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消除负面思想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9日
来源:(英)苏·斯通 SueStone 《相信》   作者:(英)苏·斯通 SueStone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关于那些每天都会出现的负面思想,我发现人们一开始都会抵抗这些思想并试图消除它们。不同的方法也许有不同的效果,有一些方法更为有效一些。现在呢,我来跟大家分享几种有效的消除负面思想的方法。

  切记,重塑思想需要时间和训练

  每一种方法都是独立的。事实上,有一些方法跟另一些方法之间是存在矛盾的,不过每一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帮助你消除负面的思想情绪。

 

  斩断法

  第一种方法叫做斩断法。一旦你意识到你产生了负面的思想,不由分说地将其立即斩断。不讨论,不分析,不纽结,一刀斩断,终结这种想法。有些人会惊呼:“取消!”当你意识到你的内心产生了负面的想法的瞬间,立刻斩断它,并植入一种相对的思想来替代它。关键是,你要能够意识到你产生了负面的思想。因此,只要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刻采取行动,终结它,并在内心设定另一种全新的思想。

 

  标签法

  第二种方法被称为标签法。你需要尽可能早地意识到负面思想的出现,然后并不像第一种方法中提到的那样去斩断它,而是给它贴上标签。警告自己:“我内心现在正在产生负面的想法。”就这样,不断地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一种负面想法,这只不过是一种负面想法。”

  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惊人的真相,这能帮助你摆脱和控制你的负面思想。我将用加黑的字体将这段话写出来,并建议你在继续阅读之前将这句话至少读三遍,让它印刻在你的脑海中,这就是:

  负面思想只在你回应它的时候才具有力量。

  再读一次上面这句话。直到你认识到负面思想的力量来源于你对它的关注和担心。一旦你开始担忧和焦虑,就相当于对负面思想做出了回应,当你小心翼翼地为了避免它而做事情的时候,你的情绪就会受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时候,负面思想就已经控制了你。但是如果你明白负面力量来自你的回应,那么很简单,只要不要对其做出任何回应就可以了。标记这个负面思想,提醒自己不要回应这种思想,将注意力转移到积极的方面,不要被这种这种思想困住。再次强调:

  负面思想只在你回应它的时候才具有力量。

 

  夸大法

  第三种消除负面思想的方法就是,无限夸张负面思想到荒谬的程度。

  夸张是一项非常厉害的能力,但是你必须将这种夸张运作到一个荒诞的程度。关键词是荒谬。设想一下你是一个售货员,但是你的生意很糟糕,这时候你的内心充满了负面的情绪,你对自己说:“这有什么用,今天我不会再有生意了。”跟着你对自己说:“等等,这是一个负面的想法。”接着利用夸大的方法去想:“好吧,我今天没有生意了。事实上,我一点儿都不惊奇,当我走进另一个商店的大门去推销时,人们会向我泼一桶水,他们会放狗咬我,我全身都像落汤鸡一样狼狈,然后会有一双大手指着我的鼻子当面羞辱我。之后每一个人都看着我,举起他们的大条幅,上面写着:你这个笨蛋,就因为你没做成一笔生意,才落到这步田地!”就像这样不停地夸张下去,直到你自己对自己说,“够了,这太荒唐了。”你发现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这样你就把负面力量完全击溃了。

  事情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当我们有了负面的思想,这种思想会带着提醒的小告示,警告我们,嘿,我只是负面思想,如果你不希望我变成真的,那不要理睬我就可以了。当然,负面思想是不会以这种形式存在的,它们是悄无声息地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侵入你的思想的。如果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思想其实是个骗子、识破不了负面思想的魔幻外套的话,我们将使所有的负面思想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依靠着夸张的方法,我们就能很好地应付负面的思想,这也是这些方法显得弥足珍贵的原因。

 

  抵消法

  第四种方法叫做抵消法,就是利用完全相反的思想来抵消负面的想法。

  不论负面思想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只要朝着与之相反的 方向去思想就可以了。当负面的想法产生:“我今天做不成一笔生意了。”你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够成功地挣到很多钱!”当负面的思想告诉你:“我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场有意义的恋爱了。”你就跟自己说:“我马上就能谈一场无比幸福美满的恋爱了。”  

  你看,大脑一次只能思考一种思想。而你也许认为你同时思考着很多想法,但事实上你的大脑只不过是思考完一个,接着思考另一个而已。如果你用相反的想法取代了负面的想法,你也就消除了负面思想的力量。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如我所说的这么做。他们遇到不顺利的情况,就会去思考他们,忧虑、注意它们,这不经意间就给了负面思想以力量,最终使这种思想表现出来。

    【 省思】从佛教对治烦恼的角度看,上述英国学者总结的消除负面思想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在世间行之有效的方便法门,值得借鉴和运用;但要达到根除烦恼的究竟境界,还须以佛教般若空性智慧来指导,去超越世间一切可能产生的二元对立,超越“肯定、否定、亦肯定亦否定、非肯定非否定”(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等)的四句极端,正所谓“离一切相,方为实相”。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中青报:比“狠”的社会心态更值得警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