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防病治病>>正文内容

医方明之所不能及生气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6日
来源:美佛慧讯八十六期   作者:孔明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初介绍气血疗法时,为了强调方法的简单,省略了一些和按摩无关的周边保养工作。事实上,想要让身体保持在一定的健康水准,这些周边工作可能比经脉按摩本身还重要。笔者想利用慧讯一角,分两个单元陆续向各位仁者介绍。

  ○ 从中医的角度来解析

  一般口语中把发怒说成“生气”。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真是贴切不过的形容。人一发起怒来,真的会在身体内产生“气”。这个发怒时生出来的“气”,不像中医在其他地方所说的“气”那么抽像,而是真正的气体。其实不单是人,许多动物都会生气。动物在打斗以前会先生气,接下去才开始打斗。如果以学理来分析就可以了解,原来身体透过生气来调整内分泌,使身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到打斗搏命的最佳状态。

  这有点像一个国家备战似的。当一个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会积极进行备战,把大量的资源投入战争准备中。一旦战争威胁消失了,这些投入的备战的资源多数都成为废物。像苏联解体以后,必需花很大的经费(力气)销毁洲际飞弹、坦克... 等各种战争武器。同样的,动物生气时,就和国家进入备战状态差不多,把许多身上的资源调整配置成战争状态,以便应对接下来的搏斗。一旦状况消失了,这些为斗争而调变的身体资源,就成了身体中的废物,不适合正常时运作之用,必须排出体外才行,否则留在体内就成了“毒物”。

  国家备战耗费资源,同样的道理人体生气就耗费血气资源。《黄帝内经》灵枢篇中谈到肇致疾病的原因时说:“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也就是说,生气不但浪费身体的血气能量,更是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发脾气时“气”会往头顶上冲,所以会造成头顶发热,经常发怒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秃顶。这种情形的人肝一定热。严重的暴怒,有时会造成肝内出血,再严重的会吐血,这个吐出来的血是肝里的血。程度轻一点,暴怒而没严重到吐血情况的,所出的血就留在肝内,一段时间后就形成了“血瘤”。

  值得进一步强调的是,所谓的生气并不单指发出来的脾气。有些生气而又闷在心里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生闷气会使得气在胸腹腔中形成中医所谓“横逆”的气滞。如此可以推衍得知,妇女的“乳癌”和“小叶增生”可能和生闷气有相当的关连。

  有一种人外表看来修养很好,好像从来不发脾气,其实心里经常处于生气的状态。这种有气无处发的窝囊气,很容易形成横逆的气滞,造成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严重的会造成胃出血。

  血气较差的人生气时气会往下沉,形成腹部胀痛,经常以为是肠胃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是生气造成的。

  生气会造成肝热,相反的肝热也会让人容易生气。从中医的观点来说,怒伤肝,肝受伤了更容易发怒,两者互为因果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只知道劳累会让人的脾气暴燥,如果用中医的气血理论来分析就不难理解个中原由:当人体长期透支体力,使血气下降到“阴虚火重”的水平时,由于这时的人体使用的能量是透支来的“火”,这时肝必定比较热,肝火也顺势而比较旺盛,人就很容易生气。因此,调养气血,使血气上升超越阴虚的水平,也会使人的脾气变得比较平和。

  ○ 观念处方

  生气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这个问题只有病人自己修养才有机会克服。如此生气问题既然非医方明所能顾及,唯有从“观念”下“处方”来对治。只是虽有“处方”可开,亦唯有佛弟子可以受用。

  依修行次第来说,怯除三毒属于“无所有三摩地”的境界。要证到“无所有”三摩地,先得经过“空”三摩地和“无相”三摩地两个阶段。换句话说,行人得在五蕴空尽(空),六境断绝(无相)后,贪嗔痴相才有断灭的可能。也就是说,想除灭嗔相,得在有为法和无为法、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结合以后才能根本解决。但是在还没有圆融以前,就不能对治、处理这个生气的问题吗?

  以笔者的经验和看法,在戒定慧三学用功的同修,是可以把平常在修“止”的练习经验,结合到世间生活里,一当对境现形时(嗔恚心生起时),利用尚有的一丝清明善念,立即转移自己的心意识,使自己(静)“止”在不与这个情绪接触的境遇上。

  不接“触”就能不“作意”,就可以暂不引发嗔恚心。等渡过这会触发嗔念的阶段,再以因缘观来透视、疏导自己。

  如果能成功的经历一两次类似的状况,智慧在定力的诱引下开始增长,自然而然的就此较能对治生气的问题。

  初基同学在定学上力用还有不足前,遇到刺激自己生气的状况时,可以运用的“处方”就是奉戒守律,绝不在现形的当时触犯十恶业。同时设法转移注意力,使自己专注在不相干或不触发嗔怒情绪的事务上,架空自己的情绪,同时设法尽量延长自己专注的时间。等挨过冲突的时机,再伺机从因果律和因缘法中解析问题的根由,进而设法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这么说:主观的来看,生气的实质意义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 给懂经穴按摩的参考:

  医疗方法只能在病人生气之后设法将生气造成的伤害减到最低。做法是按摩或用针灸肝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生了气后,立刻按摩脚背上的“太冲穴”(注),让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这时这个穴位会很痛,必需反覆按摩,直到这个穴位不再疼痛为止。也可以在生气的当天找一个针灸医生,在太冲穴扎针,并留针三十分钟,隔两天再扎一次,直到这个穴位按起来不再痛,头顶也不再在发热为止。或者吃些可以疏泄肝气的食物,如陈皮、山药等。

  【注】太冲穴位置: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陷者中,说明:

  1.在第一跖和第二跖骨间(脚指头的骨 头叫趾,脚背连到脚趾的骨头叫跖)  往脚背方向推到摸起来好似两根跖骨 分歧的地方,看起来有一点凹陷的就 是太冲穴。

  2.另一种取穴方法是,从大脚趾和脚掌间的骨节,往脚背方向在第一和第二跖骨间 量一个半大姆指宽(一寸五分)。

  附 一

  虽然方剂、药膳不属于经脉按摩治疗方法的范畴。但是既然谈到了生气,也提到了乳癌,小叶增生等瘤肿问题,笔者于文末顺便提供一些“秘方”与各方道友结缘: 有花圃或菜圃的人都不喜欢蒲公英 (dandelion),必欲除之而后快。可是对中药有兴趣的就知道,在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水肿”(看来就是现代的乳癌或小叶增生)。书中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另外蒲公英还可以“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丁肿。” 至于“乌须发。壮筋骨”等就只算是它的边际效益了。 笔者所住地区美国人开的超市有卖这种“菜”。依时节不同,每磅七毛九到一块两毛九不等。

  附 二

  本栏所提供的治疗资讯,仅供参考,不应做为特定的个人诊断依据。也不应以之取代医师所提供的直接治疗。气血疗法只适合慢性病,绝不适用于传染病和急病。若逢有任何身心不适症状,请尽速就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