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名人佛缘>>正文内容

能诗善画,念佛往生——王维[宣化上人论历史人物]

       

宣化上人讲述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九日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5日
来源:宣化上人论历史人物:〈水镜回天录〉选录 - 一切如来心   作者:宣化上人讲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西元七○一年~七六一年·唐朝

  名维,字摩诘,因喜诵《维摩诘经》故。唐代山西河东人。生于佛教家,其母笃信佛,持戒坐禅。母卒后,舍庄为寺。居士自幼耳濡目染,虔诚\奉佛。九岁能文,善绘墨山水,分外传神,近视乱墨一片,远观奇峰异谷活现纸上。后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年丧妻,不续弦。晚年长斋,念佛坐禅。自奉俭朴,常斋供僧。受神会大师之嘱,撰〈六祖碑铭〉,可知对佛法研究如何之深。惜对国未尽忠,待友未尽义。安史之乱,未离京随驾;挚友孟浩然来投,未能及时引见唐明皇。临终时,索笔写告别亲友书,投笔而逝。年六十一,著《辋川集》行世。

  赞曰

  夙植德本 现宰官身 吟诗作画 稚龄能文

  承母遗训 舍宅寺门 投笔而逝 古今奇人

 

  又说偈曰

  唐代震旦王维摩 佛教家庭修多罗

  智慧超人为右相 行解并重驾法舵

  能诗善画悠然乐 文章道德俱洒脱

  预知时至别亲友 谈笑往生觐见佛

 

  白话解

  人生在世,好像著棋一样,有时著赢了,有时不会著,就把棋步输了。著赢了,表示众善奉行;著输了,就是诸恶已作。

  王维居士,因为他喜欢《维摩诘经》,所以字“摩诘”。他是唐代山西河东辋川人。他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信佛的家庭,所以自小学佛。为什么他能生在佛教家庭呢?因为他和佛有缘,过去世所种的善根不错。他的母亲笃信佛教,长年持戒坐禅,所以他从小眼睛所看的,耳朵所听的,都是佛教的环境,就成为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甚至母亲死后,他上表皇帝,捐出自己的屋宅,作为佛寺。

  可惜他有妒嫉心,嫉贤妒能,因此有的时候做事就做得不当然,没能礼贤下士、选贤与能;因为这样,所以他才遇到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的时候,他也没有气节,茍且偷安,委曲求全,这是他没有智慧的地方。

  他很小的时候,就会写文章,当然这是由于父母的栽培,以及各方面的助缘,才能这样。他又善于水墨画,尤其是泼墨山水,画得分外传神。他的画里好像有一首诗,每逢作诗也好像有一幅画,所以他的诗画分不开;有心的人详细观察,就能得到其中传神的妙理。他的画在近处看,只见黑黑一片墨;要是远观,就看到奇峰特出,异谷宛然,好像真的一样,活灵活现,所以一般人对他的画评论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种的境界里边,他大约也有一点自满、骄傲。

  虽然他的诗画这么好,但是他身为国家右相(右相就是宰相),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没有把国家治理得太平无事,因此就发生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之事,扰乱国家治安,足见他是名有余而智不足──身为国家宰相,这是很大的名誉;可是没能防患于未然,令安史之乱消灭于无形,这是智慧不够。

  因为他没有智慧,就大约有一种拖泥带水、犹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个性,所以唐明皇从京城逃难到西蜀的时候,他也不知去好,还是不去好,于是就没有跟着走。没有跟着走的原因,或者他以为安史会成功,他还能保留现有的地位;或者他想走也来不及了,所以没有走得脱(注1)。

  那么他对国家没能尽上忠心,这一步棋是下错了。又对友人没有尽义,不能荐贤──把朋友推荐出来治理国家。他的莫逆之交、挚诚之友孟浩然来投他,当时他大概有点妒嫉的心理,或者有不得已的情形,所以没有藉此良好的机会引荐于唐明皇,这就是他对朋友没有尽义的地方(注2)。

  因为这样,所以他在晚年的时候长斋念佛,闭门思过。虽然在中年时妻子就已过世了,但一直不曾续弦,自己过着很俭朴的生活,也常常去供养三宝。大概他也知道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所以要在佛前求忏悔。当他六十一岁临终的时候,向家人要笔墨,写了一封信告别亲戚朋友。写完之后,把笔一放就往生了。可见他临终时功夫不错,有一点修行,能预知时至。

  因为他有学问,所以神会大师托他作六祖碑铭,将六祖的生平事迹诔碑刻铭流传于世,由此可知他对佛法研究很深。他的著作有《辋川集》流行于世。

  不管他生前所做的对不对,因为他没有大的过错,所以也赞叹他几句。

  赞曰

  宿植德本,现宰官身:王维在前生修行过,种过善根,所以今生能做到丞相;可是虽然做到丞相,他却不会做,于是就吟诗作画,这是现宰官身。

  吟诗作画,稚龄能文:他很小的时候就能作文章,史家称他“九岁知属辞”,属辞即是作文章。文章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他能改过,这是重要的。

  承母遗训,舍宅寺门:他的母亲教子有方,令他信佛。所以他继承母亲的遗训,在母亲去世之后,把屋宅舍出来作寺院。

  投笔而逝,古今奇人:他能把笔一放就圆寂了,这也是古今少有的奇人。

 

  又说偈曰

  唐代震旦王维摩:他生在唐代的时候。“震旦”就是中国,印度称中国为震旦。这个居士不知惭愧,自称王摩诘,自比维摩诘居士。至于他是不是维摩诘?够不够资格?这不能定论。

  佛教家庭修多罗:他生在很好的佛教家庭,所以自小研究佛教,成为虔诚\的佛教信徒。

  智慧超人为右相:他自小学佛,所以养成一种超人的智慧,后来做国家的右丞相。

  行解并重驾法舵:他明白佛法,又能实行;能实行,又明白佛法──解行并重。“驾法舵”,他可以说是现宰官身,来为众生说法的。

  能诗善画悠然乐:他又能作诗,又能画画,悠然自得,很快乐的。

  文章道德俱洒脱:他的文章和道德都非常可取,也非常可观,有一点出尘的味道。

  预知时至别亲友:他预先知道自己死的时候已经到了,所以就写一封遍告亲友的书信;写完后,就谈笑往生。

  谈笑往生觐见佛:他把笔往下一放,很高兴似的就往生了,去见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虽然他做错一些事,但是他临终的境界还算不错,还算迷途知返归去来。

  -------------

  注1: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攻陷长安,王维为贼\兵所获,被拘禁于古寺中,曾作有凝碧诗一章寄其感慨,诗云:“万户伤心野生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后来安史之乱平,王维以此诗减罪。王维经此遽变,更笃信奉佛,长斋禅诵。

  注2:孟浩然,唐湖北襄阳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乃山水、田园诗人。天宝年间,王维官拜郎中,一日私邀浩然入其官府内宅,俄而报玄宗临幸,浩然错愕伏匿床下;维不敢隐,据实以报;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浩然遂出。帝命吟近作,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慨然道:“卿不求仕,而朕何尝弃卿,奈何诬我!”因命放还南山,王维未及时加以劝谏。浩然仕途不顺,抑郁终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