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聚焦佛教戒律:律宗思想文化论坛在终南山召开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律宗思想文化论坛主要嘉宾合影(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宗祖庭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佛教禅修学会会长法宝法师发言(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本如大和尚与陕西师范大学吴言生教授在论坛上交流(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2017年3月25日,由陕西省佛教协会、律宗祖庭净业寺联合主办的《律宗思想文化论坛》在陕西终南山净业寺召开。论坛正值本如法师荣膺律宗祖庭终南山净业寺首任方丈,藉此殊胜因缘,海内外高僧大德、佛教界专家学者,及社会贤达济济一堂,就佛教戒律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在四个小时高水准的研讨中,与会高僧及学者围绕律宗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弘扬律宗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等话题发表了见解,论坛以其务实、真诚、高效等特点,给与会嘉宾及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禅宗祖庭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台湾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温金玉,台湾十方禅林方丈首愚法师,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佛教禅修学会会长法宝法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前所长王亚荣,闽南佛学院副院长法源法师,西北大学佛教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利安,前凤凰卫视主持人,锦麟媒体创办人杨锦麟,台湾前“内务部”部长廖正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李继武,陕西白马招觉院方丈如孝法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山研究中心主任段新龙出席论坛,并做重点发言。论坛由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主持。

吴言生教授首先转达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大慈恩寺方丈增勤法师对大家的问候和致谢。吴言生教授指出,“戒”是佛法的基础,三学的共基,道宣大师开创的南山律宗,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佛教。戒律对于佛教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家能够聆听到各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的观点,是极为殊胜的因缘。

本场论坛共有十五名高僧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发表见解。凤编摘录论坛发言人主要观点,以飨网友。

永信大和尚:少林寺慧光律师与南山律因缘甚深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在论坛发言中说::历史上长安和洛阳的因缘很深。白马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和尚在这里出家;第一个和尚在这里受戒。少林寺的慧光律师,著有《四分律疏》,为佛教界广为认可和传诵,是四分律的先驱者,是南山律的雏型。道宣法师开创的南山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创立的。近年少林寺举办过律学研讨会,并一直在传戒。希望净业寺今后也多多开坛传戒,振兴南山律宗,引领好风气,更好地利益社会,利益众生。

法宝法师:解决人类危机只有一个途径——佛陀的教诲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法宝法师谈到:两千五百年以来,我们的饮食、衣着上都有所变化,而恒定不变的是律。我自己多年来在世界各地,通过亲身体验,给大家带来一个消息,今天,国际社会一致认同,要想解决人类的各种危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戒律,对根治现代社会各种痼疾、促进世界和平、让人类更加幸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表示,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佛教将发挥出领袖和表率作用,为构建人类和平作出卓越的贡献。

法源法师: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

闽南佛学院副院长法源法师在论坛发言中说:从律学律宗的角度谈戒律对于佛法体系的重要性。第一,戒律是正法久住的保障。佛法是否能够久住世间就看戒律是否存在,戒律是佛法的寿命。第二,戒是僧团管理的准则。僧者清净意,和合意。是否能够和合共住,就看是否能够持戒。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戒为主,以清规为辅。时代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制度。第三,戒律是个人修行解脱的基石。无戒之定是邪定,无戒之慧是狂慧。一开始接触戒律时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一旦纳法于心,和它融为一体时,就会发现原来戒律是禅修入门手册,会生起无限的喜悦与自在。佛陀之法是从大解脱出发,只是众生的习性使其觉得束缚罢了。

心道法师:修行时滑手机要警觉,打坐时内心的手机也要关掉

台湾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主要谈了三点:第一,从整个佛教来说,不管大乘小乘,没有戒律不成僧团。戒守得好,僧团就非常和合。第二,佛教平常修止观,现在成了滑手机,时间被手机上的信息碎片化。这需要引起警觉。打坐时要关掉手机,不但要关掉外在的手机,内心的手机也要关掉。戒就是禅定,就是生活禅。要在生活里面修成点点滴滴的定力和禅心。第三,三学的关系。戒让我们生活有原则,回到因果法则;定让我们安宁,心回到空性;慧让我们自在,产生无我的效应。

首愚法师:净业寺,净化了业力,净化了贪嗔痴,当下就能成就

台湾十方禅林创办人首愚法师说:“自净其意”,就是戒体,让自己清净解脱。戒相是“诸恶莫作”,是不侵犯别人;戒用是“众善奉行”,广利有情。清净了就解脱了。净业寺,净化了业力,净化了贪嗔痴,当下就能成就。因此,七佛通戒偈是修行的下手处。持戒,不仅仅是诸恶莫作,还要众善奉行,还要普度众生,这是是大乘菩萨的菩萨行。

如孝法师:如果世间没有“律”,就是野蛮社会

白马招觉院方丈如孝法师观点:如果世间没有律,就是野蛮的社会。律是社会精神的显现。人类对律的追求,是生命的根本。佛陀无上的智慧,才能建立圣教。圣教安住不仅仅是为了佛教,更是为了人类的和平与福祉。

