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修菩提心>>正文内容

换位思考下,我们想要和不想要的一切――人人平等、自他平等、众生平等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5日
来源:昌列寺 12019年4月25日   作者:嘎玛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提心依发心的本体来分,可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的差别,是指缘“果”或缘“因”而立下誓言。愿菩提心,是“发愿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要安置一切众生得到佛果。是缘“果”而立誓。行菩提心,是在愿菩提心的基础上,不仅心里发誓,还实践六度万行,累积成佛的因,是在“因”上立誓与行动。

  愿菩提心的学处有三种: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以及自轻他重。这三种世俗菩提心,都是在四无量心的基础上作修持。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在轮回中漂泊,是因为将非实有的我,执着为“实我”。由于根深蒂固的我执,每个人都非常保护自己,以自我为中心。

  正因为贪执我方,嗔恨他方的分别心,让自私不断膨胀,而开展出一连串的烦恼和痛苦,我们却还习以为常。不管对他人有多大的爱心和耐心,我们最爱的还是自己,不能忍受任何伤害。只要有人对自己稍微不客气,有一些刺耳的恶言,或小小的讽刺,就无法忍受,何况是殴打杀害呢?但我们却不顾其他生命的感受,常常不经意就捏死小虫或蚊子,让它们受剧烈死亡的痛苦。

  要知道,众生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避苦求乐的需求,也有本来具足的如来藏。不管外表多么凶猛或温驯,体型多么庞大或细小,都和我们一样,不愿受到伤害和损失,希望身体健康,内心没有任何烦恼。

  这些在轮回受苦的众生,过去世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虽然他们都希望快乐,可是对于快乐之源的善业和正法,却一无所知,也遇不到善知识指引他们,或者就算有善知识指引,他们也不愿意依教奉行。而今,我们很幸运遇到了具德上师,遇到大乘佛法,懂得如何取舍善恶。所以,如果能做到,就一定要去成办一切众生的快乐。要练习放下我执,爱众生如己,忍耐一切众生对自己的偏差邪行。

  因此,在四无量心的基础上,我们这么想:我所希望得到的快乐,希望一切众生也都拥有;我不想遇到任何痛苦,希望众生也不要遭受丝毫的痛苦。

    要怀着大慈心,为自己的安乐是如何精勤努力,也要为一切众生的安乐而努力;自己连细微的痛苦也努力舍弃,同样也要尽力解除其他众生的微苦;自己因为享受幸福安乐、丰厚受用等而喜悦,对于其他众生所享有的快乐,要心生欢喜。然后,以四个要件发愿祈祷:

  1.发愿:愿一切众生,远离苦果及苦因,具足从人天果报直到佛果之间的乐果,以及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等乐因。

  2.希求:如果他们能够远离苦果及苦因,具足乐因及乐果,那该多好。

  3.发誓:我一定要使他们远离苦果及苦因,具足乐因及乐果,从今天起,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

  4.祈祷:虔诚祈祷三宝,让我能圆满上面的愿望。

  然后,在这样感受中不起念头,在无缘状态中尽力安住。我们要以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同时祈祷上师,一再反复观修。

  而胜义菩提心,是引生出三轮显现而无自性的空性定解。

  有人请示单巴桑吉尊者,可否用一句话,就概括所有法要?尊者说:“修持自他平等之心。你自己希望的,一切众生都和你一样。”这和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所欲,施于人”的意思一样。我们很珍惜自己的身心,也要用同等的珍惜尊重,对待其他生命。因为你对别人付出关爱,最后享受最多关爱的人,还是你自己。

  就像我们还是小孩或年轻时,都希望长辈呵护我们,疼爱我们。长大后,当长辈已经老了,我们却觉得他们很啰唆嗦,做事也不如我们的意,越来越嫌弃他们。其实,每个人都会老,都希望有人来扶持、孝敬。如果有老人需要帮助,我们不愿意付出;有人生病,我们不愿照顾,不去医院探望,视若无睹,躲得远远的,那么当自己年老生病,渴望有人来探视时,有谁会来安慰你呢?我们现在不喜欢的老人或想避开的病人,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也会走上他们的路。这些值得我们深思。

  只有建立在自他平等观的慈悲心,才能感受他人的苦乐就是自己的苦乐,才能尊重、爱护众生。所以,我们务必要根除珍爱自己、嗔恨他众的恶心,对于三界六道所有众生,都要一视同仁,看作和自己一样,没有差别。

  要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愿望,心里想着“我和众生一起成就佛果”,实际行动上,也要一起遣除痛苦,一同修行佛果。然后,把愿望化为行动,尽力去做有利于众生安乐的事。虽然大家听到这些道理,不可能马上实践,但可以慢慢训练,就能生起自他平等之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