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荣县白云寺—自贡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0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晚霞初上,在明丽绚烂的天空下,世界的斑驳如同神话中所描绘的一样,庄严不食人间烟火。在醒悟寺的山顶上,我们曾经对远山作了一次瞭望。透过村庄,树林,稻禾,一些分布有序的寺庙建筑再一次映入眼底。荣县,这个并不彰显特色的县城,在路途上,却向我们传递着不动声色的佛寺文明。
  当汽车从容而上,沿着水泥路面轻松行进,我们知道,道路所指示的地方有着人类更为频繁和宽阔的足迹。一笼梨花开放在寺院外的山坡上,在春日的晚霞中,是一副静默庄严的图画。晚风中,飘扬的芬芳进入鼻息,世间的真实和世外的恍惚之感交错,好像遭遇初醒时分的自己。
  白云寺的佛寺建筑更像身处峨眉山的某一座大型寺庙。有着恢弘的外观和强大的气场,吊檐的屋角,红色的大柱,精雕细琢的庙宇外墙,哪怕是庙堂之外高高大柱上的金色楹联,也透露出这个寺庙在历史与文化上的久远和发达。
  据白云寺牌匾记载,白云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1200年左右),到清朝时都比较兴盛。清末民初进行过维修,由当时虔诚的佛教信徒熊绍安、熊世葵、熊世楞、熊绍和、虞世调5人共同管理寺院,当时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阁、罗汉堂、厢房等建筑,占地面积约13亩。民国年间川内的战争对寺庙有损坏,而文革期间被“破四旧”给彻底损坏了。1998年重建修复白云寺。现白云寺占地200余亩,殿堂高大雄伟,佛像慈悲庄严。
  游走在安静的寺院走廊里,我们如同闯入者,怀着探究神秘的好奇心理。寺庙已融入了中国庭院景观风景,在穿插于寺庙的院落里,青石铺就的道路,以丁字形凸显交错的美感,小而精巧的水池内,荡漾着春天的水草。一名僧人正匆匆赶往厢房附近的斋堂。
  已经是晚饭时间,僧人们开始用餐。站在斋堂不远处的道路上,我们没有听到一点喧哗和议论。好像时间从来都是如此,生活从来也是如此。对于僧人来讲,白云寺是修行之地,而对于带着一身烦恼与疲惫的我们来讲,白云寺则扫却了我们心头的沉重。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峨眉山中峰寺借宿一晚。在月色渐起的这个春日,白云寺的静默和居于山之巅的强大气场令我又想起了中峰寺那个难忘的夜晚。伴随着山中的清幽,宁静的月色,以及树木的葱茏,隔世的梦闯了进来。
  寺庙是个幻想之地。过去现在和未来,前世和今生,都能在这里得以交织和重现。山中暮色渐浓,在黑暗来临的背景下,白云寺静默地注视着远山。对于远山而言,白云寺正站立在云端,它显现出人间罕见的一种洁净的光芒,如同月光,照耀在庙堂屋檐上,时光在这一刻瞬间安静下来。

 


 

