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清徐县普济寺—太原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7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清徐县普济寺
  马鸣山上的普济寺,又叫佛阁龙洞,群众叫四梁庙,《永乐大典》上叫龙神祠,座落在山巅的向 阳背风处,地址选得非常好。寺庙现在已成残垣断壁。寺庙的三孔石窑洞还在。洞上有阁楼的残壁,还有上楼的楼梯。宇霆上去看了看,窑顶上还垛着阁楼坍塌后的 瓦片。寺院的围墙残迹、西厢房残迹、庙门残迹尚存。东墙上有一月亮门,门外有厕所、石磨、石碾等物。庙门里的西面有井,井口二尺见方,尚有绳子拉下的沟 壕。据说这井中是泉水,泉眼在正殿窑洞下面,由暗洞通向井中。庙门外还有一个月牙形池塘,也是从正殿下引出的泉水,群众叫马蹄泉。近年来,西沟林场在马蹄 泉下面建了一个蓄水池,还捅了一下泉眼,结果闹的井水水位下降了。庙后的高坡上,有一块小坪地,大约有三四亩,远远看去有围墙残迹。会生说,我上去过几 次。坪地上有油松几十株,高大挺拔,可做梁檩。坪周有墙基残迹。但断断续续,不连贯。正面有一天然石洞,缺一面的墙壁,由人工补上,其中正好僧人打坐。听 说这是和尚的坐禅处。庙的右面是阴坡,坡度较陡,长满了油松,大约有三四百亩,但松树尚未成材。庙的左面山坡,是风化较晚的粗骨性砂岩土,不长树木,草灌 也很少。庙前是沟,即都沟河,对岸便是西沟村。这个地方,在过去可能风景优美,林木丰盈,鸟语花香,野兽出没,现在荒凉了。
  可贵的是,这座残 庙中保留了四通石碑,三通站着,一通残碑断成四块,躺卧在中间的窑洞中。这四通碑刻,记载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描绘了此山过去的辉煌。会生带来了纸墨和拓碑 工具,对其中的三通碑进行了拓刻。另一通砂石碑不好拓,只抄写了一些碑文。通过细心解读,最早的一通是雍正碑,立于清雍正十年(1732),称《重修佛阁 龙洞并廊房砖楼碑记》;一通是乾隆碑,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称《重修普济寺碑记》;一通是嘉庆碑,立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称《重修 马鸣山普济寺碑记》;最晚的一通是咸丰碑,立于清咸丰九年(1859),称《重修佛阁洞碑记》。这通是残碑,立碑年代只留干支,碑文只留“龙洞碑记”四 字,“咸丰九年”是从立碑位置、残留碑文推断而来的。四通碑均是重修碑,均说这座寺庙不知创于何时。从这些碑文中我们知道了下述三件事:第一,武帝志公来 访之事。梁武帝供阗禅师志公老祖,曾来马鸣山普济寺参禅,他先来马鸣山,后游马猎,让清源人民躲过了兵戎之灾;第二,先有龙洞佛阁,后有普济寺。在此马鸣 山上,现泉水,并涧沟。有人在此梦见神龙出现,便将此泉称为龙神池,并建茅庵祭祀。后来,在此龙神池上石砌了龙洞,上建了佛阁,便称佛阁龙洞,也称龙神 祠。再后来,人们认为此泉水可以普济众生,又将此庙改称普济寺了;第三,马鸣山与马猎山是两座山。四通石碑均称此山为马鸣山,雍正碑又提出叫马明山,其他 志书上称马名山。咸直碑又提出志公老祖“后游马猎”,分明是说他先来马鸣山,后游马猎了。由此说明,马鸣山与马猎山是两座山,不是两座山均叫马名山。从地 理位置说,马鸣山是老爷岭的支脉,属都沟河流域;马猎山是庙前山的支脉,属白石河流域。老朽觉得,两座山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