方,内六方,中空,内设螺旋砖阶,直达塔顶,层层设有回廊,木栏栅围,飞檐外翻,塔顶尖尖,形同珍宝葫芦。
  以前的湘山寺占地两平方公里,有过四十八殿、一百零八房的兴盛场面。经历史演变,特别是一九四三年日寇轰炸和一九四四年日军侵占后,仅剩十余间寮房和妙明塔。再经「文革」浩劫,所余残屋也就荡然无存了。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逐步落实,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八年由政府组织、怀善法师设计施工,重建无量寿佛殿、放生池、圆通殿和三栋寮房,新雕无量寿佛像一尊,观音像三尊,圆通菩萨二十五尊,文殊、普贤菩萨像各一尊,千年古刹至此焕然一新,法灯续燃。1995年开始建寺为旅游区。1997年又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及部分寺庙的修缮工作。目前,湘山寺公园已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达10多万人次。
  趣话湘山寺楹联
  湘山寺,建于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位于全州县西北风景秀丽的湘山脚下,有“楚南第一名刹”之称,又有“楚南第一禅林”的美誉。湘山寺的盛名,缘于佛刹始祖全真大法师,“全州”的名称也因他而来:后晋天福二年,楚王马希范向朝廷启奏,因湘川县(全州县当时的县名)的“全真法师”闻名楚南,提议升湘川县为州,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朝廷批准,升为全州,并改湘川县为清湘县,与灌阳县同属之。寺内的妙明塔,为广西最古老的七层宝塔,其名为宋高宗所赐,宋徽宗曾前来朝拜。仅宋朝一代,湘山寺就被宋徽宗、宋高宗、宋理宗、宋宁宗敕封五次、文牒下了五道,元朝时高丽国王曾派人给湘山寺送来袈裟、金钵盂、夜明珠等宝物。湘山寺曾经有气势磅礴的殿堂、藏经阁、庵、亭、楼台等六七十处,遍及湘山上下,绵延数里,直达湘江岸边。分布于峰峦环抱、山清水秀的殿堂楼台,均以楹联装饰,细细品味,乐趣无穷,现录部分以飨读者。妙明塔门有一联:“锡杖飞空,选得块袈裟片地,试观七十诸峰总不如湘山宝藏;金身觉化,镇住个海口幽石,谛言五百余年转什么衡阳回鹰。”此联说的是两个传说。相传佛刹始祖全真大法师(本地人尊称为寿佛爷)初来全州时无立足之地,想向住在湘山下隐静祠的老尼姑讨一块立身之地,老尼姑只答应给全真一块袈裟大小的地方。全真用锡杖飞空,袈裟随即腾空升起,渐渐地越展越宽,不久便遮天蔽日,罩住了湘山脚下的数百亩山林。老尼姑惊得目瞪口呆,知道全真法师不是凡人,便拜倒在全真的面前,请求将隐静祠也并入佛院。全真点头同意后,又考虑官场民间风华不净,取名为净土院(湘山寺最初名称),自此,湘山寺和尚、尼姑一同修行(这种情况十分罕见)。又传,湘山下有一条妖龙,就在它要出世危害人间的时候,是寿佛爷(即全真法师)化成宝塔,压在妖龙头上,使它不能出世。
  寺内有洗钵岩泉,上有飞来石,旁边有一亭,亭上有一联:“泉水澄清,问是谁洗钵?石峰挺秀,究从何处飞来!”明靖江王十世孙朱若极,字石涛(清代著名画家),他为逃避清兵追杀,曾躲入湘山寺为僧,期间,每日饭后在此洗钵。大雄宝殿曾有一幅长联:“那边儿消息见半点儿,有甚巴鼻,莫非千幻万幻,说不尽百样即当,因此的雪山中忙倒我释迦吃麻吃麦,辛苦操持,生怕放逸魔,花费了眼前日子;这些事情到十全处还未称心,忽然七旬八旬,叹原来一场扯淡,不觉得漆园里杀彼庄周应牛应马,闲散逍遥,都将顺逆境,交付与头上天公。”这副幽默诙谐的楹联共有112字,没有高大的殿堂、廊柱,是挂不上这么长的字联的,从这也可以看出当年大雄宝殿宏伟的气势。