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潭柘寺-门头沟-北京寺院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其建筑形式有殿、堂、阁、斋、轩、亭、楼、坛等,多种多样。寺外有上下塔院、东西观音洞、安乐延寿堂、龙潭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宛如捧月的众星,散布其间,组成了一个方圆数里,景点众多,形式多样,情趣各异的旅游名胜景区。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而且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北京地区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庙,在北京民间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千百年以来,潭柘寺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雄伟的建筑,优美的风景,神奇的传说而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从金代熙宗皇帝之后,各个朝代都有皇帝到潭柘寺来进香礼佛,游山玩水,并且拨出款项,整修和扩建寺院。王公大臣、后妃公主们也纷纷捐出己资,大加布施,民间的善男信女与潭柘寺结有
  善缘的更是成千上万,他们长年向潭柘寺布施、斋僧,并且自发地组织了数十个民间香会,集资购买土地田产,捐献给寺院,成为潭柘寺维持日常巨大开支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到了清代,潭柘寺在寺院规模、土地财产、宗教地位、政治影响等方面都达到了鼎盛时代,特别是康熙皇帝把潭柘寺定“敕建”,使其成为了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潭柘寺在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金代开始,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乘佛教禅宗中临济宗的领袖,并且名僧辈出,历代的高僧大德们,为了研究佛学宗诣,为了弘扬佛法,为了潭柘寺的扩建和修茸,为了繁盛寺院的香火,作出了呕心沥血的贡献,而在《高僧传》上标名,名传千古。由于潭柘寺在政治上具有强大的势力,在经济上拥有庞大的庙产,在佛门有着崇高的地位,再加上寺院庞大的规模,故而享“京都第一寺”的美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把潭柘寺开辟为森林古迹公园,成为了一处游览胜地,1957年10月28日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整修,于1980年8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于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场所。
2001年6月25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清幽,殿、堂、坛、室各具特色,楼、阁、亭、斋景色超凡,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齐,庄严宏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写联赞曰:“气摄太行半,地辟幽州先。”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修建有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行车路线 乘地铁到苹果园站下车,换乘931路车到潭柘寺站
联系电话: 60862505
开放时间 8:00-17:00
 
  潭柘寺传说、潭柘寺历史
  (一)华严建寺,老龙让宅
  话说唐代武则天时,北京城一带幽州。幽州城有位都督叫张仁愿。有一天深更半夜里,张仁愿躺在床上睡不着觉,就静耳听着窗外的动静。他忽然听到一位僧人高声诵经的声音打城外方向传来,朗朗上韵,铿锵悦耳。第二天,张仁愿问手下人:夜里可曾听到有位和尚高声诵经?手下人都摇头说没听到。张仁愿心中疑惑,百思不解。第二天半夜时分,他静坐在床上,突然又听到那宏亮的诵经声,而且更为铿锵悦耳。第三天早上,张仁愿赶紧派人到城北寻访。手下人果然在城门外的小破庙里,见到一位老态龙钟的僧人端坐在拜垫上,微闭双目在那儿轻声诵经。城外百姓说,这位高僧叫华严禅师,已经端坐在那儿念了好几天经了。差役忙把老僧请到了都监府。张仁愿见过了老僧,问他有什么企愿。老僧说:"愿在京西罗候岭下立寺敬佛。"张仁愿知道华严和尚道法非凡,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给他开立了占地文书。
  次日,华严和尚来到宝珠峰下,在一座名叫嘉福寺的小破店里安下身。嘉福寺前,是一片水波浩荡的水潭,名叫青龙潭。百姓还说这儿是个海眼,潭底能直通东海。这个青龙潭里又住着一条老龙。华严和尚天天到青龙潭边讲经布道,听众真是人山人海。青龙潭里的老龙每天也是潜游到潭岸边上,恭听华严和尚
