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新津观音寺—成都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新津县观音寺(2001-07-15日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县城南7.6km的九莲山麓。虽然这儿没有雕梁画栋的装饰,但有艺术价值很高的明代壁画和精美的明代塑像而闻名遐迩。
  此处山如九峰拱卫,故有新津县十二景之一“莲华接翠”之称。高大雄伟的寺庙,引人入胜。观那殿宇内外:绿竹映红墙,松柏掩禅房,花草铺曲径,月门含翠嶂,飞檐挑云岭,香烟绕古刹,一派清静禅院景象。据庙内明代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碑文记载:[东汉末年],吴都仙客崔孝通于九莲山平盖治归隐,潜心修行,在此过着
  逍遥碧嶂青松下,坐看残花逐水流
  的隐士生活。相传他在此得道羽化登仙,所以张道陵天师道士24教区之一的平盖治才设于此地,有了平盖治,才有了今天的观音寺。
  观音寺的建筑特点
  观音寺始建于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其寺规模宏大,共建殿宇一百零八重,异毁于[元代]末年兵燹之中。明代宣德年间,主僧碧峰、福宾,在原寺废墟募化重修,到明弘治三年(1490年)竣工,共建殿宇十二重。[明末][清初]旋遭毁损,仅存观音、毗卢、天王三重殿宇。后经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茸,为川西著名寺院之一。清同治、光绪年间,道松和尚来此住锡,增建殿宇十重,始改为“十方丛林”,其寺红墙筒瓦,古柏参天,颇为壮观。1956-8-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年浩劫,现仅存明代的毗卢殿、观音殿和清代的三门、弥勒殿、接引殿。
  毗卢殿和观音殿,均为木结构的建筑物,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明代的建筑历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特别是在成都市明代木结构建筑特别稀少的情况下,更是珍贵的实物资料。根据此殿香炉上的题记,便知道此殿建于明英宗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建筑类型讲,属于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柱头上置栌头,上承额枋,屋顶为“九脊顶”。即由一正脊、四垂脊、四戗脊及四个坡面组成的屋顶形式。其上半呈双坡状,下半则转成四坡工。屋面有筒瓦覆盖,正脊的两端安鸱吻,垂脊和戗脊的前端用兽面装饰,其装饰丰富舒展,优美轻盈,庄重肃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宏伟壮观。现将各部分结构的特点试析如下:
  1.开间:中国古代木结构的建筑,由于受建筑材料的限制,都是以“间”为基本单元。所谓“间”,就是指在地上立柱,柱上架梁,由立柱构成的空间。由若干“间”相结合,而成为一座完整的建筑物。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一般均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古建筑的开间,有九开间、七开间、五开间和三开间。通过开间的多寡,来说明等级和权势的象征。新津观音寺毗卢殿,由四柱三间组成,通面阔10.8m,当心间为6.1m,次间仅为2.35m,当心间的面阔是次间面阔的2.6倍,所以当心间就显得十分宽敞。因为观音殿是观音寺的主要殿宇,所以便由六柱五间组成。
  2.柱子:柱子是房屋的主要骨架,柱子的形状,主要有园形、方形、八角形、六角形等样式。新津观音寺的毗卢殿和观音殿的柱子,全部都为园形的。
  柱子下面有柱础,即柱底之垫石,其功用为柱身防潮,并将柱身集中负荷,分布于地下较大之面积。历代础石遗物,其品种繁多,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趣味。新津观音寺的毗卢殿、观音殿的础石刻有龙、狮子和辟邪,其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呼之欲出之感。毗卢殿的四角柱,柱首向内收8cm,这在建筑上称为侧脚。据[宋代]《营造法式》中说:“凡立柱并令柱首微收向内,柱脚微出向外,谓之侧脚。”
  3.栌斗:又称坐斗或大斗。它是安置在柱顶上的一朵斗拱中,最下面的一个大斗。我国木结构中使用斗拱,在世界建筑中石独一无二的。尤其是高大的殿堂和楼阁建筑,每以恢弘壮丽取胜,出檐深度越来越大,然而檐下斗拱的层数则越来越多。[隋唐]时代斗拱的型制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凡是属于高级的建筑,例如宫殿、坛庙、城楼、寺观和府第,都普遍使用斗拱,以此显示尊威华贵。封建社会严格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因而,建筑物上有无斗拱,就成为识别等级地位的显著标志。
