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暇满人身>>正文内容

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11日
来源:摘自《前行广释·第二十二、二十三节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之《如意宝藏论》中,还讲述了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这十六种无暇虽不常见于经传,不像前面讲的十八种无暇,是一般经典和论典公认的,但却是无垢光尊者智慧与悲心的流露。一个人真正要修行佛法,不被这些逆缘所转也同样至关重要。

  

  懂得前面的十八种暇满后,我们要详细观察自己具不具足,被违缘控制了没有?假如被违缘(指下面要讲的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即修行中的十六种违缘——原注)控制了,也就失去了暇满。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里有个比喻:十八暇满就好比有十八只羊,一旦被豺狼吃掉一只,那就剩下十七只;又被吃掉一只,只剩十六只了……全部吃掉的话,也就没有羊了。同样,即使你十八种暇满已经具足,但出现一个违缘的话,十八暇满中的一个就退没了,再出现一个的话,一个因缘又不存在了。因此,大家要分析这十八种修法条件是否真实具足。假如一个不具足,表面上问题不大,但它很重要的话,也会让其他条件全都失去意义。例如,倘若你没有趋入佛门,就算其他条件都具足,也没办法修行。

  

  若不明白这些道理,纵然你自认为修行很了不起,是从极乐世界或莲花刹土派下来的,相续中有不可一世的增上慢,恐怕你也只是形象上的佛教徒而已。所以,学习佛法、修行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次第,而不是奢望一步登天。

  

  那么,对于十六种违缘,《如意宝藏论》是怎样讲的呢?如颂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这是暂生缘八无暇。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行持恶业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这是断缘心八无暇。下面我们一一讲述,在此过程中要弄清楚:什么是暂生缘、断缘心?哪些是暂生缘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怎么样对治?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了解。

  

  一、暂生缘八无暇

  

  什么是暂生缘呢?指在修行过程中,暂时或偶尔、时时或经常[1]出现的修法违缘。这样的违缘,尽管今天在自相续中不存在,但明天很容易出现;即使今年没有,明年也可能会有;就算这几年没有,但过几年或许会遇到。时间短一点来说,在上午没有,可是下午又易产生;修法入座时没有,出座时还是容易冒出来……总之,它随时随地找你麻烦,断除你的修法因缘,所以很可怕。

  

  现在许多修行人,包括经堂里在座的道友,每个人都想成为好修行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心比较堪能,对治烦恼没有问题。虽然你有这样的信心,但过一段时间,各种违缘出现时,你能不能还呆在佛教团体中也很难说毕竟有些违缘不是像你想得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周密地观察自相续,依靠对治来遣除一切违缘。就像你有一个如意宝,为了防止被人抢走、偷走,始终都要时时保护。同样,我们这样的暇满人身,为避免遭受违缘的伤损,断了修行的善根,也要懂得下面所讲的道理,尽量采取种种防护措施,不要被那些违缘控制。

  

  以前的修行人,完全了解哪些是违缘、哪些是顺缘,一直用正知正念守护根门,所以修法无论遇到什么障碍,始终不会被束缚,而能做到善始善终。我们今后也要如此,不但对违缘要学会分析,更要时时保持警惕。

  

  无垢光尊者的智慧真的非常高深,道理上的点点滴滴开显得明明白白,只要是有心之人,肯定会关心这些问题。以后一旦遇到违缘,便会立即认识到,并想方设法遣除所有违品。其实暂生缘的对治方法,在《前行备忘录》中也有,希望大家抽时间看一下。

  

  下面详细解释暂生缘八无暇:

  

  1、五毒粗重:对怨敌恨之入骨、对亲友爱恋贪执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的人,虽然偶尔会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大多数时间都被强大的烦恼所控制,而不能修成正法。

  

  烦恼深重之人,尽管位于修法的行列中,但也很难修行。比如说,有些人嗔心极重,一发脾气就无法控制,好几个人都拉不住,他面前放着什么锅、碗、茶杯,统统都会砸毁,窗户也挡不住他,跟恐怖分子没有差别。而有些人贪心炽盛,不论对亲友还是财物,一生贪就没有羞耻心,诚如无著菩萨所形容的:“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此时,上师劝不住,佛法也对治不了,其结果难以收拾。

  

  当然,他们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也会有想好好修行的念头,但因烦恼过于强盛,偶尔生起的修行念头,犹如半夜的闪电般转瞬即逝,大多数时间还是被烦恼所转,根本没有修行的自由。

  

  个别发心人员也是这样。本来我对他期望很高,他心情比较好、烦恼平息时,信誓旦旦地说要如何如何发心,讲得特别好听。我也很相信:“可以可以,让你发心。”但他过段时间就不行了。当然,一次也就算了,谁都能原谅,可是他屡教不改,今天生嗔心,明天又生贪心……这样的话,自己的事情都解决不了,还发什么心哪?

