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学佛基础>> 无常苦海>>正文内容

专修无常法最为重要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3日
来源:摘自《前行广释·第三十九节课》   作者:索达吉堪布讲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位居士曾问博朵瓦格西:“如果想专门修行一法,修什么法最为重要?”

现在也有很多人提倡专修一法,其他什么都不用修,那最好是修什么法呢?有人可能回答念阿弥陀佛,有人说要修禅宗以明心见性,有人觉得修光明大圆满最好,有人坚持钻研因明极有必要……世间上有许许多多说法,每个人也喜欢不同的窍诀,但博朵瓦格西是如何回答的呢?

格西答道:“如果想专修一法,无常最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讲呢?倘若修行死亡无常,首先可作为进入佛法之因,中间可作为勤修善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诸法等性之助伴。”

(一)最初:一个人若无常修得好,首先可以趋入佛法。现在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学习、修行,就是无常没有修好,总以为还有大把的光阴可以挥霍,根本没有丝毫紧迫感。倘若明白死亡无常之理,就会觉得来不及了,很快的时间便会去修行。

记得《释尊广传》中讲过: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转生为一名叫牛圈生的婆罗门,智慧超群、能力出众,国王大大小小的事都仰赖他。后来,他厌倦红尘准备出家,就跟七位国王说:“我打算出家修行,你们日后有何打算?”国王们异口同声答道:“如果上师能等七年,待我们儿子长大后,将王位交予他们,那时我们定随上师一同出家。”

牛圈生感慨地说:“七年时间太漫长,贪欲很容易就能生起,受用也轻易能令人陶醉,而寿命却朝不保夕。所以,我七年后能否出家很难断言,故一定要先行出家。”

众人一看上师不答应,于是就开始从六年讲起,五年、四年……七个月、七天,如此一路缩减下来,但牛圈生始终不同意。(就像我们这里的好多人,刚来学院便急着出家,但我一直强调必须要等四个月。不过他们今天学了无常之后,是不是可以用这个理由来反驳我?到时候我该怎么回答呢?得再好好想一想。)到了最后,这些国王当天也随他一起出家了。

因此,行持善法一决定下来,最好不要再拖,否则很可能出现违缘。常听有些道友说:“我先要回去处理一些事,挣一点钱,跟单位安排一下,两年后再到这里出家。”结果他回去之后,出离心慢慢就没有了,周围的人劝他不要学佛、不要出家,他也开始随顺他们,原来的壮志豪情逐渐荡然无存了。所以,要造恶业的话,我们应该尽量拖延,明日复明日地一直拖下去;但若是行持善法,则应以最快的速度去行持。

(二)中间:倘若无常修得好,这会成为勤修善法的助缘,不管是想修慈悲心、菩提心、皈依、禅宗境界,马上就会修,不会拖拖拉拉。有些人对无常观得不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闭关,每天功课也安排得很满,从不轻易浪费时间。其实一个人修行好不好,关键在于相续中有没有无常观。如果有的话,早上肯定会起得早,晚上也不会天没黑就倒下去,在中间的修行过程中必定很精进。

(三)最后:修了无常之后,最初入佛门很恳切,中间修行特别精勤,最终证悟法性也不会有困难。所以,看看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他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就开悟了,还是有一定的因缘和精进。

博朵瓦格西又云:“倘若修行无常,最初可作为断除此生绳索之因,中间可作为舍弃贪诸轮回之缘,最后可作为趣入涅圣道的助伴。

(一)最初:修了无常,首先会断除对今生的贪执。如果没有观无常,不要说长期,就算短短几天,也会对亲友家眷放不下,地位财产、名闻利养舍不掉,认为这些至关重要。

(二)中间:修了无常,就不会希求轮回的安乐,不愿转生到天界去,只会一心一意地希求解脱。

(三)最后:修了无常,趣入解脱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你懂得一切皆是无常,无常皆是痛苦,而解决痛苦的唯一方法,就是依止菩提妙道,获得无上涅,故必定会为此而努力。《中阿含经》也说:“如是诸行不当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意思是,对世间一切无常诸法,不应该去希求耽著,我们要了知它的本质,对其产生厌恶心而舍弃,唯一追求解脱之道。

不管是过去的高僧大德,还是现在有些老修行人,正因为心里有无常观,觉得人生很短暂,为了积累更多的善法资粮,他们每天都起得特别早,一生中不断地修行,从不放逸。在座很多道友,平时修行非常不错,不像有些人那样懒惰懈怠。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不仅与自己前世的善根习气有关,与今生观修无常也有密切联系。如果你无常观得好,不可能随便浪费时间,当天的事定会当天完成,该修的法绝不会一拖再拖。反之,假如你没修过死亡无常,一辈子懵懵懂懂地过日子,很可能会造下许多恶业。

