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情爱问题>>正文内容

爱的真名叫“无常”[索达吉堪布]

       

发布时间:2017年06月02日
来源:2017-05-24 中国佛教网   作者:索达吉堪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首先,爱是无常的

  但我们以为它是永恒的,一旦它变化了,我们就会感受到巨大的挫败,如同一种神圣的信念被摧毁了一样。

  世间有一句话叫:“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佛陀也说:“三界之中,独来独去。”三界中的生命,都是独来独往,随业风飘荡。只有业力如影随形,伴随着我们离开此世,除此之外,我们不可能与任何人同生死、共病痛。人们虽然信誓旦旦,要白头偕老,但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是在一起争吵不休、感受痛苦,直到无常到来。

  《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边扫花,一边唱着《葬花歌》:“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无常歌。春花初放之时虽然芬芳美丽,到了秋天却枯叶遍地;青年时代虽然红颜貌美,但很快就会满面皱纹、白发苍苍。终有一日,会花落人亡。但人们还年轻时,似乎完全忘记了他们会死。

  前一段时间,我在微博上发了一张花的图片,说:“我的花就要开了。”另一个人跟帖说:“他的花开了,我的人死了。”

  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恩爱无常,会合有离。”但世人没有无常的观念,总觉得,你原先对我很好,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样?

  从前你青春红颜,为什么现在不复是从前的模样?

  从前新车出炉价值昂贵,现在为什么不值那么些钱了?

  佛经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佛陀在因地时,为度化众生化现为一个嫖客。第一天,他赐予一位名妓无价之宝;第二天,他付给黄金饰品;第三天,他仅付白银。妓女不服,状告国王。佛陀说:“她出卖的娇躯,在一天天衰败,价值当然一跌再跌。如同鲜花已经凋零,蜜蜂不再汇聚。人们的爱恋之情也是如此,哪一个人不是喜新厌旧?一切因缘所生法都是刹那生灭的本性。年少翩翩,会被衰老磨蚀,最终,寿命也会被死亡侵夺。万法无常,那些不知生老病死之痛苦、徒然毁坏自己肉身的愚者,所迷恋的女人的身躯,无非是筋络下一堆骨架而已。有智之人,谁不知晓贪恋女人身体的过失和愚痴?”

  听了这番话,国王赞叹不已,妓女也从此终止了卖笑生涯。

  著名摇滚乐歌星猫王说过:“我经历过世间的一切,到最后,一切都不过是仅此而已。”

  歌星李娜出家之时也说:“该尝试的都尝试过了,我拥有过爱情,谈过恋爱,只是没有结婚生子而已。”

  的确如此,人到了四五十岁时,才可能基本了解爱的真相;六七十岁时,已经非常明白了;到了八九十岁,已经彻底洞穿了它的本性。但那时,他已将离开人世。回顾人生,想起他二三十岁时,曾经那么癫狂、那么愚痴,对他年轻时的心行,他可能会深深地悔恨并呵斥。

  其次,爱的本质是憎恨。

  佛陀在《增支部》中说过:“爱可生爱,亦可生憎。”表面上,它是一种爱,但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深刻的仇恨。为什么人们对所爱之人会有强烈的执著和控制欲?在他们的情感中,对所爱对境的嗔恨之心,也许远远超过关爱之情。如果没有感情的纠结,他们的关系也许平和如水;一旦爱恨交加,则今天欣喜若狂,明天可能会堕入痛苦的深渊。乃至他们的关系依然持续,这样的日子就不会终结。

  爱和恨之间,相隔只有一瞬间。莎士比亚在《英雄叛国记》中说:“最亲密的朋友,一瞬间就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

  的确,原来海誓山盟之人,可以以爱的名义,拔刀相向、毁容、把所爱之人变成残疾。这样的新闻,在各个国家的媒体中都时有耳闻。所以说,爱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特别可怕的憎恨。

  这种仇恨,不仅对所爱之人,还会对所有阻止他获得满足的人产生。佛经中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迷恋一个女孩,被他母亲知道了,不让他去见那个姑娘。他盛怒之下,杀了母亲,造下了死后无间堕入地狱的罪业。

  每个人在成长之初,都会暗暗地幻想、期盼他的另一半在人生舞台上出现。可是,一旦那个人出现,充满纠结和烦恼的生活也就从此开始。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在漫长的生活中,渐渐领悟爱的真谛。

  第三、爱的本质是痛苦。

  佛陀在《法句譬喻经》中说:“愚以贪自缚,不求度彼岸。”愚蠢之人用贪欲作茧自缚,不求真理,不求解脱的彼岸。以前,我的很多同学充满了求知精神,后来结婚成家,除了人民币以外,他们已别无所求。

  年轻人不懂感情的痛苦本质,以为它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快乐、永恒和具有意义的,其实不然。很多人无法忍受它带来的悲伤、沮丧和绝望,最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楞严经》云:“如不断淫,必落魔道。”如果不断淫欲,即使修行,最终,也必定落入魔道之中,不可能解脱。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不仅在现世,人们会感受它的痛苦,未来,它还会带给我们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

  第四,它是心的幻象。

  当分别心的执着越来越严重时,本来是虚幻之法,却被视为真实不虚;本来不美,却视为美好;本来是遗憾和缺漏的,却视为完美;本来无有任何意义,在我们的眼里,却意义非凡。

  所以,它是我们心中所现的虚假、颠倒的幻象,是我们的心念一手缔造的产物。所谓的感情,完全是心的一种幻化,而心的真实本性,犹如虚空一样,远离了一切概念。我们分别念捏造的情感,乃至整个世界,都不在心的光明本性中存在。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中,叙述了一个密咒士和月亮童子的故事。密咒士偶遇一位年轻美女,对她的贪爱之心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烧。后来,美女与人私奔,他心里的痛苦和嫉恨无以言表。此时,文殊菩萨化现为月亮童子,出现在其前,带给他无比的荫凉。

  月亮童子让他了解,感情是无常的,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最初的甜蜜,注定会腐烂变质;任何一种情感带来的唯一只有痛苦,而非欢乐;并且,它只是自心的一种执著,而非真实。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