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本性法师:勿忘世上苦人多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3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文图/福州开元寺) 编辑:王颖 责任编辑:张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本性法师(左三)
 
本性法师在第三届医学与人文南普陀论坛上开示
 
菩萨在线福建讯 12月12日,福州开元寺方丈、泰宁庆云寺住持本性法师在第三届医学与人文南普陀论坛上开示:勿忘世上苦人多。以下为开示全文:
 
佛教,是一种以慈悲为情怀,以生命为根本,以人间为道场,以文化为载体的重要历史传承与文明传统。
 
2500年前,创教先辈,释迦牟尼,本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精髓,大慈天下乐,大悲天下苦,以万千法门,千手千眼,勇担社会责任,救度无量苍生。历代祖师高僧,亦是如此,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
 
改革开放后,厦门南普陀寺前方丈妙湛长老,承先启后,遗言:勿忘世上苦人多。今天,正是妙湛长老圆寂二十五周年的纪念日。而今,现任方丈则悟大和尚,更是继往开来,不忘本心,在此奋力。
 
下面,就治病救人,施医送药,这一佛教落实慈悲的重要方法,从人文角度,谈几点本人的浅见:
 
一、医治身体,救治身理
 
佛教对人的医治,分为四大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医治身体,救治身理。佛教认为,生命生老病死,这是规律,但可以通过规律的养生方式,延缓老病死的到来。认为,健康延寿,是种福报。认为,多活一天,多一天希望,可以因此,做更多的善事。为此,便有消灾延寿药师佛的存在。也因此,延生了殊胜的药师法门,佛教医药。
 
《文成公主》舞台剧中有句话,很让我感动,她说:“我想要生者远离饥荒,我想要贫者远离忧伤,我想要老者远离衰老,我想要逝者从容安详。”
 
释迦牟尼在世时,便亲自侍候病者,为他熬药送汤。佛教历来把治病救人作为重要福田之一,是积功和累德的重要法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也因此,“盲者能视,聋者能听,哑者能说,瘫者能行。”
 
二、医治心理,救治情绪
 
佛教对人的医治,第二个层次,就是医治心理,救治情绪。佛教认为,一个生命,他的病态,不仅有生理,还有心理,如贪嗔痴慢疑等等。认为,心理疾病,将影响到身理健康,反之亦如。
 
佛教经典《普贤行愿品》有句话:“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这是佛教的愿望,也是宗旨。
 
也因此,救治心理疾病,促进心理健康,成为佛教实践的重要内容,如信解行证,如戒定慧。而且,对心理的研究,也因此非常深入,如唯识学,也可以说是佛教心理学。
 
三、医治灵性,救治灵魂
 
佛教对人的医治,第三个层次,就是医治灵性,救治灵魂。认为,人的灵性,也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许多人,往往是颠倒的、虚无的、极端的。如以吸毒为爽乐,以赌博为刺激。三观颠倒,人生就颠倒。灵性如此,灵魂不净,善恶不分,邪正不分,人生的提升无期,而沉沦可待。佛教是要把颠倒过去的颠倒回来,把人拉到善道上来,正路上来。比如,佛教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要“以佛心导正人心,以佛道辅正世道”。
 
佛教认为,灵性疾病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反之亦如。为此,历代高僧大德都把释迦牟尼叫作“大导师”,就是如此。其内容,在佛教的经律论中比比皆是。比如,佛教强调的十大核心理念: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
 
四、医治信仰,救治终极
 
佛教对人的医治,第四个层次,就是医治信仰,救治终极。佛教认为,人要有信仰,无论是哪种向善向上的信仰。认为,信仰是路,是方向。没有信仰的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有信仰的人,从黑暗走向光明。因为,生命很短,死亡很长,生命的赛场,没有冠军。而且,谁也不知自己百年之后到哪去!为此,要让人生,低头时,脚踏实地,可看沟渠;昂头时,满目苍穹,可望晨星。要让来时,留下善业,要让走时,留下功德。这样,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生而少烦恼,亡而无恐惧。生而坦荡荡,逝而无遗憾。终极到来,照样欢歌。
 
头上三尺有神明,没有信仰者,或者盲目信仰者,或者邪恶信仰者,今日闹得欢,明日拉清单。因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信仰疾病,影响灵性的健康,反之亦如。为此,释迦牟尼要放弃世俗的王位,而去构建信仰的王国,就是为了生命有可靠的终极选择,光明未来。          
 
可见,佛教是治病救人的,医治不同层次的病,综合病综合治。为此,释迦牟尼也被叫作大医王。也因此,在佛教眼中,治病是神圣的善业,医生是神圣的善者,就如儒家与医家所说一样:医者,仁术;医者,父母心;大医治心;未医彼病,先医我心;良医有三善,也立德,立言,立功;甚至,上医医国,其次医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救世,退则救民。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