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衡山南台寺—衡阳—湖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下法源   曹洞祖庭
  ——南台寺
  怀辉  欣安
  在悠悠湘江之滨,有一座秀冠五岳的圣山----南岳衡山,是历代帝王祭拜巡狩之地。逶迤八百余里,峰峦嵯峨,古木参天,苍翠飞霞,风景秀丽。南岳又号称寿岳,以其灵秀耸矗,久与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并峙于天下,适天文轸中一星之地而主长寿昌国民。

  在松杉葱翠的七十二 峰之一的瑞应峰下,有一座古朴庄严的庙宇,这里四周翠峦环拥,松柏掩映,终年香烟缭绕,钟声悠扬,松涛阵阵,是一处清虚灵寂的兰若之境。这里便是声播寰宇,被日本等地曹洞宗尊为祖庭的南台寺,是云门,法眼两宗的法源之地,故此南台寺又有“天下法源”之称。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游览南岳,来到南台寺时,见此名寺胜景,诗兴大发当即唱吟一首<<题南台>>,诗云:

  相望几兰若,胜处是南台。
  阁迴规模稳,空门昼夜开。
  回风时浩荡,高岭更崔嵬。
  漫说石头滑,支笻得往来。

  古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风格古朴典雅,抑扬开合,匠心独具。在寺后不远有三生塔,磨镜台等闻名景点。地处海拔600余米,但在寺中有一灵泉,终年泉水潺潺,甘甜爽口。在寺东侧有一摩岩石刻,上刻有三个二尺左右的横额大字: “南台寺”,两旁分别落有“梁天监中”, “沙门海印”题款。其字铁笔银钩,遒劲有力,相传为当年海印尊者所撰刻。其后更因石头希迁大士肉身成佛而使南台寺名传四海。

  海印创寺    法乳始流

  梁天监年间<502>,海印尊者来到南岳,见瑞应峰下有处平坦之地,这里云霞缭绕,,茂松修竹。于是结茅造庵而住,草创此寺。因高而在南,故号南台。真是“倚栏星宿近,下榻白云深”。现今从南台寺向山下眺望,仍经常可以看到云雾滚滚来,松涛阵阵声的人间仙境。

  陈光大初年<567>慧思大师率徒自大苏山跋山涉水,来到南岳衡山,拜会了海印尊者。两人禅机契合,相谈甚欢。慧思大师对佛理独到的见解令尊者非常钦佩,两人结为挚友,经常在一起探讨佛理,广为弘法。自此佛教在南岳得以兴盛,打破昔日道家一统南岳的局面,开创了南岳佛教的一片新天地,使得佛门法脉昌隆。且将佛教在南岳这块新辟的领域内不断巩固与发展,因而使禅宗,莲宗,律宗相继进入南岳这块圣土。

  特别是禅宗进入南岳后,南禅创始人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怀让,希迁等均以南岳为活动中心,弘化天下。传承遍布海内外,远及日本,朝鲜,成为南禅最著名南岳,青原两大法系。

  六祖遗教    石头寻思

  希迁大师约公元700年,诞生于广东高要陈姓家之子。少时即聪明异常,且生活自理性较强,不需别人多照管。因家贫,七岁起便做放牛童,因其聪慧灵通,为村中私塾陈四先生看中,特定期抽出闲时教他读书识字。就这样,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没有纸墨,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字。故懂得儒理,且学以致用,见当地村民常宰杀牲畜用来祭祀鬼神,便反对村民的愚昧行为,毁祠夺牲送归农家,制止了这一陋习。

  十二岁那年,闻韶州<今韶关>曹溪有惠能大师传授顿教禅法,名声显著。便拜别家人,前往曹溪南华寺参拜惠能大师。六祖见其年幼,又秉性灵异,悟性极高,很是喜欢。抚其顶而曰之:“子当绍吾真法矣!”。从此便在寺中当了个小沙弥。

  惠能大师将要圆寂之时,希迁忧伤地问道: “和尚百年之后,我不知当应跟随何人?”

