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圆通寺-昆明-云南省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8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昆明圆通寺
  【简介】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隅的圆通山麓,为昆明最古老的寺院之一。
  圆通寺始建于唐南诏国时代(738—902),初名补陀罗寺。元代重建并改称圆通寺。明清两代又多次修葺。曾一度改作道观,故寺内建筑、碑刻、造像兼有佛、道两教特色。
  圆通寺主要建筑有山门、牌坊、八角亭、圆通宝殿、大雄宝殿、“咒蛟台”、寮房等。
  1983年,圆通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昆明圆通寺序
  “滇之佛教,传闻于汉晋,兴隆于唐宋,昌于元,盛于明,而衰落于清。”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宗教考》的阐述,大致符合云南佛教历史的概况。关于汉传佛教何时进入云南,说者不一,有持“初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三种,其中以“中唐说”为有据。因为当时正值南诏鼎盛时期,入朝使张建成奉经像回滇,创建大理崇圣寺及三塔,筑金刚城(太和城)、拓建鄯阐城(今昆明),均在公元八世纪前后。
  与此同时,据载有一位叫圣宣的高僧由山海关游方至昆明,见到城北螺峰山(也称盘坤山)景色宜人,便驻锡于此,募建“补特罗伽”寺。“补特罗伽”为梵语,意为“开满小白花的山”,切螺峰山花繁四时之境;“补特罗伽”也称“普陀罗伽”或“普陀罗”,是观世音菩萨修道的地方,原在印度南海岸。寺取此名,更因当时南诏均奉行印度来滇池高僧赞摩伽陀所传“阿吒力”密教,而且“阿吒力”密教奉观音菩萨为“三本尊”之一。宋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寺毁于兵火,四十多年后的元初,曾任云南资善大夫、云南行中书省左丞的阿昔思,与其叔父临安路冶中阿的术,共同捐资重建,自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动工,直到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历时十八年方告竣工。这交重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并增置了田地、塔林、菜园、花圃,并改“补特罗伽”寺为“圆通寺”以便记识,“圆通”亦为观音修道法门。新寺时为中庆府首刹,得到朝廷的嘉奖,颁赐藏经,天子玺书。梁王也先礼请云游来滇的大休禅师担任住持,并封“无念禅师”尊号。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滇宪监司德弥实卜花又请盘龙寺高僧莲峰崇照禅师为住持,并有铁符咒蛟的传说,今咒蛟台犹在。圆通寺一时“道风日盛,四众望归”。明代洪武年间,日本僧人机先、天祥、斗南等因左丞相胡惟庸谋逆一案,被诛连谪戊往云南,一度驻锡圆通寺,并且募建了“古木回岩楼”、“翠微深处轩”、“雪窟”,同时还经常与文士雅集清吟。在沐晟的《沧海遗珠》诗集中收录了日本高僧诗三十余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黔国公沐晟,资助住持僧祖净开辟“采芝径”直达山顶,并得到沐晟每年十石大米的捐助。成化十九年,重建山门天王轮藏诸殿,绘塑两壁罗汉、圆觉、帝释等像。到了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吴三桂捐助巨资重修大雄宝殿,新建“圆通胜境”石坊,将山门向外拓展,并请高僧乐亭禅师为住持。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藩于大殿后壁增塑吴三桂、胡国柱、马保像。康熙二十年(公元1685年)总督蔡毓荣下令将吴三桂、胡国柱塑像拆除,马保像今存。康熙三十年前后,吴地高僧兰谷傅畹禅师(钦赐御前讲主)入主圆通寺,每到开堂讲经,僧俗数千人,前来聆听。又名士孙髯翁,晚年曾居咒蛟台卖卜为生。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大水淹寺,殿堂、佛像均遭严重损坏,直到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才得以全部恢复,并将原塑的观音、文殊、普贤“南海三圣”改塑为如今的过、现、未来“三世佛”。清末,富民九峰山诗僧莲洲上人与乡贤陈荣昌等,在山顶接引殿组织“螺峰莲社”,专修弥陀净土。近代云南都督唐继尧,曾捐助住持平光上人重彩佛像,后由自性、体明、定安继任。一九五六年,迎接出访缅甸回国的“佛牙舍利”在寺供奉三天,数十万人前来朝拜。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寺院改为他用。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圆通寺归还佛教组织管理,作为省佛协的驻地,圆通寺成为省佛教协会直接管理的寺院,为全省佛教组织和寺院服务。在省佛协的领导和关怀下,圆通寺逐步完善,增添了部分“文革”中被毁的佛像,新建了泰式铜佛殿、藏传佛教经堂,举办了“传授居士菩萨大戒”、“水陆大法会”。一九九八年在自筹为主、政府资助的情况下,重修大雄宝殿,二000年底竣工。同时,作为全省三大语系佛教的中枢,圆通寺联络着全国以及周边佛教国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继往开来,圆通寺将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蕴和焕然的生机迈入二十一世纪,并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愿望,精进不懈!

