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潞西菩提寺—云南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
来源:宝莲禅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潞西菩提寺
  云南潞西傣族、德昂族信奉小乘佛教,因而奘寺众多,几乎每个村寨都建有奘寺,且大多奘房相邻,辉映成趣,也有塔寺分离,独放异彩。在潞西市芒市镇正南路中段,有一座苍劲古朴的寺庙建筑群落,它与众多的小乘佛教“奘寺”风格迥异,又与内地汉族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一般的傣族小乘佛教“奘房”(佛寺)大抵为方形独间干栏式木结构,菩提寺却在主房两侧各增一偏厦,犹如两翼紧衔主房,形成三个独立而又相连相通的佛殿。而一般的汉族大乘佛教佛寺大抵为四合院式。菩提寺正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前下方的两菩萨 也不是普贤和文殊,左边一尊头戴金盔,右手执笔左手执薄,名叫“威士众”,意为司善恶之神;右边一尊赤着双脚,脚边摆着水罐,手理长发作滴水状,名叫“南娃宋特妮”, 意为土地之神,这又是内地大乘佛教所没有的。
  菩提寺傣语称为“奘相”,意为宝石寺,缘何得名就不清楚,而菩提寺一名得名则有其根源:那是1940年中国佛教协会等 慈大法师到潞西芒市奘相寺讲经时,一进山门见门前有株菩提树,遂提议以树为该寺名,以便让其他民族也方便记称此寺,久而久之,除当地傣族还称其为“奘相寺”外,其他民族和外地游客都只知道该寺为“菩提寺”了。   菩提寺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据汉译傣文本《芒市土司简史》称。原寺建于康熙年间,至今有300多年历史,后毁于兵灾,于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几毁几复,菩提寺香火日盛,1956年在这里赶“国际大摆”(国际佛事活动),中国佛教协会把释迦牟尼的佛牙由北京专门送到菩提寺供奉,一月之内中外香客前来瞻仰人数达24万之众,菩提寺在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佛教徒心目中名声大振。1985年泰王国王姐干拉雅尼·瓦塔娜公主到潞西观光,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菩提寺拜佛。
  一进菩提寺山门便是雄伟的大殿展现于 菩 提 寺目,大殿呈纵式建筑,山墙变作面墙,走廊前面加了座重檐式牌门,巧妙地将山墙遮 去大半,只露出飞檐翘角鸱吻,梵宫层楼叠阁,斗拱飞檐,屋顶用汉族歇山式建筑,整体结构又呈傣族干栏式建筑风格,汉、傣佛寺建筑风格和特点揉合而一,天衣无缝,匠心独具,在中国佛寺建筑中别具一格。1988年在重修中,将瓦底换成镀锌波纹瓦,连原脊、鸱吻和屋脊中央象征天堂的“梯庄”(傣语小塔)都用铁皮制品。鸱吻傣语为“贺焕”,意为天界,提示善男信女,佛会保佑你走进极乐世界。   大殿石阶两侧前,有瓷砖砌的方塔形香火亭。右亭前面竖着多根钢管焊接的幡竿。左亭前是浴佛亭,傣语称为“拱转”,是傣族、德昂族一年一度泼水节开始时对佛像沐浴洗礼处。   在佛殿左面有一鼓楼亭,躺着一座牛皮鼓面的长形巨鼓,据说是德昂族的作品。殿右是天井相连的后侧院,布设着厨房、僧楼、浴室等。侧院对面有座建在水池中用现代建筑材料修建的楼亭,傣语称为“厅信”,是专供主持佛爷在朝佛期间(傣语称为“毫洼”)进行修行的地方。从“厅信”出山门,门头镶嵌着傣、汉文书写的菩提寺名的大理石额匾。一对汉式石狮蹲卧门前两边,迎接来自各方的香客信徒。
  菩提寺不仅是小乘佛教讲经说教的禅寺,也是傣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的宝库,400多年间菩提寺珍藏了许多傣族民族文化艺术珍品,其中有灿烂夺目的壁画,琳琅满目的傣族剪纸、装裱工艺品和集傣族历史、文化和佛教教义于一体的万卷经书。1982年经过再次修缮彩画后,菩提寺更加气宇轩昂,每逢傣历新年(泼水节)和农历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寺院附近村寨的教徒、洗浴净身、梳饰整洁、手捧鲜花和供品从四面八方云集该寺,虔诚拜佛、听经颂佛,热闹非凡,如果值此时到菩提寺观光,你会对傣族宗教与文化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各增一偏厦,犹如两翼紧衔主房,形成三个独立而又相连相通的佛殿。而一般的汉族大乘佛教佛寺大抵为四合院形。而菩提寺大殿与两厢各自独立,芒市菩提寺并且正殿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像前下方的两尊菩萨也不是普贤和文殊,左边一尊头戴金盔右手执笔左手执簿,名叫“威士众”,意为司善恶之神;芒市菩提寺右边一尊赤着双脚,脚边摆着水罐,手理长发作滴水状,名叫“南娃宋特妮”,意为土地之神,这又是内地大乘佛寺所没有的。
  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相传当时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是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三百余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修,回了由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