伽蓝殿有一幅蕴含着两个民间故事的对联:“三千世界掌中收,任伊孙行者会翻筋斗何曾跳出;十八伽蓝鼻孔啸,饶他韩昌黎极磨牙根也索来归。”此联通俗易懂,读起来令人发笑。而放生池石雕群旁的一副楹联则显得很富有幽默哲理:“物质不灭,精神不灭,凡事自成因果;是目的观,非目的观,全球未有调和。”寺内最有气势的楹联要数佛殿前的那一副:“寿世慈荫,慈光映世。”其中上半联为清康熙皇帝于公元1715年为湘山寺御笔亲题后,刻于湘山寺后湘山的石壁上,字幅宽8.4米,高2.2米,字径1.6米,笔力雄浑苍劲,不仅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还成了湘山寺里的一大旅游景点。
  寺内还有一副很有传奇色彩的对联。据《湘山志》记载,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二月初八日五更天时,妙明塔忽然放出奇异之光,有金丝鲤鱼、绿毛龟、白花蛇等吉祥形象出现,接着从塔上悬出一副金字联:“自性转法华,方是真如超上乘;生机还太始,肯留色相碍空门。”(意思是说,佛的本性是反省观心为主的,是超过上等实体的事物;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应回归原始状态,哪肯留下外在的形体来妨碍佛门哩。)僧人与百姓见了又惊又喜,有一个老僧告诫大家要严格防护。当天晚上,寺里不敢烧香点烛。三更时分,唐咸通八年(公元868年)就已经坐化了的全真法师真身(一直完好无损)在历经719年后忽然自焚,最后只剩下牙齿和骨头。看看那忽然冒出的奇联,想一想,似乎暗示了什么。湘山寺楹远不止这一些,内容包罗万象,虽不乏有迷信色彩,但也有不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读起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六宝传奇
  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湘山寺的铁山长老曾到高丽国去化缘募捐,他向高丽国王详细介绍了全州湘山寺的盛况。高丽国王听罢大喜,于是在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派专使从朝鲜半岛出发,历经千山万水,不远万里给湘山寺送来了金轮相顶(即夜明珠)、八宝庐(即如来佛的法身佛像)、风翅帽、金字《华严经》、金绣千佛袈裟和金钵盂(敞口器皿)等六件宝物。
  专使在当年农历七月初六到达全州。全州大小官员对这远道而来的贵客非常热情。第二天,全城所有的官员乡绅、平民百姓便举行了盛大的迎接仪式。大家集中在湘山寺内,焚香化纸,对着寿佛爷的真身(其时全真法师已圆寂444年,遗体却仍完好如初)顶礼膜拜。拜毕,便将高丽国王使者送来的衣帽穿戴到法师身上。一时间,湘山寺内人声鼎沸,鞭炮声声,香烟缭绕,纸钱纷飞,真是盛况空前。正因此举,使号称“楚南第一寺”的湘山寺更加声名远扬,名响宇内。高丽国专使回国复命后,自然将此事记入史册。那位熟知这段历史的韩国客人,在21世纪有幸来到湘山寺,自然会提及此事!可惜,懂得这段历史的国人却极为稀少了。
  当时,湘山寺接受了高丽国王捐赠的珍宝后,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华严堂”,以收藏金字《华严经》,而那颗硕大的金轮相顶当即被安置在妙明塔顶,让人们观赏,朝拜。白天,这颗宝珠在阳光下毫光四射;入夜,它在黑暗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亮在塔顶,给夜行的人指点迷津,辨识方向。这颗宝珠数百年来,曾让多少虔诚佛事的人肃然起敬,但也曾让几多贪心的窃贼馋涎欲滴,想把它据为己有!
