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湘潭市西禅寺—湘潭—湖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湘潭西禅寺
  西禅寺是排头乡隐山湖湘源文化旅游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于2008年11月26日正式动工。根据规划,整座建筑采用仿古歇山重檐风格,楼层为两层,装饰为彩绘。目前,西禅寺的主体工程已初现雏形,通往主景区的土培道路也已经竣工。
  清康熙《湘潭县志》及安徽籍商人汪辉所著《湘上痴脱难杂录》等文史资料记载,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南明大学士、兵部尚书何腾蛟联合义军余部开镇湖南,与清兵展开拉锯式战斗。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清兵前锋攻入湘潭,何腾蛟在喇叭街附近的西禅寺兵败被俘,绝食七日后被杀。同时,清军以湘潭人不服从清政府统治为由,血腥屠城,企图用这种最残酷、最野蛮的手段,告诫其他城市里的人老实就范。同时也希望用血腥暴力的“军事演练”,来培养士兵潜意识中的兽性和血性,增强战斗力。1649年正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九天时间里,县城内居民不分老小,几乎被杀光,幸存者不足百人。加上农村的幸存者,全县人口也不足万人。
  第二年,从安徽来潭的商人黄希倩、程青来见到湘潭城尸骨遍野的惨状后,带领西禅寺等几个寺庙里的和尚,用竹篓收捡遇害者的遗骨,三篓一冢,分冢埋葬于县城西北角郊外荒山。耗时三个多月,共收603篓,埋201冢。这些残骸所葬的范围,基本就是现建设北路市人大宿舍区院子及其前面的路面,俗称“白骨冢”。
  1674年,湘潭城再遭战乱,再一次尸横遍野。在潭经商的安徽人汪公炜、曹羽皇效法黄希倩、程青来义举,在白骨冢收埋死难者骸骨,并修建亭子和庵堂、捐购祭田,以超渡亡灵。为纪念首倡义举的黄希倩、程青来,他们将亭子取名“希青亭”,庵堂称作“弥陀寺”。
  希青亭建成以后,湘潭数位县令曾作碑记,不少文人也写下了凭吊的诗文,但对于屠城的原因都闪烁其辞,唯恐遭朝廷降罪。乾隆年间,文人张灿曾作《希青亭纪事》诗,其中一首是:
  每因劫火动长吁,况是凋残此独殊。
  一代冠裳殉国卹,千秋魂魄吊公余。
  顽民自是生无用,圣世何曾杀不辜。
  杯酒墓田乡井谊,路人遥指戒樵苏。
  这首诗写得很委婉,仅用“顽民”一词来聊以反映湘潭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直到光绪《湘潭县志》,始以“邑人多贰于圣朝”,揭示出当年湘潭罹难的真正原因。
  西禅寺,何腾蛟被囚于此,吴三桂在此毁佛铸炮。寺后旧有一井,与三义井、真应泉(在湘江之中,水落始出)共称湘潭三泉井。旧有《竹枝词》描写:“西禅井水试梅浆,西禅游人六月凉。义井泉甘真应冽,原来不及此泉香。
  1649年正月檄进忠由益阳出长沙,期诸将毕会,而亲旨忠贞营,邀赤心入衡。部下卒六千人,惧忠贞营掩袭,不护行,止携吏卒三十人往。将至,闻其军已东,即尾之至,潭。湘潭空城也,赤心不守而去,腾蛟探悉清兵将到,遂入湘潭城居守。同时,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已率兵下湖南逼长沙,湖南诸镇将,望风奔溃。清兵知腾蛟入空城,遣将徐勇引军入。勇。腾蛟旧部将也。湘潭城内虚若无人,腾蛟正想招集溃兵,忽有旧部将徐勇求见,腾蛟开城延入,徐勇带数骑入城,见了腾蛟,率其卒罗低头便拜。拜毕,劝腾蛟降清。腾蛟道:“你已降清么?”徐勇才答一“是”字。腾蛟已拔剑出鞘,欲杀徐勇,徐勇跃起,夺去腾蛟手中剑,招呼从骑,拥腾蛟出城,直达清营。后囚于城内文庙侧的西禅寺(明天启年间建)内,清将对腾蛟软硬兼施,诱其投降,何用手掌击地,痛骂徐勇:“我即何督!当明白死,奴辈勿得辱我!”掌骨碎裂,后不语亦不食,至七日被杀害于流水桥。明永历帝在肇庆闻此,深为哀悼,赐祭者九,赠中湘王,谥文烈,官其子文瑞佥都御史。时部下悼何腾蛟诗曰:“督师真合死潇湘,泣血河山志未偿。报国由来传傅说,宋朝此日见天祥。旧军行在犹西粤,慈母遗骸寄武昌。俱是先生留恋地,招魂可许向何方?”
