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节俭惜福>>正文内容

富裕国家以节俭为荣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0日
来源:转载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记者近日对国内以及巴西、瑞典、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外出就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论有些令国人尴尬。

  日本:一桌饭至少要点5次菜

  首先,日本餐馆的菜单设计就很人性化。每样菜或食物后面,都会标示具体的量,或直接标明这是“一人份”还是“两人份”;一般的快餐店或卖套餐的餐馆,食物或套餐都会分为小份、普通和大份3个等级。有些餐厅,中午每份套餐的量分为两种,而价钱都是一样的,可是从来没有客人为了占便宜去点大份套餐,都量力而行。另外,现在很多餐馆还流行在每样菜后面注明热量,一来提醒顾客要注意身体,不要因为菜好吃而失去节制,摄取过多热量;二来无形之中督促顾客,不要过度点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作为顾客,不管是请客吃饭、朋友聚会,还是和恋人约会,大家也都会“量力而行”。在日本点餐,一般客人进店被招呼坐下后,先一人点一杯饮料和一小份类似下酒的小菜,然后坐着边喝边聊。稍做休息后,再叫来服务员点上几个主菜,等吃完主菜,如果还觉得不够可以再加点其他的。一桌客人一个晚上吃下来,最少要点5次菜。

  德国:吃完面还要把盘子舔干净

  德国人认为“能吃光了”是最大的礼貌。德国餐馆每张餐桌或菜单上,都有“请勿浪费”的提示。食物的分量也被精细地分为“小份”、“中份”、“大份”和“特大份”4种。有的餐馆还有专门针对女士和儿童的套餐。用餐完毕后,服务人员有义务提醒客人打包。

  德国有一个段子:前总理科尔用完餐后,不但吃得一干二净,还常把盘子里的酱汁舔干净。总理都这样,百姓就更不用说了。记者和朋友在外用餐,经常见到他们在吃完意大利面后,淡定地拿起盘子,把上面的残余物质舔得干干净净,让讲究“富富有余”的中国人吃惊。

  德国人还喜欢“要”剩饭吃。如果一个人在用餐时没有吃完,旁边的人如有兴趣且不嫌弃,会向你要来继续吃。记者一次在餐馆吃鸡排和薯条,饭罢和朋友聊天。这时,一个衣着普通的中年人走过来彬彬有礼地问道:“您剩下的鸡排如果不吃了,能给我吃吗?”记者有些诧异,事后问服务员:“为何有乞丐进来吃饭?”服务员答道,那男子非但不是乞丐,而且还很有钱,“家里有庄园,还养了一头大象”。

  德国人拾起掉在桌上的食品渣粒继续吃是很自然的事。2007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南京,早上吃自助早餐,到餐台切面包时,不小心把其中一块面包掉在地上。餐厅经理赶紧过去,但默克尔抢先把面包拾起,放回自己的碟中。后来,默克尔吃掉了这块掉在地上的面包。掉在地上的食物,只要不被严重污染,德国人一般不“嫌弃”。

  瑞典:从幼儿园开始就餐教育

  在瑞典的餐厅吃饭,也许你会因为说话声调有些高,或是一不留神把刀叉弄出过大的响动,而引得邻座微微地皱皱眉头;但如果你用手撕下一片面包,再用它蘸干餐盘内的最后一滴汤汁,放到嘴里品味,你的“馋相”绝不会引起旁人的不屑。因为吃掉餐盘内最后一粒食物,是他们从小就养成的习惯。

  瑞典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接受相关教育。在幼儿园吃饭时,孩子们就算晃晃悠悠走不稳,也要自己拿着盘子排队打餐,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拿,吃完后把盘子放到待清洗的餐车上。老师会在一旁提醒孩子们不要浪费。久而久之,不浪费的习惯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一直伴随着他们成年,走向社会。

  即便如此,瑞典政府每隔一年还要“管管”老百姓餐桌的事情。2008年,瑞典食品局授权相关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平均每名瑞典人每年会弃100公斤完全可食用的食品;今年3月,这一数字降至56公斤。政府不厌其烦地提醒民众注意,食品被浪费不仅给个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对环境和气候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巴西:有钱人也不会肆意挥霍

  记者在巴西工作多年,很少看到巴西人的餐桌上杯盘狼藉,就连结婚或生日宴席也是如此。宴席之后,人走桌清,难见剩饭剩菜。

  中华楼餐馆是巴西利亚一家较大规模的中餐馆。饭店徐老板告诉记者,巴西人很爱到中餐馆聚餐,但点菜非常少。基本上都是自己爱吃什么,就点什么。一杯饮料,一盘菜,再加一盘餐后点心,从来不会点许多饭菜,吃不下剩下很多。

  巴西流行吃自助餐。餐馆里摆放着各式菜肴,客人自由选择。不过,供应自助餐的餐馆常常因客流多寡而难以计量,常有剩菜剩饭。在这种情况下,餐馆一般都会将当天吃不完的饭菜叫餐馆打工者打包带回家,或是直接送到社会慈善机构,如孤儿院和敬老院。

  在巴西人眼里,浪费是件很不体面的事,有钱人也不会因富裕而肆意挥霍。一次,记者应邀参观土豆农场。农场主是个百万富翁。在农场的3天时间,每到吃饭时,他和农场职工一样,一杯饮料、一盘菜、一块水果,边吃边聊,非常自然。各地农场的经理也没有因为老板的到来而大摆宴席,更没有安排专人为老板做小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