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双龙千佛洞石窟—延安市—陕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双龙千佛洞石窟
  双龙千佛洞石窟,又名万安禅院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西47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开凿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现存洞窟1个、造像1100余尊。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窟坐西向东,宽9.5、进深21、高5.3米。造像题材有佛、菩萨、弟子、罗汉、供养人等。雕刻艺术精湛,是陕北地区宋代石窟的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双龙千佛洞石窟,又名石空寺,万安禅院,位于距黄陵县城48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

  据窟内发愿文、题记推断,开凿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前后,历代屡有修茸。窟内平面呈倒凸形,甬道长约3.75米,宽2.7米,高2.6米,主窟宽9.2米,进深8.4米,高5.3米。石窟总面积约87.6平方米。石窟座西朝东略偏北十度,三面环山,山上松柏苍翠;前面百米外为沮河,流水淙淙。由林间曲径徐徐而上约100米,但见危崖耸立,石窟即凿崖而成。窟口外有月台,高处崖上有人字形排列的椽洞,当为窟檐遗迹。月台下有三棵硕壮高大的古柏遮蔽着窟口,院中为宽10余之平地,环境十分优雅。

  石窟外为三开间仿木结构石雕窟檐廊,宽5.4米,进深1.15米。正面镌出平面为八角形的檐柱,正中平柱二根,其上有古代游人铭刻,右边(北)竖行楷书“龙坊从事张关师谨 崇宁元年十月十八日记”,左边(南)刻楷书5行,为“东莱马仲隐明洲权龙坊从事沿/干到此崇宁四/年乙酉季秋二十/六日时院主善海”“洲千保安赴过此记之崇宁三年八月十五日酉。坊洲△明朝三朗燕△”。下雕宝装覆莲柱础。转角处上部亦雕出八角形柱的半面,形成三开间的檐廊。柱头施四铺作斗拱,会拱之上承托替木和撩檐椽,柱头枋上隐刻出泥道拱,上横素枋一层,枋上刻出散斗两个,但未隐出泥道慢拱的形象。栌头欹倾显著,华拱、会拱皆刻出一道拱瓣。在以上构件上都绘有彩画,内容有花卉、卷草、行龙、虎头和西游记、三国志故事等,颜色妍丽,为近代人所画。檐廊明间宽约1.98米,内接石窟甬道,为进入窟内之通道。两次间各为1.48米,南次间留有石台,类似坎墙,北次间有残留的石塌。两次间的两龛内各雕有坐佛一身,制作粗糙,疑为后人补刻。

  石窟内由甬道、中央拂坛和四壁三部分构成,雕饰大小佛像和造像龛。甬道南壁(左)入口处雕自在观音、菩萨依坐在山石上,高发髻,上身裸露,饰简单的璎珞,帔帛外飘,下着婵裙,左手轻轻放在右面上,右臂搭在曲起的右腿上,左腿自然下垂,脚踏莲花,左下方有两个供养人。稍后,有一菩萨结跏趺坐,头戴高宝冠,宝缯下垂,面相圆润,左手持摩尼珠,内着短衫,外面天衣的下部塔在宝座的仰莲之上,其上方有一修道比丘。左面有一大龛,内雕《十王经ㆍ地狱变》故事。再后,为浮雕“佛说法图”,释迦牟尼坐在大基座素莲上,作说法相,周围有地藏菩萨、天龙、弟子、信士等以种种不同的姿态谛听。主窟入口处为彩妆目光菩萨龛,龛呈舟形,菩萨面相丰润,头饰高髻宝冠,宝缯下垂,双手所执青莲之上托着一轮赤日,上身着短衣,下著贴体婵裙,帔帛宛转下垂,姿态优雅地站在不高的仰覆素莲座之上,衣纹雕刻凹凸明显,立体感很强,裸露的手足刻划得更为真实、细腻,极富质感。

  甬道北壁(右)主窟入口处与日光菩萨相对应,为彩妆月光菩萨龛。菩萨面相略显颀长,细眉、纤鼻,表情庄重,双手所执青莲之上托一轮圆月,龛形、头冠、衣饰、雕造技法均略同于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左上方雕一佛二弟子,佛袒右胸,双手捧火焰宝珠。