  1937年,装甲兵团(后改称陆军二NFCA1NFCA1
  师)驻三民小学和新群学校,炮兵五十一团驻河东板子厂,通讯兵团驻城区内西禅寺聚美小学
  三义井的来历
  关于三义井,光绪刊《湘潭县志》里这样叙述:
  县廨东复有“三义井”,大旱不涸。云本何氏家井,割以济人。按:“三义”之名,里俗以祀蜀将张桓侯,屠人公祠盖因以名,若何氏义井,不得云三也。
  “三义”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三国时的“桃园三结义”,过去的屠宰业公祠,尊张飞为神,便以“三义”为名。为何何氏义井也以“三义”为名?连主修县志的王闿运也不得其解。不过,只要追索一下不同版本的县志,便能探索明白:
  义井,在县治东熙春门外。虽旱盛不衰。 (明嘉靖刊《湘潭县志》)
  三眼井,在熙春门内。旧名义井。《史志》称“旱盛不竭,何氏割其泉以济邑人,故名“义”。 (清乾隆四十六年刊《湘潭县志》)
  而湘潭县锦石何氏族谱关于三派祖匪石公的传记中涉及了义井:
  公,讳萱,字匪石。生平卓荦不群,守正不阿,重义轻财,交道接礼。复居潭邑城中,寄迹熙春门之左。掘地求泉,得溥井养之利。后因井口敞大,凿石三孔以盖之,遂得其名曰“义井”,详注邑乘,迄今昭然。且家处素丰,城市基地置买甚多,当时曾有“何半街”之号。是始以碧泉何氏名,越再传而以义井何氏著矣。
  据谱载,何萱后来又取“义泉”为字。他生于明天顺元年丁丑(1457),逝世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9),活了八十三岁。谱上还有一篇崇祯年间八派嗣孙何异旦所撰的《义井记》,记载更为详实:
  大凡山、水、林、泉、池,足以名当时、垂后世者,必因人而传也。使不得其人,虽齐源之盘谷,环滁之酒泉,亦青草之岑而已,沟洫之溪而已,矧区区一井云乎?乌从取而义之也哉?惟吾宗久为潭邑著姓,先人多以隐德闻,后卜居于城东隅。三派祖匪石公凿地通泉,井口不掩,由是里族者汲而饮,负贩者劳而饮,行旅者休而饮,戴月披星、挥汗成雨者又渴而饮。吾匪石公尤谓泉口之张于市,惧有童子之入也,百物之伤生也,汙淖之滓其中士民食之而浊也,故又分井口而三之。从此乡老以为义,官长以为义,往来商贾以为义,遂号为义井而并附吾宗云,尚其重而登之邑乘。
  原来“义井”本为何氏家井,因割以利人而称为“义井”。又因为井口眼为三,而俗呼为“三眼井”,后来以音近再呼为“三义井”。再到后来,“三义”之意,便又引伸为“乡老”、“官长”、“商贾”三者称义,这便更加带上了文化的色彩。
  乾隆二十一年刊湘潭县吕志里记载了当时流行的这样一首竹枝词:
  西禅井水试梅浆,西禅游人六月凉。义井泉甘真应冽,原来不及此泉香。
  西禅寺,在瞻岳门内。寺有泉井,香甘冠一邑。义井在熙春坊,一名三眼井。真应在河泊所,水落始出。
  这首竹枝词,并不是在贬低三义井,恰恰相反,作者正是使用着一种对衬的修辞手法将三义井、真应井与西禅寺井同时加以讴歌。这三口古井分别以甘、冽、香取胜,是湘潭城区井水的骄傲。
  更重要的是,数百年来,“三义井”已经不独是这口井的专称,同时也就成了这一带通用的小地名。
  “乡井”,这是一个令多少游子魂牵梦绕的名字!“背井离乡”,有乡必有井,无井哪是乡?再舀一瓢乡井水,这是多少远处在五湖四海的湘潭人难以抑制的思念!
  可惜,在湘潭存在了五百来年的三义井,如今早已被水泥板封塞在狭窄的街口。细心的人还可以在路边石上,找到一两根昔日井架井栏的花岗岩雕花条石。我们何时可以看到这方古迹再现城区呢?

  西禅寺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西正街文庙侧
  电话:
  邮编:411100 

标签:湖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