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铜鼓寺—泸州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铜鼓院的历史
  建于唐开元五年,后经战乱数度被毁,现存寺庙为清道光十五年建筑。其墙体和部分牌坊保持唐时风貌。临解放前,曾利用铜鼓院寺房办过“鸡婆学”,所以又叫“铜鼓书院”。上世纪50年代,该寺被改作完小学校,就读的学生有好几百人,不闻铜鼓响,但闻书声鸣。2011年9月小学校才迁完搬到三江村。听说,现在是位酒老板买去开发旅游兼做办公室。
  山门坊“铜鼓院”三个大字书写从右到左,寺院名牌是道光十五年季春月中涴立,住持僧常参 等培建,杨蕃题 。中门柱上楹联为“寺古寒鸦培佛相,石潭秋月共山青”。 牌坊左侧为两龙,右侧为双凤,左为“溪泉”,右为“山色”。    
  三门两重檐的铜鼓院牌坊是大门, 两侧护墙八字形外展6米,像大鹏展翅。牌坊正中高10.8米,宽6.4米,共两层:一层为拱门,由条石砌成;二层为一组浮雕,门楣为百官早朝图,人物皆峨冠高履、体态丰腴,与敦煌唐代壁画相类。牌坊左侧为江南水乡晚景图,刻有牧童、樵夫、垂钓翁,人物逼真,颇具生活情趣,右侧为一组神话故事: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八仙过海,劈山救母等。门楣上方刻有“铜鼓院”三个大字,遒劲大气。大字头上为双龙抢宝图,一朵盛开的荷花,托着一枚浑圆的宝珠。花分八瓣,徐徐展开,宛如一片洁白云朵。一条龙平伸龙头,将长信子伸向宝珠。石雕长3.5米,宽0.7米,除少许枝叶云片与石板相连外,其余都镂空了。将如此大一块石板镂空,雕出精美图案而无丝毫损坏,技艺之高令人惊叹。坊顶为两重檐:一重檐宽1.2米,长6.5米。二重宽度不变,长度各短一米。由一尺见方的小青石砌成,既实用又美观,用此法建牌坊,更是一绝。大门后面,有一回廊似古代门房,楠木为檩,青瓦盖顶。房梁正中,有一太极图案,所绘阴阳双鱼,十分逼真。
  据四川在线记者采访过退体教师赵华江,上世纪下半叶牌坊曾遭遇过两次危机:第一次是1967年秋天,城里来了一队红卫兵,说牌坊是四旧,要砸。老师们事前得到消息,连夜和泥,把牌坊抹平,并在上面写了两条革命标语。红卫兵见有标语便没敢动。第二次是1979年,铜鼓村小学扩建,有人提出:牌坊太陈旧,主张推倒重建校门,老师们坚决反对使牌坊得以保住。

 


 