  

  不过,这种人也很可怜,毕竟他身不由己,或许是前世业力所致,或许是今生不能对治,总之,强大的烦恼让他的修行无法圆满成功。而有些人虽然工作效益低、发心能力不强,但相续中的烦恼不重,即使生嗔心,也不会大发雷霆,不像这种人,一生气就面目狰狞、怒发冲冠,别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不要说是人,魔众见了也会一逃而光、不敢接近。所以,一个人若烦恼粗重,不论自己修行、还是利益他众,都相当相当困难。

  

  对治:贪心的对治法是修不净观,或如《宝鬘论》所说,用剖析无常和无我来对治;嗔心的对治法是修慈心,或以《入行论·安忍品》里的教言来观察痴心的对治法,则是观修缘起法……不管怎么样,当这些烦恼刚刚萌生时,要以正知正念及时对治,立即根除,以防毁坏自他一切善根。如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只要能对治,纵然自己烦恼非常深重,依靠佛法的加持,也能完全变成另一个人。比如,有些人以前被贪心左右,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贪欲的生活一刹那也不能离开,但后来深入了解了佛教的殊胜道理,觉得所做的一切非常丑恶,从此改过迁善,归入正道。有些人嗔恨心相当严重,身上总别着几把长刀,每天找人打架,像奔公甲格西在家时一样,后来入于佛门,修大慈大悲心,最后即使自身被人砍,也不会生一瞬间的嗔恨。

  

  当然,每个人的因缘不相同。有些人学佛很长时间,也不一定有什么感觉;有些人一修法就马上相应了,如同病入膏肓的患者一吃药,当下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一样,烦恼依靠佛法立即能对治,他的变化别人也看得出来。所以,只要用心去对治,烦恼是可以遣除的。为什么呢?因为对治之道符合心的实相。

  

  2、愚昧无知:毫无慧光、极其愚痴的人,虽然已经步入佛门,受了居士戒,甚至出了家,但对正法的句义丝毫不能领悟——听法不懂其句、思维不解其意、修行不悟实相法与相续互相脱离,这种人没有闻思修行的缘分,无法品尝到佛法的美味

  

  有些人太愚痴了,不要说中观、大圆满等甚深法即便是人身难得,听完也就忘了,对基本法义一无所知。这种人徒有人的形象,却没有修行佛法的能力,即生中难以与佛法结上殊胜之缘。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像周利槃,刚开始也很愚笨,但后来依靠殊胜的因缘,及凭着自己的信心,最终获得了开悟,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对治:要对治愚昧无知,必须进行忏悔有些人常抱怨自己太笨什么都记不住,背了半天,一考试就忘了,其实这都是因为往昔的罪障深重。为此,自己一定要加以忏悔。同时,还要祈祷智慧本尊。八大菩萨每一位都有不同的加持,而文殊菩萨是开发智慧的圣尊,故当诚心诚意祈祷文殊菩萨,念诵他的名号和心咒,若能如此,生生世世必将不离智慧光明。所以,以前上师如意宝曾要求:凡是皈依他的信众,最少要念一亿遍文殊心咒。并保证说:“只要念了,有智慧的人,即生中智慧定会越来越增上;没有智慧的人,也将于未来生世变成智者。”

  

  其实,愚者更需要求智慧,即生中若再不好好闻思、求知识,生生世世将难以摆脱愚痴的命运。有些人说:“反正我太笨了,听不听都一样,干脆不听课吧。”然而萨迦班智达说:“愚者因无智慧故,彼等不愿求学问,若善观察无智故,愚者更应勤求学。”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正因为你“太笨了”,所以更要精进求学。

  

  现在的人很颠倒,觉得自己没智慧,就不愿意去闻法。其实恰恰相反,你没有智慧的话,就更应该听法了。就如同有钱的人不急于赚钱,而没有钱的人才需要赚钱一样,愚者是因为前世没有求学,今生才变得愚不可及,为避免后世继续成为愚昧之人,今生再困难也要精勤地闻法。如云:“是因前世未求学,今见终身成愚者,因恐后世成愚昧,今生再难亦勤闻。”因此,希望大家利用现在的机会,为来世创造好因缘,否则一旦错过了,到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3、被魔所持:有些魔知识宣扬前后世不存在、因果不存在等邪见倒行,不管他是什么形象,出家人也好、外道徒也罢,如果被他所摄受,自心将与佛陀的教法背道而驰,入于歧途而无法趋入解脱正道

  

  现在世间上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许多佛教徒被魔知识左右,充满邪知邪见,纷纷对佛法退失信心。这些人却自认为了不起,觉得见解、修行很不错,但实际上与佛法的教义一点也不接近,别人劝也听不进去。

  