  观音寺的毗卢殿和观音殿的栌斗为正方形,正中开口,要放纵向华拱。华拱伸出斗口外,并再二分之一处抹角砍杀。宋《营造法式》中规定耳、平、欹的高度比例为4:2:4。宋、元、明各代基本遵照此规定。早期斗的平部较高,晚期斗的欹部较大,这是我们鉴别古建筑年代的一个极重要的依据。所以说,斗拱在古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方面,斗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
  4.屋顶:观音寺的毗卢殿和观音殿的屋顶,均为单檐歇山式建筑。这种屋顶形式,屋顶脊带曲直多变,两际山花富于装饰美,形象雍容华丽。在古代建筑中仅次于庑殿顶。正脊两端安鸱吻,鸱吻是我国传统建筑屋脊端部的一种雕塑饰件。其早期形象仅是一尾翼,故有“鸱尾”之称,唐代以后出现龙头形的琉璃鸱吻,张口翘尾,背部插有剑柄或扇形物,其造型遒劲华美。古人传说,以为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此种吻兽,可以避火灾。因此,人们常于屋顶上正脊两端塑置鸱尾祈福。新津观音寺的毗卢殿和观音殿,正脊两端安鸱吻,怒目张口的龙嘴吻兽,背部负剑柄,正吐水压火焰,以示吉祥。屋顶是中国古建筑的冠冕,古代匠师在运用屋顶形式上,不仅形式丰富多彩,而且亦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中国古代建筑为了防止雨水淋湿版筑墙,屋顶上就采用了较大的出檐。如果出檐过深,那么必然会妨碍室内采光,所以就出现了微微向上反曲的屋檐。接着又出现了屋角反翘和屋面举折的结构做法,那么便使体形庞大的屋顶呈现出一种舒展、飘逸的形象,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上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观音寺的壁画艺术
  毗卢殿内左右两壁有明宪宗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绘制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以及佛龛背后的“香山全堂”,共7铺,共计面积94m2。
  该殿正中塑像为释迦牟尼佛三身像,即法身、报身、应身。天台宗以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为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法身佛就是佛本身,代表着绝对真理;报身佛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佛身,还表现为大乘菩萨说法而变现这身;应身佛表示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随三界六道的不同状况和需要而现之身。手势为菩提印、禅定印和施无畏印。
  十二圆觉菩萨,是根据唐代僧人佛陀多罗译的《圆觉经》而得名。新津县观音寺毗卢殿壁画,十二圆觉菩萨像,按庙门的相同方向,排列如下:
  右边 左边
  普贤法王 清净慧菩萨
  金刚藏菩萨 普眼菩萨
  辩音菩萨 弥勒菩萨
  净诸业障菩萨 威德自在佛菩萨
  普觉佛菩萨 文殊菩萨
  佛贤善首菩萨 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的造像,为汉化佛教所特有。
  按照佛教的说法,佛是“彻底觉悟者”,即达到了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的最高境界。然而菩萨则是“道众生心,觉有情”,即达到了自觉、觉他者,也就是不仅自己觉悟,而且还使众生觉悟,但菩萨还缺少佛陀具有的“觉行圆满”。
  菩萨之名,虽然多至不可胜记,但是最为著名的有显教的四大菩萨。密教的八大菩萨、十二圆觉菩萨、二十五圆通菩萨等。十二圆觉是密教祟奉的著名菩萨群体,这十二位是有希望成佛的圆觉菩萨。
  诸天,则是佛教中诸位尊天的简称。诸天,是佛教中管领一方的天神,级别相当于人世间的君主帝王。他们虽然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的神,然而都是佛教中的护法者。他们都是根据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而来的,他们出现的时代和资格,都比释迦牟尼佛要早得多。佛教开始传播后,把他们统统都纳入门下。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兼收并蓄和改造外来文化的特点,使之不断汉化。今天我们所看见的诸天,都穿上了中国人的服饰,面容都变成中国人的样儿,出现在汉化了的佛教寺院里,这就是汉化了的诸天,也就是具有中国传统的佛教。
  汉化了的诸天,一般都是二十位,称为“二十天”。后来,由于佛教和道教互相排斥、互相吸收,把道教中的神也补入诸天中,所以有的寺院便塑出二十四天或二十八天,然而并非正规,所以应该以二十诸天为标准。