  泸州市纳溪区铜鼓寺
  铜鼓寺坐落于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铜鼓村境内。蒋忠诚老人今年63岁,是现任铜鼓村老年协会会长。一个深秋的下午,阳光照耀在远山的桐子树叶和成熟的桐子果上,金黄一片。漫步走在那山水之间,静静地听老人讲述那些古寺、山崖与小溪间的传说,来自远古与民间,小溪的流水与山间的鸟鸣让人无暇顾及,只有那些美丽的故事与传奇在心中荡漾,无边涟漪。
  铜鼓声深
  铜鼓寺是一座古庙。据传,寺庙建于唐朝开元五年,后毁于战火,重修于清道光年间。寺庙山门大石牌坊正中刻有“铜鼓院”三个大字。上面记有:道光十五年季春中浣立,住持僧常黍等培修建。落款字样为:杨蕃题。石牌坊上还有一幅石刻对联:寺古寒鸦墙佛相,石潭秋月共山溪。读起来很有些禅意,让人感觉寺庙人文的久远与厚重。石牌坊上的石雕更是让人称奇。大多是巨石镂空雕刻,人物形态逼真,形如活体,灵性实足。寺庙山门前长有一棵大黄桷树,少说也有数百年的年轮。黄桷树树杆中空,小孩都能穿过。树体至少要四个大人合手才能抱完。黄桷树生长依旧茂盛,数十支枝杆伸向四方,方圆覆盖有半亩多地。黄桷树是铜鼓寺的又一大看点。
  关于铜鼓寺的得名,当地传说很多。最有味道的要数那个“神人造鼓”的故事。相传,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鲁班的嫡系弟子路过于此,看完寺庙的佛光香火和山水灵气,住了下来,专门为庙子铸造了一面铜鼓。铜鼓高三丈,中轴长五丈,立于山门前闪闪发光。那人走时,专门叮嘱,要他离开三天后方能敲鼓。意思为他三天能走多远的路程,鼓声就能响应方圆多远的地方。目的自然是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手艺。未成想,第二天,寺庙里有一花和尚跑出去偷着喝了几两烧酒,醉了,手痒,把鼓敲得咚咚直响,破了铜鼓的灵气。鲁班的弟子返回,大怒,一气之下把铜鼓推进了寺庙门前的回水沱里。鲁班的弟子离去后,铜鼓依旧显示着几分灵性,到底是神人所造之物。虽然落入水中损毁,但每月逢初一和十五,清晨山野静寂时,回水沱里就会有细微而又清脆的铜鼓奏响的声音传出,据说是要有缘人才能听见。
  铜鼓寺的地形地理,从民间风水来讲是一个“木鱼钓金龟”的地形。木鱼连接着金龟,都是佛教用来着单棍敲击之物。当地风俗传言,不吉利,此地修房造物的主人,后代只能生一个。这到是十分符合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与乡下人的习俗不齐。早些年,根本没有人敢在这里住家,只有用来修庙建寺,才能镇住一方风水。铜鼓寺修建于此,还真是“物尽其用”。多年以来,铜鼓寺香火都十分兴旺,曾修建有上殿和下殿,占地数十亩,朝圣求缘者,男女老幼,四面八方相拥而来。铜鼓寺的鼓声与钟声,方圆数十里都能听见,这大概也是得名“铜鼓寺”的又一个说法。
  解放前,有人曾利用铜鼓寺的房屋和名声,办过“鸡婆学”开过私塾,所以又叫“铜鼓书院”。解放后,当地政府在这里办起了铜鼓小学,热闹时就读的学生有好几百人。不闻铜鼓响,但听书声鸣。朗朗的读书声淹没了轻轻的鼓鸣,而那些有关铜鼓寺的古朴传说仍旧时应八方。
  鹿鸣山溪
  铜鼓寺门前有一条小溪,名曰:野鹿溪。野鹿溪是长江一条正宗的支流,只是它长仅有数十里,流经两三个小村子,在长江支流这个大家庭里是排不上名号的。不过,野鹿溪的名字传说和一路的山水风景,细细品读起来还是味道十足、神奇无边的。
  据当地人讲,早年,野鹿溪一带林木茂密,植被丰富,阳光充裕,水草充沛,山林间常有野鹿出没,成群结队,戏舞奔突。小溪间,野鹿一跃而过,往来视若平川。“野鹿溪”也因此而得名。野鹿溪,一说,山林中野鹿玩耍之溪;也说,野鹿都能一跃而过之溪,可真见得野鹿溪之小。只是这名字还是有野性、有灵气、有美感的,让人心中常生一游之念。
  野鹿溪最美的要数那“九龙出九江”的山水风景传说。野鹿溪一路流来,共有九个回水沱。每个回水沱边,都有一个山头相对。远远望去,像九条龙在沱中饮水,在山间嬉戏,想有朝一日奔出小溪游入长江,东去大海。“九龙出九江”的风水传说由此而来。野鹿溪里的九个回水沱,沱沱有名字,个个有传说。从源头依次叫:中沱、猪儿沱、鸡爪沱、出水沱、烧鸡沱、吊颈沱、月亮沱、石包沱、落阳沱。每一个沱都是一个聚宝盆,汇聚着人文风景,向善、向美,至善、致美。
  单说那吊颈沱。吊颈沱边有一高高的石岩,叫着雾儿岩。雾儿岩下有一石洞,叫着雾儿洞。雾儿洞深不见底,洞口不大,一人能随意进出。据说,有一年,当地有胆大好事者相约数人,进入雾儿洞探险。一队人向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走完,只见里面寒气深深,阴气逼人,只得罢了,赶紧出洞。后来就再也没人马敢单刀闯入了。雾儿岩石上有一景,不得不叫人称绝。岩石上因长年钙化乳水流过沉淀所致,形成一长条形石乳,形如石龙。石龙足有一米多长,倒挂在石岩上,望着下面的回水沱。“吊颈沱”得名于此。历年来,水一直从石龙的口中流出,无论天干雨旱不止。每日早晨,石龙嘴中还有雾气涌出,迷漫着石岩、石洞和下面的吊颈沱。当地人把石岩叫着“雾儿岩”,山洞叫着“雾儿洞”,吊颈沱又叫“雾儿沱”。
  野鹿溪里的其它回水沱,也是很有说道的。如果亲身所至,听当地人绘言绘语描述,更是感叹心动。
  银盘普光
  铜鼓寺后面是一座大山,高入云海,峰峰相连,当地人叫着“银盘山”。银盘山像一个巨大的敞口盘子,一个个山头聚于其间,像一锭锭银子。秋天,山间一株株红叶随风而动,阳光里,闪烁着佛的冥想,流淌着神的幻化,让人迷恋。
  银盘山有九个山岩,名字奇特。依次有马口岩、新岩、穆家岩、狗爬岩、玉塔岩、泡桐岩、安江岩、手扒岩、悬空岩。从当地的风水和传说讲起,每个石岩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银盘山正对着山下野鹿溪的猪儿沱,这道风景在村子里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银盘山上有一窝银子,每天在太阳的照耀下能闪闪发光,谁得了就能买田置地,保世代宝贵。村里有一户人家起了野心,想喂一队野猪上山寻宝。主人家把野猪喂了七七四十九个,经训练都不能担此重任,气得主人大病了一场。一日,主人在山间行走,偶遇一小猪,只是长得骨瘦如柴。主人心好,把小猪领回家好生饲养。足足养了三年,猪儿仍就不见长肥长大,主人心痛不止。那年一月的一天,正值午夜月上中天,有一个道人路过村子,借宿于主人家中。主人向道人讲述了此事。道人起身来到猪圈,只在猪儿背上来回摸了三下,满口念念有词。突然,猪儿一下来了脾气,力大无比,冲出猪圈,直奔银盘山而去。清晨,道人离去,猪儿也咬着一锭银子回来交帐了,主人大喜。随即,主人每日必唤猪儿上山找寻银子,不得,便不给食物。日久天长,猪儿累死在了山上。而主人家的房屋、猪圈连同银子财物转眼沉了下去,成了一个水潭,深不可测。主人家成了人财两空,看来知足者常乐也是不无道理的。
  银盘山依然闪烁着光芒。那个水潭被村里人叫作“猪儿沱”。据说,现在大天旱年月,细心的人都会发现,猪儿沱里还有那些曾经留下的石猪圈的痕迹。
  清山绿水间,一座寺院,一条小溪,一个大山,种进了多少故事,留下了多少人文,让人感悟、感叹、感恩,让多少来者注足留念。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古蔺县莲花寺—泸州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