  对治:要对治被魔所持,首先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具不具足法相,是魔知识还是善知识?如果是善知识,就要生起欢喜心,并以三喜来依止;如果是魔知识,最初就不能接近他,这是很关键的。

  

  当然观察善知识,并非观察外在的神变神通等,而要观察他是否具足菩提心。倘若具足,就可以依止;若不具足,即使他讲的法再高妙,也不应该接近。对此,堪布阿琼等许多上师也持相同观点。华智仁波切在《窍诀金钥》中说:“不具菩提心窍诀,浊世多诩学密者,口头高法漫虚空,纵称善妙亦魔宗。”意即在末法浊世,很多人不具足菩提心,却自诩为密宗行人,甚至声称已开悟了,但就算他自我标榜的语言漫布虚空,别人对他再赞叹、再恭敬,然由于不具足菩提心,他的法跟魔法也没有差别。

  

  当然,上师有没有菩提心,不具备他心通的人很难以彻知,只能从他的行为中略知一二。假设他的所作所为一味地为自己、为自宗,这不一定很好,对其还要观察;假如他无时无刻不在利益众生,这样的善知识就可以依止。所以,断定魔知识、善知识的唯一方法,即是看有无菩提心。

  

  4、懈怠懒惰:尽管渴望学修正法,但每天都懒洋洋的,丝毫也不精进,这样懒惰的人明日复明日,对求学一拖再拖,绝不可能实现修法的心愿。

  

  对于懈怠,有一本书里说,西方人和东方人截然不同:东方人的懒惰是每天晒太阳,或一直躺着、卧着,而西方人则是整日忙忙碌碌。但现在,东西方的懒惰几乎差不多了,都是城里人以忙忙碌碌而懈怠,山里人天天以睡懒觉而懈怠,皆不求善法。世间人懈怠还可以理解,但修行人如果很懈怠,对解脱确实有影响。

  

  对治:要对治懈怠懒惰,必须忆念死亡无常。只要一观修无常,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又岂敢轻易懈怠?见别人啰啰唆唆些琐事,自己也会想:“这些干什么?还是修法重要。人生如此短,何必浪费时间呢?”所以,无常修得好的人,时间掌握得非常合理;而无常修得不好的人,自己时间也掌握不好,这从他的言行举止中看得出来。

  

  5、恶业涌现[2]:罪障深重之人,恶业的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即使兢兢业业地修法,可是自相续却生不起功德。他本人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报,反而对上师和正法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对治:学法一定要有恒心。像无著菩萨那样的圣者,在鸡足山修学时,六年、九年乃至十二年中,连一个好梦都没出现,最后万念俱灰地下山时,因生起悲心才见到弥勒菩萨。我们业力深重的凡夫人,更不用说了。一旦在修行过程中生病了、出违缘了,绝不能认为自己修不成,或对三宝起怨恨之心,而要知道:“正是佛法的殊胜加持,使我来世的恶报在今生成熟了。”诚如《金刚经》所云:“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3]

  

  所以,我们修行遇到大违缘、大障碍时,不要怨天尤人,应当想到这是在消业,务必对因果不虚生起坚信,进而对以往的恶业进行忏悔。只有这样,最终才能认识心的本性。千万不要像有些人那样,修了很长很长时间,但因业力深重,没有出现任何境界,就离开道场而断了法缘。

  

  6、为他所转:有些人非常可怜,父母不让学佛,子女不让学佛,家属不让学佛,领导不让学佛,甚至佛堂也不能摆。(我们藏地不同,只要学佛法,家人会尽量支持,如果不支持,别人还会说他、笑他。所以,家人即使不情愿,为了面子,表面上还是会赞叹学佛。)这些身不由己被奴役之人,虽有修法的愿望,但由于受到他人控制,而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对治:对被他所转、无有自由的人而言,必须要找一个良策,力求摆脱这种处境。汉地曾有位法师说:“只要想学佛,办法总是有的。”确实如此,只要自己有这颗心,平时可偷着学,实在不行,也可以离开那个环境。父母若天天控制你,到一定时候,你就跟他说清楚:“你们这样逼我,不要后悔啊!你们的恩德,我只有来世再报了。学佛并不是忘恩负义,我会好好地回向给你们。”个别出家人走投无路时,只有用这个方法,给家人默默地回向。许多经论中也说:实在不行的话,就只好离家出走了,去过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

  

  7、求乐救怖:有些人最初步入佛门,是为了今生的温饱,或者害怕灾难临头,这种人虽然学佛了,但由于对正法没有深信不移的定解,一旦旧习复苏、故态复萌,又会重操旧业,行持非法。

  

  有些人出家是因为自己出违缘,暂时生起了出离心,但因为对佛法教义没有深入领会,后来遇到了以前的恋人,便毫不犹豫地破戒或舍戒,又回到了原来状态。这就是佛法没有融入心的表现。其实,佛法融入心非常重要,倘若没有感受到它的美味,你做再多形象上的善法,到了一定的时候,违缘一出现,你还是没办法面对。

