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文化教育>>正文内容

富是物质的 贵是精神的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5日
来源:知青文艺(50团知青)论坛 2010-06-04   作者:张宏杰 今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在西方,贵族教育中的优良理念,今天仍然存在。英国伊顿公学至今保持着贵族教育传统,学生在校必须接受严格的管束和高强度的磨炼。校方规定,家长在开学后的三周内一律不准探望自己的孩子;每栋宿舍楼为一个集体,统一起居、就餐、锻炼、娱乐……贵族学校实行严格的军营化管理。这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人们通常认为贵族学校的学生应该是养尊处优、过着悠闲奢华的生活,而这种“苦行僧”式的生活能和贵族挂上钩吗?西方的贵族精神究竟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文化中国”节目主持人今波与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杰一起,为我们解读西方的贵族精神。


贵和富不是一回事

  主持人: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何在?

  嘉宾: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人员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主持人:可是,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

  嘉宾:中国人的这种看法,就涉及到对“贵”和“富”两个字的理解。在我们大部分人看来,贵和富是一回事,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被称为当代新儒学集大成者的牟宗三先生说过,他说一般算卦相面的都知道,富和贵不是一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认为:“贵族的首要标准是看一个人精神所达到的高度,而不是看他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所以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你看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主持人:那是王子啊。

  嘉宾:但是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主持人: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对贵族的理解是一种曲解。

  嘉宾:对,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主持人:贵族精神在西方为什么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嘉宾: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而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第二个原因,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主持人:那么在西方的贵族精神当中,是不是也有像宋襄公那样的事例?

  嘉宾: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主持人:您给举个例子。

  嘉宾:比如说公元前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

  主持人:没粮食了。

  嘉宾:对。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

  主持人:太有意思了。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

  嘉宾: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主持人:这确实够有意思的。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赢了,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国皇位争夺,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嘉宾:所以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要竞争更要风度

  主持人:他们不怕养虎为患吗?

  嘉宾:也知道。但他们宁可承担这个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时候,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所以说,讲究风度有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主持人: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嘉宾:所以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主持人: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他当时是什么态度?

  嘉宾: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主持人:贵族精神可能有很多还不为人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你说,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你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嘉宾: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我觉得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我们不妨来看一看电影《泰坦尼克号》,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

  主持人:我觉得这是对贵族精神的一个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贵族精神的实质

  嘉宾:所以贵族精神跟物质条件,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主持人:所以我们是不是该这样理解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古代的侠义精神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贵族和奴隶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晋国的栾氏家族依仗有一著名的勇士督戎,公然与国家作对,晋相国范宣子为此极度烦恼。范宣子有一奴隶叫斐豹,武艺十分高强。这天他来见范宣子说,我可以杀了督戎取其人头,但您要给我自由。当时一个奴隶想改变自己的身份,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斐豹为什么敢直接去找他的主人,向他提出这样的交换条件呢?

奴隶斐豹改变命运

  主持人:春秋战国时期,还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奴隶对于奴隶主来说,那是隶属他的个人财产。你的个人财产,突然跟你说,我不想再属于你了,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堂堂一国之相,面对这种谈判,竟然答应了。那么在斐豹之前,是不是已有了这样的先例了呢?

  嘉宾:春秋战国时代,相比西周初年的那种等级森严,已经不一样了,是中国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化的这样一个阶段。平民作为一个阶层开始崛起。只要你是人才,即使你出身社会最底层,一样有机会脱颖而出。咱们都知道孟尝君手底下养了许多门客,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徒,也就是底层社会中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所以到了战国时代,那些底层社会有真才实学的人,就可以凭自己的真本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主持人:也就是说自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自由与平等。这算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历史时期啊。

  嘉宾:这种自我意识觉醒,在斐豹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斐豹虽然是一个奴隶,在社会最底层,但是他的身上充满了自尊,他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才敢找自己的主人提出这个要求。范宣子被他的气度所折服,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还向他起誓。那时候的人是不会轻易起誓的,因为很迷信,起了誓就一定要遵守。

  主持人:由此,斐豹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明确记载的、获得了解放的奴隶。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另外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实际上影响我们中国人很长时间,那就是侠义精神。斐豹的故事,体现的就是一种侠义精神。

士为知己者死

  嘉宾:后来还有一个故事,叫豫让行侠,充分说明了侠义精神的内核。豫让本来是战国时候晋国的一个大军阀智伯的家臣,智伯后来被韩、赵、魏三家联合给灭了。有一个叫赵襄子的特别恨智伯,杀了智伯之后还不解恨,居然把智伯的头颅拿来做了自己的夜壶。豫让听说这事儿后怒从心头起,他说你把我的主人杀了没关系,但你不能侮辱他的尸体。于是豫让就想办法要刺杀赵襄子。他应聘到赵府当了扫厕人,想趁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杀掉他,没想到让赵襄子认了出来,问豫让你为什么要刺杀我,豫让就说了原委。赵襄子的左右都主张杀了豫让,赵襄子却被感动了,说这样忠心为主的人我实在舍不得杀,罢了,放你走吧。结果就把豫让给放了。

