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阳城海会寺—晋城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5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 会 寺(第六批国保)
  时代:明至清
  地址:阳城县城东十五公里北留镇大桥村西的龙泉侧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据后周显德三年(955年)《大周泽州阳城县龙泉禅院记》碑考,寺始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十月二十五日赐额为“龙泉禅院。”
   寺内早期建筑,现存正院、僧院、塔院的殿宇,多为明清遗物。海会寺双塔,是现存主要建筑。其一是宋式砖塔,六角十级,高约二十余米,檐作迭涩式,每层交 叉辟有洞门,塔身外壁嵌满小坐佛(现仅留洞龛)。《大周碑》记:“愍公著名律学,为众推重……唐天佑十九年(922年)七月五日,顺寂于本院,建塔于院之 右,”可知此塔原是敏公僧塔,宋代又经修改。
  其二为明代建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五十米,功德主李思孝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第一层前端出单面抱厦,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悬空楼阁。塔身各面仿宋塔设有佛龛。
  寺内重要碑记、名人诗刻甚多,现存三十余块,除记载寺院的演变,重修补修事绩外,多为抒发情感与描绘寺院景色的。


  海会寺景区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整个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九曲龙泉,绿水潺潺;擎天双塔,巍峨壮观;殿宇佛阁,古建丛集;池沼湖瀑,景观林立.历来为古泽州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诵经拜佛、读书讲学的名胜地。
  寺院创建于隋代,唐代已颇具规模。唐昭宗李晔先赐“龙泉禅院”,后宋太宗赵光义又“赦赐海会寺为额”。明清是寺院的鼎盛时期。
   景区内先存古建有建于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的舍利塔;建于嘉靖、隆庆年间(公元1565年——1568年)的如来塔。有重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 元1479年)的大雄宝殿。另外还有钟鼓楼、四大天王殿、药师殿、毗卢阁、十阎王殿、卧佛殿、观音殿、文武圣神殿。寺内先存古建体现了唐宋直到明清各个朝 代的不同建筑风格,特别是被古建专家赞誉为“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塔高五十多米高,八角十三层,在第十层向外在支出一圈琉 璃悬阁,游人可登塔在此凭栏眺望,一览太行美景。寺内著名的景观有“海会龙湫”、“流觞曲水”、“龙涎飞瀑”等。

地址:阳城区东郊大桥村
电话:
邮编:04810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会寺全景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夕阳辉映下的琉璃双塔

  誉为“三晋古刹”、“上党名塔之冠”的海会寺和琉璃双塔,坐落于阳城县北留镇西北2.5公里处的大桥村。该村北依可乐山,东西由山丘环抱,南临 着流淌不息的樊溪河。其双塔高耸,古庙宏大,枕山傍水,景色优美,是一个融历史和人文、自然与生态为一体,蕴涵了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充满山乡风情的千年古 村。

  海会寺位于大桥村西,东北与郭峪古城、皇城相府毗邻。关于寺院的创建历史,这里自古流传着一个“白兔衔经”的优美传说。后周广顺二年(公元 952年),泽州司法参军徐纶在《龙泉禅院记》中曾记载:“是院之东十数里,孤峰之上有黄砂古祠。时有一僧,莫详所自,于彼祠内讽读《金刚般若经》。一日 有白兔驯扰而来,衔所转经文蹶然而前去,因从而追之。至于是院之东数十步,先有泉,时谓之龙泉。于彼而僧异之而感悟焉。因结茆晏座,誓与此地始建刹焉”。

  根据史料考证,海会寺最早原为太行山区的一座无名小寺。至唐昭宗初年,有一位法名叫顺憨的四川和尚,振锡东游,偶尔来到这里,被小寺周边的环境 和优美风光所吸引,遂即萌发了在此扩建寺庙,潜研佛经之决心。于是定居下来,“添栋宇于仍旧,求柱石于他山”。和众僧一道历尽艰辛,曲尽其妙,先后共修葺 新建庙合和正殿70余间,并在寺内外种花植树,建塘筑沼。使原来的一所小寺,变成了一座恢宏壮观,景色优美的大寺院。

