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太原普光寺—太原市—山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8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普光寺历史
  公元196年—220年,东汉建安年间普光寺在七府营建造,享有“普光第一地”美誉。
  唐朝初年、赐名普照,后避天后讳改今名。其间因资料不全,状况未明。唐代道士吕洞宾即“纯阳祖师”,在我国道教中享有崇高地位,普光寺中原有一座院落称为“迎仙院”,据称便是当年吕洞宾旧居。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占太原,下令火烧晋阳城。次年又引晋水、汾水倒灌晋阳废墟,毁城灭迹。推测、普光寺因其位于晋阳古城之外的唐明镇附近郊区,才免于赵光义火烧晋阳城的浩劫,侥幸留存于世。
  有宋一代,《阳泉县志》记载”宋河东安抚史吕惠卿为僧,求迦叶书偈,寺中石尚存“
  公元1270年,忽必烈国师“大宝法王”八思巴主持宗教和民族事务,地位显赫。在此之后,八思巴多次莅晋朝台(五台山),并住赐普光寺中。由此可见当时普光寺应为太原城内最为繁华、香火旺盛的寺庙之一,在全国宗教界享有盛名。
  明朝初年,晋王朱蓀又恳请印度高僧板特他为太原普光寺住持,并受封为“大国师”。在普光寺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佛学著作《八支戒本》、《示众法语》等。公元1381年,板特达在普光寺坐化。由此,普光寺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的象征。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具体的资料可供参考,但普光寺从几次大型炮击中仍继续保存下来,可谓民之甚幸。
  上世纪60年代,西缉虎营小学曾占用普光寺后殿部分房屋供老师办公使用。由此推测,普光寺的历史风貌最晚在此时便开始遭到了破坏。
  公元2007年,对于普光寺的维修改建,太原市杏花岭区民族宗教事物局非常积极奔走呼号,多次为普光寺的维建现场勘验、打报告、申请,做了大量的工作。山西省和太原市有关部门与相关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支持。由此推测,普光寺开始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者的重视。
  公元2009年,太原市将根据考古所完成《普光寺文物保护工程修缮方案》,预期投资200万元,准备对位于杏花岭区西缉虎营的普光寺进行大修。
  公元2010年,团队考察期间,普光寺残破不堪,建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与百姓居住区和西缉虎营小学混杂,四周有阻拦措施难以进入,不对外开放,亦无专人看管和明显保护措施。由此推测,09年进行的修理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如计划般竣工。
  (3)普光寺现状
   现存普光寺为一座重院建筑,有过殿、大殿、西厢房共十三间,过殿五间,歇山顶、孔雀琉璃脊,两侧山墙出檐有廊,施单昂斗拱,明次间连搭圆山式歇山顶抱厦 三间。大殿五间,称圆通、悬山顶、琉璃脊。但根据观察整个建筑群已被周围的民居和小学占领的支离破碎,目测能明显分别出的古迹仅前面的一座平房。
  我们发现,其南部部分房屋为居民住房,北部、东部部分房屋被西缉虎营小学占用成为学校的库房,东南角为一汽车装修与清洗公司。因年久失修,寺内建筑残损严重,寺院地面凸凹不平。一些建筑物的墙体因长期受潮,大面积松散剥离,一些墙壁出现多处裂缝。
  在团队考察期间,与小学门卫交涉,因无法通过学校进入寺庙,我们仅在外部瞭望,看到了一幅令人十分痛心的景象,如同网络中的一篇名为《哭泣的千年古刹——“普光寺”》的文章所述:
   “现今的普光寺大殿被一座楼和小院内数间平房层层叠叠地‘簇拥’着,使大殿显得越发低矮和老态;殿与殿之间的窗户上,拉起了长长的铁丝,住户晾洗的鲜艳 衣服,在灰黑的古建筑间摇摆着,分外抢眼。环视四周,一堆堆蜂窝煤码放在大殿一侧,周边凌乱不堪。后殿的顶棚而今被风雨撕扯的支支离离,透过顶棚,殿梁上 不知什么年代的彩绘图案已变得斑斑驳驳。位于大殿和后殿之间的西配殿,顶着“波浪状”的屋面,忍受着杂乱的一切,凄惨地、无奈地在风中雨中、烟熏火燎中, 顽强地撑架着日益飘摇的‘身躯’……”
  据团队询问,周围群众只知道这是一座历史遗留下的佛教建筑,并不清楚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儿童于此嬉戏,居民于此搭衣,居民用电从寺庙之上拉线而过。尚且不说其他细节之处,单作为一砖木结构建筑而言,其消防隐患就值得大众警惕与关注。
  千年古刹,岌岌可危。