  荣县白云寺
  白云寺的简介传说:
  瓜瓢山在荣县城西五十里。这里山峦起伏,云雾缥缈。远观高山与深谷相连,奇峰同绝壁比肩;近看青松林立,杂树葱郁,芳草萋萋,山花烂漫。即使炎夏季节,空气依然湿润清新,令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瓜瓢山共有十余座山峰,主峰瓜瓢峰海拔746米,山峦面积700多亩,其中油茶林即达100余亩。过去,山林中曾有虎豹出没,野鸡、野兔、山羊、松鼠等也活跃其中。至今,依然苍松傲立,泉水叮咚,“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登上瓜瓢峰,极目远眺,只见其东、南面群山逶迤,似一袭翠绿色的锦袍飘逸舒展;北面是一片浅丘,丘陵之中丛丛翠竹,茅舍隐现,鸡鸣犬吠,炊烟袅袅;西面则是落差极大的平川和土坡。远远望去,就如波涛起伏的大海,浩瀚无边。著名诗人陆游曾在荣县为官,他对这一带的风景特别钟情。目睹这起伏跌宕的景致,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仕途,他曾在一首《沁园春》的词中感慨不已地写道:“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簾低卷,筇杖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櫯,竹枝哀怨,浊酒一樽和月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浸浸”。
  关于瓜瓢山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代,连年大旱。田土龟裂,赤地千里;百业凋蔽,哀鸿遍野。一日,观音大士巡游至此,只见饿殍遍地,凄凉之至,不禁大发慈悲心。遂将手中净瓶往地下一磕,立即出现一个大坑。然后向坑中洒入几滴净水,顷刻之间,土坑变成一个大湖,湖水清澈,波光鳞鳞。观音大士掏出一个玉杯,化作一把玉瓢,舀起水向四周泼去。只见一瓢水泼下,土地滋润;两瓢水泼下,草木萌生;三瓢水泼下,花开遍野;四瓢水泼下,瓜甜稻熟......一湖水泼完,已是山河锦绣,百姓欢腾。观音大士这才一笑,将玉瓢放在脚下,化作一片白云悠然而去。以后,这把玉瓢变成了瓜瓢山,大湖变成了瓜瓢山下的五通坝。这一带自此风调雨顺,成为荣县有名的鱼米之乡。
  为了报答观音菩萨的大恩大德,老百姓在瓜瓢山上修建了观音庙。唐朝开元六年,又大兴土木,修建了白云寺,供奉了当年消除大旱后化作白云而去的观音。还在寺后开凿了瓜瓢洞,供奉了佛象上百尊。千百年来,这座寺庙香火鼎盛,经久不衰。除了周围的老百姓常年参拜之外,方圆百里之内,也常有诚信之徒,虔诚地前来上香,叩拜。唐宋以来,不少文人雅士也多有来者。相传苏东坡在眉山读书时,曾随其父苏洵,携其弟苏辙同来寺中,瞻仰佛山,怀念佛道。宋朝大文豪黄庭坚、陆游等,也到此游览,并同白云寺方丈对弈、抚琴,作画、吟诗。黄庭坚曾留下一首《听琴诗》:“王师学琴三十年,响彻清夜落涧泉。满堂洗净筝琶耳,请师停手恐断弦。”当年,白云寺影壁上还留有一首佚名的《题白云寺》诗,诗中写道:“细雨疏风洗茶林,夕照青烟染翠屏。几声钟鼓传山外,坐看泉边起白云。”
  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白云寺的故事。大多是说在这里求签,拜佛灵验异常,有求必应。其中最有名的是王梦易父子的故事。王梦易,宋朝人,家居荣县,其祖上三代单传。其父母结婚十年尚无子女,十分焦急,四处求医拜佛均无结果。后闻白云寺神奇,遂步行数十里,上山求佛,愿得子嗣。入夜,宿于寺中。当晚,王母忽做一梦,梦中有位仙人教其《周易》。醒后背诵易经,王父大惊。十月之后,生下一子,遂取名梦易。王梦易自小聪颖,少年即中进士,任绵州法曹。后经包拯举荐,授右军巡判官,颇多建树。后官至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徽猷阁学士,死后谥号文安。其子王庠,秉承父志,七岁能文,后读书上进,文彩照人,与苏軾兄弟结为至交。王梦易父子事迹,史书俱有记载,也是荣县父老的一大荣耀。
  白云寺在唐宋之际十分闻名,元明时期也几经修葺,清朝末年亦曾维修。民国初年,国运潦倒,寺院渐于荒芜,至民国中后期,则完全毁于战乱。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速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业进步,四川华通集团这家民营企业投入大量资金重修白云寺,现已初具规模。如今的瓜瓢山,已经恢复“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美景。不久,这里将建成层台耸翠,飞阁流丹的佛家胜地,成为广大群众旅游休闲的又一个好去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荣县天堂寺—自贡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