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文化>> 说法教化>>正文内容

抄经的功德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5日
来源:书禅雅社   作者:妙懿(佛光山抄经堂堂主)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妙懿(佛光山抄经堂堂主)
 

一、前言

  佛光山修持中心的建立,乃佛光山开山大师有于多年来,佛光山的僧众平时努力弘法,信徒一向发心护持,而佛光山的僧俗二众,闲暇欲进修用功时,却苦无一处具多种功能的修持殿堂可用。另一方面,亦因时下台湾社会弥漫拜金风气,道德人心迷失低落,急需拯救。故特别建立修持中心,以长年举办禅坐、念佛、抄经等行门修持,来增进僧俗二众的心地工夫,期能改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人心,为我们的社会、国家、世界略尽棉薄之力。

  佛教行门之一的抄经,有时亦称为写经,即是用最虔敬的心来抄写佛经。抄经约起源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初期写经的材料,大多使用贝多罗叶,后来渐渐有素帛、金、槐皮、桦皮、竹帛、纸等;书写之用具,则有笔墨、棘刺等。古代写经遗品中,最常见者为贝叶,如现存之梵语原典即多以贝叶书写;较晚则以纸、墨书写[注1]。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几乎是中国传统文人共同的精神素养。它不但是体现中国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亦是东方文化特有的一项艺术瑰宝,可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中国书法从形象艺术的角度来看,它能以丰富多彩的形象,反映生命,表达心灵深处的感受,所以它是一种对人身、心两方面均极有益处,能感动人心的艺术。书法作品不但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说,用途更广。因此在中国,自东汉开始翻译佛经之同时,即有笔墨书写之经典。译成之经文大多由笔受者等直接以笔墨书写下来,其后复因为流布经典,更将译文辗转书写,由是,写经之风,大为盛行。

二、抄经与佛教的流传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在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经的流传,更是深广长远的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与艺术。由于佛教初传中国时,印刷术尚未昌明,佛经的弘传流通,只得靠纸墨抄缮,所以与中国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佛经与书法艺术结合之后,不但书法创作的题材更宽广,内容更丰富,意境更提升;而且佛法的传播也因此而更快速、普遍。[注2]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佛经圆融精妙的思想、精美优雅的语言文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等抄写流传佛典。从六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均有不少寺院僧侣是有名的书法家,以抄经为媒介,接引文人、士子皈依佛教;而士大夫、文人又以书法抄经酬谢助扬佛法,所以产生了不少抄经的书法名作。如王羲之书《佛遗教经》;唐邕书《维摩诘所说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心经》等;智永禅师书《千字文》;南唐后主李煜书《心经》;苏轼书《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伽经》、《圆觉经》;黄庭坚书《文益禅师语录》;柳闳书《楞严经》;苏过书《金光明经》;宋高宗书《金刚经》、《心经》;赵孟书《金刚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往生咒》等;欧阳渐书《心经》;溥心畲书《金刚经》及其他血书经典;弘一大师书《华严经》、《心经》等等[注3]。

  经典的抄写并非易事。抄经者出于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佛经的崇敬,必须十分虔诚慎重,因此抄写的佛经书体一般呈现出熟练、持重、严谨、自然的风格面貌。所以六朝以来,大的寺院盛行建造经楼以珍藏写本经卷。据现存记载的粗略统计,仅从陈武帝(五五七)令写一切经十二藏起,至唐高宗显庆时(六五六)西明寺所写一切经为止的一百年间,皇室和民间的写经就达八百藏之多。写经事业大约一直延续到南唐保大年间(九四叁-九五七)才终止。可惜的是,这批辛辛苦苦抄写成的藏经绝大部分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六朝隋唐写经,虽然已是残篇零卷,也堪称举世的瑰宝了[注4]。

叁、抄经是修行培福之道

(一)抄经的功德殊胜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注5]

  《辩中边论》卷叁中,提出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注6]等十种受持经典的方法。无着菩萨也说抄经有五种功德:可以亲近如来;可以摄取福德;亦是赞法亦是修行;可以受天人等的供养;可以灭罪。所以抄经被认定是受持经典很好的方法之一。

  在《金刚经》、《法华经》、《药师经》,乃至《地藏经》、《维摩诘经》、《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等等诸多重要大乘经典中,都明示书写佛经、受持读诵、广为传播,有极大的功德。因此,从六朝以后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诚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为了弘扬传播佛法而写经;或者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超荐亡人而写经。例如明代的明勋法师,未出家前为中书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后来由于书写《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及《叁昧水忏》,遂使疾患不药而愈。又如宋代温州参军,书写《金刚经》一卷,恭入佛殿供奉,于乘舟涉海还乡途中,虽遇风难,而能平安抵达到岸。[注7]日本弘仁九年(八一八)春,日本国中疫病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后因弘法(空海:七七四-八叁五)大师上奏,以一字叁礼竭诚之心抄写《般若心经》,在《般若心经》净书完成之际,立刻有了灵验,疫病即时被控制,全国欢喜之声遍及大街小巷。之后为了解救国家的灾变、民生的疾苦,后光、后花园、后奈良、正亲町、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皇,亦举行写经。这些抄写的经文与《般若心经》一同被奉祀于大觉寺的心经殿中。从此日本全国人民倾心于《般若心经》的抄写奉祀。

