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南山寺-泰州-江苏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泰州南山寺
  庑殿重檐  巍然屹立
  南山寺大雄宝殿
  类似皇宫建筑
  古寺依南郭,禅房苔藓封。
  寒云萋白石,灵籁动青松。
  客思惊秋笛,梵音下瞑钟。
  故人天北至,良夜喜重逢。
  明人龚大器一首《秋日南山寺访客》,让人们真切地感受着南山古寺的千年风雨沧桑。
  南山寺———位于泰州老城东南,今泰州市水泥制品厂内,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沧海桑田,南山寺现仅存大雄宝殿及其东面的几间附属房屋。虽经千年风霜,南山寺大雄宝殿至今仍翘角飞檐,巍然屹立,它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也是泰州历史发展的见证。
  1985年4月,应邀来泰指导文物保护工作的国际知名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赞赏有加。他说,南山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的屋顶建筑,类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东岱庙,是我国古建筑史上至高等级的屋面式样,因其稀,乃为贵,这可是要盖玻璃罩子来善待的宝贝啊!
  南山寺地处古泰州的文化教育中心,其东南为文峰塔(南山寺塔),东北为学宫、泮池,再往东为文昌阁和望海楼,西边为拥有六十多间(座)亭、台、楼、阁、轩、廊的贡院。据光绪《泰州志》中的南山寺平面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南山寺的布局———寺坐北朝南,分主次二轴线:主轴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门、二殿、大雄宝殿,大殿左右分设钟、鼓二楼。殿间两侧建有侧殿以及廊屋,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规制;次轴线上,前后各有一座面阔五开间的殿宇,中间一侧另有较大型的殿宇,其他尚存有一些辅助用房及交通用屋。这种平面布置一般为中等偏上规模的寺庙所具备。山门殿南是市河,再南边是城墙,外为护城河。寺庙地势高敞,环境开阔。
  南山寺大雄宝殿为庑殿重檐,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建筑技法为元代以前常见手法,斗拱为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动、植物图案,襻间枋下有明代天顺、清代道光以及1957年修建的文字记载。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瓦当、滴水上饰有龙凤图案。从大殿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明代中期风格,屋面则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重檐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的主要建筑,以示尊崇或隆重。在江苏的寺庙建筑中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的南山寺是这种形式的古建筑。南山寺大雄宝殿在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寺原有铁质古钟一座,铸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00年),钟声洪亮,声闻数十里,今已不存。清人康发祥作《海陵竹枝词》形容此钟:
  南山寺独面城墙,
  殿有洪钟制特良。
  人说钟闻卅余里,
  哪曾送客到罗塘。
  南山寺塔旧址位于南山寺东南,砖砌三层八面,又叫文峰塔或周公塔,今已不存。据清道光《泰州志》记载,上勒有“周公塔”三字,相传为宋代周孟阳家所建。文峰塔倒塌时间史书记载不详,相传为仪征郑节妇借宿时,焚香遗火所毁。嘉靖初年遗址尚存,嘉靖末年,僧官盛芳掘地取砖,在方孔中发现金佛像,当没入官,后来被夷为平地,遂失其所。到明代万历四十八年州守韦宗孔掘地三尺,寻觅到塔基,加以重建,基础和塔向一依旧制。到清光绪三年再一次焚于大火,邑人陈文铎等人募捐加以修复。
  清人周虹《登南山寺塔》词云:
  高塔闲登意自殷,凭栏千里意。
  渡江夜,南朝雨,压顶朝分北固云。
  春到上方风渐软,人游古寺日初曛。
  机心息尽参禅久,钟鼓声声碧落闻。
  ……
  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泰州市政府约请省古建专家制订修缮方案,斥巨资对南山寺大雄宝殿进行维修,使古老破损的大殿面貌焕然一新,既保护了文物古迹,同时也为泰州增添了一处旅游景点。我们期待,在完成南山寺大雄宝殿修复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对南山寺的山门殿、前殿进行复原,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对附近的一些文物古迹加以恢复,复原城南古代文化区,使文化旅游景点变为文化旅游景区。
  南山寺兴衰
  据文献记载,南山寺始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唐僖宗赐寺额名“护国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资福禅院”;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道观,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复为僧庙,改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1183年)寺毁;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由僧绍信、觉妙重建;嘉定年间(1210年左右)立戒坛。明代又改为“祝圣道场”,并且设僧正司(管理佛教的机构);永乐十八年(1420年)铸铁钟;崇祯五年天竺僧方志重建浮图。