  主持人:可偏偏这个豫让是一个不依不饶的人,他还对赵襄子进行了第二次的刺杀。为了不被赵府的人认出,豫让将油漆涂满全身,使得身上长满恶疮;又生吞木炭,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尽管如此,这一次刺杀,豫让还是被抓住了,临死前赵襄子答应了豫让的要求,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让他在上面刺了三剑,以示报仇,之后豫让自刎而死。

  嘉宾:我们来看一看豫让生前跟别人的对话,也许就能明白他的想法。他被抓后赵府问他,说你豫让实际上不算是忠心不二的人,你以前给范家和中行家都做过家臣,后来范家和中行家都被智伯灭了,你不但没为他们报仇,反而去给智伯服务。豫让说,当年范家和中行家确实都雇了我,但他们对我谈不上尊重,他们出钱我出力仅此而已。但智伯不一样,他看得起我,对我非常尊重,用对国士的礼仪来对待我,我自然要用国士的方式来报恩。

  主持人:他这个理念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啊。
  嘉宾:又问他,你实际上完全可以不这么惨,把自己弄成这样,你可以采取更巧妙的办法,第一次我们主人把你抓住的时候,听了你的一番言词不就把你放了吗,说明主人对你非常欣赏,你那时假装投靠我们主人,我们主人肯定会用你,如果我们主人对你充分信任之后,你随时可以找机会杀他。

  主持人:豫让是怎么想的?

  嘉宾:他说,如果赵襄子真的重用了我,那就证明他也是我的知音,他对我有恩,那么我再去刺杀他,就对不起我的良心。

  主持人:尽管这些侠士和他们效命的主人之间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可已经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平等愿望和自由追求,在这种自由追求的过程中,他们特别愿意去为他们心中的那个道德标准赴死,这是不是就是我们理解的侠义的根本呢?

  嘉宾:对。在贵族社会中,这个精神上的高贵只有贵族有这个权利,但是到了战国时候,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侠客精神并不是无源之水,我认为它是从过去的贵族精神演变而来的,贵族精神和底层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结合一起,就形成了春秋战国时候那种非常灿烂的侠士精神。

追求忠义信的侠客精神

  嘉宾:贵族精神和侠客精神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比如那种对信和义的追求,对忠和信的追求。春秋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宣子的人,是晋国的大臣,那时晋国的国君叫晋灵公,年龄很小不懂事,一次因厨师菜没烧好就把这厨师给杀了,赵宣子听说后非常生气,因为他有教导国君的责任,就把国君批评了一顿,这晋灵公一怒之下就找侠客叫鉏麑的去刺杀赵宣子。后半夜三四点钟鉏麑来到赵府,见赵宣子的房间灯光居然亮着,走近往里一看,赵宣子这个时候已经把上朝的衣冠都穿得整整齐齐,坐在那儿闭目养神,就等着上朝了。鉏麑心里感动,心说这肯定是一个忠臣,杀掉这样一个人,不义啊,但如果不杀他,那我又不忠,怎么办呢?最后选择在这个赵宣子门前的一棵槐树上,撞头而死。

  主持人:读春秋战国时期这些侠客故事,你会感觉到那种血性,那种壮烈,就觉得那个年代的重义轻生,带给人一种侠义精神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侠义精神的变化

  嘉宾:可惜的是,跟原来的贵族精神一样,在这个动荡的春秋战国结束之后,侠义精神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因为侠义精神产生的社会要有一定的宽容度和自由度。随着以后专制统治一代比一代严密,侠客生存的空间就越来越狭小。所以后来的侠客跟最初的侠客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到了汉代的时候,侠客跟先秦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身上多了一股世故劲。到了明朝和清朝,我们看那些侠义小说中所说的那侠客,干脆就和官府穿一条裤子了,他们身上没了独立精神。比如说《三侠五义》,里面所说的那些侠客,细读的话会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奴性。

  主持人:比如在第四十八回写这个五鼠面见皇帝宋仁宗,个个“心中乱跳”“匍匐在地”。所谓江湖自由身,一到了官府或者皇帝的面前,自己就矮了一截,全然失去了往日的那种血性。

  嘉宾:说宋仁宗当场把他们五鼠的徽号都给改了,把“钻天鼠”改成了“盘桅鼠”,把“翻江鼠”改成了“混江鼠”,就是说把原来非常有个性的名字,改成了宠物式的名字,结果这五鼠都欣然接受,还感觉很光荣,是皇帝赐的名字。

  主持人:怪不得鲁迅也说,《三侠五义》当中的英雄,表面上是侠客实际上是奴才。

  嘉宾:对啊,所以咱们读《春秋》、《战国策》里面的侠义故事,和读清代的《三侠五义》、《施公案》这种侠义小说,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读春秋时候的史书我们心中感觉到的是“风潇潇易水寒”那种悲壮的情景;而读侠义小说呢,我们感觉到侠义精神已经被那种封建教化了,已经变得和原来的那种侠义精神完全不是一个样了。

  主持人:尽管侠义精神从古至今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我认为,包括贵族精神在内,并没有消失,更准确地讲应该是消而不失。应该说,无论是侠义精神还是贵族精神,它们从来都是中华民族国民性的一部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