  因为壁画不受空间的限制,所以比塑像更加灵活,比较自由地添加云彩、侍从、法器、道具、花卉、鸟兽等陪衬,看来更加贴近生活,飘逸生动,栩栩如生,更富有浓厚的人情味。
  新津县观音寺毗卢殿壁画中的菩萨、尊天和供养人像,全部按照佛教的《造像量度经》规定来绘制的。菩萨虽然全部都是半跏趺座,但是高度均为1.8m,然而尊天的高度则为1.5m,供养人只有0.9m或1.0m左右。其画法采用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技法,以天然的矿物质为颜料,以石青、石绿、朱砂、黄丹生漆、佛金和珍珠粉彩绘而成。
  线描技法是采用中国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和界画交叉使用的方法,显得活而多变。壁画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天衣飘扬,满壁风动。画面上大量地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显得富丽堂皇,但又艳而不俗。最引人注目的是,左边最后一幅“清净慧菩萨”像,微目沉思,手拿如意,肌肤以珍珠粉晕染,充分表现出女性柔美的形体特征和内在气质,似乎血液都还在流动一样。尤其是此幅菩萨身披雪白的细纱,古代画师用珍珠粉勾勒出流畅的纱纹线条,描绘出细如蛛丝的雪花形图案和菱形图象,具有轻薄透明的质感,令人叹为观止。
  观音寺的塑像艺术
  观音殿为新津县观音寺的大殿,现存塑像有653尊,此殿主供观音三大士和五百罗汉像。面阔五开间,进深十架椽、占地面积333m2。正中塑像从左到右,为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塑像高度为5m左右。文殊、普贤跏趺坐在须弥座上,观音则跏趺坐在莲花上,下为独角怪兽。根据观音像右边莲花瓣上的题记,此殿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75年,距今2001年已有526年的历史了。
  观音的全称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为“西方三圣”之一。遇难众生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故名(见《法华经·普门品》)。因唐代避太宗李世民讳,故去“世”字,略称“观音”,据称观音可应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苦难。[南北朝]前为男像,[南北朝]以后至近世皆为女像。尤如[南宋]甄龙友题观音像诗曰:“巧笑倩兮,眉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女性观音以迷人的神情、慈悲的德行,受到佛教信徙的欢迎和崇信,所以他的地位、作用、声望,都超越于其他菩萨之上。
  观音三大士像,均头戴花冠,身披璎珞,面颊丰满,神态端庄,庄严肃穆,造型优美,身材匀称,给人一种内涵的美。塑像衣纹皱褶自然,背屏中的奇花瑞草、灵禽异兽、八宝图案,色彩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两侧木龛内有高达1.9m,工艺特别细腻传神的46尊大罗汉。罗汉,意为断除了一切烦恼,永远被人们所供养,不再遭受生死轮回之苦的人。据佛经《十诵律》卷四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便有随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便称之为“五百罗汉”。五代前的塑像只有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兴盛建罗汉堂或罗汉阁,才大量塑五百罗汉像,佛经中有记载,但没有一一记下名号。近现代佛教寺院所塑的五百罗汉像,名号都是以《嘉兴续藏》为依据的。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此处的46尊大罗汉,是根据《法位记》的“十八罗汉”和《景德传灯录》的“西天二十八祖”而成的。这些塑像不落千人一面的俗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造型优美,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使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
  两厢壁塑上有高约50cm的五百罗汉像,便是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呼之欲出。使人惊叹的是,有几尊塑像,古代雕塑家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形象化地揭示了宗教的实质,说明艺术是造美的记录,艺术是美的知觉和爱美的结果,艺术是直接产生于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技术基础上的。