  在南山寺的兴衰演变过程中,由寺庙到道观,再由道观转为佛寺,其名称也随建筑群的使用功能转换而变更多次。清道光时称南山教寺。所谓“教寺”,是佛教“律宗”派寺庙的专用名称,创始人是唐代僧人道宣,住终南山故名“南山律宗”,简称“南山宗”,他创设“戒台”,订佛教受戒仪式,简称“律宗”。从此,凡归从此教义的僧人寺庙皆冠“教寺”之名。在宋嘉定年间此寺曾设“戒台”,故南山教寺应出于此典,而名称的起始也应由此时开始,后人简称其为“南山寺”。不过,南山寺的寺名另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因为寺址位于泰州城南,靠近南山,群众习惯称此寺为南山寺。
  凤池笔颖
  “凤池笔颖”是海陵八景之一。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泰州知州黄性在学宫棂星门外开凿凤池,又名泮池。学宫即文庙或称夫子庙,现拆除为国泰宾馆。凤池西有南山寺塔,东有文昌阁。登文昌阁,泰州城尽收眼底,故泰州曾有“东城揽胜,先去‘文昌’,妙在‘文昌’”之说。
  旭日东升,文昌阁倒影入凤池,形似笔;夕阳西下,南山寺塔倒影入凤池,形似笔,这样构成“凤池笔颖”景观(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颖指某些小而细长的东西的尖端)。
  前贤丘容有《凤池笔颖》诗云:
  池上凤凰古,池中笔颖长。
  地灵多俊杰,星斗焕文章。
  解放初期泰州修建粮库,为装卸粮食便利,拓展河道,凤池从此消失。1968年泰州水泥制品厂修建仓库,南山寺塔被拆除。随着塔、池的毁弃,“凤池笔颖”遂为历史

 

  二、南山教寺
  南山教寺又名南山寺,位于今鼓楼路西侧水泥制品厂内。它始建于唐朝乾符三年(876),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初建时名为“护国寺”,宋治平元年改名“资福禅院”,政和七年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复为僧庙,名“资福禅寺”,淳熙十年毁,绍熙间重建,嘉定中立戒坛,元至正二十四年僧主僖重修,明代为祝圣道场,且设僧正司,永乐十八年铸钟,崇祯五年重建塔。
  南山教寺多次改名,使我们了解了此寺经历了佛教――道教――佛教的转变历程。人们通常称它“南山寺”,是因为此寺的位置在州城的东南方,至于何以称为“南山教寺”,则有人说是在宋朝嘉定时寺内立戒台,传的是终南山白泉寺僧道宣创立的南山宗教法,即律宗,故名“南山教寺”。
  南山寺的规模,清光绪以前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光绪《泰州志》有南山寺图一幅,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南山寺的概况:寺坐北朝南,前是三个圈门的山门殿,中为前殿,后有大雄宝殿,殿西侧为僧寮客舍及附属用房,建筑结构紧凑。山门殿南是市河,再南边是城墙和护城河,寺庙地势高敞,环境开阔。
  现在的南山寺只存有大雄宝殿及几间附属房屋。大雄宝殿庑殿重檐,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沿袭元以前建筑手法,斗拱系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以及多种动、植物图案,(木攀)间枋下有明天顺、清道光及一九五七年修建的文字记载。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筒瓦、瓦头和滴水为龙凤图案。从整个大殿建筑形式看,保留明代中期建筑特色。而其屋面继承了唐代的建筑手法。庑殿重檐的屋面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属最高等级的屋顶式样,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的主要大殿,表示特别隆重。泰州南山寺大雄宝殿庑殿重檐的屋顶和北京的“太和殿”、山东的“岱庙”,属于同一类型,目前江苏只有苏州的文庙和泰州的南山寺是这种形式的古建筑。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和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教授来泰州考察时,曾南山寺大雄宝殿评价极高。
  在我国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在泰州建这种庙宇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隋、唐时代是我国佛教的全盛时期。公元八七三年,唐懿宗兴起了唐代第三次崇佛高潮,在长安举行了一次迎佛骨的活动。当时的唐王朝已是统治不稳,危机四伏,处于黄巢大起义的前夜。泰州南山寺就是在这次崇佛高潮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八七六年建成的。
  南山寺附近,在历史上曾有不少建筑。寺东南有文峰塔,东北边是学宫,往东去是文昌阁和望海楼,西边是拥有六十余间(座)亭、台、楼、阁、轩、廊的贡院。这里曾是古泰州的文化中心。可是,沧海桑田,昔日南山寺周围的建筑,今天几乎都寻无踪迹。唯有南山寺大雄宝殿,虽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翘角飞檐,巍然屹立。它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是古城海陵文明历史的见证。笔者最近巧遇张家港市佛教协会会长、韩山寺住持清希大和尚时,老人家介绍了他曾在南山教寺出家以及有关南山寺的一些故事。
  南山寺大雄宝殿于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管会和南京博物院多次来人察看,对此殿十分重视。2003年,政府拨专款将大雄宝殿重新修建,现已美轮美奂。
  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繁荣,南山寺大雄宝殿将越来越显得珍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地址:泰州市
  邮编:225300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