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金堂县慈云寺—成都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7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慈云寺位于云顶山顶。始建于齐、梁间,原名清修寺。历代增修改建,隋为天宫殿,唐改云顶寺,宋赐名祥符禅院,元赐名护国朝天寺,明改慈云禅院,明末清初毁于兵燹。
  清康熙七年(1668)由僧竺意重修。乾隆年间(1736~1795)又经祥芳增修。嘉庆年间(1796~1820)改建山门,光绪十二年(1886)新建罗汉堂,规模达到十殿、四楼、三堂、二园一坊及四房。中轴线上依次有天宫殿(即山门)、哼哈殿、七佛坊、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圣宫殿、藏经楼、祖师殿;左轴线上依次有并列的送子殿和关圣殿以及鼓楼、罗汉堂、西花园、祖堂;右轴线上依次有文殊楼、钟楼、五观堂、东花园。另外还有后房、马房、书房、涅槃房,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传说僧众最多时千余人,香火鼎盛,是川西驰名的古刹丛林之一。民间即有“上朝云顶,下朝宝顶”之说。“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均被打坏,部分殿宇被拆除,庙址改作别用。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出资迁移了占用单位,恢复佛事活动,目前有建筑面积5494平方米,为县内最大的古建筑群。
  中轴线上,天宫殿为石木结构。门首有“古天宫寺”刻石,两旁牡丹、菊花宝瓶浮雕以及“龙、虎”两大字基本完好。殿为悬山式顶。面宽3间13.1米,前后檐柱均有石刻楹联。
  观音殿为石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柱础分别镌刻多种纹饰。全殿面宽5间24.3米,垂带踏道14级,后檐柱有滚龙抱柱石刻,前后檐柱、前金柱均有刻制楹联。
  大雄宝殿为悬山式顶石木结构。脊上有佛阁顶及蹲兽。明间梁架上有彩绘。檐柱上有彩绘深雕滚龙抱柱。金柱上彩绘涂金飞龙,柱础均有纹饰。前檐柱与金柱间均有卷棚式轩顶。后檐柱有石刻楹联。次间梁架上亦有彩绘。檐柱有石刻楹联,檐柱额枋、雀替及左右墙顶部透雕并有彩绘,撩檐枋上有回纹彩绘。金柱额枋上透雕并彩绘有人物故事,两边雕有“双龙戏珠”图,明间有伞状藻井,后金柱大小额枋间彩绘3个法轮,次间左壁留有彩绘人物等壁画47幅。其他各壁散存18幅。全殿面宽5间23米,通高11.7米,素面台基2.1米,阶梯式踏道13级。为全寺最为宏伟之建筑。
  左轴线上最前面是据传为张僧繇绘画洗墨的“莹碧池”,池后即送子殿及关圣殿,均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前檐柱有深雕彩绘滚龙抱柱。柱础镌刻纹饰。次间柱、壁上有彩绘浮雕。全殿面宽3间13米,通高6.1米。
  鼓楼,为歇山式顶石木结构,面宽4间15.9米,通高8米,与右轴线复建钟楼左右对称。
  西花园为前后左右各5间之木结构封闭式建筑。前面面宽22.35米,通高6.9米,左右厢房面宽23.1米,通高7.1米,后面正房面宽21.25米,通高6.9米,前后左右各房四角均用偏房连成整体。院内则为花园及假山水池。
  祖堂为悬山式顶双排石木结构建筑,前排面宽7间,后排面宽5间,均长22.3米,为该寺供奉历代祖师之所,后排檐柱上均有刻石楹联。
  罗汉堂为一“田”字形封闭式石木结构建筑。四周回廊面宽均为8间34米,中间“十”字形部分,四面面宽均为5间19.85米,通高6.1米。正中还有一伞形藻井。此堂原有五百罗汉。1988年开始由寺僧集资塑像复原。
  右轴线上钟楼之后为五观堂,1986年新建。左右两排是对称砖木结构,半圆式门窗。面宽5间20米,为寺僧炊事及食堂用房。
  东花园亦为前后左右各5间封闭式石木结构建筑。前面5间为客堂,面宽5间20.8米,通高8.3米。左右厢房为僧寮,面宽18.7米,通高8.3米。后面正殿为悬山式顶,方格花窗,面宽3间加配殿2间共21.6米,通高10米,院中栽植名贵牡丹、丹桂及其他花卉,客堂遍悬对联。
  慈云寺于1981年被列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外有万年寺、居禅庵、圆觉庵、东映寺、千年寺、常乐庵六座脚庙,分布全山各处。1988年被列为金堂县文物保护单位。 