  讲经。天长日久,老龙为佛义所感化,很想面见华严,拜师称徒。老龙就去求教山神,询问他怎样能做到"人龙相见"。山神说:"你要想法使老和尚发怒脸变色,那样一来咱们这些天龙鬼神就能和他面对面谈话了。"第二天,当华严和尚坐在青龙潭边向众人讲经进,老龙在潭里激起几个浪头,那水波漫上岸来,冲倒了华严和尚膝盖前的饭钵。听经的人一见这种情况都吓跑了,华严和尚跟着也是满脸怒色。老龙见时机已到,就借着水势上得岸来,在华严和尚面前,叩头行礼。华严见老龙如此真诚,知道它是"良心发现",就讲明自己打算在青龙潭潭基上建一座大庙,请老龙"让让宅",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老龙听得是连连点头。
  这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青龙潭里浊浪滔天。雷光电闪之下,但见那条老龙借着连天的雨脚,腾上云空,昂头扬爪飞走了。到天亮的时候,风停了,雨住了,昨天还是黑水千丈的青龙潭,这会儿变成了一块平地。太阳光照耀之下,那平地上还慢慢拱出一对鸱吻-----这鸱吻古来传说就是龙子啊!华严和尚当下大兴土木,在这块儿平地上建成了大雄宝殿,又将两个鸱吻安装在大雄殿的殿脊两端。远近闻名的潭柘寺,就这样建成了。
  (二)"大青""二青",神通广大
  明朝的时候,潭柘寺里有位道行高超的达观方丈。有一天,达观想去四川峨嵋朝山。但担心由高路远,途遇不测,就潭柘寺西北角的龙王殿烧香跪拜,祈求神龙保佑,果然,当天半夜时分,从大雄宝殿的屋顶上下来两位"龙子",腰身如茶碗口一般粗细,浑身铁青,看去象黑蛇一样,寺中僧人当下赶忙跪拜,称呼它们叫"大青爷"、"二青爷"。大青二青第二天保护送达观方丈上了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往返三年,保佑达观方丈一路平安无事。
  达观回到潭柘寺后,命匠人打造了两个红木方笼,将大青二青放养在里边;还将两位"龙子"供奉在大雄宝殿内西侧的一个神龛上,让人们烧香求拜见。
  话说到了清朝,乾隆皇上到潭柘寺游玩。这一天,乾隆坐在流杯亭北面的宝座上,寺中僧人都陆
  陆续续到皇上面前讨封。"龙子"二青听得此事,也从大雄宝殿的后门爬出来,曲曲折折来到乾隆皇帝的宝座下。二青使出神法,现出本相,整个身躯变得水桶一般粗大,口呼"万岁",向乾隆帝讨封领赏。乾隆一见大惊失色,,手哆哩哆嗦地指着眼前的大长虫喊道:"这条蠢虫,供众之物!"金口玉言,谁能不听,!当下二青又变小了,低着头顺着流杯亭下的水槽向南爬去----
  第二天中午,众僧人和附近百姓领到从大铜锅里盛出的舍粥,放到嘴边一喝,觉得是又粘又香。大伙儿你一碗我一碗,越吃越爱吃。吃到后来,粥锅见底,大家伙儿朝锅底一看,见锅里盘着一堆象罗圈一样的蛇骨头。----原来二青遵从乾隆的"圣旨",自己爬到铜锅里当了"供众之物"。
  (三)方丈施法,葛针成僧
  乾隆皇帝在潭柘寺里留住,与寺里的住持静观老方丈探讨佛义,谈得很是投机。乾隆想起自己来寺这两天,眼见老幼僧徒来来往往,估计为数不少,就问老方丈:"请问贵寺上上下下有多少和尚?"老方丈说:"潭柘寺的和尚数不清。"
  乾隆心想:你数不清,难道我身为皇上想数还数不清吗?于是对老方丈说:"朕给每个和尚发一个铜钱作赏钱,在领赏时点点人数,这么一来不就数清了吗?"老方丈面含微笑,点头同意了。
  护卫马弁把乾隆宝座移到山门旁边,让皇上端坐上面,看着手下大臣给潭柘寺的和尚发赏钱,顺便清点人数。老少僧人在寺门里排成长队,每人伸手领得一枚铜钱,然后从山门走出去。发呀,发呀,从大青早发到晌午头,又从晌午头发到太阳落山,乾隆
  带来的几十口袋铜钱都发光了,寺院山门里还是缕缕不断有没见过面的和尚排着队来领赏。乾隆发完最后一枚铜钱,叹口气,对静观方丈说:"高僧之言,朕是深信不疑了。"
  静观老方丈看着乾隆那为难的脸色,走上前来,拉着乾隆的手说:"皇上,请随贫僧到后山一游。"乾隆当下随着老方丈出了山门,踏着石铺小路来到后山坡。"皇上,请抬眼四处观看。"老方丈得意地说。乾隆朝山坡上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但见四处金光闪闪,一簇族和酸枣棵子上,挂满了铜钱,山风吹来叮咚作响。乾隆低头细细观看,见是自己这一天发的铜钱,都持在了溜尖的葛针尖上。
  说来这事也奇了:原来老方丈让满山的葛针尖变了和尚,让他们从乾隆手里领完赏钱,又回到山坡上来了。
  (四)"活佛"布道,老虎从善
  清朝光绪年间,朝廷里有位王爷骑马来潭柘寺游山玩水,他走到庙前不远的不木桥上,见一位僧衣破破烂烂的傻和尚拦住了他的马头,还冲他连喊带叫。六王爷当下大怒,命手下护从将这个和尚推到大桥下的山涧里摔死。谁知过了半个时辰,那个疯疯癫癫的傻和尚又从深山涧里爬到桥上,还冲他连喊带叫。六王爷当下大怒,命手下护从将这个和尚推到大桥下的山涧里摔死。谁知过了半个时辰,那个疯疯癫癫的傻和尚又从深涧里爬到桥上,还冲六王爷笑嘿嘿直笑。六王爷大为惊讶,忙说:"瞧你这个样子,倒象个活佛。""阿弥陀佛!"疯和尚恭身合十答谢,向东山坡走去。
  不久,这位自称"活佛"的疯和尚就住到下塔院东面的一个山洞里。这个洞阴森森的,原来里面有很多蝎子,附近百姓都叫它蝎子洞。活佛住进来后,伸手抓起蝎子就吃,把满洞的蝎子都吃光了。他还养了一只鸡、一只狗,让这两个活物在洞里跟他同吃同住。