  【简介二】
  简谈圆通寺的历史变迁
  圆通寺创建于南诏时期,相当于唐元和年间(公元780—806年),由山海关圣宣法师来滇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比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早三百多年。始初叫补怛罗迦山,即普陀山的意思,到元代时才称为圆通寺。
  圆通又是观世音菩萨的号,佛教朝暮课诵上有菩萨号圆通的赞子。可以这么说,圆通寺是最早的普陀山,寺内还有潮音洞,现为省人防占用,洞分三层,前些年我曾去过。第一层被当作丰都鬼城供人游览;第二层,堆放文革时期备战防毒气等设施;第三层是暗河,出水比较大,人防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把水抽出去,水清且甜。
  为什么圆通寺比浙江普陀山创建年代早,知名度反而远不如南海普陀山呢?佛教里面常讲“诸行无常”,人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长久存在,随时都在生住异灭。因此人生有生老病死之苦,大地山河有苍海桑田之变,这是事物迁变的规律。凡到过西山龙门的人,都看到过山水印的痕迹,甚至还能见到——些贝壳。可想而知,在几千万年前昆明境内全是海洋,由于地壳的变动,水位的下降,后来变成陆地。尤其是从元初,塞典赤、瞻思丁治理云南时挖海口,把滇池水排泄掉,才露出现在的昆明坝子。而且当时的昆明城,就在现在的拓东路。拓东城是南诏时期筑的,明初才建现在的云南府,翠湖跟滇池是相连的。现在的圆通寺由元佑六年浴国公重建,有碑文记载,以后又重修过数次。现存圆通寺的建筑多半是明、清两代的建筑。从山门到接引殿前后有七进院落,前高后低,所以现在一般导游介绍圆通寺,常要讲到圆通寺与其它寺院不同之处是大殿低山门高,其次八角亭在水中央。但人们也许没有注意到,圆通寺的建筑是波浪起伏之势,最高处是山巅之接引殿,这叫万变不离其宗。从纳霞屏小石牌坊上山,山岩有寿字雕刻,上有元丰元年字迹,而且还能看到远古水印痕迹,正所谓大地山河有苍海桑田之变,诚哉斯言!
  现存圆通寺的古建筑有牌坊、八角亭、大殿,基本保持原来的格局,只是更变了屋面色彩,将原来的灰瓦白墙更换为琉璃花雕瓦红墙。大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开间,里面塑有三身佛、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三身佛的背面是西方三圣、兰谷和尚、马保将军。马保将军据说是平西王吴三桂的大将;兰谷和尚替康熙皇帝出家,在圆通寺当过住持,因此就把他塑在阿弥陀佛旁边。前面塑有十二圆觉菩萨及二十四诸天,诸天上面分别塑有十尊小形的佛像,代表十方诸佛,每尊菩萨或诸天前面塑有童子一尊,可能代表善才童子五十三参。两将军像分别为韦陀菩萨及伽蓝菩萨。最主要的是大殿的四角又塑有:山西五台山的文殊师利菩萨,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浙江南海的观世音菩萨,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其中还塑有和合二仙等大小上百尊诸佛菩萨及诸天龙八部形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笔者出家二十余年,走访的寺院较多,如圆通寺这种塑法,实属少见。
  为什么在省城圆通寺会出现这样全面的创作奇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通过研读佛典终于解开了此密。由于云南地处边陲,信徒要朝拜四大名山,在古代是不容易的事,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一个人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要朝拜四大名山,大概要花三年的时间,因此佛教的大德祖师们为了满足信众的要求,就在圆通寺塑造了别开生面的一组艺术精品,只要到圆通寺烧香、拜佛,等于朝拜了四大名山的菩萨了。
  据云南掌故所载,圆通寺大殿后面以西有舍身岩。由正殿西头灵宫殿侧,缘古磴而上,约三四十级,有平台,岩刻“陟屺”两字。再上二十余级,转弯处仰望悬岩上有“南天一柱”四个大字,为宋狄武襄公题书,诚古迹也。是处地极扁窄,神案前仅有地数尺,能容十数人伫立。阁前有门,门外有栏,栏脚有一木雕龙头,伸出栏外尺余。龙头上安有机括,去其所管之处,龙头即转而向下,是处高于阁前平地四五丈。凡修行人有看破一切,甘心脱离尘世者,则往阁上静坐数日,清其心而定其性,然后盘膝坐于木龙头上。去其座前木屉,龙头便往下翻,人则自上堕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真能万念俱屏,舍身出世者,坠下后,自是趺坐地面,人则气绝。否则,人不会死,而有残肢破体之事。光绪中叶,谭序初中丞乃令昆明县令将此龙头锯去,舍身事始无所闻。
  晚清以后,圆通寺八角亭被法国领事方苏雅做过办公地点,当时的圆通寺没有放生池。民国初唐继尧执政云南时,把圆通寺与圆通山辟为公园。抗战时期天王殿附近,设过警备司令部,随后辟放生池。新中国建立后,一九五六年曾在圆通寺迎接过佛牙。文革前圆通寺常住僧人有三十多人;文革后,圆通寺的僧人被迁到华亭寺筇竹寺。七六年被公园接管,维修大殿,同时改建现在的天王殿。八四年宗教政策落实,把圆通寺移交给市佛教协会。同年,泰国政府赠送释迦牟尼佛铜像一尊,重四吨。八六年,英国女王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大师前后到过圆通寺。九三年泰国僧王也到过圆通寺,同时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到过圆通寺视查工作。九八年到二千零四年中,对圆通宝殿进行维修,旧貌换新颜。

  【联系方式】
  圆通寺
  地址:昆明市园通路螺峰山
  电话:0871—5154553
  邮编:650031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