(二)抄经的修持功能[注8]

  抄经即是藉着抄写经书来净化心灵,所以抄经是一种修行,藉着抄经也能实践六波罗蜜。抄经与人结缘,不但是弘传佛法;如果将抄经功德回向给众生,亦是最好的布施。抄经时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此时身、口、意业,全与佛法相应,即是持戒。又抄经是将经文一字一字慎重地抄写下来,所以必须以正式的书法字体抄写,不但要字体工整,又要注意不可写错字,不要有脱漏或重覆的情形。写完后,再校对一次,若有错处再予以订正。无论是抄写心经或其他佛经,尽可能整卷一气呵成,不可半途而废。这些对初学者而言,即使是像《般若心经》这样短的经文,要用毛笔写得工工整整,也是非常辛苦,必须相当有耐力才能完成的,所以从这当中即是忍辱修持的训练。

  抄经的书法作品除了讲究正确外亦要有美感。因此必须一心一意一字一句不断地练习,才能将经书写得工整、完美。如果把抄经当成每日修行的功课,时时刻刻保存一个信念:要持之以恒,即使每日只进步一点点,也要自己的字一天比一天漂亮,笔法一日较一日正确,如此必然能培养长期的精进心。

  抄经应该是一字一佛,将每一尊佛都印入心中。用最虔敬的心抄写佛经,投入身心之全部力量,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其中,所以较能集中精神。一个人集中精神后,就不容易为外界所动摇,进而能断除各种杂念,使心境清净平和,由一心一念转为无心,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能一心不乱,则无论做任何事,必然能发挥无限潜力,同时我执及因我执所生的烦恼,也能一一除尽。因此,用心抄经就是在一笔一画中当下醒悟,反覆地体验“禅定”,并藉此逐渐地接近佛。

  藉着持续不断地抄写经书,的确能达到修行的目的,但是若只抄写而不了解经文的内容,则难免有空洞乏味之感,不能体验法喜充满的意趣。如果能同时藉学习了解经文的意义,探索其深远的教理,那么经典虽古犹新,佛菩萨也彷佛随时与我们同在。随着抄写经文并学习经典,了解其中内容的过程,心境能逐渐与佛法相契合,如此一方面可以增加抄经的兴趣与意愿;另一方面则可以使我们身心受束缚的妄念,惑乱我们身心的贪、、痴叁毒烦恼,渐渐调伏放下。在心地法门努力过程中进步可能较慢,但因为心不受任何事物拘束,内心犹如明镜般清澈,能透视的不仅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内里,就连原因与整体的真实面都能洞悉无遗,因此才能作适切的判断,有办法在事理上活用正知正见,提高般若智慧。

  对中国佛教徒而言,中国书法艺术是固有的国粹,可以端正身心,怡情养性;而佛教经典中,字字珠玑的文字般若,更是增长智慧、净化心灵的重要泉源,书法写经结合了两者的优越特质,所以被认为是自我修行绝佳之道。抄经不但可以达到个人自我修行目的,亦能祈愿回向亲友、众生得到身心平安吉祥,同时具有助扬佛教弘传之功,功德非常殊胜。又由于抄写佛经在传播和弘扬佛法上有着不受场地、财物等限制的优势条件;同时抄写经典的人也可积累很大的功德福报。抄经实为自利利人的善举,因此,古来不少很有名望的高僧大德不但自己抄经,也鼓励佛教徒抄写佛教经典。着名律宗大德弘一法师云:“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

  佛弟子除了以墨水抄经之外,有些甚至以刺血写经的方式来作修持。《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注9]

  星云大师在回忆早期生活时提到:“就读佛学院时,为了磨身心,我曾效法古德,以各种方式来刻苦自励:在过午不食期间,我体悟到精神超脱的法喜甚于口腹贪求之欲;在刺血写经时,我感受到自己与佛陀血肉相连,与众生心心相系……。”[注10]除此之外,纽约光明寺寿冶老和尚曾在五台山驻锡修行,他为祈求明白华严的境界,于一九叁六年八月十五日发心刺血写《华严经》,以血代墨,每天写千字左右。[注11]广州深圳弘法寺本焕老法师一九叁八年,发愿刺血写经,先后抄完《楞严经》十卷、《地藏经》叁卷、〈普贤行愿品〉等十九卷,共二十余万字。[注12]根据《弘赞法华传》中记载:


比丘尼练行,河东人也。……常诵法华,志欲抄写。访工书者一人,数倍酬直,别为净室,庄严中表。经生,一起一沐,燃香薰衣。仍于写经之室,凿壁通外,加一竹筒。令写经人,每欲出息,辄含竹筒,吐气壁外。写经七卷,八年乃毕。供养严重,尽其恭敬。[注13]


弘一大师在〈庄闲女士手书法华经序〉中说:


