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白雀寺-宁波-浙江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1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白雀寺与白雀亭

  佛教与甬山的联系始于白雀寺。据《奉化市志》载“南北朝时在甬山建白雀寺”,据传是六朝名僧智觉大师所建,甬山白雀亭有亭联云:“佛刹盛于齐梁正赖后人寻旧迹”。甬山白雀寺曾与雪窦寺、岳林寺、青莲讲寺并称为奉化四大名寺。甬山白雀寺已逾千年,千年古刹其中兴废坎坷令人追思。白雀寺兴盛时,香火旺盛,在甬山方圆一带乡镇很有名,朝奉的善男信女在甬山石径上络绎不绝。当时白雀寺有门楼、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可谓规模井井、僧侣济济。如今白雀寺西北荆蔓中仍有千僧井,井为凿岩石而成;水出岩罅。井于前几年被有心人浚淘干净,现今井水清清,井边山坡有松树,井水映松影别有风味。

  白雀寺门楼上有蒋介石所书的“四明胜迹”和于右任题写的“甬山白雀寺”,后门楼毁于文革,斯宇不存。文革之破坏使千年白雀寺化为残垣断壁,而后荒草萋萋,但千百年来总有一股促使佛刹复兴的力量在涌动,使得白雀寺屡废屡兴,如今白雀寺正在逐步恢复昔日的兴盛。

  甬山有白雀亭在山腰,亭建于一巨石上,六根石柱上覆穹顶。白雀亭建成于1935年,至今亭梁上刻有当年白雀寺住持悟静法师所撰的建亭小记,并附有当年建亭修路捐款人名单,其中有蒋介石胞妹蒋瑞莲。六根石柱上刻有小篆、楷书、隶书、行书四副楹联。其中有一副落款为“洒脱衲子也空”所撰的楹联:“净土有真才实学工夫坐卧居行惟念佛,一亭具四面八方气象雨风雪月总宜人。”四副楹联和悟静法师的建亭小记为小小白雀亭增色不少、文气暗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千年古塔——寿峰塔
  白雀寺前有塔曰“寿峰”,塔始建于后唐同光年间,据《奉化补义志》载:“后唐童左丞(童义)于甬山将尽处筑塔,以便望狼烟,而备一邑文峰。”童义字仪之,山西雁门人,由唐朝进士至左台御史,后唐灭梁时为明州御史。童义在甬期间颇有政绩,有利地方,曾主持建造江口光德桥,后来江口乡民在甬山建塔山祖庙祭祀童义,庙中有石碑记载此事。以前从奉化南来的香客上甬山白雀寺必经此桥。清乾隆年间仕人仇兆鳌曾咏光德桥:“光德桥谁构,童公泽永流。风梳七洞水,虹卧廿间楼。波纳西溪口,潮吞东渡头。咽喉微峡镇,瑞霭聚芳洲。”光德桥原为廊桥,曾与鄞江桥、广济桥、百梁桥等廊桥齐名,不幸的是1945年毁于兵火,1947年重建光德桥寿峰塔时蒋介石亲书“古光德桥”四字。

  寿峰塔为砖石结构古塔,高22.2米,7层8角,底直径7米,呈圆形石质台基露出地面约30公分,上有八角形须弥基座呈覆盆状,厚50公分,其上用条石筑四重,每边长20.55米,塔身中空。
  1986年大修时发现,内部结构独特,塔内用砖砌柱一直通到塔顶,砖柱与塔内各对角间墙连接,以巩固塔身,内壁有踏步,可能是砌造时供攀登之用。每层都有出檐、壶门,腰檐部用砖砌,菱角牙子叠涩二层,出跳30公分,角用石刻翘首,象鼻状,每层腰檐上都有二层的平铺砖头,皆有收分,除底层无壶门外六层都有壶门。每层的8个壶门形状相同,但各层间都不同,这些壶门中仅有第二层东首的一个是拆穿的,其余都用砖严封,壶门虽多但均不能入内。塔砖有两种,一是刻有立体字形“宝塔”砖,长30.5公分,宽15公分,高9公分,出现在底层,这是唐砖,系初建时时留下的。二是刻有“寿峰塔”砖,长33.5公分,宽18公分,高6公分,可能是重修时改名后的用砖。每层角砖均为特制,可见古代匠心之巧用。塔刹是石质二层葫芦状。据说造寿峰塔用的粘合剂是白石灰加明矾,再掺入蒸熟的糯米饭,以一定比例捣成粘状物作嵌灰,至今在离塔基约10米之平台石地上,还凿有约二米直径的臼巢,就是当时用作捣粘灰剂用的。

  历代文人墨客对寿峰塔题咏颇多,清儒学之士蒋翼清有《甬山高塔》诗:“山头突兀,昂耸太空。雾迷文峰秀,烟冲警信通。夜顶明星探碧汉,朝迎嫩日带轻虹。”寿峰塔与奉化南山瑞峰塔遥相呼应,被称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双塔》诗:“巍巍双塔立西东,古迹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汇五洲通。”

  关于寿峰塔江口乡间有一个白雀斗黑蟒的传说。据说当年甬山有一条为害四方的黑蟒蛇,常到剡江吐毒液,致乡民无水可饮。天上神仙得知后派白雀来灭黑蟒,两者在甬山斗杀激烈,难解难分。此举惊动了白鹤仙童,得知小师妹斗不过黑蟒,便作法飞来一座宝塔压住了黑蟒的尾部,这便是现在的寿峰塔。黑蟒见势不妙想施计遁地逃窜,正要从清水庵内一古洞出来,便被正在清水潭光身洗浴的清正和尚发现,全身压住洞口,黑蟒被堵死在洞中,那光着身子的和尚也永远倒在洞口,起不来了。这就是现在清水庵内古洞口横躺着的眠佛。有诗曰:“君压怪,合眼眠,江头明月山上青,天口不言腹参禅,不是神仙是神仙。”白雀牺牲了,后人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白雀,建造了白雀亭和白雀寺。

  甬山作为四明山余脉,与巍峨四明山相比,小矣。然几千年儒释道等文化积淀,已使甬山成为四明山与宁绍平原相汇处的一座文化地标。
 

  电话: 办公室:0574-88559560
  门卫:0574-88557415
  邮编: 315504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