  

  对治:要对治求乐救怖,就应想尽一切办法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

  

  8、伪装修法: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的人,虽在他人面前诈现威仪、道貌岸然,装腔作势地摆出一副修行人的模样,可是自心所追求的目标唯是今生今世的利益,而距解脱正道有千里之遥。

  

  对治:要对治伪装修法,必须认识到谋求现世利益的过患,进而予以断除。

  

  上述这八种人,无有修行正法的机会。

  

  二、断缘心八无暇

  

  作为修行人,一旦有了断缘心八无暇的任何一个,那就断了修行的因缘,三菩提的苗芽就会凋谢,以至于离开解脱种性,为此叫做“断缘”。从某种程度来讲,它比暂生缘更可怕,暂生缘只是偶尔影响修行,断缘心却能让你从此无法修行,从解脱道路上完全退失。所以,我们一定要观察,看自己有没有这些违缘,有的话,应立即依靠对治来断除,同时祈祷上师三宝:以后千万不要遇到,一旦遇到了,也不要让它留存很长时间。

  

  有些人极其可怜,虽然很想修法,自己也舍弃家庭而出了家,可是因为业力现前,或者烦恼非常深重,违缘出现时,自己没办法面对,最后又被卷入红尘俗世中。所以,学佛过程中,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上师三宝的威力和加持不可思议,人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上师三宝确实有力量。因此,无论你在哪个道场,行住坐卧都要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这是真正修行人的行为,大家一定要切记!

  

  下面一一阐述断缘心八无暇:

  

  1、为今束缚:被今世的财产受用、子女亲属等紧紧束缚,为了他们的利益精勤劳作而散乱度日,荒废光阴,没有时间去修法。即使偶尔有修法的念头,也很快被种种外境所转,不可能付诸于行动。

  

  许多人从孩提一直到老年,根本没有修行的自由。诚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孩提时随父母转,韶华时随朋友转,年迈时随子女转,愚者恒时无自由。”我非常喜欢这个颂词。现在人的确是这样:孩童时,父母天天都管着,自己也耽著一些玩具,把假象执著为实有,没有修法的空闲;年轻时,始终被亲眷好友捆缚着,修行的时间一刹那也难以空出来;老年时,只有随着子女转,对他们言听计从,更没机会去修法。总之,自己一辈子都在他人控制下,没有修行的真实机缘。所以,前辈的高僧大德舍弃今生,将这一切全部抛之脑后,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今生若一直被这些所转,自己的修行绝对无法成就。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尤其对感情、美色特别执著,以至于带来的损害层出不穷,更不要说能去如理修行了。唐代诗人温庭筠说过:“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然而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有时看到他们的荒唐之举,大悲心不禁油然而生:“这些人对无实的虚假幻象,竟然耽著得如是强烈,实在可怜!”

  

  若对今世的一切贪执不舍,这个人肯定没有时间修行,甚至还会为了微薄利益而丧命。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些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与人勾心斗角、大打出手;鸟儿为了一个小虫尸体,也会互相啄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在我们眼里,这些众生所追求的,实在是利益微薄、不值一提。可是也没办法,“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由于执实不悟,只能沉溺在痛苦的漩涡中无力自拔。

  

  对治: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看破今世。《开启修心门扉》为主的修心窍诀中,都强调第一要看破今世,原因就是:如果对今生的一切能看破,无论居士还是出家人,修行必定会成功;反之,假如对现世的名利十分耽著,即使你表面上修行特别好,也不一定有很大收获。因此,每个修行人务必要了解轮回的过患,真正生起出离心。

  

  2、人格恶劣:性情恶劣之人,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备,言行举止没有丝毫可信度,所作所为始终不会有长进。这种人从头到脚没一点好的,就像人们所说: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学佛先要做好人,在好人的基础上,才能变成好修行人。如果人品下劣、恶行昭著,却妄图在佛教中做出一番大事业,这是不现实的。一个人倘若修行好,则一定是好人,因为佛法融入内心之后,与坏人会有很大差别。反过来说,假如坏人的行为一点都不舍弃,那他会不会变成大成就者呢?恐怕很困难的。

  

  古大德在教典中也说:“弟子学识诚可改,秉性下劣实难移。”弟子没有智慧、比较愚笨,倒不要紧,在老师的督促下,只要他肯学,慢慢也会变成智者。但如果他人格特别下劣,那就无药可救了,一两天中你对他教育,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过段时间他又会故态复萌。

  