 


  普光寺
  山西太原:风雨千年 普光寺亟待拯救 “普光寺做为山西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已历经了一千八百多年,有其特殊的文化、文物价值,保护好普光寺,就是保护太原文化。我们不能再让这个佛教文化的瑰 宝,在我们手里失去光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对普光寺的拯救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热情。 

  这位八十岁的年迈老人之如此重视普光寺,是因为它创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山西省乃至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寺院,旧时就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誉。

  普光寺现存建筑为坐北朝南、重院建筑,有过殿、大殿、西厢房共十三间,占地约一千余平方米。其中,过殿五间,歇山顶、孔雀琉璃脊,两侧山墙出檐 有廊,施单昂斗拱,明次间连搭圆山式歇山顶抱厦三间。大殿五间,称圆通、悬山顶、琉璃脊,为古时观音海会之址。这些建筑斗拱硕大,简洁庄重。专家已认定为 元代遗构,是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

  据山西阳曲县志记载:普光寺在七府营,汉建安年间建,唐初赐名普照,后避天后讳改今名。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印两国在佛教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宋元之后,印度本土佛教日渐式微,印度高僧板特达朝礼五台山,并受聘为普光寺住持。

  普光寺另一个历史价值在于其是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圣地。元朝建立后,出于领土统一和民族协和的大局考虑,开始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进行大力倡导。一 二六○年,忽必烈封西藏名僧八思巴为国师。一二七○年,又尊其为帝师,赐号“大宝法王”,主持宗教和民族事务,地位十分显赫。在此期间,八思巴多次莅晋朝 台,并住赐普光寺中,成为太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此外,普光寺还是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见证。作为寺院能容纳道家并弘的范例则以普光寺为最早,原有的一座“迎仙院”院落则是道士吕洞宾的旧居。普光寺在历史上集佛、道领袖人物于一身,显示了太原古城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所特有的风采。

  一千八百多年来,有众多的高僧、名士在这里频繁活动,由此对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

  但是,就是这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高历史地位的普光寺,由于保护不当,现今的普光寺大殿被一座楼和小院内一间间平房层层叠叠地“簇拥”着,使 大殿显得越发低矮和老态;殿与殿之间的窗户上,拉起了长长的铁丝,住户晾洗的鲜艳衣服,在灰黑的古建筑间摇摆着,分外抢眼。环视四周,一堆堆蜂窝煤码放在 大殿一侧,周边凌乱不堪。后殿的顶棚而今被风雨撕扯的支支离离,透过顶棚,殿梁上不知什么年代的彩绘图案已变得斑斑驳驳。位于大殿和后殿之间的西配殿,顶 着“波浪状”的屋面,忍受着杂乱的一切,凄惨地、无奈地在风中雨中、烟熏火燎中,顽强地撑架着日益飘摇的“身躯”……

  对于普光寺的维修改建,太原市杏花岭区民族宗教事物局非常积极,他们为保护这一文化古迹、佛教遗产奔走呼号,多次为普光寺的维建现场勘验、打报 告、申请,做了大量的工作。山西省和太原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支持。山西省政协领导指出,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年,但遗留下来的历史佐证太少,如 今普光寺已有一千八百年的历史,保护好它是很有必要的。 


 

标签:山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