  菩提寺不仅是小乘佛教讲经说教的禅寺,也是德宏傣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的宝库,400年来芒市菩提寺珍藏了许多德宏傣族民族文化艺术珍品,其中有灿烂夺目的壁画、琳部满目的云南德宏傣族剪纸、装裱工艺品和集德宏傣族历史、文学和教义于一体的万卷经书。1982年经过再次修缮彩画后,芒市菩提寺更加轩昂,每逢德宏傣历新年(泼水节)和农历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菩提寺院附近村寨的教徒,洗浴净身,梳饰整洁,手捧鲜花和供品从四面八方云集该寺,虔诚拜佛、听经颂佛,热闹非凡,如果值此时到菩提寺观光,你会对云南德宏傣族宗教与文化的内涵有更深一层的感悟。 
  建筑风格
  芒市菩提寺,在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西南路中段,有一座苍劲古朴的寺庙建筑群落,它与云南省德宏州众多的小乘佛教“奘寺”风格迥异,又与内地汉族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一般的德宏傣族小乘佛教“奘寺”(佛寺)大抵为方形独间干栏式木结构,芒市菩提寺却在主房两侧
  大殿前的一对石雕动物,是缅甸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叫“嘎朵”,是专门守护佛殿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及傣式、汉式、梵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构思别致,制作精巧,实为我国建筑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菩提寺除屋顶采用了汉族的歇山式建筑外,整体结构是傣族干栏式风格。殿内的佛塑像慈祥端庄,体态丰腴。佛像前供着各式各样的供物,有色彩鲜艳的纸花,图案精美的经幡、香炉等,是傣族建筑的缩影。寺内珍藏着琳琅满目的壁画、剪纸、万卷经书等三、四百年来不同历史阶段的傣族艺术珍品。解放后,中国佛协从北京运来一尊高大的赤脚佛像,1956年中央又把“佛牙”运到该寺供奉,寺名大增。
  一进芒市菩提寺山门便是雄伟的大殿展现于目,大殿呈纵式建筑,菩提寺山墙变作面墙,走廊前加了座重檐式牌门,巧妙地将山墙遮去大半,只露出飞檐翘角鸱吻,菩提寺梵宫层楼叠阁,斗拱飞檐,屋顶用汉族歇山式建筑,芒市菩提寺整体结构又呈傣族干栏式建筑风格,汉、傣佛寺建筑风格和特点揉合而一,天衣无缝,匠心独具,在中国佛寺建筑中别具一格。1988年在重修中,将瓦底换成镀锌铁皮,芒市菩提寺连屋脊、鸱吻和屋脊中央象征天堂的“梯庄”(云南德宏傣语小塔)都是铁皮制品。鸱吻傣语称为“贺焕”,意为天界,提示善男信女,佛会保佑你走向极乐世界。
  菩提寺大殿石阶两侧前,有瓷砖砌的方塔形香火亭。右亭前面竖着多根钢管焊接的幡竿。左亭前是浴佛亭,佛语称为“拱转”是云南德宏傣族、德昂族每年一度泼水节开始时对佛像沐浴洗礼处。
  在菩提寺佛殿左面有一鼓楼亭,躺着一座牛皮鼓面的长形巨鼓,据说是德宏德昂族的作品。殿右是与天井相连的后侧院,布局着厨房、僧楼、浴室等。芒市菩提寺侧院对面有座建在水池中用现代建筑材料修建的菩提寺楼亭,云南德宏傣语称为“厅信”,是专供住持佛爷在朝佛期间(德宏傣语称为“毫洼”)进行修行的地方。从“厅信”出山门,门头镶嵌着傣、汉文书写的芒市菩提寺名的大理石额匾。菩提寺一对汉式石狮蹲卧门前两边,迎接来自各方的香客信徒。 
  历史沿革
  芒市菩提寺德宏傣语称为“奘相”,意为宝石寺,缘何得名说不清楚,而菩提寺一名得名则有其根究:那是1940年中国佛教教会等慈大法师到德宏芒市奘相寺讲经时,一进山门见门前有株菩提树,提议以此树为该寺名,以便让其他民族便于记称此菩提寺,久而久之,除德宏当地傣族还称其为“奘相寺”外,德宏其他民族和外地游客都只知道该寺为“菩提寺”了。
  芒市菩提寺占地面积3125平方米,据汉译傣文本《芒市土司简史》称,原寺建于康熙年间,至今算来有300多年历史,菩提寺后毁于兵灾,于嘉庆十四年(1809)重建,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又毁于战火,后又重建。芒市菩提寺1950年因开展佛寺庆祝活动舞狮时失火被焚,1953年方在劫灰中重焕莲花净土。1956年党中央关怀云南德宏边疆的各少数民族佛教信徒,由中国佛教协会把释迦牟尼的佛牙由北京专门送到芒市菩提寺供奉,以供信徒瞻仰。为此,菩提寺为迎奉佛牙而进行了扩建。佛牙安奉菩提寺后,一个月内中外香客前来瞻仰人数达24万多人次,芒市菩提寺在缅甸和东南亚各国佛教徒心目中名声大振。1985年泰国王姐干拉雅尼.瓦塔娜公主到云南德宏观光,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芒市菩提寺进行拜佛。
  芒市菩提寺在“文化大革命”中也难逃厄运。佛像被炸,佛寺改作仓房,建筑受损,佛爷被迫逃亡缅甸。改革开放后,由于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82年后芒市菩提寺得到翻新维修,重塑佛像金身,1988年再度重塑金身,菩提寺得到了全面修建,形成了今日的建筑规模。流亡在外的佛爷也重返芒市菩提寺,云南德宏各族信徒恢复了宗教信奉活动,香火日盛。
  旅游小贴士 
  忌讳事项:1、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2、礼节失当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3、谈吐不当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俏然离开。同时,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标签:云南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