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岳池灵泉寺—广安市—四川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4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们很难想到,岳池县境内竟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千年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它就是灵泉寺!
  令人惊叹的久远历史
  第一次了解到灵泉寺,是读《岳池县志》,《岳池县志》在“文物”篇中如此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年)版县志载,传说王羲之晚年曾游居岳池灵泉寺,于石壁上留有《兰亭集序》手迹。因年深月久,为泥土淹没。清咸丰五年三月,十余日连绵春雨,泥土崩塌,现出《兰亭集序》石刻。结尾还刻有宋徽、钦二宗的跋文(即对《兰亭集序》的评鉴)……”不仅王羲之游居灵泉寺,宋徽、钦二宗也曾路过灵泉寺,灵泉寺历史有多么的悠久,曾经有何等的辉煌,可想而知!
  从那以后,我们一直对灵泉寺心驰神往,也一直关注着与灵泉寺相关的文献记载。
  一次偶然机会,我们翻阅《南充县志》,却有出人意料的收获——在其《南充宗教的来源与概况》一文中写道:“宗教传入南充,远可追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最初传入的是佛教。据民国18年(1929)编写的《新修南充县志》记载,……南充城东(岳池方向)60里的灵泉寺建于晋惠帝永平元年(291-299)……”(注:灵泉寺曾属南充管辖。)
  若以灵泉寺始建年公元291年算起,灵泉寺距今已有1715年,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千年古刹,其历史之悠久,着实令人惊叹!
  我们将灵泉寺的始建年限作了两处比较。一是与王羲之比较。据史料记载,王羲之生于公元321年,卒于公元379年,若以王羲之40岁来到岳池灵泉寺计,此时的灵泉寺便已有70年历史了。二是与遂宁市同名千年古刹比较。据网上调查,国内名为灵泉寺的寺庙不下10座,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遂宁寺的千年古寺灵泉寺。然而,遂宁的灵泉寺始建于公元581年,比岳池灵泉寺足足晚了290年。
  徒步灵泉寺
  据岳池县志记载,灵泉寺位于秦溪镇石堰塘村,怀着对灵泉寺的神往,一个周末,我们相约乘车来到秦溪镇。秦溪镇原是一个乡,位于众多深丘围绕的山坳里,但由于秦溪镇位于南充至广安的古大道旁,秦溪街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苍老的黄果树,古朴的房屋,残缺的青石街面,一一映入我们的眼帘,或许,这就是历史老人对秦溪镇的馈赠吧!
  过街尾的清溪古桥,一条根本无法行车的新修村级公路向山上蜿蜒。我们只得徒步行走。随行的石堰塘村村主任漆再金告诉我们,村级公路是依旧原南充到广安的青石大道修建而成,公路尽头便是灵泉寺,1958年寺庙被拆,当时寺庙有三重殿,四个天井,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1958年,乃至整个文化大革命,中国文物界遭受了空前的历史浩劫,灵泉寺自然难逃厄运,我们也只能略表叹息罢了。
  我们一路爬着山,没有一个下坡。山上给人的感觉特别的新鲜,近处的小草,远处的树,都绿得可爱。我们沿着公路约摸走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了灵泉寺,但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
  灵泉寺石刻
  我们顾不上休息,在老漆的带领下直奔灵泉寺的石刻群。这儿集聚了十块明清碑刻,多以歌赞灵泉为内容。其中明代7块,清代3块,每块面积皆在2平方米以上,全是在岩石上开凿。明代石刻为过往官员所留,如监察御史卢雍,巡按御史姚祥,四川行都司断事刘逊,四川按察司佥事杨瞻,顺庆(原南充)府事朱甫等。清代石刻每块宽约2.5米,高约5米,每字仅如乒乓球大小,刻迹较浅,全为灵泉寺僧人于清天聪年间所刻,其中最前一首为一十六律《灵泉怀古》,因石壁多生青苔,内容难辨。一十六律在古文中极罕,此处的《灵泉怀古》或许能为研究一十六律提供一个极为宝贵的素材吧。石刻群还有摩崖造像两龛,一龛已空,一龛为净瓶观音,净瓶观音端坐莲台,像高约1.5米,刻艺极工,从其开明大方的服饰风格来看,可能为唐代所造。