 


 

  云顶山慈云寺
  位于云顶山巅。据嘉庆,唐改云顶寺,宋赐名祥符禅院,元赐名护国410年),成化十年(1474年)曾三次寺。《金堂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齐、梁间,朝天寺,明为蜀王金雁庄,改名慈云禅院。洪培修。明末清初毁于兵祸。清康熙七年(16当时名为清修寺。历代增修改建,隋为天宫殿武二十七年(1394年)和永乐十四年(178年)由僧 竺意 主持重建,仍名为慈云
  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光绪十二年(1887年)又新建罗汉堂,规天宫殿、哼哈殿、藏经阁、祖师殿,左侧依次观堂、东花园;另有后房、马房、书房涅磐四灯宝花,为川西名刹,自古有“上朝云顶,下又经祥芳(竺意的弟子)大加增修。嘉庆年间模达到十殿、四楼、三堂、二园一坊及四房,有送子殿、关圣殿(并列)、鼓楼、罗汉堂、房。相传,僧众最多时达1000余人,至民朝宝顶”之说(一说为“上朝峨嵋,下朝宝顶(1796-1820年)僧清锽改建山门,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西花园、祖堂;右侧依次为文殊楼、钟楼、五国初年仅有僧徒70余人。寺中暮鼓晨钟、香”)。

 


 

  慈云寺碑群
  慈云寺现存4块较重要碑刻:
  《菩萨戒经碑》在云顶山金刚岩岩壁上。通高4.4米,宽1.7米。碑帽刻双龙戏珠图,中间楷书“菩萨戒经碑镇云顶山”9字。碑面有多处破裂剥落,无法通读,也无年代款识。
  《波罗密多心经碑》; 在前碑左侧,为摩崖开龛刻制。龛高1.26米,宽0.98米,深0.15米,龛底为碑座,刻有俯莲瓣纹。碑高0.7米,宽0.41米,底部刻有莲花及缠枝花边。碑面镌刻《波罗密多心 
  经》经文,共14行,每行21字,楷书。目前尚可通读。据清嘉庆《金堂县志》记载,为黄庭坚所书,但无款识可证。碑顶残留双龙戏珠浮雕,碑外右上有刻文字,已不可辨,左侧残存“造菩萨一龛”字样,右上侧另有一残破浮雕人像。碑左右下侧各残留一天王像,左像侧刻有“北方毗沙门天王”,右像侧刻有“南方毗留勒叉天王”字样。
  二碑在嘉庆《金堂县志》中记为宋碑。
  明代《重建天宫禅寺碑记》位于慈云寺大雄宝殿左侧,明成化十年(1474)立石,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刻。通高3.2米,宽1.24米,厚0.21米,碑帽半圆形。刻双龙纹,碑身左侧刻龙纹及宝相花、吉祥物等。上有篆文碑额,中为楷书碑文,27行,每行60字。明刑部尚书金堂人杜铭撰文。主要记述了云顶山景物及寺庙沿革,以及寺僧行安重修该寺之经过。
  清代《慈云寺高僧列传碑》现存慈云寺大雄宝殿与五观堂中间,清同治七年(1868)立石,系3块碑石刻成,每块碑石通高3.05米,宽1.07米,厚0.14米;楷书文字21行,每行57字。四周用木框嵌为一体。石碑四边均无纹饰,碑文简炼通畅,字体端正秀丽。主要记录了慈云寺历代高僧安世高、僧朗、邵硕、慧宽、静照、德敷、元一、蓥华、月圆、竺意、福安等人事迹,其中除安世高、僧朗之时代与嘉庆《金堂县志》所记慈云寺兴建时间不符以及有少数地方涉及神话外,其余人物及事迹均见《高僧传》等书,碑刻保存亦较完好。 

金堂县云顶山慈云寺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云顶村(610404)
电话:028-84915505
联系人:释洪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邛崃雷音寺—成都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