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醴陵市会真寺—株洲—湖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会真寺
  会 真 寺序
  “群仙赋高会,上在论天真”。会真山、会真寺由此得名。会真山属罗霄山脉发源的支系,分布在醴陵市沈潭东南部,与萍乡市排上、东桥山水相连。会真山蜿蜒起伏、悬岩峭壁、群峰叠嶂、狭谷深壑、山青水秀、风景幽雅。山中仙晒网、仙人放草鞋、佛字岩、十字街,仙境迷人;水帘洞、朝阳洞、龙岩洞,洞府之乡;青龙山、望天龙形、老虎脑、猛虎坐栏,生龙活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许多神奇的故事和美好的传说,像“磁场”一样,产生巨大的效应,吸引了众多的人们的心仪神往。故历代把它记入志书,流传深远。
  会真寺座落在望天龙形上,前朝斋饭岭、香炉山;左畔泉水池;右临架香岭。居高临下,视野宽阔。远眺崇山峻岭;近观绿山热土。滔滔清水江历历在目。这是一块开悟心灵、陶冶情志的风水宝地,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会真寺是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经历了元朝、明朝、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朝代,达700多年的辉煌历程。自元朝二年岁次庚辰八月(1280年)始建以来,至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进行全面修葺,中华民国廿四年(1935年)扩建了灵霄殿。它是一幢三进大而全的大雄宝殿。释加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韦驮菩萨、和玉皇大帝、包拯大仙、关圣帝群、杨四将军、李氏仙娘、司空老爷、十八罗汉、廿四诸天等佛神莅临宝座。
  神灵显赫,人心所向。朝神拜佛之士络绎不绝。钟声悠悠,爆竹阵阵、香烟袅袅,经音朗朗。春天明媚、秋高气爽时节,四面八方的师生沿着崎岖逶迤的山道纷至沓来,登高望远、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南来北往的文人、武士停骖驻足、温故知新,探索人生之道。湘赣毗邻人民向往会真寺,无时无刻地祈祷神灵呵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然而,会真寺像一位历史老人,经历了世纪风雨洗涤,阅尽了人间沧桑变更。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会真寺经受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大雄宝殿全部被催毁,许多珍贵文物亦已消踪灭迹,香火暂时处于低潮……
  时逢盛世,百废俱兴。那是一九九二年二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杨天云、李清溪、黄少龙、漆富兰、漆全发、胡清华、漆继忠、荣树田等顺应时代潮流,弘扬民族文化,把握“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郑重发出《重建会真寺、开发会真山旅游圣地》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会真寺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线,大力阔斧开展了重建工作。经过几个春秋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修通盘山公路、架设石拱大桥、建筑大雄宝殿、山门、戏台和日用房屋、安装四线用电,开通通讯电话、雕塑佛神金像“六项基本建设胜利告成的宏伟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就。
  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会真寺已经成为经醴陵市人民政府主管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发证的宗教活动场所,与时俱进,方兴未艾。
  重建会真寺,弘扬民族文化,开发会真山旅游圣地乃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承先启后,任重道远。谨以崇高的敬意为热情关注、大力支持的各级领导、虔诚捐献,劳苦功高的各界同仁和精心雕塑、创意建造的各行师傅分别树碑立传,俾使流芳百世,殷切期待一切志士仁人审时度势,慷慨解囊,鼎力相助,锐意开发,为后代谋幸福,为人类作贡献!
  会真寺有辉煌的过去,必然会有灿烂的未来!

 


 

  ● 会真寺:九龙聚会古刹
  会真山主峰海拔220米,为罗霄山支脉武功山之分支,踞吴楚湘赣边陲,跨醴陵市沈潭镇美田桥、荆仙二村。山峦回环,势若龙盘虎踞,有青龙山、望天龙、龙岩洞、老虎脑、猛虎坐栏等九座蜿蜒盘曲的主要山峰,俗呼“九龙聚会”。著名古刹会真寺,便座落深藏在会真山的层峦叠嶂密林深处。
  寺与山皆名“会真”,查《辞源》释义,曰为“言与仙真相会”之意。而观此处山势九龙相汇,实乃天造地设不可多得之“仙境”。从美田桥登山而上,斗折盘行于深山幽谷,大有“深山藏古寺,鸟鸣山更幽”的禅趣,加上沿途泉涧淙淙,林荫苍翠,虽炎炎盛夏也能使人暑气顿消,心旷神怡,即使是“神仙洞府”也不过如此。
  醴陵《民国县志》载会真寺“始建于明,清雍正时两次重修”。后又迭经兴毁,“文革”时期被拆除成废墟。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民众自发捐资重建古寺,劈山开路架桥建塔(附近山顶新建革命烈士纪念塔),名山古寺景观面貌为之一新(民间传说会真寺建于元朝至元年间,尚无确切考证)。
  寺于原址依山麓而建,座北朝南。故登山门须先攀石阶多级。山门内为戏台庭院,空阔可容千人。殿前立一尊硕大的三足铁香炉,香烟缭绕,后面台阶上现出一条鳞爪腾挪的雕龙,活灵活现,仿佛正在翘首长啸,前殿门柱有联曰:“龙盘胜地祥云起,水赐良田百病除。”
  正殿凡三进,依山势而升级。前殿榜额“会真寺”三字大匾,中奉包公,左祀关帝,右祀杨泗将军。三神各据一殿共有三门,中门有联云:
  群仙赋高会 上古论天真
  尾切“会真“二字,据说是古寺原联。第二进为”大雄宝殿“,中奉释迦牟尼佛祖,两边分别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东西两侧则是神态生动的十八罗汉,和大慈大悲的观音大士。佛像造型庄严,慈眉善目高踞莲座,俯视着下界的善男信女,芸芸众生。
  三进是灵霄殿,耸峙于后殿石阶上,内祀玉皇大帝。修眉长须,冠冕垂苏;四天王怒目圆睁,各持法器两旁侍立,会真寺的佛道合一,至此可算渲染得淋漓尽致。
  会真寺山水奇观还有二处远近闻名。一是“水帘洞”,因水流长年不断,比西山界围岩的水帘洞更为真切。洞府高约40米,宽近7米,其上石泉渗出滴沥不断,千丝万线如织一道晶莹剔透的珠帘,令人叫绝。
  另一处是“佛字岩”,为一大型摩岩石刻。位于会真寺西侧一处悬岩绝壁上。高约十丈,其上龙飞凤舞镌刻一巨型“佛”字,高约三丈,字体遒劲苍古,经历数百年风雨剥蚀,至今仍于藤蔓间清晰可见,给人以震撼。
  “九龙相汇”的会真山与会真寺,给人以观赏不尽的美感和丰富多彩的传奇。清末醴籍“乡土诗人”杨白蔚深爱此处,挥笔曾赋《会真山》诗,其中有句说:
  “披襟一笑频搔耳,更向仙人借玉骢。”
  竟想向“仙人”借“天马”神游万仞。诗人肯定也曾来过会真寺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湖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