  传说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8年)三月十三,陈朝龙、李君楚等一万余名绿林中人围攻全州,他们一边火急攻城,一边又派人去窃取妙明塔顶的夜明珠。顿时,只见塔顶明珠大放异彩,四周有无数毒蛇围绕,取珠人吓得胆战心惊,不敢下手。恍惚间又见关羽等天兵神将横刀跃马,巡守城池,攻城的人不由心惊肉跳,不久便被官兵杀退。全州城池安然无恙,夜明珠仍闪烁在妙明塔顶。
  历经数百年世事沧桑,王朝几度更替,兵火多番洗劫,湘山寺也几建几圯。随着历史的推移,高丽国王所献的几件宝贝也遭不测,下落不明了。惟有塔顶上那颗夜明珠———金轮相顶,仍岁岁年年毫光四射。
  直到公元1944年,神州大半沦陷,全州县城亦为侵华日军攻陷,初期,日军为笼络民心,未动湘山寺一砖片瓦,亦未动妙明塔顶的夜明珠。可是第二年日军战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他们的强盗本性再也无法掩遮,为取这件稀世珍宝,他们爬上妙明塔,盗走了夜明珠,为遮人耳目,竟又一把大火,将这座兴旺了千多年的湘山名刹烧了个精光!那曾拥有几十座殿堂、神龛的寺院,只留得一座孤零零的七级宝塔,这座被列为江南四大名寺的湘山古寺,只遗下一堆瓦砾残垣!那日夜放光的“金轮相顶”也从此不知下落!只有那座八角八面的七级浮屠,仍怒对苍穹,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暴行!
  “寿佛老爷”释全真出生地的考证
  释全真,俗姓周,名宗惠,生于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注:另一说为开元十六年),湖南省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父,周鼎光,母,熊氏。幼时出家,披剃于郡(郴)西开元寺,初参径山道钦禅师。至德元年(756)至湘源县(今广西全州)湘山开创净土院(今湘山寺),任主持,恭身讲经,传授佛教,高僧云集,声名远扬。他创作了大量宣传佛教的诗歌和偈语,著作有《牧牛歌》、《遗教经》、《湘山百问》。唐咸通八年(867)于农历二月十日佛教“松花大会”,端坐圆寂,享年133岁(另一说为166岁)。由于全真寿高德懋,远近都尊他为“寿佛爷”、“无量寿佛”。其真身藏于湘山寺,明代万历丙戌(1587)自焚。全真创建的湘山寺被誉为“楚南第一禅林”,历代5位皇帝膜拜。宋朝建中靖国(1101)宋徽宗加封释全真为“慈�v寂照妙应普惠大师”,又号“湘山祖师”、“万相主人”、“无量寿佛”。清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玄烨亲书“寿世慈荫”扁额(帝字刻于湘山寺妙明塔后的仁寿山摩崖石上)。清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奕贮敕封全真大师为“保惠无量寿佛,”。释全真大师享有“西祖阿弥陀,东宗无量寿”之美誉,与释迦牟尼相提并论。
  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39),楚王马希范因湘山为全真大师坐化之地,向后晋高祖(石敬瑭)奏准将湘源县改为清源县,并置全州,全州以佛名全真的第一个字相沿至今。全国各地佛教的寺庙内大都供奉有寿佛的佛像,有的地方还专门建有寿佛殿。可见“无量寿佛”全真大师在佛教界地位之十分显赫。
  “无量寿佛”释全真大师的出生地是――湖南省郴州资兴市香花乡周源山。我从历史资料、文物、遗址考证和民间传说来求证。
  一、历史资料
  清光绪十一年六月重修《湖南通志》卷二百四十一,方外四、仙释一(5054页)载:“妙应,姓周氏,名全真,郴程水乡人,母熊梦摩尼入怀,生而颀面大耳,骨瘠如柴……”,清乾隆年间重修的湖南《清泉县(今衡南县)志》卷十七、人物志、释道第13~15页上亦有如《湖南通志》相同的记载。“郴程水乡”为何处?查看历史沿革,在郴州市所辖的十一个县、市、区中,唯资兴市曾置过“程水乡”。资兴市在隋朝为晋兴县。唐朝贞观八年(634)撤晋兴县并入郴县。唐咸亨三年(672),复置县,始称资兴县。因晋兴曾撤销并入郴县,加之“郴”比“晋”、“资”名气大,故将寿佛的出生地“资程水乡”说成了“郴程水乡”并不奇怪。“程水乡”为何处?查《兴宁县志》、《资兴市志》,程水乡即今资兴市香花乡、三都镇一带。