  绕过观音三大士像,背后为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山西五台山全景的深浮雕像。四川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专司“理想”。山西五台山,相传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专司“智慧”。但是,最为人们赞不绝口的是正中浮雕、浙江普陀山胜景中足踏鳌鱼的飘海观音像。据《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音有“三十三身”,也就是指观音有三十三种不同的形象普度众生。飘海观音塑像高2.48m,手持净瓶,脚踏鳌头之上,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南海普陀山之中。她端庄、秀美、温柔、悠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她表情沉着、体态匀称、自然纯洁和谐;她手拿净瓶、身体前倾、脚踏鳌头,似乎象仙姑下凡,衣裙飘舞,向你缓缓飘移而来。从而给人们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无怪乎许多行家都把此尊飘海观音,赞美为“东方维纳斯”。犹如此殿的一副楹联所说:
  立足跨鳌头,堤坊沧桑横流日;
  以手援天下,实现金刚不坏身。
  美不仅表现人的精神特征,而且还必须重视比例和谐。要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突出中心和主题。飘海观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继承了我国[唐宋]造型丰满而不臃肿,线条流畅而不轻薄,刻划细腻而不琐碎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参观者的赞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我国古代雕塑家昌本澄、昌本洛,所追求的美的意境,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也就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自然景物的融会贯通。他们敢于摆脱历来佛教造像只求庄严,不讲情趣的束缚,大胆地舍去了背屏、佛龛等塑造菩萨的程式和布局,而把观音摆在南海的实景中,鳖鱼的头和尾出没在惊涛骇浪的浪花之中,并大胆地使用了“之”型的雕塑手法,这样不仅丰富了构图,而且又增强了飘海观音的稳定性。不仅突出了观音,而且更加显示了观音的挺拔和神威。美的事物的体积大小要合适,要有一定的安排。要突出它的“整体性”,也就是在各部分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为了增加壁塑的气魄,古代雕塑家采用了众星捧月的构图形式,错落有致地把数十尊各驾水兽的众佛弟子,分布在飘海观音和鳖鱼的四周,让这些在风浪中出没的众佛弟子,紧紧地和飘海这一情节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波浪滔天的神话色彩和浓郁的生活韵味。
  黑格尔说:“美的生命,在与显现。”古代雕塑家通过造型艺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趣,通过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新津观音寺的塑像,给人一种内涵的美。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通过艺术品,说明了成化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蒸蒸日上,中外交流十分频繁。说明当时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后,则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飘海观音像不仅表现了一个完美的人,而且表现了一种高尚纯洁的精神境界。古代雕塑家昌本澄、昌本洛,对于人体的均衡、比例、变化、统一等都是很了解的,其掌握整体和刻划细部上的工夫,是无与伦比的。
  新津县观音寺的明代壁画和塑像,在内容和形式、重点和一般、主要和次要等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这在我国现存的佛教壁画、雕塑艺术上是比较少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津观音寺的明代壁画和塑像,是祖国艺术殿堂的瑰宝,正受到人们的青睐。

新津县观音寺寺庙管理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五津县永兴办事处观音寺(611437)
电话:028-82420282
联系人:释广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大邑雾中山—成都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