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发愿实修>> 禅定禅修>>正文内容

仅仅禅修是不够的 ——正念正知的禅修不会凭空发生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0日
来源:2017-08-13 智悲讲堂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作者介绍:

  朱迪·雷夫(Judy Lief)是秋阳创巴仁波切的资深弟子,并被仁波切任命为佛教和香巴拉传承的老师。朱迪现任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lications)“佛法海洋系列”丛书的编辑和金刚界出版社(Vajradhatu Publications,位于哈利法克斯)的责任编辑。

  我们每个人都有先入之见和个人观点。我们不仅有自己的思考,还有见解和数不清的判断,尤其是对他人的判断。我们或许希望从这些观念中解脱出来,但却经常发现又陷入另一套观念的束缚中。禅修足已拯救我们吗?

  节选

  正念正知的禅修不会凭空发生,而是依赖特定的背景和见解实现。在佛教传统中,禅修常常与见、修、行融为一体而存在。作为一个内部相互制衡的系统,这三个要素都必不可少。

  见地

  如果我们没有正确的见地(见解),禅修更可能成为一个陷阱,而非摆脱偏见的途径。如果不了解非有神论又缺乏利他的动机,禅修就会降格为固步自封和避世主义。它还会进而强化我们的无明和执著,而不是放松我执。

  禅修可能使我们远离所处的世界而不是与它连结。它甚至可以辅助行凶,帮助攻击者在进行下一次谋杀前清理杂念。禅修本身并不是神奇的灵丹妙药。正确的见解和动机很重要。见解指导禅修,同样地,禅修平衡见解。禅修是放松我执的一种方式。没有禅修,再殊胜的见解也可能僵化成意识形态。如果你执著于某个观点,禅修会彰显其无益性和局限性。通过禅修,我们能看清这种执著的本质,也能轻易解构观点本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确的动机和见解必不可少,但同时,不执著于任何见解也同样重要。

  行为

  作为第三个要素,行为能制衡见地和禅修。如果不能影响未来的生活,禅修就可有可无。同样地,我们也可能徒有空洞的想法,这些空想不会给我们的生活或人际关系带来任何改变。因此,我们需要在见地和觉知的基础上有所行动。

  与见地和禅修一样,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见地不够透彻,行为就会鲁莽,容易造成凶多吉少的结果。如果没有禅修觉知,行为往往过于仓促杂乱,不够简单大气。如果三者处于平衡中,清晰的见地和禅修觉照就会贯穿着我们所有的行为。

  佛法之道即是将行为、见地和实修融合在一起。它是觉知、内观和行为三者和谐运作所建立起的平衡。这样,我们就不会心猿意马,而是全身心地活在当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佛教的重点并不是修炼高超的禅修技巧,而是彻底改变生活方式。禅修不仅是一项有用的技能或心理体操,更是平衡系统的一部分,旨在从最根本层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以此为导向的禅修能揭露并根除造成人际疏离感和无尽痛苦的根源——贪爱和我执。

  并非只有禅修

  禅修的种类有很多,其产生的背景也各异。即使在佛教传统中,禅修也有很多分支,并且关于究竟什么是禅修也众说纷纭。然而,不论在哪里,对禅修的看法都不可避免地会沾染特定的主观色彩。如今,人们从自身的传统背景中提取禅修等技巧,将其与迥然不同的传统进行融合与匹配,并在新的环境中运用这些技巧。

  在当代,禅修实践已经脱离了宗教色彩,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在美国,禅修往往被列入通用类的自助技能中。所以,禅修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神秘,他们把禅修看作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同健身运动或吃健康食品。

  禅修被视为一种镇定疗法,身体疗愈手段(如降低血压或止痛),甚至用来帮助人在职场或运动场上取得成功。它正在逐渐融入主流社会。就像瑜伽,一度被人们视为一套高深的精神训练体系,如今也随处可见。技巧或许容易模仿,其精神内涵却已荡然无存。

  禅修实践同样面临着变质的风险。这一旨在削弱我执的技巧也许会沦为标榜自我的新工具。

  智悲翻译中心 译竟于2017.03.31

  翻译:杜杰

  一校:付瑶

  二校:杨力伟、圆和

  终审:安安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