  灵泉寺石刻不止这些,老漆把我们带到了距此处约300米的农家小院里。在一角落处,丛生的杂草遮掩着一块高约2米,长约10米的巨石,石壁上的字刻较多,但清晰可辨。在此特引卢雍诗《灵泉留题》如下:“霜旌岁晚又灵泉,花竹相看似有缘。石罅清源流万古,松头曲径上诸天。禅堂独许三留偈,客路空惊两换年。分付老僧无别语,莫教风雨损崖镌。”卢雍还在诗后叙道:“予性好游,而蜀多名山,然在僻远者,恨不专往也,灵泉为顺庆胜地,当官道侧,予凡三至焉,留题记之。正清戊寅十二月望日监察御史东吴卢雍师邵书。”监察御史,其实就是当时由皇帝外派核查复杂案件的人员,也算是中央级领导了,作为这样的人物三过灵泉寺,并留宿作题,也足见灵泉寺在当时的影响之盛,何况,文中已注明灵泉为顺庆胜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当地一农户家中的猪圈里发现了原灵泉寺的界碑,现已残,但一些字迹依旧清晰,特录如下:“佛光山灵泉寺常住田地,座落四至。东至北岩,左分水直上,下至岩为界,南至……沟田塍下为界,西至石家垭佛子岩为界,北至沟上岩……左峒为界,下流河水为界……后朝人越界,壹藏油……灭……田520挑……”令人惊奇的是,在我们发现这一界碑之前,连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灵泉寺所在的山原为佛光山,他们对这座山多以后龙山称之。当地百姓称,灵泉寺曾为古四川佛教盛地之一,僧侣最多时达三千之众。从佛光山这一名称分析,灵泉寺曾为佛教盛地却也不虚——古时,人们对佛地的取名是相当严肃的,不是随便一座山就可以“佛光”命名的,更何况,灵泉寺的历史本身就很久远。至于僧人是否有三千之众,我们可以从寺庙的范围和田产来算,根据碑文记载的东南西北边界,灵泉寺的占地面积约400多亩,而田产520挑,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则为122亩,至少养一千个和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忠义之邦赞”碑
  在众多的碑刻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忠义之邦赞”碑,它是原顺庆府地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曾为“忠义之邦”的见证。该碑系碑刻群中的一块,高约2.5米,宽约1.5米,字体较大,为隶书,刻迹较深,其全文为:
  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以历风教从之。
  巴子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
  这是明正德十三年秋监察御史卢雍路经灵泉寺所作,全文概述了顺庆为忠义之邦与汉初大将军纪信的渊源关系,也表达了对纪信的由衷敬仰之情。为了弄清碑文中所记载的“诳楚”,我们事后查阅了相关史料,大致内容为:
  公元前204 年夏,刘邦兵困荥阳城达一月有余,城内粮食严重缺乏,将士筋疲力竭。将军纪信见情况十分危急,便向刘邦献计,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城内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刘邦便乘机在张良、陈平等人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待东门上几千妇女走完,天已经亮了。这时装妆成汉王模样的纪信,端坐在一乘龙车上,前遮后拥地从东门出,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欢喜若狂。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端坐者不是刘邦,便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纪信答道:“我乃大汉将军纪信。”项羽又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荥阳了!”项羽气极,下令齐集火炬,将纪信烧死于火海之中。纪信所坐的龙车和全身被烈火烧着时,还大骂项羽。
  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政权后,为纪念纪信荥阳诳楚、舍身成汉之功,便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县分出,建立“安汉县”,县治在今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安汉县因为纪信的缘故,便历代享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卢雍来到安汉故地的灵泉寺,不禁追思纪信,抒怀作赋于石壁。自此以后,大凡过往文人,无不驻足此碑,细读碑文,遥想纪信之功。
  关于灵泉的开发
  中午,我们没有下山,村支书胡洪武极为热情地邀请我们在他家吃午饭,并约来了村委班子成员一起作陪。坐在石板做墙的瓦房里,品着灵泉寺泉水煮泡的霍香茶,尝着山里的老腊肉,我们继续谈论着灵泉寺的事。在摆谈中获知,当地村民都希望能把灵泉寺的灵泉作为矿泉水来开发。他们想方设法联系国防科工委的同志前来取样检验,得出的检验结果是:灵泉寺三处泉眼日流量达130吨,含锌、硒、钡、碘、锶、铜、铁等共20多种微量元素,属优质泉水,符合开发标准。由于国防科工委出具了一份检验报告单,村民们常常为此事兴奋,他们甚至放出豪言:如果没有业主来开发,我们就自己来开发!