  菩萨左侧一大龛雕涅槃图,释迦牟尼于两珠菩提树下,右侧而卧于棺床之上,枕手,叠双足,身后八个弟子和信士捶胸嚎啕,垂手饮泣,其状符合《摩珂摩耶经》上描述的“其中或有宛于地,或有牵绝衣服璎珞,或披头发,搥胸大叫”的情景,棺床下两侧有两个肌肉隆起的夜叉承托,中间有二比丘扶着一个袒胸半躺着的弟子,表现的十分悲哀。其上空雕出佛的母亲摩耶夫人从仭利天宫起来,注视下方的悲状,掩面哭泣。整个画面以佛的恬然安详,对比以徒众的痛哭欲绝,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甬道两壁日光、月光菩萨边侧以及壁下部还雕有罗汉像十六躯,现已不足此数。两壁造像有的被后来加以彩绘。

  主窟平面略呈方形。正中凿成中央基坛,南、北、西三面为通顶屏壁,呈倒凹形。窟内四壁、中央基坛及屏壁雕刻有大小佛像或佛传故事,小雕像部分风化或头部残缺。

  中央基坛深4.73米,宽5.9米,高约1.5米,基坛之上和内屏壁雕造像十一身,均为彩妆。主尊为竖三世佛,释迦佛居中,燃灯佛和弥勒佛相向而坐,均高1.6米,布局比较别致。佛坛内正面为释迦佛,两侧为阿南迦叶,内屏壁北面(右)为一佛二弟子造像龛,南面为一佛一菩萨造像龛。佛像面相丰满,衣纹简洁流畅。菩萨为高发髻,着花蔓冠,身体略显扁平,刀法明快简练。坛上还有泥塑佛坐像三尊,头均佚,疑为从别处迁来。

  佛坛外屏壁(背面)仅南面上下两排共七龛内雕坐佛一身和造像主发愿文,北面和西面都是粗剁斧痕,无雕饰。

  佛坛南屏壁前平正面和左面有发愿文一则、题诗二则:

  其一:“纠首苑广、苑晟、李皋、明和共四人等,镌造石空寺佛殿后壁一面五百罗汉并部从,共六百仕,伏愿皇帝万岁,臣左千秋,禄位常居,国泰民安,四恩三有,同成佛果。绍圣二年九月八日,富洲介端等镌并工”。

  其二:“四合山形如抱曲,为僧凿洞苍崖腹。勤劳不辍二十年,佛像才成莹寒玉。自言所费实不赀,讵免规矩诲聋俗。我听师言赞叹生,瞻仰虚空无量福。玉溪居士题。”

  其三:“风雨巉岩下,辛勤二十年,钻道如镌佛,应到兜率天,五月二十日敬勒石。”

  佛坛北屏壁正面和内侧小抹角壁上尚有发愿文三则,石刻地契一方:

  其一:“绍圣三年二月五日,清心弟子周万发心作菩萨一尊,弥勒佛尊,自舍静财壹佰贯,省状乞合家平安,早成佛道者。谨记。镌佛人介端。”

  其二:“元符三年十月一日,富州界直罗县亁湫村弟子赵兴,男赵玉,造药师佛一尊,舍钱三十贯文,是为报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同成佛道。谨记。”

  其三:“施主王义,妻谢氏,同发愿造三类化身佛一尊,长生佛一尊,为亡过父母早生天界。政和五年六月一日并工记耳。作佛人富州介端、男介元、弟介子、男弟介政。”

  其四:“石寺院常住地土并等项祖师杨洪普放。绍圣元年,有兄杨密、杨永,将寺西坡下地一段,东至寺下水,南至天河,西至二郎庙西,有河,仝河北全山眉,为尽行舍与弟杨洪普充常住,永远为据。天会二年四月十一日,西峪村刘成、亡父刘珍,供奉施到河南婆谷口地七十亩,东至婆谷水,南至坡底,西至此地,北至河为界,充常住。富州中部县王家庄王山、王万,今将堡坡头全分庄基窠等不留,土木相连尽行出卖,计铜钱九百七十三贯。东至水,南至河,西至庄水渠上境,北至山眉为界,四至并全,出卖于石寺院李善晏充寺常住,永远照验,执此契为据。