  以前,博朵瓦格西对前来依止的人,首先要观察他人格如何:人格不好的,就算智慧出类拔萃,他也不会接纳;如果人格很不错,但智慧有点欠缺,他还是会摄受的。我们上师如意宝的很多教言,比如《胜利道歌》、《教诲甘露明点》等中,也经常提到人格的重要性。我们平时跟众人接触的过程中,确实对法王和古大德的这些教言深信不疑。正如《格言宝藏论》所言:“劣者无论再改造,性情不会变贤善,煤炭无论再改造,其色无法变雪白。”人格低劣之人,即便遇到佛陀般具有德相、有无限大悲和智慧的善知识,也难以获得上师一点一滴的意传加持,反而会与正法背道而驰。所以,这种人没有修行的机会,可称之为转生于无暇处。

  

  对治:要想对治人格恶劣,有些大德在教言中说,有一定的困难。不过,极个别人由于善根、种姓比较不错,刚开始时虽然为人很坏,但后来依靠上师的教言和道友的劝导,也能变成善良之人,这种现象偶尔会有。

  

  因此,我们要好好观察,看自己究竟是不是个好人。凡夫人都有这样的毛病:每个人相信自己是好人,就算是最坏的人,也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假如人人都觉得你很坏,你可能真的是坏人;但若大多数人觉得你不错,那也许只是有些人看不惯你的行为而已。总之,大家不要对自己太相信了,不要认为“在这个世间上,我跟文殊菩萨没有差别,只不过个别人嫉妒我罢了,实际上我是个大好人”,也不能这么想。每个人在所难免都有毛病,故于求法过程中,在上师和道友面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过失。智者常会观察自己的不足,而愚者只看别人的缺点,所以要想真正变成修行人,必须要有完善的人格,摄受弟子时如是,自己修行时亦如是。

  

  3、无出离心:对于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的剧烈痛苦,或者人间的生老病死、天人的死堕、非天的战争之苦,或者生存于世所饱受的种种身心痛苦,如果生不起一丝一毫的畏惧感,还觉得这个世界多么美好幸福,那根本无法产生作为趋入佛法之因的出离心。

  

  我原来也讲过吧,美国一个道友曾给我打电话说:“我们这里特别快乐!美国旧金山多么美丽,波士顿如何如何壮观……”当时我就开玩笑:“你不要天天贪著这些啊,不然,你一刹那的出离心也生不起来。”

  

  的确,现在有些人身体没有病,地位、事业、家庭各方面不错时,觉得这个世间还是很美好,却不知一切有为法皆为痛苦的道理。这些人看三界轮回不像火宅,反而像天堂,由于缺少出离心,根本没有趋入佛法的机会。尤其是缺乏因果观念的人,一讲起地狱、饿鬼、旁生的痛苦,内心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无垢光尊者所批评的,这种人的心真如铁球或像石头一样没有心[4],已经断了解脱的因缘。

  

  假如没有出离心,我们是否会生起更高的境界呢?这很难说。有些人声称:“出离心是小乘法,我修的是大乘密法,绝不用靠下乘的出离心。”这也有点言过其实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基础的话,你的高楼大厦不会很稳固。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也说:“无力饮池河,讵能吞大海?不习二乘法,何能学大乘?”意思就是,若没有能力饮用池水、河水,又岂能吞下整个大海?同样,假如不修习小乘法,又岂能学习大乘法呢?

  

  现在很多人看不起小乘的出离心、比丘戒、居士戒,一提起这些就头痛,不愿意听,自认为是大瑜伽士,安住于自然本智中,什么都不执著。但这些人就像电影里的坏人一样,对善法不执著,对恶法却执著得很,由于自己还要干坏事,因而对法律一概排斥。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以别解脱戒或出离心为基础,真的很重要。修行人也应该观察自己,看愿不愿意从轮回中脱离出来,若连这种心都没有,那你学法的方向并没有搞定。

  

  不过,现在大城市里的人,耽著今生的比比皆是,不说无上密法和大圆满的境界,甚至一讲起出离心,许多人也不能接受。所以,凡夫人最好不要高谈阔论、自以为是,平时听到简单的教言若都接受不了,那么更高的见修行果,对你来说更会遥之千里。

  

  华智仁波切的每一句话,希望大家务必要记住。那天学院个别人已发愿背诵《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希望你们一定要善始善终,如果真能背下来,我敢保证你会变成很好的修行人。其实能背诵这个的话,里面所有教言都记得住;如果不能背,光是在书上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其中很深的教言无法深入体会。我经常想:“这每一句所讲的,要是能永远记在心里多好啊!”二十年前我刚听这部法时,就这样认为,现在仍有这种感觉,这里面的金刚语,跟世间的任何语言都不相同。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写的,里面说每天至少要看十分钟的书,让自己的智慧充充电,否则,你的思想会停滞不前。既然世间人都这么认为,希望大家也对出世间这么好的法——《大圆满前行》,每天能看一点、记一点,这样久而久之、长期下来,脑海中就会有非常深的印象。所谓修行,并不是一步登天,而需要长期的熏习,这一点,从那些修行非常成功的老修行人身上,也可以看得出来。

