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观音学的创立与中国佛学源流——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1)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3日
来源:菩萨在线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导读:
        佛教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显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作用和成就。那么,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了探寻中国学人的佛理探究与人生修行之路,记者就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佛典的翻译与诠释、僧伽教育与人生修持等话题采访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图片来源:菩萨在线)

 

    菩萨在线佛讯 佛教文化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显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作用和成就。那么,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了探寻中国学人的佛理探究与人生修行之路,记者就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佛典的翻译与诠释、僧伽教育与人生修持等话题采访了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会闲法师。

 

    观音文化与普陀山佛学渊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在佛教界具有重要地位,也吸引着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请您简要介绍普陀山佛教文化的历史与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会闲法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报》的采访。普陀山历史非常悠久,但与佛教文化发生交融的年代是在大唐。863年(咸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锷第三次来中国,参访佛教圣地。这一年,他到五台山参拜文殊菩萨,到中台精舍得一尊观音菩萨像,妙相庄严,欲带回国供养,让其国民沾福。道经四明(今宁波)出海,航过昌国(今舟山)马秦山(朱家尖)石牛港莲花海,遇礁不能动,锷及同行人望潮音洞而祷曰:“若尊像于海东机缘未熟,请留此山。”说完,舟即浮动,慧锷于是以观音像安置于洞侧张氏家,张氏舍宅供奉圣像,称为“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20世纪,普陀山中兴第一人是妙善长老。长老数十年来呕心沥血,规范普陀山坐禅念佛、教观天台之遗风、整肃沙门清净威仪的道风;规范佛事制度、水陆等家务佛事,包括开坛放戒的重要法会;修复了三大寺、二十余座庵院茅蓬,创办了普陀山佛教颐养堂、普陀山佛学院、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及《普陀山佛教》杂志、《正法研究》学术年刊,接办了普陀山文物馆,倡修了《普陀洛迦山志》,创建了南海观音铜像、普济医院、正法明如来铜殿及洛迦山妙湛塔,修建了伴山禅院、圆通禅林、法雨寺大雄宝殿等项目。妙善长老一生爱国爱教,布衣蔬食,自奉甚微,一切供养收入悉数用于建寺育人、赈灾济困、造福地方。从1984年起,他还先后出访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其在海内外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弘扬佛教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堪称一代宗师。之后,道生长老继承妙善老和尚遗愿,承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使普陀山为全世界佛教界所瞩目。

 

    现在普陀山佛教事业在道慈大和尚的带领下,正由传统香火兴庙向人文教化的文化兴教方面提升,观音信仰正以文化形态为社会大众所认同,时代与社会正呼唤信仰回归、文化繁荣、道德重建。观音信仰契合了人类对和平、进步和发展的要求,普陀山“观音法界”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巨变。“观音法界”是以展现观音文化为主题,集朝圣、体验、教化功能于一体,集观音菩萨信仰和观音文化之大成的观音博览园。

 

    《中国社会科学报》:普陀山早已成为观音文化重要的符号和象征,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还专门成立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观音文化与普陀山的渊源与流变?

 

    会闲法师:普陀山作为观音信仰的道场,其文化特色和亮点就是观音文化,如前面所述,其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的宗旨和目标是推进观音文化、观音信仰、观音精神,努力使普陀山成为观音文化、信仰、朝拜的中心。本中心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院长道慈大和尚带领和支持下,由本人以及两位副主任——西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和本院的湛空法师一起承担了《观音文献集成》这么一个耗时长、费力艰的文化工程,唯所企望者,是为国内外修行观音菩萨法门的人士提供一批便于利用的文献汇集,为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文化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标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