  师曰: “寻思去。”

  由此希迁一直牢记六祖遗嘱“寻思去”,便经常静坐独思。乃至于四处参学时,仍常常带着这种寻思的方式去看,去听,去分析。很是用功,精勤宴坐,寂若忘生。

  一日端坐,寺中首座见了问道: “尊师已逝十多年了,因何在此空坐?”希迁答道: “我稟遗诫故,寻思耳!”首座和尚听了便告诉说: “寻思?哦,你师兄行思,现在吉州青原山弘法,祖师要你去找他,你还空自迷着哩!”希迁一听这才恍然明白,便直奔江西吉安青原山静居寺去参拜师兄行思。

  行思见了希迁问道: “子何方来?”答: “曹溪。”问: “你从曹溪得了什么来?”答: “未到曹溪之前原也不曾失落什么。”又问: “既然如此,那你还去曹溪做什么?”希迁反问: “若不到曹溪,怎么知道什么也没失。”一番问答,青原禅师见其机锋敏捷,应对自如,深知是佛门法器,赞道:“众角虽多,一麟足矣!”从此希迁便依止在师兄行思身边,苦研佛法。

  一日因读东晋著名僧人僧肇所著《肇论》中的《涅槃无名论》:“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而感叹曰:“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法身无相,谁云自他?圆镜虚鉴于其间,万象体玄而自现。境智真一,孰为去来?”

  在得到青原禅师的印可后,于唐天宝初年〈742〉,希迁时年43岁,来到了南岳。在南台寺东側大石上结庵而居,人称“石头和尚”。希迁大师在此居有四十余年,与当时怀让,坚固和北宗普寂的弟子明瓒〈即懒残和尚〉交往甚深。并都对他非常敬佩。他继承和发扬了六祖惠能及青原行思的禅法,形成绵密高古的风范,更多地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青原一脉大为昌隆。

  石头希迁成功地在南岳开创了石头禅门,名声远被,因其即事而真,单刀直入,在禅门有“石头路滑”之称。直指人心,要我们当下承当,证入即心即佛之境,直显南禅顿悟之精要。

  他说:“吾之法门,先佛传授,不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同齐;应用无方。离心意识。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汝能知之,无所不备。”

  心之本体是寂然不动的,是世界的本源和本质。

  我们平常的思维与日常行为只是心之体的一个作用,但又不可把世俗生活中作用看就是自性真心。

  石头禅师 有“不依诸圣得解脱”的自超自证的气魄,强调学佛的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有信心才能入佛之知见,当下承担佛之事业, 才能破除一切执着,绝相超宗。希迁大师将自己所悟佛理,精心著述,写成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参同契>>。该书是五言偈体,全文220字,言简意深,是大师毕生的智慧结晶,至今仍为日本曹洞宗晨时课诵的经典。全文如下:

  竺士大仙心,    东西密相付。 
  人根有利钝,    道无南北祖。
  灵源明皎洁,    枝派暗流注。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门门一切境,    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    不尔依位住。
  色本殊质象,    声原异乐苦。
  暗合上中言,    明明清浊句。
  四大性自复,    如子得其母。
  火热风动摇,    水湿地坚固。
  眼色耳音声,    鼻香舌咸醋。
  然于一切法,    依根叶分布。
  本末须归宗,    尊卑用其语。
  当明中有暗,    勿以暗相遇。
  当暗中有明,    勿以明相睹。
  明暗各相对,    比如前后步。
  万物自有功,    当言用及处。
  事存函盖合,    理应箭锋柱。
  承言须会宗,    勿自立规矩。
  触目不会道,    运足焉知路。
  进步非远近,    迷隔山河固。
  谨白参玄人,    光阴莫虚度。

  石头希迁大师还将他后半生的草庵生活,用十分生动明快的语言记述下来,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草庵歌>>。其开篇写道: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真是写来轻松明快,反映了他超凡脱俗的胸襟和恬然自得的法喜。结尾时他唱道: “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常不昧。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这种面对生死从从容容的境界,更显其禅理之可贵。此外希迁大师还著有<<心药方>>,以此药方深寓佛教义理,明白畅晓地劝导世人为善,以之教化众生。

  唐贞元六年<790>,石头和尚已有九十一岁了。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便不餐不食。只喝自己配制的汤药。一日,他召集门徒宣告说: “我将西归,圆寂一月后,躯壳若有变化,即火化入土;若无变化,则不必搬移,留此躯壳在世。”说完,合掌垂目,静默不语。第二天晨课时,众弟子入法堂礼拜,只见他端坐蒲团,气息全无,早已圆寂西归。虽然身躯灭寂,但仍容颜如生,两眼炯炯有神。而且满堂异香飘迴,经久不散。众僧齐诵佛号,遵嘱未移动法身。过了一月肉身不但未有一丝异味,反而浑身香气四溢。石头和尚竟成了不朽的圣躯佛体了。

