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化生活>> 戒防邪淫>>正文内容

写完黄书后的那点事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基金论坛 » 灌水乐园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书中写了许多助长邪淫、偷盗和杀生的情节。如此诲淫倡盗。结果,施耐庵的儿子、孙子、曾孙,生下来全部是哑巴。报应十分可怕,奉劝知识份子,万不可写助长淫风杀戾的文章,否则非但害惨了许多人,更害惨了自己和子子孙孙。

  ◎ 王实甫写的《西厢记》,描写男子偷情私会的情行,导致许多人见了就起邪思淫念。结果书还没完成,作者自己无法克制,嚼舌而死。

  ◎ 唐朝诗人元稹,见表妹崔莺莺长得绝世貌美,想娶她为妻,却求婚遭拒。竟然愤而写《会真记》,虚构他表妹和人偷情唱和,毁谤他表妹的名节,致使崔莺莺蒙垢千秋,而且又导致后世的读者,学习偷情私会。结果,元稹死时痛苦万分,而且死后尸体惨遭雷电焚烧的报应。


  ◎ 维扬某生,写了一本淫书,刚写完时,就梦见天神呵斥他。因此不敢拿去印刷。后来因为子夭折,家贫困,就把写的淫书出版。结果没多久,两眼变瞎,手长恶疮,五只手指纠缠相互扣牢,痉挛而死。——以上数例,都是写作淫书的恶报,当知天地冥冥间有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读者们当引以为戒,莫逞一时之快,致遭惨祸临身。

  ◎ 刘尧举为了参加考试,雇船上京,却调戏诱淫了船主的女儿。当天晚上,刘的父母同时梦见天神说:“你们的儿子本来这次可以考取,但行为不义,已被天榜除名了。”结果考试后,阅卷官本想将刘录取第一名,但又见到他的答卷格式不合,便不予录取。刘大为悔恨,后来终身潦倒。

  ◎ 常熟县钱外郎,见同乡里,有一妇貌美但家贫。便用计假装好心,借钱给他丈夫,叫他到近海临清去做卖布的生意。钱外郎因而得与该妇通奸。有一天,她丈夫出门后,因潮水退落,无法乘船,便折返回家。回到家时,正巧撞见自己的妻子被钱拥抱,两人饮酒作乐。丈夫惭愧愤怒,立刻又转回船中。钱外郎和该夫怕奸情丑事外扬,二人商议密谋,在夜晚时派遣佣人,扮作强盗,前往杀害了该妇的丈夫。此事被知情的族人向官府告发。两人被捕并被判死罪。但钱外郎花了许多银钱越级上诉,买通官吏。结果竟然免罪释放。可是两人刚踏出官府大门,忽然雷雨大作,钱外郎与该妇两人同时被雷击死。通妇,又杀害其夫,纵使花钱买得释放,但天理昭彰,报应分明,冤魂缠绕,终究逃不过上天的恶报惩罚。从古至今,淫人又者,必都遭到极惨报应。犯此恶者,实在无异于拿刀自杀。故奉劝世人,万万不可造此罪孽。

  ◎ 清朝凤阳汪生,在康熙年间,准备前往考试,家中从未开花的荷池竟开出并蒂二花,汪生一家欢喜,认为是将可考取的瑞兆。谁知当天晚上因得意忘形,竟饮酒调戏婢女,并加淫污。次日清晨,见到并蒂莲花已经枯折。而且汪生夜梦晋见文昌帝君,看到自己原本名列天榜,突然被帝君削去,虽然再三叩拜,却也难以挽回。梦醒后,心知不详,忧心赴试。果然三番应试,都无法录取。只好垂泪返家。——花开并蒂,命中原有功名,却因一念之差,身犯邪淫,因而功名被夺。榜名虽是天神所削,但论及因果,其实是汪生自己抛弃。因为,有败人名节罪过,才会有功名丧失的报应。所以,这是自造恶因,果报自受,不可埋怨上天。读者们若是有意求取功名,则不可自命风流,应当以此为戒镜,保节重德。

  ◎ 清朝嘉善学庠有一学生姓支,参加乡试回家,告诉朋友顾某说:“我神魂恍惚,好像被阴邪作祟,希望能请和尚来为我忏除以往的罪孽。”顾某便去请和尚前来探视。支生突然发狂,已完全不同人的声音说出:“我含怨三世,到今天才能报复他。”和尚问有何仇恨?该冤魂借著支生的口说:“我前世是他的属将,他是主将姓姚,因窥知我的妻子年轻貌美,企图夺占我妻,便派我出兵征敌,将我陷于死地。我妻因而自刎而死,全家骨肉离散。他后来为国死于忠义,我无法报仇。再世时,他又当高僧,我又报仇不得。第三世时,他当宰相,因有政绩,福禄保护著他,我仍然无法报仇。到了今生,他原本注定有功名,但最近犯了邪淫罪业,功名文昌削去,我才总算得手,可以报仇。”顾某听了,代替朋友恳求说:“请你放过他吧!怨家易解不易结。”该冤魂说:“我愤恨难消,绝不放过他。”支生竟因此全身颠踣摇摆而死去。——图染人妻,陷人于死,虽然经过三世,依然受冤魂报复,因果报应如此可怕。故世间众生,千万不可造恶因,尤其淫、杀二业是罪中之重,故万万不可犯淫业,不可造杀业。以免果报临身时,后悔莫及。