十法行中,一者书写。考诸使传,魏唐之际,书写经典,每极殷诚。先修净园,遍种树,香草名花,间杂交植,灌以香水。楮生叁载,香气四达。乃至村瓦,悉渥香汤。堂中庄严,旗铃佩,周布香花,每事严洁。书写之人,日受斋戒。将入经室,夹路焚香,梵呗先引,散华供养,方乃书写。香汁合墨,沉檀充管,下笔含香,举笔壮气。逮及书就,盛以宝函,置诸香厨,安于净室。有斯精诚,每致灵感。[注14]


由上面二段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佛弟子写经时是非常讲究、极其慎重的,从抄经堂外面环境庄严净化,到写经者的心境对佛经的恭敬与外净化都要求得很严格。这些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不太容易做到。现代的佛教徒,虽然在外相上没有如此讲究,但内心的虔诚是一样的。从下面的一篇写经发愿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我今天以恭敬虔诚的心书写经文,我用来写经的水是大悲智慧之水,墨是去除烦恼的定墨,将这二者合而为一,祈望将经文的实相法身写出来,将佛法的真理,藉由文字表现出来,如此一来这些文字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叁世诸佛甚深的秘藏,也是如来叁身真实的显现。祈求藉由此项修持,帮助我进入悟境,实践六度法门;藉由此项修持所具足自行、化他的功德,将我与一切众生导向修行,让我与一切众生能够消灭过去所造的种种罪业,临终时能够心不颠倒,具足正念,往生净土,趋证菩提。[注15]


四、关于佛光山抄经堂

  佛光山抄经堂乃佛光山叁个修持中心之一,设立于一九九四年。其设立目的除了提供广大信众及来山游客一处修心养性、深入经藏、增长智慧之多功能修持殿堂外,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佛光山“以文化弘扬佛法”的宗旨。

  佛光山抄经堂位于大雄宝殿右侧的西净二楼,是一处冬暖夏凉的庄严殿堂。右边窗外俯眺成佛大道,每日清晨隐隐约约可听闻到从大雄宝殿传出的诵经声;左边窗外是一大片竹林掩映的历史公园,花木扶疏、鸟声唧唧。坐在抄经堂内造型典雅的桌椅中,伴着缕缕上升的淡淡檀香,观看窗外一片绿意盎然,感觉心中一片宁静。这一个清净、明亮、舒适的修持地方,可容纳八十人同时抄经。星期二到星期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对外开放,免费提供给来山信众随喜参加抄经,也欢迎学校团体使用。

  除了幽雅清静的环境外,抄经堂内提供笔、墨、砚台等文房四宝及字帖,为只能作短暂停留的信徒提供了名家书写之楷书心经、隶书心经、大悲咒;普贤十大愿、佛光菜根谭、佛光人工作信条等浮水印刷宣纸,让来者可直接在上面临摩,亦为有较长时间的信徒准备有各种经典,及空白宣纸。另外,还有法师解说抄经的意义,及抄经的程序。

  佛光山抄经堂抄经的程序如下:

  1.抄经前自行静坐,合掌默念:

   (1)佛陀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叁称)。 

   (2)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2.静心虔诚抄经

  3.抄经完毕,合掌默念:    

   (1)叁皈依文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2)回向偈(可任选其一)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抄经结法缘,抄经增智慧,
抄经得安乐,抄经获吉祥。


现代人虽然很难有时间专心于书法,然而在物质文明发达、精神文明缺乏的时代里,以佛法净水来荡涤俗尘,以书法来怡情养性,以抄经来转化心情,平衡一下生活情绪,不失为明智的抉择。佛光山抄经堂,欢迎您上山礼佛抄经。


【注释】

[注1]参见《佛光大辞典》,第五九七九页。
[注2]参见《佛教丛书(八).教用》,第叁八七页。
[注3]引自〈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
[注4]《香港佛教》第四八五期,〈编纂佛典史话〉。
[注5]引自《大正藏》第八册,第七五○页下。
[注6]引自《大正藏》第叁十一册,第四七四页中。
[注7]参见同[注2],第叁八八页。
[注8]参见森乡水,《写经入门》,第十四-十七页。
[注9]引自《大正藏》第十册,第八四五页中。
[注10]引自《往事百语(叁).皆大欢喜》,第一二七页。
[注11]《美佛慧讯》第五十九期,〈五台山漫游〉。
[注12]《温暖人间》第六十叁期。
[注13]引自《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第四十叁页中。
[注14]引自李萧锟,《静心写经》,第八十叁页。
[注15]同[注8],第叁十页。


【参考书目】


1.森乡水,《写经入门》(叁丰出版社,一九九四年)。
2.李萧锟等着,《静心写经》(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二○○一年)。
3.慈怡等编,《佛光大辞典》(高雄:佛光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4.星云编,《佛教丛书.教用》(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一九九八年)。
5.星云,《往事百语(叁).皆大欢喜》(高雄:佛光山宗务委员会,一九九九年)。
6.网路资料
(1)〈略谈中国汉传佛教书法与佛教传播〉
http://go2.163.com/xgzy/wenzhang/wangjie/xilian.html/

(2)〈佛教对书法艺术的保存与传播〉
http://www.jcedu.org/index0.htm/

  【本文收录于普门学报:第十五期/特别报导

  

标签:功德|抄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