  石头希迁大师肉身成佛的奇闻,顿时传遍世间。众弟子和南岳当地信士,认为这是禅师功徳无量的结果,便特地建了一座寺庙供奉肉身,寺名“无际禅寺”。唐德宗闻其圆寂后,赐谥号为“无际大师”, 建塔于东岭紫云峰, 塔曰: “见相”。从此,千多年来香火不断,僧俗二众纷纷前来瞻仰朝拜。清雍正十三年<1734>,雍正皇帝加封石头希迁大师为“智海无际大师”。

  相传肉身现供奉在日本横滨曹洞宗本部总持寺,而且日本曹洞宗对祖庭尤为敬重,历年都不远万里前来南台寺礼祖朝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头希迁42代法孙日本梅晓六休和尚率领一个日本佛教礼祖代表团,来南岳朝礼祖庭。赠送了非常名贵的《铁眼大藏经》。

  法嗣天下    震古烁今

  石头希迁嗣法弟子有21人,其中最著名的有招提慧朗、天皇道悟、药山惟俨、丹霞天然、大颠宝通,此外还有兴国振朗、潭州大川、水空和尚、西圆昙藏等。真正使石头希迁法脉昌盛,传承至今的只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两支。这两支法脉继往开来,广为弘法,使青原系派生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成为佛教史上“一花五叶”中的“三叶”而流芳百世。

  药山惟俨<751--834> ,俗姓韩,祖籍山西新绛县。

  惟俨在同门中最受希迁器重,他传法于云岩昙晟,其弟子洞山良价再传至曹山本寂,从此开创了曹洞宗。

  洞山良价<807--869>,俗姓俞,浙江人。

  先从马祖道一的弟子五泄灵默披剃,21岁上嵩山受具足戒。后又于四方参学,首参南泉普愿禅师。到南泉那里时,南泉正在为马祖的忌辰准备斋饭。南泉对众僧说: “明日为马祖设斋饭,不知马祖还来不来?”众僧听了,没有一个人能回答,都傻呆呆地瞪着眼睛。刚刚来到这里的洞山良价见此情景,挺身而出说道: “马祖有伴就来。”南泉一听,说道: “此子虽后生,但大可雕琢。”

  以后,洞山良价又去参沩山灵佑,经沩山指点到云岩拜昙晟为师。见到云岩昙晟问道: “无情说法,什么人能听到?”云岩答: “无情能听到。”洞山问: “师父能听到吗?”云岩说: “我要是能听得到,你就听不到我说法了。”洞山问: “我为什么听不到呢?”云岩竖起手中的拂尘说: “听得到吗?”洞山答: “听不到。”云岩说: “我说法你都听不到,你就更听不到无情说法啦!”洞山又问: “无情说法,哪部经讲过?”云岩道:“你难道不知<<弥陀经>>中说,水鸟树木, 皆悉念佛念法!” 洞山闻此有所省悟,遂作一偈:

  真希奇, 真希奇,无情说法不思议。
  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弥陀经》中确有: “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一日,洞山向云岩辞行问: “师父百年之后,别人问起师父,我该如何应对?”云岩沉默良久,说: “就这样。”洞山听了以后,站在那里思索,云岩见此情形,立即郑重地说: “你承当这个事,须特别仔细。”洞山当时并不明白这番话的意旨。后来他离开了云岩,在一次过河时,看到水中倒影,一下豁然大悟,以前的疑惑顿时全都冰消雪化,随即作了首偈子:

  切忌从他觅,   迢迢与我疏。
  我今独自往,   处处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应须凭么会,   方得契如如。

  唐宣宗大中末年<859>,他先居新丰山,,后转至江西高安的洞山。在这里广收门徒,倡导“五位君臣”之说,传法弟子有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等。而本寂禅师更是深得佛旨,把洞山的禅学推向高峰,后人将曹山和洞山并列,称为“曹洞宗”。