  远近百姓听说潭柘寺出了"活佛",想开开眼,就成群结伙地来到东山坡,挤在蝎子洞口观看。大家伙见他很象古来传说的济公,一定道法高超,就象他施钱讨药。疯和尚随手抓起身边的鸡屎狗粪,树叶青草,吹口"仙气",递给舍钱求药的信男善女。说来也怪,有的人本来有个头疼脑热的,病不大,吃了他
  的"仙药"真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活佛"的名胜越来越大,人们施舍给他的银元铜钱,在洞里的地上铺了厚厚一层。活佛还常常坐在洞口讲经传道,听讲的人黑鸦鸦挤满了半山坡。
  有一天,一只打潭柘寺后山涧里来的老虎,也颠儿颠地来到活佛洞口,听讲的人一见老虎来了,都吓得撒腿跑了。活佛却不怕老虎,他还接着讲他的经。他看着眼前的老虎,神不慌脸不变,口念"阿弥陀佛",还劝老虎改恶从善,往后不要再杀生,不要再吃荤腥。老虎听了活佛讲的教义,果然良心发现,它立时伏在活佛的脚下,拜活佛为师,愿意进洞修行,说来也邪了,这只老虎从此再不上山扑杀生灵了,只是每天跟着活佛到寺里的大铜锅旁边去喝粥。 寺里的和尚见活佛每天上午带了只老虎到山门里喝粥,吓得是哭儿呐喊,四处奔跑。老方丈见此情景,就对老虎说:"过午再来。"这老虎也奇了,听了方丈的话,真的"扑嗒扑嗒"回到山洞等着去了。谁知老虎把老方丈说的"过午再来"听成"过五再来"了,乖乖地在洞里等了五天,到后来精疲力竭,饿死在山洞里。 老虎死后,老方丈命匠人给老虎塑了个彩像,立在活佛洞里。后来活佛也"归天"了,这洞里就留下活佛和老虎的两个泥像。 民国的时候,有个叫田树藩的人写了首诗,讲的就是这个"活佛"的故事:"神话离奇虎听经,佛心感应兽心灵。永留色相传千古,香火人间拜道星。"
  (五)石鱼
  在潭柘寺最高处的西北角,还有一座不大的殿堂――龙王殿,在殿前的廊檐下悬挂着一条黑青石雕刻成的大鱼,这就是潭柘寺有名的古迹之一的"石鱼"。
  这石鱼长约三尺,宽近一尺,用小木锤敲击石鱼的不同部委,就会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而且音阶上也有明显的变化,如同敲击乐器。
  据说石鱼是南海龙王的心爱之物,每逢庆典时候,龙母都敲击它奏乐,这种美妙的乐声传到天宫中去了,王母娘娘听见了,非常喜欢这种乐声。龙王知道后,就将石鱼献给了玉皇大帝,可当王母娘娘敲击它时,却发不出声音来,王母娘娘很不高兴,就问太上老君:"这是何等宝物,怎么我敲击它就不出声音呢?"太上老君回答道:"这是下界之物,怎么能供到天上来呢?还是还回去吧。"

  正好,这时北方大旱,瘟疫流行,玉皇大帝体恤民间疾苦,就委派石鱼到凡界来,并吩咐它到下界之后要解救疫民,祛灾除难。
  在一天夜里,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突然一道闪电,"刷",一道白光从天而降,落在了潭柘寺大雄宝殿前的台基上,打更守夜的僧人,听到院中"咕咚"一声响,心中一惊,赶忙举灯前去查看,发现是一条大石鱼。忙向老方丈禀报情况,老方丈取手合十,闭目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物乃天上玉皇所赐,天下有望啊。它定会为民除灾解难啊。"于是就命人将石鱼悬挂于龙王殿前廊檐下,供游人香客们观瞻祈福。
  石鱼身上共分为十三个部位,代表着中国过去南七北六,十三个州,也就是十三个省,哪个省遭遇了干旱,就敲击鱼身上的相应部位,同时焚香礼拜,祈求消灾,当地就能降雨消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雄宝殿                                          观音殿,这代表普渡众生的愿望与地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戒台殿屋顶的黄色方快,象征着无比尊贵的皇家寺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精致的木雕、独特的方丈门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乾隆在潭柘寺,工匠们留下了这永恒的瞬间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门前的古木告诉人们它的悠久历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门前商店里排放的弥勒佛让游人忍不住一起合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潭柘寺古山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天王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要的就是这种氛围-清净寡欲,命比寿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天下第一寺与“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潭柘寺,就座落在北京西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作为皇家寺庙,有多少皇帝在此走过,不知有谁曾经想过,在这戒台前而入山门,这就成了千古之迷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