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大德专集>> 圣严法师>>正文内容

观察无常体验无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法鼓山提倡的心灵环保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来源:法鼓山电子报 第611期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由于有许多现代人对于物欲的刺激与诱惑,不知设置心的防线,没有布好心的保护网,所以,很容易自我失控,不容易抗拒,以致绝多数的社会大众,每天每天都在为了盲目追求物欲的享受和名利的拥有,以及追求莫名其妙的什么保障感,而忙碌、紧张、恐慌、尔虞我诈,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混淆了人生的价值观,伤害了他人的权益,危害了社会的安宁、和谐、平衡以及共同的安全保障,大家活得不健康、不快乐、没有安全感。

  因此有很多人都在埋怨着问:“我们的社会人心,究竟是得了什么病了?”答案应该是心灵被污染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被现代快速度的文明所形成的生存环境污染了。因此,我在一九九一年开始,积极倡导“心灵环保”,目的是在呼吁社会大众,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过健康、快乐、平安的生活;人心净化了,社会才能净化。现代文明不是罪恶,只要人的心灵不被污染,我们的世界便有明日的希望。以健康正确的心态,来迎合现代文明的科技生产,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物质的享受丰富而精神的心灵空虚,就是物质富裕而心灵贫穷,对于人类社会的今天和明天,都是害多于利,甚至带来大灾难。

  我自己是佛教徒,相信以中国大乘禅宗的思想,来净化人心是直截了当的,尤其服膺永明延寿禅师的说法,不论是谁,只要当下的一念心与佛的悲智行愿相应,你的当下这一念心便是佛心,许多念的心与佛的悲智愿行相应,你的许多念心便是佛心,若能够每一念心都与佛的悲智愿行相应,你便证得福智两足的圆满佛果了。

  从佛经中看,佛果位是很难圆满的,若从禅宗的立场看,只要你能有一念心不被烦恼刺激诱惑,那一念心的当下,便跟诸佛无二无别;若以无常、空、无我的人生观和宇宙观,作为观察环境审视心境的标准,当下便得解脱。

  只要愿意留心,便见心念的生住异灭,是无常;

  肉体生命的生老病死,是无常;

  自然现象的风云雷雨,是无常;

  时间的古往今来,是无常;

  空间的沧海桑田,是无常;

  乃至花开花谢、月圆月缺、荣华富贵与潦倒落魄等,都是无声而说的无常法。

  观察无常、体验无常,若能同时运用《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是积极的心灵环保。

  认知一切现象是无常,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生理现象、心理现象,都是无常。因为一切都是无常,一切便可以改变,遇到霉运恶运,不必哀怨得失望,如能以智慧来因应,加上时空因素的转移,恶运就会离开你;遇到好运鸿运,也不必自满得发狂,若能以智慧心及慈悲心来善于运用,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好运等着你,如你不知珍惜、保养、培植,自然律则的成败得失,往往只系于一念之差。

  若能以无住的智慧心,生起利益社会大众的慈悲心,来面对无常的一切现象,观察、体验、运用无常的一切现象,便是修得解脱道及菩萨道。无怪乎当六祖慧能禅师听到《金刚经》的这句话时,便立即顿悟了,也无怪乎悟后的禅师们会看到,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事一物、任何一草一木、任何一色一香、任何一人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对于自己,不论是顺境或是逆境,无非都是诸佛的无声说法,是说的无常法。无常即无自性空,空性是不生亦不灭的,因此,凡事凡物,时时处处,都是在说无生无灭、悲智具足的实相法。一切现象既然都是诸佛的无声说法,便不会见到跟自己有矛盾的事,也没有得失利害的事,但有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为众生的利益、为众生的苦难,而生起慈悲救济的事。这是心灵环保的最高境界。

  照这般说来,心灵环保的工作者和实践者,是不是一定要来学佛修禅才行吗?答案是很明显的,能够学佛修禅,当然极好,我们却不可能要等到全人类都来学佛修禅之时,才开始推动全球性的心灵环保。跟现代人所谈的心灵环保,必须是在多元化的原则下,朝向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本讲稿前面所举东亚思想中的儒、道二家,也有著心灵环保的内容。其实,凡是有心要为人类社会提供智慧,促使全人类的身心获得健康、快乐、平安的观点及方法,而能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平安环境的,都可算是心灵环保。

 

  因此,我在国内外,推动的心灵环保,分成两个层面:

  一是学佛禅修的层面:是以有意愿、有兴趣于学佛禅修的人士为对象,用学佛禅修的观念及方法,使得参与者,从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而让他们体验到有个人的自我、家属的自我、财物的自我、事业工作的自我、群体社会的自我,乃至整体宇宙时空的自我,最后是把层层的自我,逐一放下,至最高的境界时,要把宇宙全体的大我,也要放下,那便是禅宗所说的悟境现前。但那对多数人而言,必须先从放松身心著手、接著统一身心、身心与环境统一,而至“无住”、“无相”、“无念”的放下身心与环境之时,才能名为开悟。

  二是“四种环保”及“心五四运动”:是以尚没有意愿学佛以及无暇禅修的一般大众为对象,尽量不用佛学名词,并且淡化宗教色彩,只为投合现代人的身心和环境需要,提出了以心灵环保为主轴的“四种环保”及“心五四运动。”

  所谓“四种环保”,是指心灵环保、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

  所谓“心五四运动”,是指跟心灵环保相关的五个类别,各有四点的实践项目,那就是: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

  以上两种层面的心灵环保,已在东西方社会引起相当令人兴奋的回响。除了我已在东西两半球,举行了三百次以上的禅期修行之外,我也在二○○○年于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世界宗教暨精神领袖和平高峰会”(UN Millennium WorldPeace Summit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eaders)中,提出了“心灵环保”这个理念,二○○一年我又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中另一次提出,到了二○○二年,我向“地球宪章”(Earth Charter)提出心灵环保的急切性,也被该组织明确地接受。我在参加每一个国际性会议中,都会提出这个议题来,与大家分享,也都获得许多正面的回应。

  摘自法鼓全集03-09《学术论考II》p. 0055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