  天皇道悟<748-807>,俗姓张,浙江金华人。其法系下传有云门,法眼二宗,故南台寺又有“天下法源”之誉。

  南台寺奉为三宗祖庭,其法嗣遍布天下,法乳长流至今。

  中兴南台    淡云妙见

  南台寺在历史的洪流中,也是几经升沉。自明末清初之后,寺庙逐渐颓废,从此千年古刹无人住持维修,沉沦于荆棘草莽丛中。光绪年间, 曹洞宗41代法孙淡云和尚见南台寺衰落于世,心有不忍,便决定重建南台寺。与其徒妙见艰苦经营数十个春秋,终于使南台寺得以再次中兴。

  淡云和尚<1844—1912>,俗姓谢,衡阳人。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少习孔孟之学。十九岁辞别家人,来到南岳祝圣寺,拜妙禅为师。与默庵志趣相投,隐居在己公岩修行。平时还凿石开田,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垒石为畦,挑土造田,辟造田地二十余亩,自足其食,苦修梵行。

  淡云为了重建南台寺,曾和默庵多次寻找南台寺旧址。可自荒废之后,几百年来不为人知,古寺遗址早已被杂草树木所覆,不知何处。光绪十六年<1890>,有四川马信士来游览南岳,在游山途中,见一石塔,该塔残石剥落,无文字可考,有可能是迁祖墓塔。后来淡云和妙见在其指引下,在荆棘丛生的墓塔处,挖得石碑一块,碑石斑剥,字已风蚀,可仍能见到“见相宝塔”字样,确为石头希迁祖塔之地。于是师徒二人立下宏愿,要尽毕生之力,修复寺庙,中兴南台祖庭。淡云师徒,奔走十方募集资金,经过十四个春秋,于1899年冬天,正式动工兴建。工程开始不久,有日本曹洞宗第四十二代法孙梅晓六休来南岳礼祖朝拜。看到南台寺祖庭复兴,百感交集,当即许愿,他日寺庙落成之时,当送日本大藏经一部以表心意。

  南台寺复建工程,共历时五年, 淡云, 妙见师徒精心规划。 师徒俩栖风宿雨,全力以赴。凿坚石为柱,伐巨木为梁。新宇峻工,寺庙规模宏大,佛殿庄严,掩映在翠绿丛中。在庙宇落成之时, 梅晓和尚如期而到,率领日本僧众数十人,赠送了珍贵的<<铁眼大藏经>>五千七百余卷,贝叶佛像三十多张。 淡云和尚为此举行了隆重的赠经仪式,近代著名学者王闿运应淡云之请,撰写了<<日本僧赠南台寺藏经记>>一文,并刻石于寺。成为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南台寺新宇落成,又有珍本<<藏经>>,故此日渐兴盛,名传遐迩。淡云师徒还率领僧众开辟山田,在寺前山坡种植松杉竹木数百亩,迄今仍是满山葱茏。

  淡云和尚为中兴衡岳诸寺,辛苦勤劳一生,广行功德,弘扬佛法,深得僧俗崇敬。特别是中兴南台,更是圣名昭著。公元1912年正月示寂,享年七十岁。墓塔葬于南台寺后。

  妙见<1856—1906>原籍安徽,小时因战乱,流落到衡阳,为船民周氏收养,自小在水上生活,没有进过学堂门,一字不识。可他自学成才。后能念诵<<法华经>>等经典。平日寡言罕笑,破衲旧衣,清茶淡饭,几十年如一日。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舍报西归,世寿五十春秋,塔葬于南台寺前山右边。

  南台寺,自淡云,妙见师徒中兴之后,梵音高唱, 香火兴旺。日本,朝鲜及东南亚等国的信徒均前来南台寺礼祖,以表尊崇。民国期间,近代著名诗僧“八指头陀”敬安大师等也曾来南台寺讲学弘法,国内佛子纷纷前来闻法熏修,钻研禅理。

  承前启后   宝昙大师

  南台古寺,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宣传贯彻,南岳佛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南台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寺院。1987年春,经南岳佛教协会及全体僧众议定,推举德高望重的宝昙老和尚任南台寺方丈,并报中国佛教协会及有关部门批准。 南台寺成为湖南佛教界首座恢复丛林制度的寺庙。

  宝昙老和尚住持南台寺后,不顾古稀之年,决心重振祖庭。他率领徒众,陆续维修改建旧房;重塑佛像,购置法器,以恢复寺院旧貌,使千年古刹又展新颜。经多方筹措,终使殿宇楼阁重现辉煌,今胜于昔。

