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正信皈依>>正文内容

有漏皆苦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07日
来源:http://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112   作者:麦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属于造作或所作性的法也有有漏和无漏二类,其中,诸无漏法不为苦的体性、因、果所摄持故,并非是苦,而诸有漏法则都住于苦的自性。为什么?因为所谓痛苦,即以身心不欲求、不能令心满足,而彼等有漏法或是痛苦性,或与苦相连而混杂,或是能生苦之门的缘故。其义如何呢?恶趣诸苦及善趣中由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所生的痛苦,大大小小、尽其数量,一切从产生的当下时起,下至旁生亦不欲求、亦了知的苦,即是苦苦。为了区别其余二苦,使人了知其体性即是苦,以两个“苦”字对应差别法和差别基合起来命名。如经云:“何为苦苦?生时为苦,住时为苦,坏时为乐。”苦各自的种类,以地狱的寒热等表示有无量。

    《阿毗达磨集论》中不是把爱别离等划归为坏苦吗?不错!但其意趣为“某时将会远离”,而这里则是从“正感受别离等苦”的角度而宣说的。

    坏苦者,善趣等任何世界也是:不论有漏处、身、受用的安乐之相如何显现,都必定不能如此恒时相续,而最终唯一将变坏,没有超出四边所摄。当变坏时,也正是前面的安乐成为逼恼内心之因,如同母亲丧子而悲痛,若未生子则无其死引生的悲痛。这也如经中所说:“坏苦者,生时为乐,住时为乐,灭时是苦。”因此,无论感受哪种大小的安乐,都无法超越“前前次第灭后,后后次第而生,最终相续坏灭”的缘故,如同秋天美妙的白云般,不可信赖。依靠贪执五欲享乐将造成难忍无量的恶趣等苦,并且混杂着能障碍趣入解脱道等的过失垢染的有漏安乐,利益微小,过患巨大。

    行苦者,一经成为有漏五取蕴之后,无论暂时是苦、是乐、是舍,在这期间的一切刹那都成为后蕴的近取因,以此成为未来诸苦之源,因此这如同有毒之食、痈将会成熟以及按照走向刑场的脚步数逐渐趋近死亡。如是,佛陀安住于苦因的意趣后说:“行苦者,生、住、灭时苦相不明显,然而成为痛苦之因。”正如此语,于有漏所作法的一切相续分,以此无不周遍,因此若对这遍行苦思量的话,比如,“虽针尖许乐,轮回恒时无”,轮回的一切如火坑、如罗刹洲,成为内心厌离之处。圣者的智慧眼(如是)照见,而凡夫并不了知行苦为苦,不仅如此,而且唯一贪著生、积聚、受用等而转,对于其最终必然出现的死亡等,不作观察而趣入,故对“其性为坏苦”也不如理作意。

    为如是三种苦性所系缚故,一切有漏蕴或为痛苦本身,或与痛苦相连,或成痛苦之因,由这一角度将通达苦之圣谛。以此意义宣说了一切有漏皆苦。若能如是了知,则会生起从轮回自性中出离的意乐,并将趣入解脱正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