  山里人对生活如此自信,我们打心底折服。但我们又不禁担心,灵泉寺已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足可将其纳入旅游开发项目,如果村民只着眼于经济利益简单开发泉水,会不会对现有文物造成破坏?会不会对将来可能的旅游开发造成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在灵泉寺的众多字刻中,多数是歌赞灵泉,灵泉所附含的文化价值远远大于其本身作为矿泉水的价值,若要开发灵泉,不妨先立足于文化这一角度,交由市县文化部门,向国家立项申报历史文化名泉,这一点对于灵泉来说并不难,这样做也容易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一旦作为历史文化名泉推出成功,灵泉便成了响誉国内的一张文化品牌,其作为矿泉水的附带开发倒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更何况,这时对灵泉的开发属整体开发,其对周边经济的影响不是随便招个业主开发矿泉水所能比的。临走时,我们向村委谈了这一想法,村委欣然赞同,并再三嘱托我们能为此事做些工作。
  望着贫瘠的山村,面对如此自信并充满期望的村民,我们深感重任在肩,但又唯恐爱莫能助,愧对村民的一片深情——毕竟我们也很渺小,我们唯一能做到的,是提起自己的笔,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灵泉寺,了解灵泉寺的悠久历史及其厚重文化,从而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岳池境内寺庙众多,其中不乏有着悠远历史的千年古刹,从相关文献资料记载来看,岳池县境内最早的寺庙可要算秦溪镇境内的灵泉寺了。
  据民国18年(1929)编写的《新修南充县志》记载,“南充城东(岳池方向)60里的灵泉寺建于晋惠帝永平元年(291-299)”(注:灵泉寺曾属南充管辖。)若以灵泉寺始建年公元291年算起,灵泉寺距今已有1717年。
  一个周末,笔者来到秦溪镇境内灵泉寺。据当地村民介绍,灵泉寺已于解放初期被毁,但现仍完好保存着明清时期的一些碑刻。在一村民房后的石岩上,10块大碑刻相依而立,面积都在2平方米以上,多以歌赞灵泉为内容,其中明代7块,清代3块上,全是在岩石上开凿。明代石刻为过往官员所留,如监察御史卢雍,巡按御史姚祥,四川行都司断事刘逊,四川按察司佥事杨瞻,顺庆(原南充)府事朱甫等。清代石刻每块宽约2.5米,高约5米,每字仅如乒乓球大小,刻迹较浅,全为灵泉寺僧人于清天聪年间所刻,其中最前一首为一十六律《灵泉怀古》,因石壁多生青苔,内容难辨。一十六律在古文中极罕,此处的《灵泉怀古》或许能为研究一十六律提供一个极为宝贵的素材。
  在众多的碑刻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忠义之邦赞”碑,它是原顺庆府地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曾为“忠义之邦”的见证。该碑高约2.5米,宽约1.5米,字体较大,为隶书,刻迹较深,其全文为:
  顺庆名忠义之邦,重纪信之节。监察御史东吴卢雍为之赞,道经灵泉,僧摩崖请题。按察司佥事刘成德曰:盍书是赞,以历风教从之。
  巴子旧封,安汉故地,屹为巨邦,号称忠义。维昔纪信,委质高祖,荥阳围困,乃请诳楚。脱王之厄,甘焚其身,岂不爱身,义重君臣。炎汉开基,信功维元,当时不录,帝亦少恩。大节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杰。忠义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贤士辈出,民俗淳美。将军之风,使人兴起。我秉宪节,同爰咨询,爰作赞词,以示邦人。