  1992年秋末, 宝昙老和尚应四众弟子之请,举行了传授三坛大戒的盛典,这是湖南近半个世纪来的首次传戒活动。期间台湾的心禅,体通,道愿等法师及香港的高僧大德门均到寺相助,共襄盛举。

  宝昙老法师,一生悲智双运,兴农禅,循清规,严整丛林家风。广播法雨,使得曹洞祖庭在现代兴盛于世。宝昙大师又发宏愿,在寺后兴建一座金刚舍利宝塔,供奉佛祖舍利,以镇名山。

  金刚舍利     佛光照世

  在南台寺后,瑞应峰之顶,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遙望有如一柄宝剑屹立在山峰,这里就是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的金刚舍利塔。于1995年破土动工,历时四年完成。为石混结构,仿宋楼阁式建筑,共九层高四十八米,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塔内旋梯上下,曲檻回廊。每层设有佛龛,在第九层供有佛祖舍利。

  金刚舍利塔中所供奉的舍利,是隋仁寿元年<603>高祖皇帝扬坚颁诏,由净业大师迎请至南岳衡岳寺。

  1974年8月,南岳气象站曾必胜站长到文物管理所反映: “他们在勘测地基时,挖出铜塔一座,疑为国家文物。”文物所随即派人前往检验:塔为鎏金铜塔,高40公分,八方攒尖顶,塔腰圆鼓形,开有小圆拱门。塔中安置玉盒一个,盒内又有一个小玉杯,杯中装着两颗骨舍利。玉盒内还有一块刻有“舍利佛”子样的金牌,以及红色玛瑙一颗,珍珠数粒,紫红琥珀方印一枚。通过分析,断定是由净业当初迎来之舍利。文物所当即和气象站办理了交接手续,将这批珍贵文物接到文物管理所妥善保管。1985年开始,文物部门在南岳大庙内御书楼展览厅举办出土文物展,展出了这批珍贵文物,每年接待观众几十万人次。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文物所于1998年将佛祖舍利完好无损地移交给了区宗教局。同年5月14日宗教局将舍利交接给了时任南台寺住持的宝昙老和尚。移交仪式在南岳文物管理所会议室隆重举行,据文物管理所和南岳电视台等单位多人回忆,当时阴雨已持续多日未停,当把舍利从文物所的仓库取出来后,在短短几分钟内,天气突然神奇地转好了,室外阳光灿烂,阳光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接着舍利被送上山又是大雨汾沱。到了磨镜台下车接受瞻仰迎接时,太阳又大放光明,万里无云。迎接入寺登塔途中,再次大雨,在金刚舍利塔登塔之际,天气再次晴空万里,与会者都叹为稀有,不可思议。

  佛祖舍利在佛门中是无上至宝,是由无量功德所熏修之遗迹,甚难可得。凡舍利安置之处,悉为妙吉祥殊胜之地。

  舍利现世,佛光普照寰宇;金刚宝塔,永镇南岳胜地。庄严国土,利益众生;浩然正法,长存人间净土!

  登塔举目四望,远眺湘江隐现,澄江如练。遥望最高峰祝融峰,白云如飞, 峰顶若隐若现,使这座名山更添几分神秘色彩。俯瞰群峦苍翠,青霭袅袅, 南岳古镇风情尽收眼底。徐徐山风,吹来清香阵阵,在这绿树林荫的幽静天地里,呼吸着泌人肺腑的清鲜空气,自会让你忘掉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忧愁,使人灵台空明,感受着南岳这座灵山中的无限情趣!

 