  

  4、无有正信:如果对佛陀的教法、证法,还有给我们传讲真实不虚教言的上师,连一丝一毫的信心都没有——比如说,《大圆满前行》的法本来了,你觉得跟一张报纸没什么两样;给你传讲最甚深法要的上师来了,你就随便应付一下:“噢,您来了,要不要吃点东西?好,拜拜!”那显然已封闭了佛法的入门,这样一来,也就不能踏上解脱正道。

  

  在修行的过程中,信心和智慧相当重要。若没有智慧,不可能通达一切万法的实相;若没有信心,则无法趋入这样的法门。正如龙猛菩萨在《中观宝论》中所言:“具信故依法,具慧故知真,此二主为慧,前行即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我们才会希求佛法;有了智慧以后,才能通达人无我、法无我,或是佛教中四法印的道理等。而在智慧和信心这二者中,智慧是占主要地位的,因为依此可通达万法世俗谛和胜义谛的真相。但要入于这样的境界,必须依靠信心来推动,就像《宝性论》中所说,殊胜的胜义空性也要依靠信心方可证悟[5]。如果你点滴信心也没有,绝不可能入于佛法之门;假如你信心很不错,像有些老修行人、老居士一样,那即使不具足通达万法的智慧,也永远不会在佛法的光明中退转。

  

  一个人若对上师有信心,五年前在上师身边,十年后还会在上师身边,纵然有时受赞叹、有时挨批评,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但怎么样都能挺过去。假如你没有信心的话,今天上师说你的饭做得不好——“哼,不好?那你就找个做得好的人吧!”马上背着包就走了。其实,依止上师也好、为众生发心也好,心眼不要太小了,稍微说一点点,立即就离开,这样不是很好。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又名具诤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各种争论、你争我夺,不比极乐世界每天都是散鲜花赞扬,故要学会修安忍。有些人忍耐力特别弱,别人稍稍说一点,从此再也不理他了,更有甚者,再也不去那个道场了。有些发心人员也如此,别人说他这样做不好,他马上甩手不干了,把工作交待一下就离开。这种人真的很可怜!

  

  要知道,发心或修行十分圆满的人,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违缘、障碍,最后之所以他能成功,就是因为忍得下来。像法王如意宝,不管是摄受弟子、建立道场、弘法利生,都曾遇到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无端诽谤、说种种过失,但上师只要觉得自己的原则和方向没有错,就不在乎这些。所以,大家今后学习也好、弘扬佛法也罢,有坚强的忍耐心非常非常重要,这也是信心的一种标志。看过《中观宝释》的人都知道,里面讲了智慧的标志和信心的标志,其中,不会离开法、不会离开上师,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

  

  因此,有信心的人最好不要离开上师,也不要离开法。倘若你今天学这个,明天信心就退了,把法本寄回去,又跑到另一个道场去,如此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终将一无所获,没有多大意义,故还是要长期依止,一门深入。所谓一门深入,并不是只看一部《阿弥陀经》,此外什么都不能看,而是对所依止的法门和宗派不要换来换去。不然的话,你依止一位上师,他的仪轨好不容易学下来了,结果又看见更胖一点的上师——“这个上师多庄严、多可爱啊!我闭着眼睛,对他都有无比的信心。今天一定要在他面前,五体投地皈依、祈祷,他是我永远的怙主!”可一两年以后,这个怙主又变了,这样不好。

  

  5、喜爱恶行:喜爱不如法恶行之人,身口意三门桀骜不驯、刚强难化远离闻思修行、恭敬供养三宝等一切功德,拒正法于千里之外。

  

  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业力吧,对善法没有多大兴趣,对恶法却兴致勃勃、极有信心,这种习气很难对治。阿琼堪布在《前行备忘录》中也说:“喜爱恶行,无以对治。”这种人真的很恶劣,对行持佛法一点兴趣都没有,整天在社会上造恶业,做些不如法的行为,如上网、打麻将、喝酒、抽烟、杀生,甚至吸毒等等。《格言宝藏论》专门有一个“恶行品”,就讲了很多恶劣的行为。

  

  喜爱恶行的有些人,也跟自己的业力有关,今生中怎样也无法调柔。如云:“恶人住林亦粗暴,正士住城亦温顺。”恶人住在寂静的山林也会显得异常粗暴,口口声声说要闭关,跟谁都不接触,可是一接触人,就差点把人家吃掉,哪怕在寂静地方住一万年,性格也没办法变得调柔。而正士即使住在喧嚣的城市里,仍然是温雅又善良,如同骏马一样,纵然身处闹市也非常温顺。

  