  ◎ 明朝正德年间,有一秀才姓符,死后托梦给儿子说:“我因生前犯了邪淫,明天将投胎到南城谢五郎家做狗,希望你能做善事,为我忏悔罪业。”刚说完,就有一鬼用白皮蒙住符秀才的头,悲啼而去。秀才的儿子惊醒后,第二天便往谢五郎家,果然谢家母狗生了一只小白狗,便将它买回来,而且广行善事为白狗忏悔,经五六年后,狗突然绝食而死。又经过一个月,符家丫环突然像中邪一般,大声说话,有如秀才,并把家人全部召来说: “我因十八岁时,经过兄嫂房间,嫂嫂指环落地,叫我捡起,我因此动了淫念,后来彼此谈笑风生,几乎破了节义。嫂嫂竟病死,我也觉得神思昏乱,第二年即死,被鬼卒押到谢家投胎做狗。现因你为我行善有功,罪业得消,我今将往山东赵医师家做第五个儿子,行前回此,附丫环身话别。”说完,丫环跌到在地上,清醒过来。

  ◎ 滁阳县人王勤政,和邻妇通奸,彼此并约好准备私奔,不料该妇竟因此杀害了丈夫,王听了十分惊骇,立刻独自逃跑,逃到七十里外的江山县,以为灭祸可以脱身了,感到饥饿,便进入饭店准备用饭。谁知店主竟为他准备了两人用的饭菜,王向店主说:“我一人而已,为何准备两份的食物?” 店主说:“难道这位随你一起来,在你身边的披发男子不是人吗?”王大惊,知道是怨鬼随身,因此便到官府自首。王与邻妇两人同时受死伏法。

  ◎ 宋朝江西省南昌县,有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大后不论相貌声音都十分相似,两人也都各生一子,命运遭遇也大多相同。但是,到了三十一岁时,兄弟二人一块到省城参加乡试,寄宿在一家旅舍,邻居有一美艳寡妇,先去挑逗做兄长的高孝标,但被孝标端正地加以斥责拒绝。孝标并因此先训诫其弟高孝积,吩咐孝积,如果邻妇前来引诱,不可接受,以免败德。孝积表面上接受其兄长的劝诫,暗地里却竟然假冒兄长的名义,与寡妇通好,纵行淫欲。不但骗寡妇说,等考试得中,必来娶她,而且又骗取了寡妇的所有财蓄。两兄弟此时在德行上,有了很大差异。结果放榜,兄长考取,弟弟落弟,兄长高孝标又于春试后,考取进士。寡妇以为与自己相通,约定婚嫁的是高孝标,但久久不见前来迎娶。便再病中写了一封信给孝标,痛恨地责骂无情无义。孝标接到信后,责问弟弟孝积假冒自己的名义与寡妇相通相约,乃教训弟弟悔过向善。可是这时,寡妇已经郁恨病死。第二年,孝积的独子戏水中淹死,而兄长孝标的儿子却安然无恙。孝积伤恸儿子夭折,眼睛哭得变瞎,潦倒又绝后,不久也跟著死去。兄长孝标却能独享富贵长寿、子孙满堂、福报圆满。——两兄弟原本运途遭遇都相似,但下场却差异极大。可见命运并不足以依恃,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守节守德行善。如果犯了过错,能痛自改悔,力行善事,应当还能挽回造化。若还不能回国行善,那恐怕就真的要像此例中高孝积了。

  ◎ 明朝江苏省有一姓秦的书生,十分博学多才,精通诗词乐府,但做人轻薄,尤其喜欢讥笑讽刺别人。看到人长得不好看,便立刻写一首诗讽刺,听到别人做事可笑,立刻就吟出一首歌嘲笑。得知邻居闺房中事,便做十首黄莺诗相送,绘影绘风,流传远近。因此常被人向官府控告他损人名誉、伤人名节。但却始终不加悔改。到了晚年,忽得疾病发疯,自己吃自己的粪便,拿刀刮自己的舌头。家人为防意外,将他锁在房内。却竟然把自己的舌头咬烂吞吃,臭气散出房外。后来撞破窗户,拿斧头砍死了自己.。——此例是自己造下口恶业,自己遭受口恶报的实证。世间有许多人不修口德,一张嘴伶俐伤人,以恶毒的话语,或刺伤人、或嘲笑人、或欺压人、或诈骗人、或挑拨离间、或毁谤贤善、或污人名节,乃至于以一张嘴、陷人于死地,导致一张嘴巴造下无边罪业。须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人当自我勉力,常说温和慈悲语、常说善德益世语,无论是对自己家人或一切人,皆当如此。倘若依靠自己有财势,便常用嘴巴欺人、淩人、伤人、害人,责现世报应正好如同此例,来世也必然会遭受恶口的无穷苦报。

  ◎ 江苏省有某家公子,想一寡妇,同窗朋友便为他设想计谋,约定某日前往。到了该日,公子的父亲梦见神告诉他说:“你儿子本来可有功名,但因心术坏,功名完全削去,至于为你儿子设计害人的该友,应当斩肠死去。”父惊醒后,便到学堂,果然看到儿子的朋友哀叫腹痛而死,而自己的儿子也渐渐发疯,披发走在街上,终于无法救治。

标签:邪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