  大定二年正月十一日。中人朱兴。写人孟安。校尉商酒同监张修武,校尉商酒都监同门人李善晏。△祖师置到地土,施状契书,上石常住,永远为据。

  大定三年二月十三日押 李善晏刻”绕中央佛坛四周凿有宽约3米的通道形成主室四壁,均遍饰雕像。

  东壁(前)最上部(即窟门内上端):雕千手千眼观音像一身,高1.9米,上面两只手捧化佛,中间双手合十,下面双手结阿弥陀印,最下面两只手握飘带,左右两侧的手密密扎扎,各持玲、斧、钺、戈、剑、槌等各种法器,手中各有一眼。观音头戴天冠,着短衣禅裙,饰项环臂钏,赤足站于仰覆莲之上,绘有赭红光环。

  其两侧雕有对称的坐佛和自在观音各两龛。门洞南侧:上层为释迦、文殊、普贤组合坐像。中层为阿弥陀佛坐像,两侧为观音和大势至立像,均高1.10米左右。下层为十方佛立像,紧靠问洞有坐佛单像一龛,作说法印;门洞北侧:上部一排雕四身座像。两佛居中,两侧各为菩萨一尊。中部为一佛二菩萨坐像。下部北侧为四尊菩萨坐像,头戴宝冠,颊颐丰满,披发垂过双耳,作中年妇人形象。靠门洞上龛为思维菩萨坐像,下两龛为一坐像一站像。

  北壁(右):东起为一高大的药师佛立像,高2.55米,顶有肉髻,后绘赭红色项光,其上雕相向驭凤而行的飞天,一个左手持钵,一个右手持钵,均乘如意云朵。脸庞较小,内著僧祗支,外着通肩式大衣,袒胸,跣足站了双覆莲,左手持钵,右手置胸,作疗病印。持钵臂下有一七级宝塔。塔下为一僧一俗,均着短衣,僧脸形方大,咀角紧闭,偏头侍立,合掌凝神,俗者头梳拳形发髻,左手当胸,右手塔僧左肩,腰肢微曲,仰视药师佛,似有所求,整个画面似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寓意。此像可能即为元符三年(1100)赵兴、赵玉捐钱所造的药师佛。佛右为文殊师利、观音、大势至等八大菩萨并坐像,上雕两个飞天,作进香状。还有两菩萨并坐像。靠近两壁处雕一大型释迦佛立像,高3.05米,长眉大耳,面相端庄,双手置胸前,右手现掌指天,左手下垂指地,足登双莲座,披无领通肩外衣,袒胸,着贴体长裙,衣纹流畅遒劲,身体比例适当,艺术水平较高。

  西壁(后):通壁雕五百罗汉及一百部众。场面宏大,人物形态各具特色。内容分为若干组,从右至左依次为菩提树下悟道、普济众生、祗园说法、涅磐等场景。可惜第一组已年久风化,大部漫漶不清。

  南壁(左):西起为三身佛立像龛,各高3.15米,顶有肉髻,手势各异,装束略同北壁之释迦佛立像,唯一足稍向前斜跨,似作行进状。此三佛与释迦佛立像技法相近,风格一致,应为政和五年(1115)“施主王义、妻谢氏,同发愿造三类化身佛一尊,长生佛 一尊”。镌佛人同为“富州介端、男介元,弟介子、男弟介政。”三身佛东,上为一佛一菩萨并坐像,下为一立佛和侍立菩萨。再向东接近前壁处,为三层相叠的造像:上层为四并坐菩萨像。中层为一佛二菩萨,佛面部已残,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一菩萨露胸,左手托瓶,其瓶首似鸟,右手搭瓶口。一菩萨不露胸,双手合掌,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之上。下层为四菩萨并坐像,姿态、装饰和手势各异。

  从双龙石窟造像风格、题材和题铭纪年推断,从北宋绍圣二年(1095)至政和五年(1115),历时二十年,完成了石窟造像的主要部分,甬道前部仅有后人补雕的小部分。富州人介端兄弟父子四人也始终是造像的主要镌作者。其中作者姓名和年代可确指者,有绍圣二年(1095)五佰罗汉造像和政和五年(1115)三身佛和释迦佛立像。其题材有宋代石窟常见的竖三世佛、自在观音、十方佛等。其中的药师佛、日光月光菩萨、千手千眼观音、八大菩萨等密宗造像的题材也比较突出,在陕北地区比较少见。反映出宋金时期民众信仰和精神生活的一些侧面。

标签:陕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七里村石窟—延安市—陕西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