温金玉:道宣法师对中国佛教发展贡献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与佛教理论研究所温金玉教认为:终南山上话律宗,净业寺里忆宣公。中国佛教律宗祖庭更准确的名字是南山宗。佛之所以要制戒,是出于四正勤的目的:已生恶令除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长,已生善令增长。道宣把种子归结于戒体,提出了戒体种子说,合于唯识学的转识成智、转染成净的宗旨,可谓孤明独发。温教授还指出,今天仅仅把道宣法师看成是律宗的祖师,与道宣大师对整个佛教的贡献还远不相称。道宣法师融通了儒道释三教,建构了僧格的标准,建立了信仰化导机制,对中国佛教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利安:佛教三学中对律的研究最弱,实践最弱

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院长、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提出:一,律宗除了自成一派外,还对各宗提供了修行的支撑。二,戒律应当与时俱进,删繁补阙。三,净业寺是创宗祖师所在地,是真正意义上的祖庭。四,在家人是否能谈律?五,佛教三学中对律的研究最弱,实践最弱。六,能不能深度挖掘出戒律中的精神、原则,使它发挥出重要的价值?

王亚荣:戒律是佛教的命根子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前所长王亚荣教授认为:戒律是佛教的命根子,道宣大师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律宗思想文化是南山律的思想文化。南山佛的思想文化就是道宣的思想文化。律是圣言量的佛言,不可更改,到了中国之后究竟要如何施教?五部律应当如何传播?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李继武:道宣是一位冠绝古今的佛教大师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所长李继武教授指出:一,道宣继承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佛学的精髓。二,道宣是中囯佛教史学的承前启后者,他的著述代表了中国佛教史学的最高峰。三,道宣是中国佛教律学的集大成者和南山律宗的开创者。四,道宣是一位实修实证的大师。五,道宣极力维护佛教的神圣性和神秘感,撰写大量相关作品。六,道宣毕生弘法传戒,不顾危险,以身护教,迫使皇帝收回僧人致拜君亲的成命。

段新龙:道宣法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沟通了小乘戒律和大乘思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研究院段新龙主任观点:为什么道宣法师伟大?首先是他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把握住契机。唐代佛教各派思想奉行的是小乘戒律,所崇尚的是大乘思想。这是存在着矛盾的。道宣法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二者进行了沟通。他比较圆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将两者沟通之后戒律才能够牢固。

杨锦麟:道宣律师对戒律删繁补阙,今天要不要墨守成规?

时事评论员、知名媒体人杨锦麟先生认为:殊胜的因缘成就了净业寺的今天。净业寺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宗教政策的支持。戒学是基础,是中国汉传佛教能够发扬光大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年道宣律师对戒律删繁补阙,今天要不要墨守成规?今天有这么好的契机,要出新的思想,才不辜负这个时代。道宣大师是前无古人的,但应该后有来者。这个使命不仅仅是本如大和尚一个人的,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吴言生:本次论坛胜缘和合、现身说法、直指本心

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吴言生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说:本场论坛主要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戒律的意义。二、道宣祖师的意义。三、南山律的渊源。四、对律宗中兴的期待。本场论坛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胜缘和合。时间上的和合,地点上的和合,演讲者的和合,聆听者的和合。二是现身说法。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们从自身的修行的实践体会中来发言。本场论坛不只是学术理论概念名相的探讨,更是大家在学戒、持戒、重戒、弘戒的体悟分享。三是直指本心。直指佛陀制戒的本心,让戒体坚定,戒相庄严。

吴言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关于戒律的意义,是重中之重。僧团需要戒律,社会同样需要戒律。一个人没有底线,幸福指数就很低。如果能守住不杀生戒,就能调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如果能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就能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能不饮酒,不饮无明之酒,人的心里面就不会有贪嗔痴,就能达到内心的清静与平和。道宣祖师说三聚净戒与三身相通:摄律仪戒,诸恶莫作,是清净法身之因;摄善法戒,众善奉行,是庄严报身之因;摄众生戒,饶益有情,是千百亿化身之因。修好三聚净戒,就是法报化身成就。祝愿大家朝着道宣祖师指引的方向,修成正果。

律宗祖庭净业寺方丈本如法师在论坛最后做答谢发言,对众人的参予、奉献深表感谢。他说:佛陀曾对阿难说过佛戒可以改,但后人不敢改。弘一法师曾说过如果严格地要求自己连五戒都守不到。可以戒律是何等的庄严神圣。当代中国佛教的方向是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不是让我们被人间化,而是要化人间。佛陀是三界导师,出家人要尽的职责就是要度化众生。佛陀最初说法时是最简单的,没有那么多规程仪式。但众生习性是难以去除的。所以佛陀才制解脱戒,让修行人得到解脱。要牢牢记住,戒律的根本就是让我们解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