  很多恶人好像没有善根一样,所有的罪业、恶行方面,他有能力、有兴趣、有欢喜心,而善法方面,一点希求都没有。按弥勒菩萨《经庄严论》的观点,这种人就是断绝解脱缘分者,如颂云:“一向行恶行,普断诸白法,无有解脱分,善少亦无因。”一心想造恶、喜欢恶行的人,完全断绝了一切善法,从而没有解脱的缘分,善法方面一点因缘都没有。但后来麦彭仁波切解释时说:所谓“一点因缘都没有”,只是低劣加否定而已,说明此人距离解脱极其遥远,并不是他永远不能解脱,否则就有不具如来藏的过失了。

  

  对治:喜欢造恶业、喜爱恶事的人,哪怕来多少佛陀或者善知识,也很难以救度。对于这种人,有没有方法对治呢?阿琼堪布说“无以对治”。我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因为跟这些人怎么讲,他也当成耳边风,觉得自己喜欢的是最好的,所以善知识说了也没用,法本看了也生不起兴趣,这种人还是很难调伏的。一旦我们转生成这样,对佛法肯定无力希求,故也是一种无暇处。

  

  6、心离正法:(刚才是从喜爱恶法的角度讲的,此处是从对善法没兴趣的侧面讲。)对不具备善法功德与正法光明的人来说,就像在狗面前放青草或牦牛面前放骨头一样,对闻思修、放生、听经等正法毫无兴趣,一听上师讲这些就兴趣索然,结果自相续也不会生起功德。

  

  当然,不信佛教的人,我们暂时不谈。而信佛教的人当中,有些得到一个法本,就非常欢喜,好像获得如意宝一样,但有些人得到法本时,从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他一点感觉都没有,“没事,就放那儿吧!”这种人即使活了一百年,恐怕也生不起什么功德。《法句经》云:“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意思是说,有些人活了一百岁,但邪见伪装的不如法行为,不可能产生真实的智慧,倒不如只活一天,一心接受真正的智慧。

  

  有些人活的时间很长,可是每天浑浑噩噩,一辈子没有什么实义,这在当今社会上数不胜数。有时候看这些人,一生只是吃饭、睡觉、与人交往,在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一直不断地流转,自己却不知寻求解脱,真的很悲哀。如果我们跟他们一模一样,这叫做心离正法,没有修行的机会,即使你修了,也不会产生任何功德,因为一切功德和境界皆依信心、恭敬心而来,这一点很重要。比如说,你今天求密法,若觉得密法是诸佛菩萨宣说的微妙精华,自己有缘听闻极为难得,有这样一分恭敬心,那么依靠传承上师的加持,你的相续定会有所改变;如果只把它看做一般的教言,则什么利益也得不到。不要说正法,连世间参加培训班也是如此,若对老师所讲的知识一点兴趣都没有,恐怕你只是混时间而已,根本得不到任何收获。

  

  对治:大家首先要观察自心,如果对法信心不大,一定要想方设法对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功德产生兴趣;假如实在生不起兴趣,也要对法产生“这很了不起”的感觉。昨前天有个居士说:“我现在对密法生不起信心,怎么办呢?”我说:“《圣行集萃》[6]中有《密宗大成就者奇传》,还有德钦朗巴的《莲师刹土云游记》,你去看一下。”结果有几个人看了以后说:“哎,真是很了不起啊!这些上师简直不可思议!”我告诉他:“如果你对密宗和密宗大德,不是假装的,而是真正产生‘这很了不起’的一颗心,这就是具足信心的标志。然后慢慢地,你的境界便会出现。”

  

  现在有些人对佛法的功德生不起信心,若能多翻阅上师们的传记、多了解前辈大德的行为,就会逐渐产生仰慕之情,这个时候你的想法,跟原来的想法是不相同的。否则,你天天看电视、看报纸,脑子里装满世间乱七八糟的知识,这对今生来世没有任何意义。

  

  7、毁坏律仪:倘若进入小乘后失坏了别解脱戒,或者趋入大乘后退失菩提心,失毁了菩萨律仪,那么只会堕入恶趣而别无出路,脱离不了无暇之处。

  

  破戒之人今生来世都痛苦,且对将来获得佛果有障碍。如《沙弥五十颂》云:“破戒则痛苦,亦障获佛果。”所以,守一分以上的戒律极为切要。受了戒以后,应当尽心尽力地护持,假如没有护持好,自相续很容易与恶法相应。

  

  作为凡夫人,一般不愿意被束缚,没有束缚就觉得很快乐,但这并不能成为功德的所依。《心地观经》中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如果没有守别解脱戒和菩萨戒,那么显宗共同乘的功德无法获得;如果共同乘的功德所依都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密法超胜境界,对你来讲更是遥不可及。所以,一个人若毁坏了别解脱戒和菩萨戒,自己又没有好好忏悔、重新恢复,则也属于无暇之处。