  清光绪元年(1875)重修的《兴宁县(今资兴市)志》卷之十八《杂纪志?仙佛》载:“无量寿佛,姓周氏,郴程水乡人(程水在郡东北五十里资兴县,今周源山即其故乡也。)……师所生之地周源山,乡人即其地为师建刹二:一龙居寺、一广慧寺。佛母葬龙居寺后,岁时常云雨扫墓。墓旁皆产方竹,人多取为杖。”该志与《湖南通志》所载同,但对“郴程水乡”加了注解,十分明显地说明了“无量寿佛”的出生地为“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并提到其出生地有二刹和佛母墓、方竹等。
  清光绪六年《兴宁县志?艺文志》还刊载了清贡生李元禄写的《游杂志记》,文中记叙了作者游资兴古八景之一“古南岳”回龙山及郴侯寨、周源山、牛岭等资兴北乡片一带山川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有一段专写周源山“……往周源山,……上寺名‘龙居寺’,法界深广……游下寺,名‘广慧寺’。梵宇不若龙居,修洁可喜,沙弥体貌丰腴,礼甚。度与长老语,能道寿佛根源。……”这段文字也有力地证明了寿佛与周源山的关系,即周源山是寿佛的出生地――“根源”所在。清光绪丁未年刊印的《寿佛宝忏》(注:周源龙居寺、程江口白石崖都有此书收藏)记载了寿佛的出生地:“南无寿佛出世在郴州兴宁县内生佛身,无量寿佛!南无寿佛出世,俗姓周,父讳鼎光,祀大卿,母熊氏照夫人,无量寿佛……南无开元元年(713)去投身,腊月望二亥时生(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下午九时至十一时)……南无返籍周源龙居寺,神通屡显异群僧、无量寿佛……”
  在寿佛圆寂成佛的广西全州县湘山寺“寿佛殿”门口张贴的宣传品《无量寿佛简历》如是介绍:“无量寿佛,法名全真大师,俗姓周,别号宗惠,生于湖南省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另1996年6月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郴州地区志》(1813页),1999年7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资兴市志》(第825页),以及互联网站http://www.gl.gx.sti.net.cn/qzzl/ly/lyzy.htm(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都能查到“无量寿佛”释全真的出生地为:湖南省郴州资兴县香花乡周源山。
  二、周源山寺遗址考古
  周源山位于资兴市唐洞新区北部5公里处,林木苍翠,小溪潺潺,风景优美而宁静。清光绪元年《兴宁县志》记“师所生之地为周源山,乡人即其地为师建刹二:一龙居寺,一广慧寺,佛母葬龙居寺后,岁时常有云雨扫墓。”我们调查曾任龙居寺主持刘福逸(86岁)、现任主持释宽汉、当地村民以及周源山老矿工。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周源山为佛教圣地,僧侣达百余人,田产上千亩。香火可与南岳比肩。周源山有龙居寺和广慧寺。龙居寺、广慧寺今已不存,毁于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以及周源煤矿扩建。龙居寺遗址尚存,长约65m,宽40m,总面积为2500m2。其中正殿长约45m,宽15m,面积675m2。广慧寺比龙居寺小些。2002年10月,在周源山“龙居广场”水沟施工现场,发现广慧寺遗址,出土27件文物:其中石雕门楣1件、石门墩2件、石柱20件、石柱础3件。文物部门通过对文物的文化特征进行鉴定,认为建寺年代为元代。
  在龙居寺遗址后,可见一气度非凡的古墓,这就是县志所说寿佛的母亲熊照夫人之墓。墓两侧有两棵高大的古银杏树,据说为寿佛亲手栽种。此墓虽是碑刻,但众人皆知此乃佛母墓也。终日香火袅袅。
  从周源山的遗址考察中得如下结论:周源山有幽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过悠久旺盛的宗教历史,曾是一处佛教圣地。周源山是寿佛的出生地。
  三、民间故事
  寿佛的故事在资兴、在三湘、在广西全州广为流传。尤其在他的出生地周源山更是人人皆知。