前段时间,有些老年人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学佛太晚了,什么道理都记不住。如果年轻时就觉悟过来,那该多好啊!”确实,他们说得很有道理,故我们应劝年轻人尽量学佛,他们若能早点醒悟,知道轮回的真相,肯定会认真修行,这样到了老年时,心里也有一定把握。否则,等人生都过一半了,才开始接触佛法,想想以前所造下的无数恶业,势必会后悔莫及。诚如《入行论》所云:“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那天我看了一下菩提学会的学员年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几乎没有。年轻人总是忙于工作、家庭、名声、感情,认为这些是最重要的,根本不明白人活着是为什么。直到自己学佛或出家后,回顾以往的经历,才会突然如梦初醒,知道那个时候特别迷茫,所追求的无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家一定要找准人生目标,在学佛的过程中,务必要好好观无常。

博朵瓦格西还说:“观修无常,最初可作为生起信心之因,中间可作为精进之缘,最后可作为生起智慧的助伴。”

(一)最初:刚开始因为修无常,了知一切皆无实义,临死时唯有上师三宝能救护自己,因而对其产生无比的信心。

(二)中间:为了获得解脱,特别精进地修持正法。

(三)最后:通过这样的努力,在相续中定可生起无我的智慧,或是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

博朵瓦格西还说:“如果观修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真正生起的人,起初可成为求法之因,中间可作为修法之缘,最后作为证悟法性的助伴。”

(一)最初:如果生起无常观,不可能天天耽执世间琐事,必定会抛弃一切,前往寂静地方依止善知识,认真求法。

(二)中间:不断精进修行。

(三)最后:必定获得证悟。

就像现在城市里的居士学佛,有些完全是一种表面形象,只是报个名、领个法本而已;有些则学得特别好,最初闻思的意乐很强烈,中间每个步骤、每个要求都认认真真去执行,最终虽不敢说大彻大悟,但对佛法还是有一定认识——原来对无常一点都不了解,而现在彻底明白万法是刹那变化的,没有什么实质可言。能了知这一点,也是一种开悟。有些人总以为,所谓开悟必须要超凡入圣,但这对一般人来讲,有点不太现实。实际上,只要你明白以前不明白的道理、知道以前不知道的功德,也算是一种“开悟”,只不过是个小开悟罢了。

博朵瓦格西还说:“倘若修行无常,并且能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则初始可作为擐甲精进之因,中间可作为加行精进之缘,最终可成为无退精进的助伴。”

(一)最初:懂得诸法皆为无常之后,就像战士入沙场前先要披上盔甲一样,自己定会披上精进的盔甲,发誓从今以后一定要好好修行。

(二)中间:在实际行动中,必定会真正去行持,而不只是口头上说说。

(三)最后:这种精进永不退转,不像有些人那样,开心就去做做,不开心就完全放弃,因自己的心情、忙碌而改变。

因此,这三种精进都依靠修无常而得到。

综上所述,博朵瓦格西简明扼要地宣说了观修无常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真的生起无常观,许多修行境界自然而然会获得。

帕单巴尊者也曾说:“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作为步入正法的因,中间可作为精进的鞭子,最终也能获得光明法身。”

(一)最初:如果自己生起了无常观,最开始可以步入佛门。有些道友也经常说:“我如今之所以能在学院出家,是因为当初发生了一些无常……”

有些人喜欢口口声声说无常,开始时是觉得比较好玩,但慢慢思维之后,发现事实的确如此,里里外外的事无一不是无常。于是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觉得人生不能白白浪费,为选择今后的道路,自己通过不同的因缘来到学院,在这里长期闻思修行,一呆就是十几年——学院很多道友出家学佛,都有这个缘起。所以,无常最初是趋入正法之因。

(二)中间:一个人没有无常观的话,天天都会懈怠散乱,而一旦观修过无常,就像有条鞭子在抽打自己一样,修行始终不敢放松下来。

(三)最后:通过修持无常,很快就能获得光明法身。记得以前有个国王,他最宠爱的王妃被判定只有7天寿命,无奈之下,国王只好将其交给一位女阿罗汉。女阿罗汉让王妃剃发出家,并嘱咐其观修无常。7天之后,王妃果然离开了人间,但因无常法的加持力,她转生于天界。后以天人的身份,来到释迦牟尼佛面前聆听正法,最终现见了真谛。可见,无常法只要在耳边听到,然后对其进行思维,就可以断除轮回的根本,获得真正的解脱。

反之,倘若你没生起不加改造的无常观,仅仅在表面上求求法、修修法,则只能成为佛教油子(原注:佛教油子:入佛门闻法修法越多,其相续越难调化,终成与佛法背道而驰之人。)的因。何为“不加改造”呢?法师给你讲无常的时候,你觉得对对对,下课后看器世界、有情世界也都是无常的,这是一种勤作观修的无常观。而你什么时候自然觉得一切都是无常,地位也好、财富也好、别人的评论也好,均无实在意义,对这个虚幻的世界不会贪执,就像大圆满的修行人一样,境界中是愣然、明然、恍恍惚惚的感觉,这才对无常之理有了一定体悟,生起了“不加改造”的无常观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