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甘谷县觉皇寺—天水市—甘肃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1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觉皇寺
  觉皇寺坐落于甘谷县六峰乡觉皇寺村,原名兴国寺。据《伏羌县志》记载:“兴国寺明洪武年建。”清同治初年间(1862-1866)历遭战乱,焚毁严重,后重建。现存大殿梁记有“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的题识。《觉皇寺重修殿宇碑记》中有“其寺原为兴国寺,始建于宋,所载明洪武24年间朱元璋十八子朱梗为岷王,梗往岷为王,所经古翼而至圣息。随易名为觉皇寺”的碑铭,觉皇寺原为一进三院,现仅存后院大殿,余皆毁于文革。大殿坐南朝北,进深4.07米,最高为5.75米,宽7.13米,长10.85米。寺内有参天唐槐一颗,称“老槐抱新孩”。相传唐王李世民巡视西域,途经翼城,曾在此住宿一夜,并亲手栽植了此槐。古槐至今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树径需五人环抱。主干上有六条分枝,碗蜒伸曲,犹如六条腾起的巨龙。远远望去,在唐槐树荫掩映下的觉皇寺,显得十分幽静。
  摘自《丝路古城--甘谷》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甘谷“觉皇寺”位处距甘谷县城东面十华里六峰镇觉皇寺村旁,巍峨的兴国山脚下。寺院北临滔滔渭水,对面有八卦山脉,东边与黄羊堡相接,并与甘谷十大景观鼍峰锁翠蓄势 、朱圉晚霞遥相呼应。
  觉皇寺原名兴国寺,据《伏羌县志》记载:“兴国寺明洪武年建。”距今已有600余年。清同治初年间也就是公元1862至1866年,历遭战乱,焚毁严重,后重建。现存大殿梁记有“大清光绪十六年,即公元1890年重建”的题识。《觉皇寺重修殿宇碑记》中有“其寺原为兴国寺,始建于宋,所载明洪武24年间朱元璋十八子朱梗为岷王,梗往岷为王,所经古冀而至圣息。随易名为觉皇寺”的碑铭。由此可以得知,觉皇寺的得名跟朱元璋的王子皇孙普普通通在此睡了一觉有着某种关联。古寺环山抱水,加之跟皇家有着因缘,几百年来游僧高士多来此驻足。
  觉皇寺原为一进三院,现仅存后院大殿最大的建筑,其余都毁于文革。大殿坐南朝北,进深4.07米,最高为5.75米,宽7.13米,长10.85米。正殿塑华严三圣佛。其它东西厢房以及钟楼和古楼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十多处建筑都是近一二十年陆续修建的,这些跟别处的小寺院的建构别无二制。
  通过大殿西侧,登上七十二台阶,便是文昌宫,文昌宫院内有文昌帝君大殿。“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是道教众仙人的一员,为道教神明,在道教中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 实际上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文曲星就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的人。中国民间普遍认为,文昌帝君的原型是张亚子,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范仲淹、包拯也是文昌帝君。我们姑且不论文昌帝君是谁,有一点可以说明道教在这里和佛教和谐相处。
  从规模上讲,觉皇寺是一所很普通的寺院,但有两样东西值得游人流连细品,观瞻膜拜。
  第一件当属寺内的国槐,人们戏称它是“老槐抱新孩”。相传唐王李世民巡视西域,途经冀城,曾在此住宿一夜,并亲手栽植了此槐。古槐至今已逾千年,枝繁叶茂,树径需五人环抱。树高达15米,胸围715厘米,基围 1015厘米,冠幅南北30米,东西22米。由于栽植历史久远,树干已经中空,靠树皮营养生长,树干高3米以上分出5主枝,中间一主枝干枯风折,其余也已腐朽,但树生长势较好。树冠高占到全树高的五分之四,边部小枝呈下垂状,姿态秀丽,冠幅广展,枝叶茂密,蜿蜒伸曲,绿荫笼罩寺院,与大殿雕梁画栋,交辉相映,气势雄伟,古朴有致。天水市国槐古树分布广泛,觉皇寺国槐为发现最大之株,树龄约有1000年,成为全市古国槐中的佼佼者。远远望去,在唐槐树荫掩映下的觉皇寺,显得十分幽静。
  第二件就是钵。钵,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是僧尼常持道具之一,一般作为食器。觉皇寺里面保存了一个黑钵。
  据介绍:清代有一位称皇经王爷者,道号爽灵道人,名叫王永灵的人,曾用此钵云走四方,行善化缘,最后在寺内坐化。被称为皇经王爷的王永灵所使用的这个钵成莲花形状,通体黑色,据说是用一根葡萄根制作的。寺院同时还保留王永灵使用过的行囊、扇子等遗物,另外寺院内还存有清代的几部经书。
  古槐、钵器这两样东西历来被认为是觉皇寺的镇寺宝物,也是觉皇寺值得骄傲的根本。山因水灵,寺院因为有了奇异珍宝而身价陡增。如同南郭寺的春秋古柏、玉泉观的四面道流碑一样,觉皇寺的
  唐代古槐、皇经王爷的钵器,是这所寺院的命脉和灵魂,也是觉皇寺声名远播、历久而更让人迷恋的因由。

标签:甘肃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秦安县兴国寺—天水市—甘肃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