  在周源煤矿竖井南侧料槽下有一口神奇的水井,人称此井为“寿佛井”(此井在周源山煤矿扩建时已被填埋)。寿佛井不大,亦不深,但水很清很甜,冬暖夏凉,终年泉涌不断,哪怕是遇到大旱之年也如此。相传,周鼎光、熊照夫妇新添了第三个孩子,书名周宗惠(“无量寿佛”释全真),乳名周宝癞痢(传说他长了癞痢)。母曾梦见一个白胡子老人说,她的孩子不是凡人,而是佛主投胎,不能在脚盆里洗浴,要在泉水井里洗礼。资兴自古有为新生三天的孩子洗浴的风俗,据说经过洗浴的孩子能成器。夫妻二人在孩子满三天之夜,偷偷抱着他到井里洗浴。第二天人们发现井水不再是混蚀的了,一夜之间就变得异常清澈透亮了,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粼粼的波光。舀一瓢水来,喝上一口,过去的那种泥土味不见了,清清甜甜,略带一点淡淡的乳香,而且还能治病,多么神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四邻人乡的乡亲都来这里担水喝。
  相传,寿佛小时候是一个聪明、好定的孩子。他们村子附近有寺庙,每天悠悠的钟声传来,他觉得十分好听。他经常跑到寺庙里看和尚念经,敲木鱼。开始他只是好奇,渐渐地,他能听懂深奥的经文之所云。寺庙长老见他心向佛门,就教他修炼,告之修炼五百年后可以得道升天。从此,他在周源山石壁下面壁修道。由于他专入修炼,将石头坐出两个浅浅的殿坑。经过修炼,他已得道成仙。一天,母亲要他给鱼塘割草。周宗惠满口答应,但并不提着背篓去割草,而是两手一合,双眼一闭,盘坐在家中,嘴里念念有词,做起仙术来。母亲干活回家,见孩子还在家中念经,未去刹鱼草,便责怪起来。宗惠告诉母亲,鱼已不在鱼塘,而是到后山去吃草去了,山上的野草又鲜又嫩,鱼的味口真好。母亲一听,以为他说胡话,鱼怎么能离开水,像牛、羊一样跑到山上去吃草呢?宗惠带母亲去看,塘里果真一条鱼也没有了,而后山上满山漫野都是鱼,它们在青草丛中吃得好欢快呢!
  在三都宝源至碑记两山之间的七道垄,有一座石头垒成的半成型的桥,人称“乘龙桥”。相传,寿佛周宗惠见此处山高谷深,来往于三都、宝源、碑记的人十分不便,于是产生了架桥之念。但在两高山之间架桥,非凡人、凡力所能为。于是他决定在此架座仙桥。他披星戴月,用仙术把洞庭湖的石头一一点化成走兽,一批一批驱赶过来,在七道垄两山之间,再点化成石头,垒成石桥。修呀,修呀,修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了桥的雏型。周宗惠悄悄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十分高兴,因为孩子能为民做善事了,同时又十分心疼儿子这么废寝忘食地劳作,担心给累坏了,她千叮嘱万叮嘱,要求儿子早点回家休息。寿佛答应“鸡啼即归。”夜幕降临,寿佛就出发去修桥了。母亲在家静静地等待儿子的归来。夜色已深,母亲有些坐不住了,焦急地盼望着儿子早点归来。她想起宗惠“鸡啼即归”的应答,于是她学公鸡啼鸣,引起四周鸡鸣四起。寿佛刚把一批石头垒上去,形成飞架之势,却听见鸡啼之声,吃了一惊,“劈劈叭叭”掉下一些石头来,震醒了山村人家和野兽。天机已露,永远不能再修了,匆匆赶回家,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以上就是我们从民间收集到的无数个关于寿佛的故事中撷取的四个小故事:《寿佛井的传说》、《周源山面壁修炼》、《鱼上山吃草的故事》、《宝源山飞龙桥的传说》。另外还有如《寿佛放牛的故事》、《牛岭传说》、《洗肠江的传说》、《寿佛抓癞痢炒菜的故事》、《寿佛与猪佛斗法》等更多更神奇的寿佛传说和故事,在三湘四水广为流传,在其出生地的周源山更是妇孺皆知,随时张口说能说一两个“寿佛老爷”的段子。他们亲切地把寿佛爷称为“周宝癞痢”,全没有犯神之畏。一句“国宝癞痢”像讲村里的某一个可爱的同伴,拉近了时空,拉近了人神之间的距离,显得有人情味,有亲切感,或许这就是老乡才有的情感吧。
  从《湖南通志》、《兴宁县志》、《寿佛宝忏》等历史资料,周源山的龙居寺、广慧寺遗址、佛母墓等文物考证,以及民间传说等三个方面都充分证明“无量寿佛”释全真的出生地是资兴市香花乡周源山。历史上,“无量寿佛”释全真只有一个,而他的出生地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湖南省资兴市香花乡周源山。
  今天,在寿佛的出生地周源山,佛教界、俗界群众要求恢复龙居寺、广慧寺的呼声很高,正积极筹措,准备重建、扩建周源山寺。

  寺院地址: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湘山寺
  邮编:541500
  联系电话:0773-481294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广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