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阳曲县佛堂寺—太原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堂寺,位于北留乡北郁利村西南坡地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堂,《佛学大辞典》解释为“安置佛之殿堂也”。据《阳曲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金天会年间(1127—1135),元代两次增建,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修。
   寺庙座北朝南,重院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山门、过殿、正殿等。现存殿堂12间,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寺前有硬山式一面坡勾连歇山顶戏台三间。 过殿悬山式,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七檩梁架,前后出檐,并辟门带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悬山顶,琉璃脊,有前廊,施双昂斗拱、补间斗拱各两朵。大梁 上有“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题记。东西山墙上均绘有壁画约70平方米。殿中有佛台,塑像均毁。正殿东西两侧均有配殿,东为龙王庙,西为老爷 庙,均为悬山式殿顶,龙王庙内有清代壁画约20平方米,原有钟鼓二楼。山门及碑廊均毁。现存清道光二十八年间(1848)《重修佛堂寺碑记》石碑一通,院 中有高13米的槐树一株,枝叶繁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堂寺位于北郁利村东南角的台地边,庙宇座北向南二进院落,中轴线上现存三座主体建筑是:舞楼、过殿和正殿,由于外墙无存,山门的位置看不出来,我有点怀疑她的山门是不是和清凉寺一样建在舞楼左侧呢。

  佛堂寺舞楼与我随后看到的草堂寺舞楼一样,有一个非常怪异的屋顶,要用现成的屋顶形制是无法描述的,勉强可以这样来形容:在单檐歇山顶的后坡下 半部分改建了一片单坡顶。嗯,看起来就是这样子。由于我暂时还没有见到晋国别的地方有这种奇怪的屋顶形制,因此可以暂时唤作“地方特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和舞楼一样,过殿的残留形制也是清代式样,不过过殿是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比舞楼更简单一些:舞楼的前檐是歇山顶,而在前槽转角处使用了抹角 梁,而过殿只是四椽栿通檐。她们的共同点是,脊瓜柱和两侧的瘦弱叉手用一根“横木”相连,这个构件不知道叫什么,但是这个形制不算奇特,我在很多寺庙中见 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最后是佛堂寺的正殿,建于高约50厘米的石砌台基之上,石基前方正对次间位置设左右两条阶基。正殿为三开间单檐悬山顶,进深四椽为三椽栿对前剳 牵用三柱,角柱无侧脚升起,前檐小木作均为清代遗留。前檐铺作共设十朵枓栱,补间各两朵,枓栱为五铺作双下枊,补间两朵均为真枊,第一跳为华栱伸出的假 枊,明代中后期的真枊并非常见的构造;而耍头和衬方头与清凉寺一模一样。前檐铺作的外观形态和晋中常见的明代形制没什么不同,可以一眼认出来,比如太谷县 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正殿内梁架用材均细致规整;脊槫下使用了实拍襻间;下平槫后尾下使用了捧节令栱,但无托脚;真枊的后尾挑斡令栱压在下平槫下,这些做法均有早期遗风;前槽金柱头为典型的柱梁造,下平槫和平梁直接搭架在柱头,非常简洁,更象清代作风。

  如果仅仅指望这些梁架构造,我说她“委屈”可能有点言过其实,如果你不看梁架而是低头看正殿的三面墙壁,你就会相信我的话了。在佛堂寺正殿内的三面墙壁上,完好地保留着清代的水陆壁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其中后墙壁画等距离分绘四组,每组4- 6像不等,均为罗汉。虽然佛坛已毁,但是从壁画的分布空间可以设想,此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大约是“三世佛”“三身佛”什么的最有可能)。

  而左右山墙上的壁画均为分幅构图,从上至下分为五层,每层又分绘为8-10组,每组2-9像不等,总共绘制各种神像、器物约500身件,其中右 山墙壁画右下角有“大清乾隆十(公元1745)年孟秋”的功德铭落款。整幅壁画虽然画工比较呆滞,身相比例不太准确,单体艺术价值不算突出,但是该组水陆 画面积广大,题识清晰可考,着色鲜艳靓丽,笔法细腻流畅,绘制身相众多,形象壮观。二百六十多年来竟保存完好(有资料说壁画有残损,而壁画并无残损,只是 画面由白灰涂抹,基本没有造成损毁),以如此的整体效果相比于晋国的其他处同题材壁画,可以说不算逊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堂寺内除中轴线上的三座主体建筑外,只残留有左厢房及左跺殿各一座,其跺殿与正殿的体量比例与清凉寺一样,所不同的是:佛堂寺跺殿的后墙与正 殿持平,而清凉寺跺殿比正殿缩进许多。院中尚有残碑两通,砌建在右跺殿的残墙之内,两碑均为清代功德碑。其他建筑均已塌毁,砖瓦柱梁等构件散布满院,一片 颓败景色,令人震惊之余又心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