-------------------------

  南台寺在福严寺下方两里许,于瑞应峰下,素有“天下法源”之称。它建于梁天监年间,原是海印和尚修行的处所,在寺院后左边的南山岩壁上,有一如台的大石。据说当年海印和尚常在这块石上坐禅念经,所以寺名“南台”。现在台边还清晰可见“南台寺”三个径大二尺的大字,左边有“梁天监年建”,右边有“沙门海印”两行直刻小字,该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台寺名声很大,海内域外的佛教徒对它非常崇拜。这不仅它是六 朝的古刹, 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该寺院在唐末五代时便出了一个著名高僧——石头希迁禅师,他是南宗两大系中的一系——青原系的重要人 物。   
  石头希迁,人称石头和尚。据宋《高僧传》、《五灯会记》载:希迁禅师(公元七00年——七九0 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听说六祖慧能南来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便前往参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于罗浮山受戒。后又拜青原行思为师,传其法。唐玄宗天宝初年,希迁到南岳衡山受戒结庵于南台寺东大石上,时有称为“石头和尚”。与江西道一禅师名闻天下。相传著有《参同契》、《草庵歌》,至今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唐贞元六年(公元七九0年)圆寂,卒谥“无际大师”、塔曰“无相”。弟子有道司、憔俨等二十一人。他们宣教弘法,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其中曹洞宗更为昌盛,形成南宗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流,法嗣遍布天下。南宋时,临济、曹洞二宗传到日本。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院”之称。石头希迁圆寂以后,肉身龛葬。葬于南台寺下方,为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   
  南台寺自唐代创建后,曾经废圮,直到宋代乾道元年(公元一一六五年) 才得重新修缮。明朝初年,寺院荒废。明弘治年间,元碍和尚重建。清初,寺院又废圮。有些僧徒乘机分移寺产,在山下岳庙旁各建小寺,自称南台嫡系正派。 
  光绪年间衡阳人淡云和尚与其徒 ,见新老南台真伪并出,“争利于禅林,有辱佛门”,便下决心重振南台正宗。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他找到了南台寺旧址。募捐一万八千余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0二年)开始动工,历时四年,到乙已年(公元一九0五年)将寺建成。寺宇规模宏大,超过历代所建的规模。南台寺有四部分, 山门挂“古南台寺”匾额。二进为弥陀殿。里面有欢喜佛像,坦腹露胸,满脸笑容,谁看了都会欢喜他。正门前有“南台禅寺”门额,三进为佛殿,有塑像饰龛,四进为法堂、祖堂、云水堂。两厢各有斋堂、禅堂、客房等。寺中大小舍房一百余间。   
  光绪癸卯年间(公元一九0三年),日本曹洞宗法脉高僧梅晓和尚(六休上人),自称是石头和尚第四十二代法孙。专程来南台寺。这时南台寺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梅晓见屋基楚楚、砖墙厚实,规模宏大,十分高兴。当即向淡云和尚提出:寺宇落成,愿赠“藏经”一部。淡云和尚表示乐意接受。他回国后第四年(公元一九○七年),就率瓴日本佛徒数十人,亲自护送到南台寺,并举行了隆重的赠经仪式。这是当时一件盛事。它成了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自梅晓赠经以后,至今日本佛教徒不时派出代表团来南台寺礼祖。南台寺为中日友好交往树立了友谊的丰碑。   
  南台寺四周绿荫蔽日,古木森茂,寺前有一片落叶杉林,名叫水杉林。树高达二十余米,直插云天,羽状针叶,树影婆娑。   
  南台寺有一条小路通南岳古镇。中经一个大石坡,石坡间有石磴数百余级。在岩石上,好象天梯架于岩壁上,故名天生磴。梯下悬崖峭壁,有挂着铁链的石栏杆,山坡旁边有一石,名叫金牛石,相传上面印有金牛足迹。明正德十年(公元一五一五年)秋天,夏良用在金牛壁刻上了一首诗云:“手招黄鹤来,脚踏金牛 背。尘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沿山坡下行四里即到黄庭观,从此走上坦道,便可迤逦直达南岳古镇。如今南台寺已修葺一新。一九八一年泰国华侨黄彰任先生捐赠铜佛一座,供在寺中殿堂上,为古刹增色不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怀辉法师简历
  释怀辉,湖南湘乡籍,1973年4月出生。
  1993年10月出家于湖南南岳南台寺,礼宝昙大和尚为师而得剃度为僧。
  1996年5月受具足戒于河南洛阳白马寺,曾担任南台寺衣钵、维那、出纳、监院、代理方丈等职。
  1994至2005年曾先后参禅于扬州高旻寺、云居山真如寺、云南鸡足山、浙江天童寺,修学于福建闽南佛学院、江苏南京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
  2007年6月接任南台寺方丈
  怀辉大和尚现任:湖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南岳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湖南南岳南台寺方丈

  南台寺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瑞应峰下
  电话:0734-5662193
  邮编:421900

标签:湖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