  

  对治:《前行备忘录》中说,倘若破了戒律,一定要如理加以忏悔。一开始受戒就没有失坏过的人,是树立佛陀法幢者,又是摧毁魔幢者;即使失毁了戒律、但能如理忏悔的人,也是树立法幢者、摧毁魔幢者。

  

  在这个世间上,有些高僧大德、护法居士,不管是别解脱戒、菩萨戒,一直没有毁坏过,这种人就像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非常清净,来世会直接前往清净刹土。而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戒律有所损坏,但自己有惭愧心、后悔心,后于相关所依面前又再次受戒,这也属于具戒者。否则,戒律毁坏若一直没有恢复,就不可能有真实的修行机会。

  

  8、失毁誓言:这是讲密乘戒。)自己接受密乘灌顶之后,就有守护誓言的要求。一旦进入了密乘,以对自己有三法恩[7]的金刚上师,及同行道友为对境,而破了三昧耶戒,那么不仅会自食恶果,而且也将殃及他众,当然也就断绝了成就的缘分。

  

  密宗的誓言有千千万万,有些教言里说,把石头、土粉等执为自相实有也是破誓言。但有些上师认为,不执著的凡夫人是没有的,如果是这样,那凡夫人中不会有清净誓言者。所以,法王如意宝为主的很多上师说,从不严格的角度来讲,对事物的实有执著不算破誓言。然而,你若对密宗金刚上师有严重矛盾,后来一直没有忏悔,或与金刚道友之间互相抵触,把他当成不共戴天的怨敌来对待,这就叫做破誓言。

  

  这个一定要注意!虽然密宗有无数的誓言,包括身口意的誓言,还有二十七种誓言、十四种誓言等不计其数,但是法王如意宝每次灌顶、传密法时都强调,倘若金刚道友之间发生口角,或者不说话,按理来讲,没过夜之前必须忏悔;如果没有做到这样,平时若有互相不说话的情况,则不能进入密宗的坛城,或者共同闻受密法。

  

  最近我在学院中,也准备给大家讲《大圆满愿文》,在这个过程中,希望道友们应该注意:假如有人互相不说话,情况非常严重的话,最好在这之前忏悔,于法师或其他人面前,彼此把事情说清楚;倘若没有这样,这两个人绝对不能进入密宗的坛城和场合中,对此我今天再次重申。因为这两天就要传法了,人多的话,会不会有这种情况也不好说。虽然在我心目中,我们这里的金刚道友和睦相处,应该不会有这种现象,不过有时候也很难讲。希望我这次传密法,最好不要有;一旦真的有,后来被发现的话,要么我停止传法,要么你当场离开,肯定会这样的。

  

  当然,你跟其他人有没有严重矛盾,这一点也没必要问别人,自己应该最清楚。如果有,你应亲自找他一下:“我们俩是不是不说话?我看见你的时候,你好像经常绕着我走。那天我上来时,你正好下来,一见到我,就从那边过去了,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假如有意见,这几天我俩说话好不好?传完法以后,我们再看看,否则可能听不到法了。(众笑)”的确,上师如意宝一再讲过,尤其对上师和道友有矛盾的,绝对不能听密法,历来都是如此,这个大家一定要记住!

  

  上述这八种无暇远离妙法,也称为“解脱灯灭”,一旦具足这些违缘,解脱就没有希望了。所以,作为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务必要仔细观察,千万不要让这些邪行与自相续并存。若能如此,行住卧一切行为都会快乐,不仅今生快乐,乃至生生世世都不会有任何隐患。如佛经中云:“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法华经》亦云:“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因此,修行好的人,包括他的面容、语言等,都没有什么忧愁,而修行不好的人,始终会有焦虑、痛苦、悲哀、伤心。所以,大家要想尽办法令佛陀的教诲甘露与自心完全相应,这样一来,才会过着快乐悠闲、非常有意义的生活。

  

   



[1]
上师仁波切2004年讲《前行》时说:以前有些上师对暂生缘的解释是“暂时、偶然产生”。但实际上,有些人的违缘并不一定是暂时出现,也可能是即生中比较漫长的时间里出现的。

[2] 这就是所谓的业力深重。业力深重和烦恼深重还是有差别:烦恼深重,指贪嗔痴粗大;业力深重,指往昔造业严重,即使今生中没有造重罪,前世也是在所难免。

[3] 藏文的《金刚经》是:“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成熟。”

[4]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云:“虽已如是作开示,然却毫不生厌离,我心真如巨铁球,或如石头无有心。”

[5] 《宝性论》云:“自生诸佛之胜义,唯是依信所证悟。”

[6] 《圣行集萃》:即《显密宝库18》。

[7] 三法恩:赐予密法、灌顶、窍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