  该寺最初叫“郭谷院”。唐代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昭宗皇帝李晔“遂降敕文”,赐额于“龙泉禅院”,使这个寺院名声大振,并得于后世的保护 和扩展。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赵匡义又“敕赐海会寺为额”。从此,此寺既名龙泉禅院,又叫海会寺。因为有两个皇帝的敕赐名额,此寺光 彩无限,成为了誉满三晋的千年名刹。到金元时期,海会寺已是游人不绝于时,文人墨客题词刻石到处可见。到明清时期,海会寺周边出现了一些工商发达的大集 镇,其中最繁华的是东边的郭峪和西边的润城,使大桥村成为当时的通衢大道。史料称其“官辙游客趾踵互融”。因此,周边一些官商大户,不断捐有大量文银来重 修和扩建寺院。明成化十五年(公元l479年),寺院扩建了正殿、西厢房,在正殿之后建有藏经阁,正殿之前建有千佛阁,并增立了碑亭、修建了山门和左右围 墙。明嘉靖和万历年间,又增建和重修了如来塔、毗卢阁、十王殿及寺中的斋堂、僧舍。到清乾隆年间,寺院已有各种殿宇房合200多间,土地、山林40多亩, 使寺院的发展规模达到了空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会寺流杯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海会寺山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具有江南景观的宏伟寺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造型优美的龙泉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誉满三晋的海会别院

  海会寺北有青山相依,南有樊溪清流,四周林木葱茏,寺内泉水溢涌,历来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清代大学士田从典曾写诗赞美道“古寺埋云树,遥 瞻塔影微。溪喧珠迸落,花灿锦重围”。尤其是寺内的泉水渠流,景色更佳,名曰“海会龙湫”,称为阳城的古八景之一。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由石雕龙头口中 泻入池中,又从池中流入寺内的澄沼方塘,碧水清波,鱼游嬉戏,构成一处诱人的景观。

  寺内古建耸集,雄伟壮观。其中琉璃双塔是海会寺的精品建筑。塔为一高一低,别具风格。高塔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由润城富贾李思孝捐银二千余两 修建的。塔高57米,为八角十三级。塔身通体用砖石砌筑,塔檐皆为砖雕仿木结构,蓝绿两色琉璃飞檐,四周檐角挂有铁铃。色彩绚丽,流光溢彩,造型优美,气 势非凡。塔门朝南,上面刻有对联:“金镶玉柱擎霄阙,宝砌瑶台当碧天”。塔腹为中空,各层均为室。塔壁内有砖砌台阶,可拾阶盘旋而上,直至塔顶。在塔的第 十层还有向外支出的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柱间各面均设有琉璃围栏,成为高塔上的一层悬空楼阁。游人可从塔内走出平台,凭栏眺望四周的山水风光。低塔建于 五代,为寺院先辈顺憨大师圆寂后,于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由寺内众僧所建造。塔呈六角十级,高20余米,楼层铺设木板,设有交叉门洞。塔外砖壁 布满佛龛,密密如织,因此人们又称为千佛塔。该塔与高塔遥相呼应,傲立世间,成为海会寺的一大景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明代重修的大雄宝殿

  海会寺最为壮观的建筑,除了琉璃双塔,还有寺内的大雄宝殿。该殿重建于明代成化十五年(公元1468年)。为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大殿为五铺飞 檐斗拱,殿顶置琉璃青瓦,殿脊为瑞兽龙吻。殿内施粗大的荆木梁柱,雕梁画栋,宏丽无比。殿额上“大雄殿”三个大字,是由明代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佥都御史杨 继宗亲笔书写的。字体庄重清秀,苍劲有力。殿内三尊大佛高约五米,神态安详,造型生动,为山西古建的重点保护单位。

  大桥村如果没有海会寺和琉璃双塔,也只能是藏于山谷中的一个寻常村落。由于其寺院年代久远,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历来常有文人官宦光顾。这些文 人官宦不仅给寺内留下了众多的墨迹,而且还专门创办了吟诗论文的海会别院。明代户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慎言曾在这里读书讲学,吏部尚书王国光以及清代初期 的刑部尚书白胤谦,康熙年间的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等,都曾在这里饱读诗书,尔后步人光辉的仕途。海会寺既是佛教的净土,也是古建荟萃、人文丰蔚的钟灵之 地。

  海会寺虽有过历史的辉煌,但毕竟无法抵挡岁月的损铄。改革开放以来,大桥人抓住全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和旅游开发的有利机遇,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来抢修文物,修复古寺。如今,这座名冠三晋的千年古刹,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辉,并以它当年的神韵和风采向世人展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