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大悲古寺盂兰盆供佛斋僧法会圆满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来源:中国佛教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 主法法师讲经.jpg

主法法师讲经

2 众僧诵经.jpg

众僧诵经

3 主法法师礼佛.jpg

主法法师礼佛

4 法会现场.jpg

法会现场

5 法会殊胜圆满.jpg

法会殊胜圆满

   2015829(农历七月十六日),辽宁省海城市唐王山大悲古寺盂兰盆供佛斋僧法会圆满,此次法会为期天。827(农历七月十四)在大悲古寺上明下一法师开示忏悔真义后,举行了拜忏法会法会大悲古寺上达下一法师、上宝下一法师主法828(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上午8:00举办了庄严的供佛斋僧法会,10:00谭居士与大众共同交流学习了破除迷信,正信佛教,下午举办了念佛法会,由上戒下一法师主法;829(农历七月十六)上午由谭居士与大众共同交流学习,下午举行三皈五戒传授法会上度下一法师主法

盂兰盆法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

    “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佛说盂兰盆经》云:“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犍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犍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度。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僧众结夏安居结束的解夏日,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发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结夏安居期间一切圣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在解夏日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故此佛陀咐瞩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后来目犍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养十方三宝,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修学,禅宗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其实就是把“孝”字做到圆圆满满。圆满的尽孝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也就是圆满成佛。

二、《六祖坛经》——无相忏悔

    大师在经中明白的开示:“无相忏悔的功德,确实能消灭三世罪”,三世是指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换句话说,无罪不灭,“果报是得三业清净”,身清净、意清净、口清净,换句话说,无不清净。由此可知,灭罪、清净是从忏悔中得来的。

    “忏悔”,可以连起来看,也可以分开来讲。“忏”这个字,原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叫做“忏摩”,意思是忏除过去的罪业,也就是指往昔所有种种的恶业。恶业,当然不外乎身口意三业的造作。恶业中最重的,六祖在此特别指出三条纲要。第一条是“愚迷”,第二条是“憍诳”,第三条是“嫉妒”,这也可以说是人人皆有。

    再讲到“悔”。“悔”,这个字是中国字,就是“后悔”。悔是悔过,悔其后过,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讲求“后不再作”。孔老夫子教学生“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一次自己觉悟了,以后再不会重犯同样的过失,这叫做悔过。“悔过”与印度“忏摩”意思相通,在翻译时就把“忏摩”译作“忏悔”;忏悔二字可以说是梵华合译,上面是印度字,下面是中国字。从前所有恶业、愚迷、憍诳、嫉妒、染著,今天既然已经觉悟了,以后不可以再造作,这叫真正的忏悔。若说今天忏悔,明天又造作,这不是忏悔的本意,这样的忏悔法不能灭罪,不能得到三业清净,求证五分法身、明心见性是不可能的。忏悔的修学法,无论在大小乘法里,无论在哪个宗派,都非常重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四条“忏除业障”,前面三条是讲修福,第四条是讲忏除业障,业障若不忏除,福德不能积聚,道业不能成就;可见,它是我们修学成败关键之所在,我们应当认真的修学。

三皈五戒

(一)三皈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古时候讲三皈,大家都懂,不会错解意义。但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皈的意义。听到“皈依佛”,就想到佛像,皈依佛像,这错了。听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三皈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

    “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某某寺院,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否则的话才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呢?

(二)五戒

    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夷)一定要学持五戒,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我们坠落投生恶道。我们皈依三宝后,不管有没有受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