  这是明正德十三年秋监察御史卢雍路经灵泉寺所作,全文概述了顺庆为忠义之邦与汉初大将军纪信的渊源关系,也表达了对纪信的由衷敬仰之情。其中的“诳楚”是一个历史典故,即“纪信诳楚”。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 年夏,刘邦兵困荥阳城达一月有余,城内粮食严重缺乏,将士筋疲力竭。将军纪信见情况十分危急,便向刘邦献计,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城内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刘邦便乘机在张良、陈平等人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待东门上几千妇女走完,天已经亮了。这时装妆成汉王模样的纪信,端坐在一乘龙车上,前遮后拥地从东门出,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欢喜若狂。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端坐者不是刘邦,便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纪信答道:“我乃大汉将军纪信。”项羽又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荥阳了!”项羽气极,下令齐集火炬,将纪信烧死于火海之中。纪信所坐的龙车和全身被烈火烧着时,还大骂项羽。
  刘邦统一全国建立政权后,为纪念纪信荥阳诳楚、舍身成汉之功,便将纪信家乡从阆中县分出,建立“安汉县”,县治在今南充市舞凤乡清泉坝。南充一带因为纪信的缘故,便历代享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卢雍来到安汉故地的灵泉寺,不禁追思纪信,抒怀作赋于石壁。自此以后,大凡过往文人,无不驻足此碑,细读碑文,遥想纪信之功。
  石刻群还有摩崖造像两龛,一龛已空,一龛为净瓶观音,净瓶观音端坐莲台,像高约1.5米,刻艺极工,从其开明大方的服饰风格来看,可能为唐代所造。
  在不远处的农家小院里,还有几块石刻,全为明代监察御史卢雍所留。在碑刻中,卢雍对灵泉寺多有钟爱之情,他特别写道:“予性好游,而蜀多名山,然在僻远者,恨不专往也,灵泉为顺庆胜地,当官道侧,予凡三至焉。”意思是说,灵泉寺是顺庆府的名胜之地,又处在官道的旁边,他已三次经过灵泉寺了。
  在当地一农户家中的猪圈里,笔者还发现了原灵泉寺的界碑,现已残,但一些字迹依旧清晰:“佛光山灵泉寺常住田地,座落四至。东至北岩,左分水直上,下至岩为界,南至……沟田塍下为界,西至石家垭佛子岩为界,北至沟上岩……左峒为界,下流河水为界……后朝人越界,壹藏油……灭……田520挑……”令人惊奇的是,在我们发现这一界碑之前,连当地老百姓也不知道灵泉寺所在的山原为佛光山,他们对这座山多以后龙山称之。当地百姓称,灵泉寺曾为古四川佛教盛地之一,僧侣最多时达三千之众。从佛光山这一名称分析,灵泉寺曾为佛教盛地却也不虚。至于僧人是否有三千之众,我们可以从寺庙的范围和田产来算,根据碑文记载的东南西北边界,灵泉寺的占地面积约400多亩,而田产520挑,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则为122亩,至少养一千个和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对于灵泉寺的现存遗迹,当地村民一直非常爱护,他们也希望这些遗迹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甚至恢复灵泉寺的原貌,开发当地的旅游。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四川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岳池宝国寺—广安市—四川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